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七七事變專題影片觀後心得

觀後感 閱讀(2.3W)

  七七事變專題影片觀後心得

它以一種血火勾連的方式,以一種硝煙瀰漫、哭聲與怒吼交相映襯的方式,以歌唱和訣別的方式,以仆倒、掙扎、繼之而起的悲壯姿態存在着。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七七事變專題影片觀後心得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七七事變專題影片觀後心得

七七事變專題影片觀後心得一

在紀念“七七事變”xx週年之際,我們在此憑弔當年英勇的抗日先驅英烈,回想歷史,展望未來,感慨良多。中日兩國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有兩千多年友好往來交流的歷史,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在西風東漸以前,一直是東瀛告別洪荒步入人文的師長。然而在近代,東倭卻又一次走上對外窮兵黷武的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而且這一次不再是簡單的冒用“中國徵東將軍”的名義跨越對馬海峽,而是“大日本帝國天皇”的野心,矛頭直指當年的恩師之國——中國,歷時半個時世紀的血腥浩劫,給中國和亞洲其它一些國家造成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一慘痛的歷史教訓值得永遠記取。

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是中日兩國政府關係,以及兩國人民和平共處的基礎。雖然1972年日本在《中日聯合聲明》中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由於日本開始對歷史問題有了這一基本認識,中日兩國才得以實現邦交正常化,民間互通有無。隨着30餘年來,數屆清醒的日本領導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而總體上逐漸有所進步。1995年8月15日,村山富市首相代表日本政府發表談話,就過去日本的殖民統治和侵略給亞洲國家人民造成的巨大損失和痛苦的歷史,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這對促進兩國關係的平穩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但同時從田中教榮到小泉純一郎,也有數屆逆歷史潮流的日本元首和政客,公然朝拜“靖國鬼社”,爲日本軍國主義招魂,爲右翼邪惡勢力幫兇;人們不能不看到,日本一直存在一股干擾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逆流,並且這股反動潮流,有增無減,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日本右翼勢力頑固地宣揚反動歷史觀,爲過去的侵略戰爭翻案。日本有一個旨在爲所謂大東亞戰爭進行總結的出版物,洋洋數十萬言,所持歷史觀之反動,翻案氣焰之囂張,令人吃驚。甚至在日本發展到公開修改教科書,否認歷史罪行。

在談到日本侵華戰爭時,公然把“九一八事變”歪曲成日本的“防衛戰爭”,把“七七事變”說成是中國的“陰謀所致”,連日本在本世紀初向北洋政府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也被公然說成是日本在“鞏固既得利益”。概言之,它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全盤否定,統統抹殺。並且發展的右翼政府公然以武力,違背國際公法,在東中國海釣魚臺列嶼非法拘押我中國公民。

衆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妄圖“八泓一宇,稱霸世界”,即把對外擴張作爲基本國策。19世紀甲午戰爭竊取琉球和臺海,20世紀30年代,日本先後挑起了“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發動了侵略中國的全面戰爭。在1931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中,日本犯下的累累暴行,令人髮指,其證據在案,鐵證如山,罄竹難書。然而今天日本某些喪心病狂者竟然對此辯解說,“因日本土地和資源缺乏,有時需要向其他國家要求生存所需的權益”,這真是不折不扣的強盜邏輯。這類胡言亂語同當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的輿論蠱惑和煽動何其相似乃爾。這些人似乎仍然生活在當年的軍國主義狂熱之中。

這些人還對在歷史問題上表態比較客觀的日本政界人士大加攻擊,對日本正直的輿論界和教育界人士發泄強烈的不滿,抱怨日本患有“民族自虐症”和 “歷史自虐症”。他們對日軍暴行的無數人證、物證,對中國、日本和國際上的如山案卷記錄目盲心蔽,對中日兩國人民希望世代友好的願望視而不見,一味地爲侵略戰爭製造各種辯詞和遁詞。他們甚至揚言要改變現狀,重樹什麼“正確的”歷史觀,以恢復“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必須指出,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瘋狂肆虐時也曾鼓吹過所謂“民族精神”,正是這種“民族精神”不僅給亞洲人民,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今天這些人又在起勁地鼓吹這種“精神”,他們究竟想要把日本引向何方?要給日本在國際上樹立什麼樣的形象?他們這樣做,只能使周邊國家對日本更加警惕,也不利於日本今後的發展。日本明智的政治家、各界有識之士對此不可不察,不能聽任這些人把日本引入歧途。

本世紀以來,日本走過兩條截然相反的發展道路,經歷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歷史結局。兩相對照,不難得出正確結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纔是日本的根本利益所在。利害昭昭,殷鑑不遠。但是,日本有些人卻頭腦膨脹,忘乎所以,甚至妄圖重溫“軍國日本”的迷夢。因此有必要正告這些人:要尊重歷史,以史爲鑑,否則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

中國古語云:知恥近乎勇。對日本而言,這應該意味着敢於正視歷史,深刻反省歷史錯誤,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以贏得亞洲各國的信任,成爲國際社會中體面的一員。

以史爲鑑——歷史是一面鏡子,如何面對歷史的大潮,反映着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政治和精神境界。在人類歷史上,一個民族陷入精神誤區的情況並不少見,關鍵的問題是要有走出誤區的勇氣和智慧。正確認識歷史往往是一個民族走向新的進步的轉折點。中國人民希望日本走向和平發展之路,走中日兩國世代友好之路,而這條道路的起點之一,就是正確對待歷史。

七七事變專題影片觀後心得二

勿忘歷史,不僅僅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祖輩我們的祖國所受的屈辱和凌虐,而更大的意義在於揭示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畢竟世代的仇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也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發展纔是硬道理,纔是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艱苦的八年抗戰讓積弱的中國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也讓中國贏得了近代中國反擊列強的最偉大的一場勝利,中國由此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之路。

然而複雜的國際環境和經濟環境,讓現代的中國所走的復興之路無異於進行一場新的抗戰

南方冰災、汶川地震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中國人的溫情、團結和堅毅。

中國,在堅定的走下去!

相信任何的艱難困苦,任何的天災人禍,都不會擊垮中國人民。

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堅毅。

牢記前輩們爲國家的付出和犧牲,和對國家興盛的期盼,各盡其力,建設強大的國家。

未來屬於我們!

七七事變專題影片觀後心得三

作爲一箇中國公民,一個皮膚黃如土地、記憶長如隧道的炎黃文明的承繼者和享受者,面對某些先輩某段並不遙遠的歷史。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種血火勾連的方式,以一種硝煙瀰漫、哭聲與怒吼交相映襯的方式,以歌唱和訣別的方式,以仆倒、掙扎、繼之而起的悲壯姿態存在着。

七月七日,這一天我應該做點什麼,我必須做點什麼,因爲它之於一箇中國公民,就像陣痛之於新生,分娩之於母親。是的,我將重溫歷史,讓它從宛平城、盧溝橋的那一頁開始翻起,從29軍37師219團還擊的槍聲中開始尋找,我的可敬祖輩們奉獻和創造的歷史榮光。

七月七日,我必須讓浮躁虛華的心在它面前沉靜下來,因爲我是一個有血有淚、有痛有樂、有屈辱與榮光的中國公民。伴隨黎明清風的吹拂,我將捧起一首戰鬥史詩,一首剛剛被從歷史的塵埃中打撈出的無名氏之歌,它是寫給當年戰鬥在最前線的29軍的偉大頌詞:“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委屈忍痛和平保,無可避免上刺刀,自衛應戰理氣壯,挺劍而起是今朝。盧溝橋、盧溝橋,立功報國在此橋!”

在它的雄壯節奏和音韻鼓動下,我沒有理由不亢奮,沒有理由不落淚,將一個男人的淚,獻給爲祖國而戰、爲和平而戰、爲理想而戰的光榮先輩,這是一種榮耀,是我作爲中國公民的莫大榮幸。我期待穿越時空的心靈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質文明泡軟的心能像他們一樣堅強和堅韌、執着而無畏。

在盧溝橋的石獅注視下,那片歷史陣痛之地,國民覺醒之地,戰士奮起之地,我們有責任帶着一顆負疚的心,去那兒憑弔,去那兒緬懷,用心和魂去撫摸與眺望。

當夕陽像先輩的背影一樣投掛在我們的臉上,當夏日之風裹着剛烈傳奇的故事撲面而至,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恭候與迎接,像一座石獅一樣向它、向他們致敬,永遠,永遠,因爲這是不能忘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