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紀念七七事變84週年直播心得體會5篇

心得體會 閱讀(3.26W)

七月七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七七事變紀念日,炮聲陣陣,強敵寇宛平入侵,血色中愈彰不屈。時代漸行漸遠,而那些人那些事,卻如同鐫刻在石板上的神祕密碼,雖青苔滿布,但一經觸及,必反覆重現。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紀念七七事變84週年直播心得體會5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紀念七七事變84週年直播心得體會5篇

紀念七七事變84週年直播心得體會一

84年前的7月7日,侵略者的槍炮打破了“盧溝曉月”的靜謐,在民族危亡之際,雄獅睡醒,中國共產黨帶領頑強不屈的中國人民,奮起抗戰、救亡圖存,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84年後的今天,盧溝橋上石獅巍然屹立,天際線下不時有高鐵列車從京石高鐵高架橋上呼嘯而過,那潺潺不息的永定河水,見證了83年來中國的滄桑鉅變,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奮發圖強的中華兒女,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拼搏的歷程。硝煙散去,但是歷史不應被吹散,它需要我們銘記,銘記因落後而蒙受的屈辱苦難,銘記爲救國圖強而犧牲的先烈,銘記吾輩當繼續奮發圖強的壯志豪情。

銘記歷史,就要記住曾經因落後而蒙受的屈辱苦難。從閉關鎖國的清政府被迫簽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再到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一系列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帶給了近代中國野蠻和屈辱的烙印。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從“活體實驗”到“南京大屠殺”,那些被侵略者槍炮損毀的城市,那些在戰爭中罹難的同胞,那些山河破損的歷史……落後就要捱打,這是積貧積弱的中國在一次次血與淚中得到的教訓。“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銘記歷史,就是要記住那些曾經歷過的苦難與屈辱,以史爲鑑,警鐘長鳴。

銘記歷史,就是要銘記爲救國圖強而犧牲的先烈。當近代中國蒙受帝國主義的侵略時,中國青年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血薦軒轅,喚醒沉睡的東方雄獅;當中國大地上因爲內憂外患而四分五裂時,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志士以捨生忘死的大義,帶領中華兒女紓解國難;當新中國面臨發展之困境,一批批榜樣楷模,身先士卒繪就新中國的燦爛畫卷。“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那些勇敢的人們需要被銘記,他們是中國復興號的推動者,他們值得被銘記,尤其是那些歷史長河中不曾被知曉的無名英雄。

銘記歷史,就是要銘記吾輩當繼續奮發圖強的壯志豪情。繼往開來,中華兒女繼續揮灑熱血,捨身救民的子弟兵、以身殉職的白衣戰士、嘔心瀝血的科學家,新時代的我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奮發圖強。因爲深知侵略與戰爭的可憎,今日中國對於和平才倍加珍惜。中國的發展是在自尊中自立,在自立中自強。從二十國集團到金磚國家合作,從“亞太合作”到“一帶一路”,從合作共贏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發展是在爲全球社會承擔更多責任,爲世界提供中國智慧,爲世界提出中國方案,爲和平奏響中國最強音。

紀念七七事變84週年直播心得體會二

84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點燃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怒火”,中國全民抗戰由此“開端”。日本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災難,超過3500萬軍民傷亡,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800餘萬勞工被強擄,這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徹底覺醒和頑強奮起,並由此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這一段“屈辱”的歷史,一斷“辛酸”的血淚,一段現代史上“悲愴”的一頁,依然銘記在近14億中國人民的心中,永不敢忘,也不能忘,更不會忘。

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彙總。歷史使人們能永遠記住在過去的興與衰的紀實,也能使人們在興與衰的經歷中總結出經驗與教訓,從而使自己能知道需要做什麼,不需要做什麼。今天,我們紀念“七七事件”,回望的決不是那“悲慘”的現場,也不是那“悲痛”的慟哭,而是要讓近14億中國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不能忘記82年前的今天,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不斷從歷史中獲得智慧啓迪,才能牢牢把握時代前進的新方向,奮力開創美好的新未來。

落後就會捱打——這是中國近現代史證明了的道理,更是百年來中國人民爲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做出巨大犧牲才得出的深刻教訓。“士皆知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則國之大恥。”歷史,總是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勾起世人的回憶和反思、傳遞精神和力量。每年七月七日,中國人民都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紀念這一“國恥日”,如此隆重地表達立場和傳遞信號,目的很明確,就是在於警醒近14億國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砥礪奮進、振興中華,自覺增強現代國防理念和憂患意識;也是用正義的行動痛擊逆流,警告那些試圖罔顧事實、篡改歷史的卑劣者!

“七七事變”以來這段歷史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過去,也激發了中國人民創造輝煌的潛能。面對侵略,億萬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前仆後繼、視死如歸,不屈服、不後退,用生命和鮮血,組成了不可跨越的“長城”,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爲鑑、面向未來,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潮流中,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衝在前,幹在前,帶領億萬中國人民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經歷革命、建設、改革大潮的洗禮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紅紅火火,新中國從一窮二白髮展到繁榮富強,直至今天中華民族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一次次創造了屬於中國人民發展神話、創造了屬於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不是爲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在這段恥辱的經歷中尋找不屈的精神,尋找讓近14億中國人民渴望更好生存、追求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沿着這條正確道路,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是要以史爲鑑、面向未來,始終堅持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行動指南,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朝着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目標砥礪奮進。

紀念七七事變84週年直播心得體會三

1937年7月7日夜,在盧溝橋畔靜謐的夜色中,劃過一聲尖銳的槍鳴。侵華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爲由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亦稱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硝煙瀰漫中,中國軍民奮起反抗,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抗戰,宣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歷史無言,精神不朽。

84年了,但盧溝橋畔的槍聲猶在耳畔迴響,那場慘絕人寰的侵略戰爭,是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也是追求民族獨立、彰顯英雄本色的歷史。“歷史刻骨銘心,永遠不能忘記”,習總書記的諄諄告誡,是要我們勿忘國恥、奮發圖強,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從抗日戰爭中體現出的的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當牢記習總書記的教導,弘揚“抗戰精神”,奮鬥嶄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砥礪前行。

弘揚“抗戰精神”,不達目的永不止步。面對日本帝國主義者的瘋狂進攻,加上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抵抗政策,究竟什麼時候能將侵略者趕出國門,當時對全國人民來說,都是個未知數,因此提出了“長期抗戰”的口號。著名劇作家夏衍在《種子的力》一文中,高度讚揚了“種子的力”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這樣的“力”,正是偉大的中華兒女們堅決趕走侵略者、捍衛祖國領土主權的“不達目的不止”的力。如今,我們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是一場將長期堅持的戰鬥。弘揚“長期抗戰”精神,把工作進行到底,讓脫貧攻堅完美“收官”,讓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成爲我們堅決的追求。爲達到這樣的目的,共產黨人將一直爲之奮鬥。

弘揚“抗戰精神”,衆志成城攻堅克難。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攘外必先安內”的“指示”下,造成了國民黨內部的離心離德、各自爲政。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得到了舉國上下的一致響應。全國各族人民親如兄弟,緊緊地抱成一團,可謂“衆志成城”,形成了一股磅礴的抗戰力量。習總書記曾多次引用中國古話“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就是強調了“團結”的重要作用。“抗戰”中的“團結”,是“爲了一個共同目標”的團結。當前我們從事的所有工作,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要實現這一目標,更需要團結協作,上下齊心,一切從羣衆利益出發,將“公僕”意識滲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一路攻堅克難而前行。

弘揚“抗戰精神”,自立自強勇往直前。抗日戰爭時期,就連中國的小孩子都把日本稱爲“小日本”,都懂得日本侵略者是“鬼子”,那種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可見一斑。面對從事着非正義戰爭的強大侵略者,不能被其氣勢所嚇倒,國民黨汪僞政府“倡導”的“曲線救國”,實則爲“投降主義”。在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面前妥協了,還有什麼“自立”的資本,還有什麼“自強”的餘地!當下也有極少數黨員幹部,骨子裏就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導致信仰缺失,在黨和人民面前“軟弱無能”,卻將黨和人民給予的權力用到一己私利之中。要從源頭抓好“廉政建設”,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樹立起“自立自強”的思想標杆,拿出當年在侵略者面前的那種勇氣,沿着黨中央所指引的方向前進。

雖然“抗日戰爭”硝煙已經遠去,但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不朽!特別是在物質文明相對優裕的今天,生活中的誘惑甚多,陷阱甚多。所以,我們的反腐倡廉、正風肅紀都不能“一曝十寒”,要堅持“長期抗戰”,不達目的不止;廣大黨員幹部不能“離心離德”,要衆志成城攻堅克難;更不能“軟弱無能”,要堅持“自立自強”,才能勇往直前……我們的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勝利已經指日可待,但“抗戰精神”將永遠激勵着中國人民向着更高更遠的目標奮然前行。

紀念七七事變84週年直播心得體會四

七月七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七七事變紀念日,炮聲陣陣,強敵寇宛平入侵,血色中愈彰不屈。時代漸行漸遠,而那些人那些事,卻如同鐫刻在石板上的神祕密碼,雖青苔滿布,但一經觸及,必反覆重現。

“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這是31歲的團政委趙一曼在英勇就義時留給兒子的遺書。言語之傳偏形,得而不思難以固本;身行之教重實,一舉一動直擊入心。被捕爲俘,她氣節不輸怒斥敵虜;酷刑上身,她強忍傷痛守口如瓶;面對屠刀,她高呼口號慷慨從容。“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趙一曼既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也是一位稱職的母親,她舍小家爲大家,寓家於國,對孩子的愛沒有成爲家國抉擇的阻礙,而是化於爲國獻身的決心,雖然缺少長情陪伴,卻爲後人留下了明忠孝辨事理的魄力與氣概,教子育人得以完願。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佟麟閣,首位抗日殉國的高級將領,在七七事變中堅守南苑,重傷下仍拼死反擊,激戰中不幸犧牲。與敵抗爭,他執不拔之志,在部下面前立下“挖眼”“割耳”堅誓,決不後退;治軍練兵,他身體力行賞罰分明,用先進管理方式培養驍勇隊伍;面對百姓,他敬民如賓,護民如子,不奪不擾,將“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思想深根於全軍,百姓有口皆碑。“榮辱繫於一人者輕,而繫於國家民族者重”,滿腔抱負的佟麟閣在南苑的戰壕中完成軍人使命,終實現捨身殺敵的誓言。

“爲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這句抗戰名言,是張自忠將軍及其愛國將領奮戰拼搏的真實寫照。臨沂保衛戰,他摒棄私仇,大局爲重,雖代價慘重,但挫敵六千餘,爲臺兒莊一役獲捷奠實基礎;冬季攻勢中,他軍令如鐵,“以陣地爲墳地”激兵力抗,爲唯一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贏得寶貴收穫;棗宜會戰,他親率部隊拼死抵抗,身中七彈力戰而亡,無愧於國家不怍於民族。這份“忠義之志,壯烈之氣”歷經近八十載仍然憾人至深。

抗戰英雄肉體雖逝,事蹟長存,每每想起或悲痛或憤懣或震撼,在讀思之間化作精神力量貫於身、刻入骨、深入魂,讓人銘記於心,永不能忘!

紀念七七事變84週年直播心得體會五

84年前,“盧溝橋事變”標誌着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今天我們紀念“盧溝橋事變”,是爲了不忘過去屈辱,銘記抗戰先輩,昇華愛國情懷。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謹記“盧溝橋”,鑄就與國共生橋,架起與民同心橋,築牢便民服務橋,愛國愛民,國強民富。

不忘過去榮辱,歷史底蘊鑄就“共生橋”。國破家亡,無國何以爲家?十九世紀外國列強的入侵使我國瀕臨破滅的邊緣,承受百年屈辱,多幸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挽中國狂瀾於既倒、扶中國大廈之將傾。近代百年的屈辱歷史不會遺忘,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更是銘記在心,我國曆史上曾有多次外族入侵,都在底蘊深厚的中華文明面前不值一說,文明古國屹立至今。如今我們紀念“盧溝橋事變”,在警醒世人的同時,也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過去,無論榮辱,中國人民與國同禍福、共生死。

不忘與民同心,同心同德架起“連心橋”。總書記說:“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夢,需要中華兒女共同實現。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這離不開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奮鬥,這離不開各族人民的團結圖強,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更不是單打獨鬥就能實現的。作爲新時代黨員幹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與民同心,民之所向,黨員幹部所望,架起連心橋,同心同德實現中國夢。

不忘爲民服務,全心全意築牢“便民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從黨成立之初到如今,都沒有變過,人民利益始終是黨員幹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千古名言,更是當今黨員幹部的真實寫照,雷鋒把人生獻給了爲人民服務,黃文秀把青春獻給了脫貧攻堅,一代代黨員幹部接力,將爲人民服務貫徹到底。作爲新時代青年幹部,要以英雄先輩爲榜樣,牢記爲民富國之心,付諸奮發圖強之行,築牢便民,給人民便利服務,建祖國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