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最新有關《泰坦尼克號》觀後感範文四篇

觀後感 閱讀(1.41W)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工作學習,相信大家對寫觀後感都有所瞭解了,就是看過某部作品後內心產生的感悟整理成的文章。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有關《泰坦尼克號》觀後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最新有關《泰坦尼克號》觀後感範文四篇

最新有關《泰坦尼克號》觀後感範文

影片長達3個多小時,可謂不短。影片一開始打撈沉船尋找項鍊引出女主人公露絲,繼而通過露絲的講述展開了故事。男主人公傑克與同伴通過打賭贏得了從英國南安普頓駛向紐約的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船票,在船上,傑克結識了對自己生活環境厭惡的富家女露絲(雖然已經沒錢,要被母親“賣掉”),經過一系列的故事,最終相愛。但遭遇了冰山,後傑克爲救露絲而死。

一提起影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哦,那個窮小子俘獲富家女最終捨己救人的愛情故事。但我認爲,愛情只是本片的主題之一,此片更多的反應了人性與現實(資本主義國家1912的現實吧,但是今天看起來依舊不會過時)。爲什麼提到人性與現實,最近遇到了兩部電影的撤檔,心裏不太舒服,中午偶然發現幾首非常精彩的歌曲在文化部封禁的120首裏。

首先來說,片中有3個階層。以卡爾爲代表的富人階層,他們住在特等倉,有紅酒舞會,waiter雪茄,露絲雖然也屬於這一階層,但她念過大學,接受過高等教育,對自己所處的這一社會環境充滿了厭惡,這種厭惡一度使露絲對生活失望,想投海自盡。也正是露絲的投海行爲,使在甲板上看到露絲後就念念不忘的傑克與她正式產生了交際。富人階層中還有露絲母親,泰坦尼克號(後文簡稱泰坦)的設計者,泰坦的股東——就是那個慫恿船長提速的小鬍子,梅西百貨的創始人——那對相擁沉入海底的老夫婦。以傑克爲代表的窮人階級,他們當然在三等艙,無論是住宿,飲食都比前一階層差了好多。但他們的快樂我認爲是富人階層無法比擬呢。具體的展現當然就是傑克帶露絲參加的那場三等艙聚會(我認爲這場聚會的歡樂是真實的,它沒有富人間的那種虛僞,裝腔作勢,沒有隔閡),這場聚會,不僅爲露絲愛上傑克奠定基礎,也凸顯了露絲在暫時性脫離自己階層的歡樂。那個被貴婦們稱爲暴發戶的胖太太有屬於此階層,正是這一暴發戶形象,她不帶男女感情,公正客觀的融合貧富兩個階層。她是一個在上流社會“下流人”。她善良,面對卡爾不懷好意讓傑克在晚宴出醜,爲傑克提供服裝,幫助傑克適應表面上珠光寶氣的實則愚蠢虛僞的晚宴,“”。她勇敢,在救生船走遠後,她是貴婦救生船上唯一一個要求回去救人的,“你們的丈夫在那裏”,即使發出這樣喊聲後,貴婦們還是不爲所動。此階層還有傑克的夥伴,三等艙的乘客,爲行駛提供動力的鍋爐工們。船員們、小提琴家們、服務生們則是中間階層,他們中很多來自於窮人,爲富人們服務。在他們身上,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掙扎吧,對窮人階層的同情幫助,對富人階層的渴望,他們更像是傑克露絲的一箇中和點吧。

關於傑克露絲的愛情,我認爲它的整個過程是十分正常合理,從傑克單方面的一見鍾情,勸說露絲放棄跳海,再到答謝晚宴,三等艙晚會,爲露絲畫像,進而擺脫追蹤後的貨倉車震,傑克被誣陷,露絲拼命去救傑克,最後傑克捨身救了露絲。整個過程是合理的,從初遇相識相愛再到別離,這個過程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緩有急,比如經典鏡頭在船頭傑克抱着露絲;母親告訴露絲他們已經沒錢了,如果露絲不嫁給卡爾,母親就得去做女傭,之後露絲對傑克故作冷淡;在畫像時最該發生關係,卻沒有,而是在擺脫追蹤後的汽車裏,這也正是導演或者編劇的高明之處吧。這個戀愛過程是我一單身20直男完全接受且高度贊同,對比於眼下不少感情劇一言不合就滾牀單簡直是片中兩個階層的差距麼。本少俠曾也混跡於百度李毅吧,裏面曾有個經典的段子,語言比較粗俗,大意就是指責傑克爲露絲的付出不值,傑克死後露絲獲救,但露絲沒有爲傑克守潔,反而再嫁他人。這種垃圾觀點甚至得到了很多人贊同,不知道有沒有看到露絲獲救後被問及姓名時,稱自己爲露絲道森。而在老年露絲的一旁,有很多照片,她學會開飛機,騎馬等技能,重獲新生的露絲帶着傑克的愛與傑克在冰冷海水裏的勸說,勇敢的活了下去,活的自由,勇敢。擺脫了曾經shangliu階層的虛僞與約束。

最新有關《泰坦尼克號》觀後感範文

卡梅隆說:“已經有整整一代人沒有在電影院中觀看過《泰坦尼克號》了,經過數碼修復以及工程浩大的3D轉制,電影將呈現出前所未見的風貌,在保持了原有的感情之外,畫面將更具有震撼力。”據悉,電影的修復和轉制工作早在去年便已經開始,該工程相當複雜繁瑣,只爲呈現出更加撼人心魄的效果。

《泰坦尼克號》電影自1997年上映後,席捲了全世界的銀幕,獲得第70屆奧斯卡11項大獎,3D版的上映將會讓其影響力繼續擴大,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會對影片有全新的感受,老觀衆也會伴隨着回憶重新感受這種新的嘗試。卡梅隆介紹說,3D版的影片運用最先進的技術還原當時真實的場景,無論對新一代的觀衆還是當年的老影迷都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泰坦尼克號”的名字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泰坦”。泰坦向代表神祕自然力量的宙斯神挑戰,結果失敗,被打入了比十八層地獄還深多少倍的大西洋底。因而有人說,“泰坦尼克號”這個名字不吉利,開始就預示了悲劇結局。

但這艘巨輪和神話中的泰坦不同的是,它沉沒在海底的只是那些鐵板、鉚釘和人的肉體,它的靈魂沒有被征服。或者說,“泰坦尼克號”和1,500多條生命沉下去了,但人的精神,一種不可戰勝的人類文明,仍然存在,而且“永不會沉沒”。

八位音樂家在最後的時刻一直沉着平靜地演奏樂曲,那飛翔的音符,體現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兇惡低頭的人類尊嚴和高貴。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寫到的:“人,不是生來就可以被打敗的。你可以打敗他的肉體,但征服不了他的靈魂。那些追逐的鯊魚可以把那個老漁夫船上拖著的那條大魚啃噬得只剩下骨頭,但啃噬不掉這個水手不可戰勝的精神,這是人的靈魂和意志熔鑄的火焰,整個大海也無法把它熄滅。”

直到100年後的今天,人們還是驚歎,那些“泰坦尼克號”的樂手和船員,在面對即將滅頂的海水,面對洶涌而至的死亡,怎麼能有那麼巨大的勇氣,不奔不逃,堅守職責;怎麼能有那樣高尚的人道情操,把救生艇讓給孩子和婦女,把最後的時刻留給自己。事後的統計,船員有76%遇難,這個死亡比例超過了船上頭等艙、二等艙和三等艙所有房艙的乘客死亡比例。船員在船上,比乘客更有條件逃生,但他們卻把機會給了別人,把無望留給了自己。而且不是一個船員、兩個水手這樣做,而是全部900多名船員、服務員、燒火員以至廚師都是這樣選擇的;這麼大的一個羣體,能做到如此這般,今天看來,像那條巨船神祕地沉下去一樣,這種永遠高揚水面的人的精神,簡直是個奇蹟!

據後來的調查,當時只有六號和二號救生艇有船員跳了進去,但馬上被那裏負責的官員發現,叫他們出來,他們沒說什麼,便服從命令回到甲板上。

《永不沉沒》一書的作者丹尼·阿蘭巴特勒對此感嘆道:“這是因爲他們生下來就被教育這樣的理想:責任比其他的考慮更重要,責任和紀律性是同義詞,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前的幾小時中,這種責任和紀律的理想,被證明是難以被侵蝕的最有力量的氣質。” 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消防員法爾曼.卡維爾在感到自己可能離開得早了一點的時候,又回到四號鍋爐室,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鍋爐工困在那裏;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信號員羅恩一直在甲板上發射信號彈,搖動摩斯信號燈,不管它看起來多麼沒有希望;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劃漿員的鍋爐工亨明,把這個機會給了別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到最後的時刻還在放卸帆布小艇;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報務員菲利普斯和布賴德在報務室堅守到最後一分鐘,船長史密斯告訴他們可以棄船了,他們仍然不走,繼續敲擊鍵盤,敲擊著生命終結的秒數,發送電訊和最後的希望;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總工程師貝爾和全部的工程師一直埋頭苦幹在機房,即使知道他們已沒有時間登上甲板,失去任何逃生的機會;正是這種責任的意識,使樂隊領班亨利·哈特利和其他的樂手演奏著輕快的爵士樂和莊嚴的宗教聖歌“上帝和我們同在”,直到海水把他們的生命和歌聲一起帶到大西洋底……

這一切,僅僅用一句“勇敢”是無法全部解釋的。西諺有云:“即使是一個英雄,在絕境中也會變成懦夫。”但“泰坦尼克號”卻把無數普通人變成了英雄!責任意識舉起了人的價值、人的高貴、人的美麗。

當“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回到紐約時,大家討論誰生還、誰遇難了,由於倖存的女人孩子遠比男人多,人們都認爲是海上規則“婦孺優先”這一神話的勝利。但泰坦尼克號所屬的“白星輪船公司”對媒體表示:沒有所謂的“海上規則”要求男人們做出那麼大的犧牲,他們那麼做了只能說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關照,這不管在陸地還是在海上都是一樣的。這是他們的個人選擇,不是任何規章制度、航海規矩可以要求達到的。他們堅守住的是古老卻永遠年輕的人類價值。

當時,億萬富翁約翰.雅各布·阿斯德問負責救生艇的官員,他可否陪同正懷著身孕的妻子馬德琳上艇,那個船員說了一句“婦孺先上”之後,他就像一個真正的紳士一樣,回到甲板,安靜地坐在那裏,直到輪船沉沒,船上倒下的大煙囪把他砸進大西洋中。阿斯德當時已有資產8千7百多萬美元,加上他那些發明專利,身價達一億美元以上,是“泰坦尼克號”上唯一的億萬富翁,也是全世界最富的人之一,他的資產,可以建造11艘“泰坦尼克號”巨輪。

據史家的撰述,在“泰坦尼克號”要沉沒之際,阿斯德攙扶著馬德琳到了四號救生艇旁邊,對船員解釋說,他妻子身體很弱,可不可以和她一起上艇照顧一下。船員回答說:“不行,先生,除非所有女士都先上了艇,否則不許男子上。”阿斯德沒有多說一句話,脫下手套拋給了妻子,然後就退到甲板上,目送著五個月身孕的年輕妻子上了小艇。當小艇飄飄悠悠地向遠方划走時,他站在甲板上,點燃了一支雪茄。倖存的船上理髮師奧古斯特·韋科曼後來回憶,當時他曾和阿斯德先生在甲板上呆了一會兒,他們聊的都是隻有在理髮椅上才談的小事情。臨別時,韋科曼問阿斯德:“你是不是介意我和你握個手?”阿斯德說:“我很高興。”這是乘客們聽到的這個億萬富翁的最後一句話。

“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和幾乎所有船上的富豪都有著很好的個人關係,很多也是他的好朋友,包括阿斯德。但阿斯德根本沒有去找史密斯船長走走“後門”,通融一下,讓他上艇。如果他去找船長,也有充分的理由,他的妻子正懷著五個月的身孕。但阿斯德沒有這樣做,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想到應該這樣做,那是一個沒有“後門”觀念的時代,是一個講究君子風度,做真正男人的時代。

幾天之後,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段大西洋海面上,人們發現了約翰·雅各布·阿斯德的屍體,渾身都是煤煙,而且已被砸扁了。人們猜測可能他被船上倒下的大煙囪砸著了。在他的上衣兜裏,還揣著2,500美元現金兌現支票。這2,500美元,對於船員來說是天文數字,當時船上一個水手的月薪還不到20美元。但阿斯德沒有用這些錢去賄賂任何船員以上艇逃生。而即使他那麼做,大概也不會有水手接受。

“泰坦尼克號”上另一個財富僅次於阿斯特的是美國“梅西百貨公司”創始人斯特勞斯,他和妻子也在這條船上。發生海難94年後的今天,“梅西百貨公司”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座落在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上。

斯特勞斯夫婦也是自己帶了十幾個侍從和服務生,以備船上的服務員不夠用,或不方便。可想而知他們富有的程度和氣派。“泰坦尼克號”撞了冰山之後,斯特勞斯夫人幾乎上了八號救生艇,但腳剛要踩到邊,她突然改變了主意,又回來和斯特勞斯先生在一起,說“這麼多年來,我們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她把自己在艇裏的位置給了一個年輕的女傭,還把自己的毛皮大衣也甩給了這個女傭,說“我再也用不著它了!”

當有人向67歲的斯特勞斯先生提出,“我保險不會有人反對像您這樣的老先生上小艇……”斯特勞斯堅定地回答,“我絕不會在別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然後挽著63歲的太太艾達的手臂,一對老夫婦蹣姍地走到甲板的藤椅坐下,像一對鴛鴦一樣安祥地棲息在那裏,靜靜地等待著最後的時刻。

當知道自己沒有獲救的機會時,世界著名的管道大亨本傑明·古根海姆穿上了最華麗的晚禮服,他說:“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他給太太留下的紙條寫着:“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爲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船上第三號最高管理者、造船師安德魯斯,毫無逃生的意念,他在最後的時刻,還痛悔地對一個女服務員說:“孩子,我沒有給你造一條不會沉沒的船。”雖然他並不是設計師,沉船並不是他的責任。但面對那麼多婦女兒童和船員要隨着“泰坦尼克號”沉入海底,作爲一個男人,一個具有拯救責任的男子漢,他無法再活下去,他要用生命這樣巨大的代價,表達他的痛悔,他的尊嚴,他的負責到底的人道情懷。

同樣體現了男子漢精神的有船長史密斯,一副默多克以及許許多多的官員、水手,普通的員工,以及服務員……對於這麼大的羣體都能如此紀律分明,堅守崗位,富於自我犧牲精神,《永不沉沒》的作者丹尼·阿蘭巴特勒分析說,很大的原因是船上的領導者臨危不“逃”,以身作則,這種表率作用產生了號召力,使人們跟從、效仿那些做了正確、高貴、美好事情的真正男子漢們,在這樣做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成爲正確、高貴、美好的一部分。

電影《泰坦尼克號》上映近十年以來,之所以風靡美國、歐洲,香港、臺灣、大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部電影形象地再現了當年的人類文明:世界第一艘最大的巨輪沉沒了,但人類的美德、人道情操、人性的善良卻沒有沉沒,它在這場世紀大災難中放射了光芒!這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精神文明,在今天的高科技的現代社會,這種文明價值更顯得寶貴,因爲它更加缺乏。因此,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觀衆,纔在電影《泰坦尼克號》的銀幕下一起感嘆,一起緬懷,一起嚮往那個時代,那個文明的夢想、那些偉大的男人,偉大的女性,那些海水永遠淹不滅、永不沉沒的人性輝煌。

最新有關《泰坦尼克號》觀後感範文

一轉眼,《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已經播了15年了,這一部經典電影已經播過了15年了,今年它又重播了。它講了一個這樣的一個故事:號稱“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絲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坐上了頭等艙;另一邊,少年畫家傑克也在碼頭的一場賭博中贏得了下等艙的船票。羅絲厭倦了上流社會虛僞的生活,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救起。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傑克帶羅絲參加下等艙的舞會、爲她畫像,二人的感情逐漸升溫。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面臨沉船的命運,最後傑克爲了保護羅絲,自己凍死了。這部電影中主人公悽美的愛情令我們感動,這部電影中四個樂師面臨死亡並不恐慌,而且爲旅客演奏放鬆他們的心情令我感動,而那些想用錢來拯救生命的有錢男人令我懺悔,這些人用錢來誘惑船長,也太無恥了……這部電影中有許多讓我們敬佩的人,所以我們要學學他們的優秀品質。

最新有關《泰坦尼克號》觀後感範文

他們站在人格和音樂的山巔,嘲笑着死神的無能。

一一題記

《泰坦尼克號》上映24年,憑藉蘿絲與傑克高尚的愛情,成爲了影史上不滅的神話。世人都被這份情感打動着,而我,卻有不同的感受。

《泰坦尼克號》講述了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輪”泰坦尼克號在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出發向西航行,在4月14日當晚撞到冰山沉沒大西洋,導致一千六百人死亡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頭等艙的貴族們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貴族帶着自己的狗,住着如同天堂般的套房,飲着香檳。

這就是做作自私的富家人吧!

在這艘巨輪沉沒時,人性的醜惡與光輝迅速顯現了出來。

“有救生艇的座位留給紳士嗎?”這是羅斯的丈夫卡爾在船將要沉沒之時說的一句話。在這之後,他又賄賂了船警,還隨手抱起了一個孤兒坐上了救生艇。在小艇將翻時,他更是不惜將那個無依無靠的孤兒扔進了大西洋!

“真是一個優雅的紳士!”我諷刺道。

這條船上到底有沒有好人呢?接下來,我找到了答案。

本傑明古根海姆是當時著名的銀行世家大亨,住在頭等艙的他是最有機會坐上救生艇的。

“不用了,謝謝,我們盛裝以待。要像紳士那樣體面地離去。”在船員爲他送來救生服時,他從容地答道。

接下來,他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帶上自己的愛犬與僕人,坐在沙發上,品着白蘭地,等待着死神的到來。

這短短的幾句話,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作爲船上的首富以及梅西百貨創始人的斯特勞斯夫婦也在跨上救生艇的前一刻邁回了沉船,兩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捨己爲人,換上了西裝,躺在即將被吞沒的牀上相擁而泣。

船長愛德華也沒有領取屬於自己的救生衣,沒有因爲自己是老船長而坐上小艇逃離。面對無法避免的災難,船長眼裏沒有恐懼,更多的是對輪船的不捨和對全體船員、乘客的歉疚。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死死地抱住了船尾舵,與陪伴了他24年的老朋友緊緊相擁,走向了永恆!

……

什麼是紳士?紳士就是一直爲人們祈禱到最後一刻的托馬斯神父。

什麼是紳士?紳士就是爲人們演奏最後一曲的樂隊指揮華萊士。

什麼是紳士?紳士就是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將死亡留給自己的人。

什麼是紳士?紳士就是這些一百多年後還能活在世人心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