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關於電影《鐵道飛虎》的觀後感範文

觀後感 閱讀(2.92W)

電影《鐵道飛虎》是由丁晟執導的,主要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鐵道飛虎隊對抗敵人的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電影《鐵道飛虎》的觀後感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關於電影《鐵道飛虎》的觀後感範文

 

鐵道飛虎電影觀後感篇1

當個迷妹挺難的。你要是光說王凱吧,有人說你濾鏡厚。你說自己摘濾鏡就說電影吧,這不可能,畢竟自己衝着什麼去看自己心知肚明。

那就先說說電影好了。想看花癡範老闆的直接跳到開始花癡的分割線前一段,不想看花癡的跳過兩個分割線中間的部分。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鐵道游擊隊觀看背景的普通青年(比如我),你在影片初始的感覺會是劇情動機不明。”飛虎隊“要搞事,但抗日背景等基本是從語境中透露出來的,而非有整體交代。所以我並沒看出飛虎隊要搞事背後有什麼大動機。可以理解,畢竟是喜劇片,說得太沉重了影響觀感。但是,每一個獨立劇情事件的動機都是明確的,只要忽略第一個事件的動機,後面所有事件的動機都是完備的。

電影語言層面,人物出場的大偵探福爾摩斯片尾式定格介紹過得非常快,只起到介紹新關鍵人物出場的作用,角色的名字也很少有存在感,除去馬原、二嫂和範老闆外(可能有我粉絲濾鏡在)。海報色的抽象化策略也用於開場和最後炸橋以前範老闆提出方案時的虛擬戰鬥場面中,有效省錢又區分了虛擬和真實,這一策略可以稱得上巧妙有趣。

動作片看得不多,打鬥戲不評高低,但我看動作片時較愛注意的是動作與動作間較微妙的“趕巧”所製造的戲劇效果。打戲很多,審美未疲勞,這種戲劇效果不少,尤其是偷炸藥包那一段,看得還是很高興的。

至於本片的喜劇性,我更願意去忽略人物的立體程度來評判。也就是說,將人物作爲劇情的附庸,而非劇情作爲人物特點的附庸。這是兩種不同的劇情編織策略,雖然大多喜劇會選擇後一種,因爲這樣對觀衆而言,劇情好似可預測,但真正的劇情發展卻和觀衆預測完全不同,由於每一步劇情都會介紹新的角色特點。

本片羣戲使然,人物多有單薄,所以喜劇性不是由這種預測意外造成,而是單純的腦洞太大。總體而言,腦洞還是很大的,比如那位吃煎餅昏過去的長官,Duang(強行啊)等等。還有啊,火車上那兩個坦克互相懟那裏,看起來特別像現在運汽車的那種大卡車上兩個汽車打起來了,很是有趣。我看影評討論裏,有一些同學認爲這是抗日神劇傾向。私以爲,抗日神劇更多是讓寫實向劇情失去了邏輯,而非誇張化的文學和視覺渲染。本片定位是喜劇,前文也說,並未把時代背景交代得太清楚大約是有考慮;於是,我並不同意將兩種渲染簡單粗暴地等同。見到幽默時,抱以幽默的心態可能會快樂些。

那麼從人物特點起,我要說王凱演的範川了。之前說本片人物多有單薄,是因爲人物在劇情過程中轉變極爲模糊,或基本均質。劇情點不是通過人物的頓悟向前推的,而都是局勢使然(演大國的王大陸就出場五分鐘不到還拿了個不全須全尾的便當,就爲了把炸橋的事引出來)。我們範老闆是唯一一個在劇中出現轉變、新特點不斷被揭示的有趣人物。

====此處是開始花癡的分割線====

我並非想說他是唯一一個有趣的人物233,大家都是有趣的。可只有他,一上來對飛虎隊搞事不屑一顧,別人都積極他消極,被大家罵慫。大哥說他是神槍手,以前和軍閥幹過的,然後問他,這個炸藥包怎麼用?

“摔。”“摔?”

“摔。”“摔?”

“摔是肯定不行的。”範老闆癟嘴,大哥語塞。

他知道得多,大隱隱於世,卻當個麪館老闆,瞪着圓溜溜的眼睛(眼圓朋友的眼是真的很圓了)。幾句背景介紹,給他蒙上層神祕感,開場戲份不多又全是潑冷水,當然勾起迷妹好奇心。後來大哥和大哥他兒子(你看,角色名字我記不住吧,就能記得住演員)被抓走,杏兒去找他幫忙時,他還秀了一把那雙手,說這手看上去能打槍嗎?

杏兒說,能。

杏兒的眼神如迷妹我。

今天網上流傳一個gif,是範老闆在他們被圍攻的時候騎着馬來救急時,大哥震驚的眼神。有人說這是心上人駕着馬來,我只能笑笑。在我眼裏,這是重拾夢想的騎士——戴了軍帽,一手握繮繩另一手拿槍,舊歲月曆歷在目,不負心中和肩上使命,終於回到自己的戰場。太帥了。

範川的改變自然是讓人對其動機產生疑問的。於是大海(大概是?)就問他。他說,你被人罵慫你願意啊?

硬氣。

在微山湖邊上,他傲着說自己一槍能解決一個鬼子,結果第一槍還沒放出去,帽子就被對面飛來的子彈嗖地一聲打掉。風吹過去,他頂着一頭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順毛,圓溜溜的眼睛不服輸地亮着。

可愛。

我基本總是會被這種反差打敗的。然而我們川的硬氣還會回來,這一次帶了控制局面的淡然。去終極任務(……)的火車上,範川說他去前面車廂,結果拉開車廂門裏面全是日本兵。他在逼仄的空間裏罵了一句:誰TM說前面都是炸藥的。

我只想說,你啊。

然後戴着頭盔穿着憲兵制服的他轉過頭來了。他眼神兇狠的時候五官會有種特殊的變化,好像臉部輪廓那些線條一下全都變得剛毅起來。然後他說出日語,命令那些士兵都坐下,真比日本兵更有長官風範。迷妹濾鏡沒救。

這又是一個新人物特點的揭示。用坦克甩日本人是另一個,裝大炮的時候講飛虎隊“太不正規了”又是一個。他總被revitalize,原諒我一時找不出更合適的詞。之前聽人說,範川是亮點角色,確實沒錯。我剛提到的劇情爲人物服務的喜劇特點僅在他身上具備。劇情向前進的過程是觀衆認識他的過程,這讓他成爲更加鮮活多面的人物。

鐵道飛虎電影觀後感篇2

看完整部影片,尷尬是頻率最高的詞。角色設定的尷尬。成龍一改往日“特工”“警察”“考古學家”“將軍”等等角色的設定,選擇用一個生活在抗戰中的“小人物”去演繹這個故事。不同於之前的角色需要有功夫的支撐。車站工頭的角色,擁有絕頂的功夫,“少說話多做事”,息事寧人的見識。人物設定卻只有他隨身菸袋的故事那樣單薄,經不起推敲。再加上“幹大事”這樣空洞但卻滑稽的大主題,你覺得成龍明明有一身功夫和見識,卻總是自動要去做大家都不太看得起的小事。我直到影片結束也沒意識到他們“平常”扒光日本憲兵,偷日本軍服有任何作用,更何況還一直讓大家轉頭。最後的“大事”——炸橋設定,也是莫名其妙、無頭無尾。

情節敘述尷尬,影片大部分在“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的歡快配樂下下講述的喜劇武打故事,這部分和最終犧牲自我“炸大橋”的部分完全沒辦法設計一個平穩的過度。觀衆瞬間就出現了“這段我是不是應該用一個悲傷的表情”和“這段明明是個設計的包袱,但不好這樣嘲笑他人”這樣尷尬的感覺。直到影片結束,你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人物線處理的尷尬:各個人物尷尬的謝幕方式,充分凸顯了本片設計的粗糙以及對觀衆的不尊重(特別的細節待糾正)。切腹怕疼的日本軍官:最後被非常血腥地倒插在刀刃上;boss一般的日本婆娘,最後被高速飛過的“鐵塊”砸斷了半個身子;無數日本龍套被堵在車廂裏捱了兩發大炮活活燒死;“飛虎隊”的團員們,除了死法勉強說得上是犧牲的“捱到最後的三人組”,其他角色死的不明不白,草草了事。你聽這段敘述他們死法的部分,其實在電影畫面上都非常得血腥,但是導演處理的方式根本弄不明白這是不是諷刺,尤其和充滿喜劇元素的成龍電影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之前的成龍電影,比如《神話》,梁家輝飾演的考古學家死於水銀中毒,但是死之前對於夢想的掙扎和自己的悔悟,你是能理解的。但在《鐵道飛虎》你完全感受不到對自己創造角色的尊重,也體現出主創對觀衆怎麼看這段充分的不在乎。

最終說道電影總體,真的是赤裸裸售賣“小鮮肉”吸引票房+自帶體系“成龍電影”的吸金策略。都不好意思用“工業品”來形容這部電影,這是對標準化優質產品的一種污衊。充其量這是一塊用混合人油自制的肥皂。明擺着把一部爛片扔你臉上,收你的錢,還嚷嚷着“誰讓你去看的”,“誰讓你去思考成龍的”。不自我尊重的電影從業人員,催生出不尊重人的電影市場,但歸根到底,默許甚至鼓勵這樣醜怪畸形市場的,是否另有其人呢?

鐵道飛虎電影觀後感篇3

電影《鐵道飛虎》講述了曾經的抗日戰爭時期,一批活躍於鐵路線上的游擊隊與日軍巧妙周旋,扒火車,奪物資,打鬼子的熱血故事。由成龍領銜的這個神奇的“飛虎”隊,面對着兇悍的敵人,和彪悍的火車,用機智和勇氣,創下了一次又一次“圍追堵截”的奇蹟,屢立大功,令人歎爲觀止,又禁不住拍手稱快。

話說這支由鐵路工人和平民百姓組成的鐵道飛虎隊,“成分”也是很複雜,大多是在火車站出工的工人,但其中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由黃子韜扮演的大海,他的身份是一個小裁縫,一個眉清目秀的稚嫩的小裁縫,但這又不是一個羸弱之輩,片中有個情景,就是小裁縫在火車上被日軍盤查時,鎮定自若的從褲子裏掏出的碩大的裁縫剪,反倒把日軍嚇了一跳,就讓人見識到這個貌似憨厚看似簡單的小青年的,內心蘊含着如大海般的磅礴之力。

確實如此,在接下來一連串的與鬼子的鬥智鬥勇中,黃子韜飾演的大海,都肩負了一系列重要的任務,有顏有智更有身手,大量的動作戲份,全程參與到所有的行動,近身搏擊奮戰,遠則槍炮伺候,可以直接將他推入到新銳打星的行列。而向來瀟灑帥氣的“人氣偶像”黃子韜,能夠“屈尊”到一部鄉土抗戰片中扮演一個灰頭土臉的小裁縫,還毫不違和,也是另眼相看。

但若深度挖掘下黃子韜的背景,會發現由他擔當大海這個角色,也是適得其所,鐵道飛虎隊的故事,發生在山東,而黃子韜,也是如假包換的山東漢子,演繹自己家鄉的抗日傳奇,真真是一腔熱血的全情奉獻,合情合理又合味道,難怪黃子韜在褪去了耀眼的偶像光環後,能如此洗盡鉛華的演繹出一個熱血又有擔當的男子大漢,也是情理之中。

大海是片中的熱血小鬥士,面對敵人從不退卻,但在另一個程度上,他又是片中爲數不多有着愛情戲份的角色,與片中成龍的女兒杏兒,有着許多的兒女情長。一邊是嫉惡如仇的英勇殺敵,一邊又是關懷備至的爲愛奉獻,事業上,和準岳父成龍搭檔默契,可視爲“上陣父子兵”,生活中與杏兒互相傾慕,又因兩人同爲火辣性格,特別是一頭短髮的杏兒完全是女漢子上身,讓兩人的情感昇華爲戰場上的“革命愛情”,帶來滿滿的新鮮感。

其實若回望曾經的抗戰史,特別是抗日遊擊隊,一直是在汲取和發動所有的羣衆力量,來對抗窮兇極惡的'侵略者,大海的小裁縫身份,便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在那個國破家亡的年代,民衆的熱血匯聚一起,衆志成城,拼力抗爭,匹夫有責。《鐵道飛虎》中飛虎隊勇於犧牲的精神令人感動,大海作爲一個小裁縫,在每一個性命攸關的時刻,都散發着英勇的光彩,或許這便是我們常說的,英雄的意志召喚之力。

大海不只是一個單薄的熱血小裁縫,他用戰鬥和愛情,用翁婿情、兒女情演繹着民族的仇恨和人間的親情,但角色,卻是有着許多的喜感,這也是《鐵道飛虎》這部影片的風格,不再以“樣板戲”的模版來處理曾經的抗戰,而是更多的側重於人物的內心挖掘和性格展現,至少黃子韜所詮釋的大海,就是這樣一個仿若鄰家男孩般的存在,有些調皮,有點冒失,但臨危不懼,來愛不躲,他的身上,所閃爍的不僅僅曾經的抗日誌士的靈魂閃光,也是激勵着我們今天的一代,繼往開來的勵志能量。

其實一直以來,對黃子韜的瞭解,更多的是他在舞臺的炫光,而《鐵道飛虎》讓戰臺烽第一次關注起這個敢打敢拼的“小鮮肉”的大銀幕表現,從動作戲看,完全的拼命的節奏,各種親身上陣的動作戲,有着“拼命三郎”的勇猛,隱隱約約看到年輕時的成龍大哥的影子,而從演技看,黃子韜又是充滿靈性的表演,讓一個小裁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個眼神,都那麼真實可信,算是演活了這個抗戰小英雄。

其實,若看黃子韜在片中的扮相,大部分時間穿着棉襖戴着學生帽,又有着一種復古的文藝氣質,或許用“動若脫兔,靜若處子”來形容他在《鐵道飛虎》中的表現,也算非常恰當吧。看完《鐵道飛虎》,有一句話總是在腦海迴響,那便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無論是片中的大海,還是現實中的黃子韜,世界的舞臺這麼大,還等着他們唱出更響亮的大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