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讀中國觀後感600字7篇

觀後感 閱讀(2.55W)

小夥伴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通過寫觀後感,很多人都可以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讀中國觀後感600字7篇,供大家參考。

讀中國觀後感600字7篇

讀中國觀後感600字篇1

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特別是身處基層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基層幹部,他們是否已求真務實的精神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去,是否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真扶貧、扶真貧,這對精準扶貧是否取得羣衆滿意的實效,作用無與倫比。

“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中的張渠偉是奮鬥在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們的表率,就算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身體不堪重負,但是依舊選擇紮根基層,爲貧困人口、貧困村脫貧和摘帽貢獻着智慧和熱血。如今,中國已進入了脫貧攻堅的收官階段,部分一線扶貧幹部們的職業倦怠現象引起關注,職業倦怠不僅影響基層扶貧幹部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扶貧的工作質量和效率,關係到脫貧攻堅的成敗。因此,積極採取克服措施和預防手段,給予扶貧幹部們溫暖,對於促進幹部成長、提高扶貧效率、加速脫貧攻堅具有重要價值。

切實加大對基層一線扶貧幹部的職務晉升激勵力度。基層扶貧幹部工作在基層,奮鬥在一線,不畏艱辛,吃苦耐勞,應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發掘基層扶貧幹部的潛能和積極性。關鍵在於加大對基層一線扶貧幹部的職務晉升激勵力度,積極貫徹和落實中央相關要求,真正在扶貧一線中培養幹部、發現幹部、提拔幹部,讓一線扶貧幹部工作有期望、有盼頭、有動力,通過合理的政治激勵激發扶貧幹部的積極性和創新性。

改善駐村扶貧幹部的待遇,加強對其黨內關懷。除了加大給予一線扶貧幹部的政治激勵,也要重視物質保障和精神關懷,以滿足基層扶貧幹部的各種合理需求,緩解矛盾,激發工作熱情。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文件,整合多方面資金,加強對一線扶貧幹部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時,組織部門要主動加強對扶貧幹部的黨內關懷,爲異地扶貧幹部合理安排返鄉探親,提升異地扶貧幹部的幸福感。

治理扶貧形式主義,減少不必要的非扶貧工作內容。奮鬥在一線的扶貧幹部們不畏艱苦,仍舊要考慮到扶貧幹部們的個人健康和主觀工作能力,把解決形式主義問題作爲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任務,脫貧過程必須紮實推進,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要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羣衆認可與檢驗。

打贏脫貧攻堅戰,重點在一線,關鍵看幹部。值此關鍵時期,士氣可鼓而不可泄,給基層扶貧幹部多一些關心愛護,同時致力於“減負”和“降壓”,完成扶貧工作預定目標才更有希望。

讀中國觀後感600字篇2

鏡頭下,一線醫護工作者那些鮮爲人知的故事深深地引起了觀衆的感觸,在“感動”“哭了”等一衆評論聲中,“爲中國醫生應援”登上熱搜,“網紅醫生餘昌平吐槽醫院伙食”也緊隨其後引發熱議。同時,該紀錄片也從醫生、患者、家屬等多維角度,對“心理干預”、“替代性創傷”等“災後”關鍵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溫度和技術 兩者同等重要

從無從下手到從容不迫,短短几個月時間裏,中國戰疫逐漸迎來尾聲,這不僅取決於我國醫護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更與我國較爲前沿的醫學技術發展息息相關。《中國醫生》戰疫版從開篇就對大衆輸出了多個專業概念,該紀錄片如一本醫學百科,讓觀衆快速吸收到醫學知識。從院感科及院感專家等名詞,到清潔區、緩衝區、污染區這些病房區的劃分,再到醫護人員防護服的穿戴培訓,《中國醫生》戰疫版在科普“防疫“知識上下足了功夫。

這令許多觀衆意識到——有很多醫生、護士之外的角色,也在幕後爲疫情而奮戰。有在醫護人員和病源之間築起的一道安全屏障,既保護病人也保護醫護人員不受到感染的院感科醫生;也有劃分清潔區、緩衝區、污染區的院感專家;還有科學指導防護服正確穿戴流程的工作人員們。他們以另一種形式,守護着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

不僅治癒你的肺,更要治癒你的心

在《中國醫生》戰疫版最新曝光的第二期預告片《悲愴》中,新冠肺炎患者的身影一一閃現,他們或積極或憂愁,疾病影響下的心理問題亟待解決,心理干預成爲治療的關鍵手段。片中,已經確診爲新冠肺炎患者何傑,在醫院中目睹身邊的病友們相繼離去,內心一度陷入崩潰。在治療的關鍵期,醫護人員對他進行了“心理干預”的治療方案,聯繫何傑的妻子來到醫院進行鼓勵陪伴,最終戰勝了病魔。

存在心理問題的遠不止是病患,同樣還有許多醫護者。疫情高峯時,上百人擠在走廊裏,醫生每日都因壓力過大多次崩潰大哭;片中,因每天接觸過多新冠病人,有着醫學援助界“老炮兒”之稱的羅鳳鳴在看到駐地樓下的魚因缺氧死去時,聯想到在氧壓低時入院的病人,爲此感到極爲沮喪、挫折。經歷了重重創傷,醫生是否因此產生替代性創傷成爲後疫情時代需擔憂的問題。

刊登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如是評價:“每一箇中國醫護人員,都是我們心中不滅的燈塔,照亮每個人的健康之路”,《中國醫生》戰疫版用樸實的鏡頭,讓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

讀中國觀後感600字篇3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內在引擎。縱觀世界強國的發展史,強國的興衰往往由歷次工業革命的結果。二戰後,美國爲何能在經濟、軍事、文化領域獨領風騷,與其科技能力、創新能力慼慼相關。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國力的增強,科技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然不可否認,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非常巨大,雖奮起直追,卻還須更多的時間來檢驗。比如,如果戰爭爆發,則無所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結局只是勝利或者失敗。因此軍事裝備實力是最能平等體現科技水平的領域,我們無法直接檢驗與美國的差距,但我們仍不停地向技術停留在上世紀水平的俄羅斯進口武器,其實從側面反映出科技能力的差距。

通過此次觀看《創新中國》這一記錄片,讓我看到了我們國家尖端科技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看到了中國人、中華民族擁有的底蘊與力量,看到了中國在當今世界舞臺的崛起所帶來的影響,看到了那些學成歸來,不忘祖國的科學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後的企業家們。一批批科學家,一批批工匠,一批批企業家,在各自領域裏煥發着光輝。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集生命中關於奚志勇教授和登革熱的介紹。對於登革熱,在我的印象中是以蚊子爲媒介的一種傳染病,街道在部署這項工作時,強調再強調的是把前門屋後的瓦罐翻過來,積水容易產生蚊子。蚊子太多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都很大,更何況對傳染病的防治,我們也都期望生活在沒有蚊子的世界裏。我小時候還幻想過,等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是否有可能採用某種頻率的脈衝波,能一勞永逸地消滅蚊子。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技術,而且即使技術上能達到,也因爲生態的問題不可能實施。讓我驚訝的是,奚志勇通過異想天開的方式,竟能和常人做夢時的想法能如此接近。儘管國際也有人在研究設想通過改變蚊子來達到減少蚊子的目的。但是蚊子數量龐大,如何能通過一個蚊子來改變一種蚊子,而又能使之絕育,這個命題讓很多科學家退步。奚志勇和他的團隊沒有氣餒,通過顯微鏡用極細的針頭把沃爾巴克氏體注入到蚊子中,通過以十萬次計算的失敗換來一次成功。儘管擁有技術專長,完成這一工作也並非是容易之事。奚志勇研究小組將沃爾巴克氏體通過顯微注射到了近500個蚊子胚胎中,最終只有6個孵化了。4只蚊子存活到成年,只有1只感染雌蚊將細菌傳遞給了後代,生成了一種數代遺傳的穩定的感染蚊品系。這項技術的成功並沒有讓奚志勇停下腳步,團隊的用研部門開始研究將沃爾巴克氏體植入桔小實蠅和稻飛蝨體內。這兩者都是中國最臭名昭著的農業害蟲,實驗要是取得成功將造福無數農民。

?創新中國》這部片子看得我非常感動,讓我明白什麼叫做默默堅守,什麼叫做創新精神,什麼叫做工匠精神。都說中國人的智慧是無窮的,然而中國人的創新精神不足一直爲人所詬病。我想,並不是說我們中國人天生缺乏創新,而我們以前太習慣於模仿,習慣拿來主義,缺乏的是創新的動力。改革開放初期,只要膽子大就行成爲“萬元戶”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在國際競爭中需要更多的是核心競爭力

讀中國觀後感600字篇4

“不管多晚,教導員房間的燈都是亮着的”

照片中的陳陸,消防隊員的着裝,目光堅毅而有神,臉上卻洋溢着大男孩一般的陽光笑容。就是這樣一個略顯羞澀的消防隊員,在洪水面前,始終勇往直前。

陳陸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使他從小就嚮往軍營,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爲一名軍人。這個夢想,隨着他畢業後加入消防隊伍得以實現。

自2015年調任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以來,陳陸總是奔波在救援一線;發生火情時,他更是身先士卒,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2016年在廬江縣抗洪搶險時,陳陸奮戰35個小時,帶隊營救和疏散2400餘人;自己卻累倒在一線,送醫院搶救2個小時後才轉危爲安。

去年,廬江縣的冶父山突發山火,週末休息的陳陸緊急奔赴現場。風力大、火勢猛,陳陸跟隊員們一道,衝在滅火一線。“後來,因爲風向變化,火勢減弱,否則真是不堪設想。”方銳說。火被撲滅了,陳陸的衣服被燒壞,背部也被嚴重燙傷。

2008年汶川地震時,陳陸作爲安徽省消防總隊抗震救災隊的一員,赴汶川參與救援。他拖着被毒蟲叮咬起泡流膿的傷腿、揹着60餘斤重的破拆設備,連續奮戰10天。

每次發生重大火情時,陳陸都會參與救援。就算他不出任務,也總是等到所有消防隊員平安歸來後,才放下心來。“我們救援回來,不管多晚,教導員房間的燈都是亮着的。”消防隊員李俊傑說。

“這麼多年來,我也經常勸他換個地方,但他不爲所動。”廬江縣司法局副局長劉書虎說。2016年,原公安消防部隊轉隸應急管理部,陳陸原本可以選擇轉業,安置到地方。但出於對消防工作的熱愛,他選擇留下來,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這片他深愛的土地。

讀中國觀後感600字篇5

電視政論片《築夢中國》,通過回顧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爲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中國夢即人民幸福夢,人民幸福不是央視記者採訪的那句話“你幸福嗎”,也不僅僅是政府工作報告的gdp增長數字,而是十八大爲我們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兩個“翻一番”的新的要求。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黨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上提出的新的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性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十八大還提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同富裕”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可以說,有十八大精神的指引,有共產黨的領導,這個“中國小康夢”不僅是具體而又真實的,還是美麗而又可及的。

中國夢即國家富強夢。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00年以來,中國由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一躍成長爲僅次於美國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產總值實現了翻番,十多年來,中國在經濟社會建設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不論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還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吸引世界的目光;不論是神舟系列飛船的一次次成功上天,還是中國第一艘航母“寧遠號”的順利下海,都在說明中國更加自信了,中國因底氣而更加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強大。同時,中國人民富了,十多年來,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都在8%以上,這是新中國歷史上居民收入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這些,都在說明中國已經進入國富民強也可以說是國強民富的新階段。中國的經濟社會建設在改革開放中取得重大歷史突破,並在改革開放中與歐美世界取得共贏,現在,中國製造,中國市場,中國投資,中國夥伴,中國責任,都是更爲強大中國留給世界的中國印象,這個印象是直觀而又客觀,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更加強大的中國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強國夢”就這樣離我們越來越近,看得到,也摸得着。

中國夢即民族復興夢。中華民族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曾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璀璨的文明,近代以來的積貧積弱,使中華兒女一直有一個夢想,一個民族復興的夢想,自1840年鴉片戰爭的170多年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爲了這個夢想而孜孜以求,9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擔下了這個重任,使我們的“中國夢·築夢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貼近。正如胡錦濤同志十八大報告中所說:“經過九十多年艱苦奮鬥,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習近平總書記也在觀看《復興之路》後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地探索,求解放、求獨立、求民主、求科學,求富裕等一個個夢想在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艱苦奮鬥中得以實現”。兩位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築夢中國”的講話﹐充滿感情和感召力,讓我們青年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回首中國復興的漫漫征程,正是中國共產黨的一代代人,帶領全國人民一點點把民族復興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

我們的“中國夢·築夢中國”既不虛幻﹐也不遙遠,個人的夢、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三位一體,構成了我們的“中國夢·築夢中國”。我們的“中國夢·築夢中國”切身實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黨的領導,與十八大的召開緊密相連,不可分離。我們堅信,我們的“中國夢·築夢中國”必將伴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和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而順利實現!

讀中國觀後感600字篇6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她不像一般人一樣使自己的心門墜入苦海,卻執着地追尋着另一個純粹的世界,讓我們看到另一種用生命點燃的人生故事和不一樣的處事風格。

有人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着、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教育。丈夫去世後,張桂梅隻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並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爲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餘力的細心照顧着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起居,爲了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勵精圖治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主動帶頭免費爲學生們補課,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長期拖着病體就算腹部長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講臺上,只爲孩子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她還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爲了54名孤兒的母親。她十年如一日,從未退縮,從不言棄。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我們要知道“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桂梅巾幗不讓鬚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這種堅韌執着、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的英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着追求。

我作爲教師中的一員,用心感受着張桂梅的精神,力爭像她一樣,把熱愛和奉獻學生當作在嘈雜世間的一劑清明的良藥。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讀中國觀後感600字篇7

2020年的春天,註定是不平凡的。在我們歡慶春節之際,一場疫病從武漢出發,向神州大地席捲而來。在我們還沒搞清楚它姓甚名誰時,它已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捲走了許多人的生命,使本該充滿歡聲笑語的春節裏,讓人們的內心變得壓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病毒這一肆虐,竟然造成了近幾萬例確診感染病例。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一時間,我們手足無措。就在這時,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紛紛向武漢集結,冒着生命危險前往一線,爲我們築起了一道防護牆。我們在過年,他們卻在幫我們過關!

84歲的鐘南山院士,70多歲的李蘭娟院士,本應該在家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卻衝在控制疫情的第一線,以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安撫大家對未知的恐懼,安定人心,溫暖人心。

張英傑是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外科icu主治醫師,在家中,張英傑是女兒、是妻子,也是母親。因爲科室工作繁忙,加上孩子還小,自己已經兩年多沒有回孃家了。這次疫情爆發後,她更是第一時間主動請戰,瞞着遠在山東的父母去了前線。面對此次支援,張英傑說只有戰勝了疫情,纔有共同的幸福。各地支援武漢的3.2萬人中,有多少不是如此呢?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是吃五穀雜糧的,也有父母老小,並不是特殊材料製成的金剛不壞之體。是什麼讓他們臨危不懼、逆流而上?他們說:“自己既然當了醫生,不救病人做什麼,不去武漢支援,就是不配醫生這個稱號!”

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是我們的英雄。作爲學生,對英雄最好的致敬方式,就是好好學習,努力成爲他們那樣的人,踏上他們曾經走過的路途,發光發亮,這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纔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