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紀錄片《爲了和平》觀後感

觀後感 閱讀(2.03W)

看了《爲了和平》大型紀錄片,不能忘記,紀念碑上,那一串串銘刻在人民心中的、先烈的名字,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在共和國的旗幟上,留下鮮豔的深紅色。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了“紀錄片《爲了和平》觀後感”,歡迎閱讀與借鑑!

紀錄片《爲了和平》觀後感

觀後感1

今天,我來了,一手拿着橄欖枝,一手拿着保衛橄欖枝的槍,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滑落,請注意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滑落。

戰爭的硝煙總是染黑一寸寸澄澈的天空。 已故的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的一句名言是千萬的畫面,千萬的呼聲,千萬的歌曲,千萬的詩篇所匯成的千千萬萬人的心願:“我們不要戰爭!我們不要硝煙!我們等待和平!” 靈柩前的婦女攬着一雙兒女悲慟地哭泣;廢墟邊人們翻着斷磚找尋親人的遺體;戰場上士兵遙望遠方,哪裏是和平的所在? 怵目驚心的一幕幕掠過人們的眼跡,硝煙瀰漫的世界何時才能擁有和平的綠蔭? 別讓和平鴿在漫天硝煙中迷失了方向,別讓橄欖枝在遍地戰火中無處生長,別讓戰爭掩住了和平女神的微笑。 和平,多少人窮其一生的追求! 先有陶淵明大同社會的遐想;再有譚嗣同、孫中山的理想;今有鄧小平奔小康富起來的暢想。 人們所追求的,只是一方淨土,而已。 戰爭帶來的,只有屈辱、憤慨、痛苦、悲傷,古今千年,有誰在戰爭中看到希望?

和平可能會讓一名優秀的軍人變得平凡;戰爭也許會讓一名普通士兵變得轟轟烈烈。戰爭是爲和平而打響,戰爭的盡頭不能再是戰爭。 停止一切的戰爭,和一切在醞釀之中的戰爭,纔是通向和平天堂的道路。 列一組科學的數據:地球至今已存在46億年了,人類誕生也只是250萬年前的事兒,直到4千多年前,這個世界,才被戰爭擾亂靜謐的氣氛。和平相處本就是人類的天性,自古,所有的人就是一家。 在聯合國總部門前,有一尊名爲“鑄劍爲犁”的雕塑,它已在那兒矗立了幾十個春秋,他在無言地向所有人哭訴:讓這個籠罩在戰爭紛擾下的世界,戰火煙雲困擾的大地變成和平的聖土。

學習了歷史後,我,身爲一名中學生,一名中國人,被戰爭帶來的恥辱與憤慨淹沒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旅順屠殺、南京大屠殺…… 多少人,來不及享受生命的一點喜悅;多少人,被射來的子彈扼住了最後的一聲呼喊;多少人,在陰暗處躲避着,只爲能看到一絲曙光……

我想象,安寧的大地上盛開和平之花,人人安居樂業,膚色不同的人在同一張桌上吃飯,所有人都帶着幸福、滿足的微笑。 而現實,只有無辜的孩童睜着空洞的雙眼,盯着天邊,擔心那裏隨時會飛來什麼奪走他的生命。也許,他不知道死亡是什麼,但他卻明白,死亡就是再也看不到媽媽的微笑,再也聽不到爸爸的故事。 活着的人依然活着,地下的人卻永遠不再醒來。但他們在用自己的生命訴說:不要戰爭! 我很想問那些高級將領、多國首腦一句:累不累?再問那些衝鋒陷陣的士兵一句:苦不苦?怕不怕? 真的有天堂地獄嗎?那麼,因戰爭而犧牲的生命,就能擠垮天堂、地獄之門。 戰爭就是死亡的代名詞。雖然和平不意味着永生! 一夫功成萬骨枯,任何一場戰爭都一定會有無數的白骨做它的陪葬。 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多少祈禱在心中; 讓這個世界鑄劍爲犁! 讓和平的風兒吹散瀰漫的硝煙!

觀後感2

“兵者,不詳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老子的確是這樣說的,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戰爭好?打贏了拿錢升威望?可戰爭從一開始不就是人們爲了資源權力什麼的在自相殘殺?殺得兩敗俱傷了,城市變得滿目瘡痍了,民衆死的死了,傷的傷了……那這從一開始就完完全全地錯了的戰爭,怎麼會是“好了”?

戰爭體現國家的強大?真正文明強大的國家,不是說能把一個小國像小雞一樣掐死,而是你明明能不費吹灰之力掐死它,但你會放過它,給它一把米吃,讓它溫順地跟隨在你身邊……一心想發動戰爭來讓自己更強大的人,充其量一莽夫而已。

但也許人類本身就是矛盾的,有人專門救人,有人專門殺人;有人專門蓋房子,有人專門搶奪資源。令人哭笑不得。

爲什麼他們一定要沒事找事?有什麼事,爲什麼不能靜下心來談一談?談不來,爲什麼一定要刀劍相向?爲什麼他們不會替別人想一想?他們一直教導孩子們的道理爲什麼自己不能做到?本來幾張紙可以搞定的事情,爲什麼一定要用不可計數的人來解決?爲了權力,爲什麼要如此大動干戈?

爲什麼,一定要有戰爭?

究竟是爲什麼?

安居樂業,一天的辛勤勞動後吃一碗香噴噴的飯,再與鄰居聊一下家常……不比那整天在戰場上拼命廝殺好了不知多少倍?

和平不好麼?

從人類文明上千年的歷史中,可以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爲了祖國崛起,我們就去做!古時,外國人造不了白紙,我們可以!外國人不能高效率印書,我們可以!外國人搞不出指東南西北的東西,我們可以!外國人造不了噼裏啪啦一通炸的東西,我們可以!不管中間遭受了怎樣的苦難,怎樣屈辱的一段歷史,今天,外國人維護不了世界的和平,我們照樣可以!走中國路,圓中國夢,守世界和平!

孩子們不需要戰爭。

我們所希望的,只是安閒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一段雨後的小清新,一杯清香繚繞的熱茶,一段無法再擁有的美好時光。

觀後感3

“希望我們不要在戰場上再見”,這不是一名軍人對戰爭的恐懼,而是一羣有家人、朋友的“普通人”對和平的渴望。朝鮮戰爭,一次規模之大,傷亡之重的正義反非正義戰爭,打到最後剩的只有人性的角逐,對惡的憎惡,對善的嚮往。

人性向善還是向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社會發展中由於一些利益因素的存在,一些人爲了滿足個人的私慾,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包括個人的不擇手段,甚至操縱權力下的武裝集團,肆意地對其他組織或國家發起掠奪式攻擊,非正義的侵略與正義的反侵略也就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戰爭。朝鮮戰爭,美國爲首的一些狂妄“侵略者”試圖利用朝鮮問題來完成自己的軍事戰略目的,不惜干預他國內政,肆意操縱聯合國發起的一場非正義之戰,結果,美軍以付出慘痛代價敗於我人民志願軍。所謂“乃兵家常事”,但朝鮮戰爭的結局絕非偶然,因爲歷史決不會偏袒罪惡,放縱他們。

正義終究要凌駕於非正義之上。簡單地說,非正義之戰是爲了一些人謀利,而正義之戰則爲了捍衛集體的利益不受侵犯,爲了一個民族謀利。朝鮮戰爭中,我人民志願軍爲什麼能越挫越勇?爲什麼美軍越打越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正是由於人心的向背才導致不同的戰爭結局。

和平,時代的主旋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總要在發展的前提下獲得生存的機會,在發展中成長,那又由什麼給它強大的動力?和平,發展的大前提、大背景。一個組織,它總會被要求遵從某一項規則,可想而知,一旦破壞了這項規則,必然會得到懲罰,或許是法律的制裁,或許是全人類的討伐。國際上一些大國不想着利用自己的優勢來給人類社會做點貢獻,而是肆意發展自己的霸權主義,打着“人道主義”的旗號干預他國內政,肆意糟蹋他國領土。時代的變遷,我們不敢肯定國際環境會多麼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在一段時間內還會扮演重要的角色。要是一些國家一如既往地作爲,終將惹起衆怒,“一超多強”的局面終將被顛覆。

“個體”再強,如若不把自己融入大環境,終將被時代所淘汰。昨天說明不了一切,但我相信,明天的天空會更藍,因爲“正義”永遠不會被顛覆,藍色永遠是天空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