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西安事變》中學生最新觀後感範文3篇

觀後感 閱讀(2.76W)
12.12是西安事變紀念日,這次事變促進了國共兩黨的二次合作,這段歷史不容忘記,今天本站小編整理的《西安事變》中學生最新觀後感範文3篇,快來看看吧。
《西安事變》中學生最新觀後感範文3篇

西安事變》中學生最新觀後感範文1

劇中表述:1928年12月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歸順南京政府後,被蔣介石封爲陸海空軍的副總司令。不料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奉命帶兵撤出東北,使東北淪陷。在北平休養期間張學良得知自我被民衆稱爲“不抵抗將軍”,決定覲見蔣介石並提出抗日的請求,但狡猾的蔣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避抗日不談……

1935年,革命蘇區四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發佈了《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不久“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全國人民的抗日運動進入新的高潮。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擔負“剿共”任務的東北軍與西北軍厭惡內戰。在全國抗日運動高潮的推動下,在中國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兩軍首領張學良、楊虎城等開始與共產黨紅軍發生聯繫,初步奠定了三方團結抗日的政治基礎。蔣介石對張、楊圍剿紅軍很不放心。他除了調集嫡系部隊至豫、陝邊境,壓迫張、楊繼續進攻紅軍外,並於1936年10月間,特意飛到西安催逼張、揚二人圍剿紅軍。12月4日再次飛到西安,進一步要挾張、楊:“如不實力“剿共”,即將張、楊兩部分別調往安徽、福建,由中央軍進駐西北。”張、楊力勸蔣介石聯共抗日,遭到蔣介石的加以拒絕。張、揚兩位愛國將領遂毅然決定實行兵諫。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的衛隊進抵蔣介石駐地臨潼華清池,與蔣介石衛隊交火。蔣介石聽到槍聲,在衛士護衛下倉皇越後窗逃走,爬上山坡隱蔽。被張學良的衛隊搜索發現後捕獲。與此同時,楊虎城部下將留居城中的蔣介石高級黨、政、軍官員陳誠等十餘人拘押,邵元衝在逃跑時被擊身亡。張、楊於12日當即宣佈取消“西北剿匪總部”,成立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張、楊分任正、副委員長。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國民政府,停止內戰,釋放救國會領袖及一切政治犯,開放民衆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自由,實行孫中山遺囑,召集救國會議等八項主張。同時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團結抗日大計。

頓時,全國形勢十分緊張。國內親日派活動上躥下跳,美英派則進取斡旋,戰與和命系一懸。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來爲首的代表團,在共產黨和張、揚愛國將領的進取努力下,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介石被迫理解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但遭軟禁而結束。此後,國共內戰大體停止,第二次國共合作也初步構成。所以張、楊二人的功勞天地可鑑,共產黨的民族大局眼光也值得肯定,蔣介石當時的態度轉變也是應當予以肯定的。有了內部的團結,纔有了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信心!

多年以後,張學良曾說過:“西安事變是逼出來的。蔣介石當年罵我對‘一二九’學生遊行沒有用機槍鎮壓。說我是:‘兩面人’。我對蔣介石機關槍不打日本侵略者而打學生的講話氣得滿臉通紅。並暗下決心:‘要給蔣老頭子教訓教訓!’”。“西安事變”後,蔣被逼答應要與共產黨合作抗日時,張學良還重提當年日本人想挾他做“東北土皇帝”。他對日本人說:“你忘了我是中國人啊!”張學良一再表示:“作爲中國人誰也不願意看到祖國的分裂。”同時,張學良也在這次談話中強烈地表達了反內戰的立場。他說:“我就是要中國停戰,不要打仗。我實在是反對內戰,反對透了。”

在西安事變之後幾十年間,張學良一向堅持:“作爲一個軍人,我是應當被槍斃;可是依我的良心,我沒有做錯!”也正是由於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十年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以國共合作爲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發動了全民的抗日戰爭,並堅持了八年直至勝利。

周恩來總理對張學良的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世代功與過,自有民衆論說。張學良和楊虎城二位將軍促成抗日統一戰線的功績不可泯滅!

     《西安事變》中學生最新觀後感範文2

明天是12月12日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紀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蔣介石,促成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這就是歷史上的“西安事變”也叫“雙十二事變”。

79年前的今天,中國古都西安那劃破淒冷夜空的槍聲,震驚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國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肆意踐踏,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張學良和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楊虎城深感民族危機,決心抗日。

在多次勸諫蔣介石抗日均遭失敗的情況下,冒着生命危險,在西安發動兵變,扣留蔣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和平解決國共問題,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了抗日戰爭的巨大轉折,爲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以及中國共產黨人,在抗日民族大聯合的壯闊陣營中,艱苦卓絕、貢獻巨大。從此,中華民族由渙散、分裂、割據實現了團結統一,一致抗日。

中國人的萬衆義勇,砸碎了日本軍國主義“大東亞共榮圈”的幻夢,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爲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貢獻。

西安事變凸顯了中華兒女偉大的精神——她讓一個民族匯聚成一股力量。這是一種捨身救國,在民族危難之際力挽狂瀾,直起民族脊樑的精神!這是一種忠於民族,忠於人民的赤膽忠誠精神!

中華民族的尊嚴與自信,因爲“西安事變”精神的澆灌,更加浩明於天地,“西安事變”精神永垂不朽!讓我們向張學良,楊虎城二位將軍誠摯致敬,讓我們永遠銘記“雙十二精神”!

西安事變》中學生最新觀後感範文3

張學良到底有麼有才華?肯定是有的。蔣介石到底是不是英雄?肯定也是。只是,他們的軍事能力,都遠遠及不上毛澤東。

萬事都有限度。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總管中華數千年的歷史,也是有前車之鑑的。然而,過分的堅守某個原則,無論這個原則本身是多麼的精闢,也只是過猶不及。蔣介石並不是賣國賊,他也是愛國的,甚至是很愛國的。只是,亂世永遠只是留給英傑的,蔣介石還不夠這個級別。

每個有良知有理智的中國人,在那個年代都應該想到,爲什麼中國人要自己人大自己人,爲什麼國名黨寧願打共產黨,也不願與日本軍隊作戰?是因爲作爲最高指揮的蔣介石,堅持要先消滅共產黨,才肯對日本出兵。所以,無數的國民黨人,茆足全力剿共,也只是爲了最後能抗日,無奈中的選擇罷了。

共產黨的領導人都是草根階級,本身就一無所有。一併如洗,反而成了大家團結起來的動力,因爲反正也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但國民黨就不一樣。當南京政府拒絕繼續供給張學良軍餉之日開始,國民黨這支軍隊,早就是強弩之末了。

我想用兩個方面來看西安事變的必然性。

其一,是張學良的幼稚。面對剿共的節節敗退,心高氣傲的張學良在南京第一次收到了冷遇,不但得不到南京方面的上網撫卹,敗退的兩個師還被撤了編制。蔣介石更是不知所謂“讓張漢卿去向地方政府要錢”。這是非常諷刺的,因爲早在張學良領導東北軍剿共的一千年,他就在蔣介石的指示下,完全不抵抗的放棄了東北三省。現在根本就沒有張學良的“地方政府了”。這其實是莫名的諷刺。這下惹怒了張學良,從此他無法忠心效忠蔣介石了。一時之氣,給西安事變埋下了伏筆。後來又因爲認股人到的相信推背圖(這是電視上演的,我覺得不可信),認爲主事者當屬紅軍。

其二,是蔣介石的不智。想想張學良當時東北易幟,寧可臣服於南京政府,也要保證國土的統一性,避免戰亂。那麼,在張學良被強烈的抗日情緒所籠罩,並且一而再再二三的跟蔣介石請命,蔣介石就應該知道,張學良已經跟他的政見大不相同。人的個性是很難改變的。張學良爲國土統一可以臣服於蔣介石,那麼再一次的,爲了國土的統一,爲了全國抗日,他整出西安事變,也就不是驚人一筆了。

我心中泛出無數無數的如果。如果,張學良堅持到底,殺了蔣介石,中國會不會少受些苦難?如果沒有西安事變,紅軍變成國民黨的一個師,毛澤東變成蔣介石的高參,抗日會是怎樣的狀況?如果今天的中國是國共兩黨輪流執政,中國今天又是什麼狀況?如果蔣介石不是生在亂世,而是給把穩穩的交椅,比如___今天的位置,又會是什麼樣子?

蔣介石的失敗是必然的。第一,他不能領導一個國家,用先進思想來啓發人民,而是讓國內的抗日情緒主導他。第二,他不能站在真正的高處,正確的看清全局。對日本的過分退讓,是無法收到全國人民的愛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