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導遊詞>

沙家浜景區導遊詞2篇

導遊詞 閱讀(1.25W)

常熟沙家浜地處江蘇省常熟市南部,近年來景區日趨完善,水面蘆葦蕩從最初的150畝增加到現在的2200畝。下面是小編蒐集的的沙家浜景區導遊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沙家浜景區導遊詞2篇


  沙家浜景區導遊詞(一)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沙家浜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沙家浜蘆葦蕩風景區佔地2500畝,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位於秀麗明媚的陽澄湖畔,交通便捷,北離常熟市區10餘公里,南達滬寧高速蘇州、無錫互通40和50公里,東接常昆線至上海85公里,2003年建成的蘇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內互通,205省道複線和錫太路與之相接,成爲長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網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全區以“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之獨特的江南水鄉田園風光崛起於旅遊市場。交通便捷,東接常昆線至上海八十公里,南達滬寧高速蘇州互通40公里。2003年10月建成的蘇嘉杭高速、205省道複線和即將建設的錫太路交匯互通於景區邊側,成爲長江三角洲公路交通網的一個重要節點。 京劇《沙家浜》的由來 京劇《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蕩火種》。《蘆蕩火種》是由上海市人民滬劇團於1958年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一個抗日傳奇,講的是1939年秋,由葉飛率領的新四軍第六軍團爲主的抗日義勇軍離開蘇常地區後,留下數十名傷病員面對日僞頑匪相互勾結、下鄉“掃蕩”的險惡環境,在地方黨組織和羣衆的支持幫助下,不畏艱險,重建武裝、堅持抗日的鬥爭事蹟。滬劇《蘆蕩火種》上演後,在戲劇界和觀衆中引起了廣泛興趣和強烈反響,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劇種的9個劇團對《蘆蕩火種》進行移植,而在全國演出《蘆》劇的竟有31個劇團之多。

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蕩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作爲主要執筆者,在改編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改編後的《蘆蕩火種》的京劇最初取名爲《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審看,批准對外公演。劇名最後由毛澤東主席一錘定音,他幽默地說:“蘆蕩裏都是水,革命火種怎麼能燎原呢?再說,那時抗日革命形勢已經不是火種而是火焰了嘛……戲是好的,劇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發生在這裏。”於是劇名定爲《沙家浜》。

據介紹,此次被重新搬上舞臺的京劇《沙家浜》有三大新看點:其一,該劇的民樂編制較原來有所擴大,融入了現代科技手段,明白地說就是加入了電腦音樂;其二,該劇在合肥是首次由原創劇團演出全劇;其三,舞美燈光更爲考究,服裝也是剛剛訂做出來的。 車上講蟹的資料

1.挑蟹方法: 據當地老闆所說,他的養殖基地每年要支付每個挑蟹工人50萬薪金,這個數字讓人有點轉行的衝動,卻也說明挑蟹的細緻與艱辛,據說每個工人一晚上要挑十幾噸蟹。當然我們這些食客不需工人們那般經驗豐富,然而簡單挑蟹技巧還是要把握好!首先,應先觀其表,看蟹的鮮活,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地以爲生猛一點的就新鮮一點,話說懶人總是不肯動,蟹也一樣,肉質飽滿的“大胖蟹”常都不喜歡動,太生猛的蟹反而肉少;其次,蟹爪毛色金黃;外貌色澤較光亮、較深;用手去感覺它實沉的感覺,拿起來越重越好,就像塊石頭一樣;其次更專業點說,可以看其膏,不需要將蟹活活剝開,只需仔細看看蟹嘴部附近的兩小塊,如果顏色泛紅的話就是有膏的蟹,味道會更香。

2.蟹中二味:養蟹人對於真正的好蟹標準只有兩條,稱其爲“蟹中二味”。

一是嘴巴的味道:蟹是人間至味,好蟹肉鮮甜有彈性,膏腴肓香。

大家要把蟹放在最後吃,因爲吃過之後什麼醃篤鮮、雞湯魚翅統統沒有味道了;如果覺得還有別的什麼東西更好吃,你的蟹一定有問題了。

二是鼻子的味道:好蟹又香又油,吃過之後十指盡染,反覆洗滌仍留在指尖。聞聞自己的手指,就知道吃過的蟹好不好。洗滌腥味要用茶葉水或者是菊花水。

3.飲食男女:男蝦女蟹 不知什麼時候,“男人愛吃蝦,女人愛吃蟹”已然成了今天飲食男女的分別。這大概與男人吃食比較率直、粗獷有關:將赤條條的蝦三下五去二就脫光其外殼,肥美的蝦肉輕輕一抹就送進了嘴裏,簡單快捷也夠狠。而女人則不同,喜歡吃東西的那麼一點距離美,輕輕剝離,慢慢挑剔,把蟹鉗蟹夾蟹腳中的絲絲肉粒都文文靜靜地脫出,送入口中細細咀嚼,就像成都的俏姑娘就最鍾情鴨頭、兔頭和雞爪爪。

當然營養師的說法又不一樣,蝦爲陽蟹爲陰,男女嗜食大概與內分泌有關,“食色性也”。而人文學家說法更不一樣:女人的思維是感性的,吃食卻是理性的,不喜歡狼吞虎嚥;男人雖然思維理性,吃東西卻特別感性,討厭細嚼慢嚥。總之,沒有人去稽考“男蝦女蟹”的出處,倒是成了餐桌上的一套食趣。 可是,天底下的“蟹癡”卻出在上海和潮州的男人身上。潮州男人講究蟹的做法,直把蟹之味用蒸火局煎炒弄出個七七八八;而上海男人卻更講究蟹的吃法,七尖八臍、吃公吃母都要分出個時間順序。

4.“九雌十雄”是怎麼個講法

“到底哪裏可以吃到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無數人正問同樣的問題。

在自然條件下,當白天溫度降到20誘C以下,在江南一帶大部分地區已經到了秋天。農曆九月,北方的冷空氣陣陣南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北風起”,這時大閘蟹的生長態勢已經到了盡頭,促使成熟的蟹爬出水面,一路不吃不喝一直爬到它們出生的地方———海江交界處,江南一帶就是上海和啓東的長江口,這就是“蟹腳癢”的來歷。

母蟹的成熟較早於公蟹,公蟹一般要到白天溫度15誘C左右才成熟,差不多在農曆十月。當氣候到了適當溫度時,傍晚時分大閘蟹會在養殖圍網的東南角爬出水面,這個時候蟹農們點一盞小燈,守候在網邊,當一隻一隻蟹爬出來的時候,整個湖區漁燈閃爍、喜氣非凡。

  沙家浜景區導遊詞(二)

位於常熟陽澄湖地區的沙家浜蘆葦蕩,水面遼闊,風光秀麗,在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與江南水鄉人民團結一心,在這江南特有的水網地區,蘆葦蕩中,奏出了一曲波瀾壯闊的戰鬥詩篇.現代京劇<沙家浜>的流傳不衰,更使這一地區文明海內外.

說起現代京劇<沙家浜>,不少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的了. 這齣戲藝術的再現了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四軍與江南水鄉人民英勇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鬥.把這故事最先搬上文藝舞臺的,是上海滬劇院的《蘆蕩火種》膾炙人口,口人心絃的情節。生動鮮明,過目難忘的人物,使許多人很想了解當年發生在這一帶抗日遊擊隊的真實情況和背景資料,1938年,陳毅率領新四軍一支隊伍在相容,溧陽一帶建立了茅山敵後抗日根據地。按照黨的指示,陳毅命令葉飛率領新四軍六團將士向常州,無錫,蘇州,上海等方向繼續作戰。當時這一帶的形式是,南京,上海相繼淪陷,江南地區陷入無政府狀態,日寇兇狠,民衆急切盼望有人登高振臂,領導抗日鬥爭。1939年5月,葉飛率領新四軍六團500多名將士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的部隊番號,東進到常熟陽澄湖地區。這上順民意,下應民心的正義之舉,很快就在江南特有的水網地區,蘆葦蕩中,奏出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波瀾壯闊的壯麗詩篇。隨着夜襲滸墅關全殲鬼子兵警備對等一系列戰鬥的勝利大捷,“江抗”的威望在江南水鄉大大提高叫敵人喪膽,讓民衆振奮,江南抗日鬥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不依靠發軍餉,發,人民的抗日武裝力量不斷壯大,人民的抗日遊擊根據地得到了鞏固。1939年9月,遵照上級命令,葉飛帶領“江抗”主力北撤到鎮江楊中整訓,此時江抗部隊已由來時的500多人壯大到3000多人,在主力部隊北撤時,有36位傷病較重的指戰員不能隨部隊一起行動,因此,決定留下一些醫務人員,組成一個後方醫院,當時後方醫院沒有固定的地址,沒有足夠的醫藥,缺乏起碼的醫療設施,四周又有星羅棋佈的敵人據點,封鎖密如蛛網,假抗日的土匪多如牛毛。就是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36位傷病員在地下黨和當地人民羣衆的保護照料下,不僅養好了傷,還以這36位傷病員爲骨幹,發展壯大了抗日武裝力量。《蘆蕩火種》《沙家浜》就是以他們的真實事蹟爲素材創作的。

迎面的照壁上是已故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葉飛的題詞。葉飛當年是“新四軍”六團的團長,陳毅手下的一員虎將。他最先率領新四軍六團戰士,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的部隊番號來到陽澄湖地區,開展抗日遊擊站,建立抗日遊擊根據地。題詞中的“蘇常太”指蘇州,常熟,太倉;“澄錫虞”指江陰,無錫,常熟。從題詞可以看出廣義的“沙家浜”應是指以陽澄湖爲中心,幅員遼闊的蘇南水鄉地區,常熟附近的“沙家浜”歷史上曾叫蘆蕩鄉,現在還有蘆蕩村。經省政府批准,1992年3月有蘆蕩鄉更名爲沙家浜鎮。

進入蘆葦蕩景區,一座石橋躍入眼簾,這就是東進橋。東進橋全長39米,是紀念新四軍6團在1939年東進抗日而建的;橋面寬7.7米,係爲紀念“七七”蘆溝橋事變而設計。撟的欄杆中間有34塊石刻,每塊石刻上有白雲、蘆葦、茶館、小舟,點明瞭當年新四軍戰士在這裏開展游擊戰爭時的特定環境。至於爲什麼共有34塊,這裏面還有一層含義。因爲當年在蘆葦蕩養傷的36個新四軍傷病員中,有34人是閩東地區的老紅軍,這支工農紅軍是在1934年誕生的。

沙家浜革命教育館始建於1988年,1990年5月5日,葉飛副委員長戰地重遊, 葉老對建辦“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很感興趣,對原來題名“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展覽館”提出了異議。葉老說,叫“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爲好,以教育爲主麼。接着他奮筆揮毫,爲“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題詞。1991重年,建新館,1996年,充實內容,改版重陳,同時新增“常熟市雙擁成果展覽館”。自開館以來,接待了葉飛、李錫銘、陳煥友等近百位領導和三十餘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分爲“教育館”、“雙擁館”兩大有機組成部分。展版面積700平方米,展出了四百多幅歷史照片、五十餘件革命文物和二百多幅常熟雙擁成果照片。傳統教育館展覽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建黨及大革命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和“今日沙家浜”五大部分,以豐富的內容,翔實的史料,再現了沙家浜地區乃至整個常熟地區,自五.四運動到常熟解放,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員、革命志士、人民羣衆和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浴血奮戰的英雄業績;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沙家浜鎮的幹部羣衆發揚革命傳統,在兩個文明建設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是“江蘇省學校德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蘇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常熟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革命傳統教育館的講解就到這裏,給大家10分鐘時間,可以進去自由瀏覽,裏面有講解員您可以跟着聽。等下我在教育館的出口恭候大家。

走出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便到了瞻仰廣場,瞻仰廣場是革命傳統教育區的主體工程。瞻仰廣場佔地總面積1.33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720平方米,它由碑亭,照壁,柱雕,主體雕塑,煅銅浮雕等部分組成。“沙家浜亭”亭高6.6米,這是葉飛副委員長在1990年5月5日戰地重遊,視察沙家浜時的親筆題詞。另一面是中共常熟市委員會、常熟市人民政府爲沙家浜蘆葦蕩拓建而撰寫的碑文。在“沙家浜亭”的水邊,是兩塊影壁,上書“蘆蕩火種”、“魚水情深”八個大字,是集宋代大書法家米芾(fei)的字而連成的。瞻仰廣場的過道兩邊由18根造型各異的抽象柱雕,象徵京劇《沙家浜》裏的18棵青松。瞻仰人民的主體羣雕“軍民魚水情”,高8米(另一說高6.5米),重60噸,由創作毛澤東紀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葉毓(yu育)山創作。這尊主雕有5個人物,正面兩位是《沙家浜》裏的郭建光和阿慶嫂。後面兩側的煅銅浮雕表現的是當年新四軍在江南水鄉的戰鬥生活。正中一塊是放大的新四軍臂章,它是英文the New Fourth Army的縮寫。主雕還有三位人物,分別是新四軍戰士,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隊員和正在撐船的沙四龍。主雕四周留有大片水域,這水從新四軍臂章處流過,一直向前奔騰而去。這樣的設計,即增加了江南水鄉的特色,也表示新四軍東進把江南水鄉的抗日怒火匯成一股鐵流。爲了民族的生存,爲了家園的安寧,衝向日寇,直至贏得最後勝利。

牌坊上“天開波鏡”的橫額,以點睛之筆傳神地勾勒出這兩個功能區以水爲主的特點。紅石村是一個以明代建築風格爲主體的江南水鄉小村落,是沙家浜民俗文化的見證。在走向紅石村的路上,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水面與茂密的蘆葦交織在一起,這就是蘆葦蕩了,現在有些寬闊的水面已經改成魚塘和特種水產養殖場。這裏的蘆葦蕩面積約800多畝,陽澄湖的面積是100平方公里,相當於200多個蘆葦蕩。現在在您的左面的是當地的一個土地廟,是新四軍後方醫院舊址,1939年至1941年間,新四軍一批傷病員來此養病、治傷,傷員多爲閩東老紅軍戰士。這個土地廟也是整個景區裏面唯一土生土長的建築。而在您的右面的是江南著名藏書樓文昌閣,它原位於沙家浜鎮湖浜村。原有仙台樓閣,西側松柏茂盛。1927年11月,石楚材領導的橫徑(沙家浜)農民委員會在此成立。1928年4月,中共橫徑(沙家浜)農村支部(常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成立後經常在此活動。擬移建於蘆葦蕩中。大家看一下,文昌閣匾額的題詞人,它就是康熙皇帝的老師。來我們往前走,現在大家看到的是這裏的民俗展覽館,裏面是還較完整的保存當地先民勞動、生活、娛樂的器具,再前面就是新四軍後方醫院舊址的第二個據點,原址位於沙家浜鎮曹浜村平房建築,共5間,基本保持原貌,現在裏面放置了一些蠟像,反映了當年的一些情況。(走10米路)

(春來茶館共有三處,第一代茶館位於蘆葦迷宮中,是近代典型的江南水鄉茶樓建築,廊檐下“春來茶館”四字系新四軍老首長夏光所提,館內仿京劇《沙家浜》春來茶館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竈、銅壺等物件,遊人可在此品茗休憩,頷首遐思當年阿慶嫂智斗的風采,第二代在裏面的影視城。)有人問:當年有沒有“春來茶館”?不敢肯定當時有沒有“春來茶館”,但能肯定當時有“春海茶館”,“東來茶館”“涵芬閣茶館”“老雲頭茶館”等等。這些茶館都是地下黨的交通站、聯絡點。編導所以採用“春來茶館”也許還蘊含“江抗”部隊給江南水鄉帶來抗日春天的意思。1970年11月23日,這兒陸家村的一位老地下黨員曾繳上來一把刻有“春來”兩字的茶壺,後來被送到去了。這把壺與京劇裏的“春來茶館”有什麼關係,至今是個謎。江南水鄉茶館多,當年僅此一鄉,能回憶起來的茶館就有34家,茶館不論身份卑賤,不計錢財貧富都能去的公衆場所。在那裏一格衣衫破爛的乞丐和一位穿着體面的人士交談,然後拿到了施捨的東西或錢離去都屬正常。可你能知道這一說一遞的過程中沒有傳遞重要的情報嗎?既然各種人物都能去的地方,就難保敵人的特務不來!所以在這些聯絡點上工作的我黨同志,必定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說話聽聲,鑼鼓聽音,足智多謀,當機立斷的一流人才。這 “春來茶館“四個字是郭建光生活原型,當年 “新江抗”司令夏光同志於1996年再來沙家浜時題寫的。對面的戲臺每天有兩場京劇《沙家浜》樣板戲中的“鬥智”上演。時間是9點30分和14點30分。

走過隱湖長廊,我們就到達坐手搖船的碼頭了,蘆葦蕩迷宮是蘆葦蕩景區的核心部分,原爲蘆葦、雜草叢生的荒地,天長日久形成“轉水墩”、“活絡圩”,和綿密起伏的蘆葦、縱橫交錯的河港構成了一個遼闊、幽深、曲折、迂迴的迷宮,是當年新四軍傷病員開展敵後鬥爭的天然庇護所。遊人現在可以步行或划船進入,親身體會一下蘆葦蕩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