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導遊詞>

雨花臺導遊詞3篇

導遊詞 閱讀(3.23W)

雨花臺風景區又名雨花臺風景名勝區,亦簡稱雨花臺。下面是個人簡歷小編收集整理的雨花臺導遊詞,歡迎閱讀參考~

雨花臺導遊詞3篇


  雨花臺導遊詞1

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南京成爲***反動統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獨裁統治時期,在雨花臺殘酷殺害了十多萬名共產黨員和各界愛國志士,雨花臺的每一塊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鮮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人民爲緬懷先烈,在雨花臺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蹟陳列館等,使這裏成爲人們瞻仰革命烈士的紀念地。

烈士陵園北側建有高約11.7米的花崗石陵門,隱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門內爲陵園廣場,廣場周圍種滿了青松翠柏和名貴花木。廣場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羣像雕塑,令人肅然起敬。這座雕塑於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塊花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寬14.2米,厚5.5米,重達1374噸,生動地展現了黨的工作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戰士、學生和報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義前不屈的光輝形象。他們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鎮定自若,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咬牙切齒,栩栩如生,神態逼異,充分表現了革命志士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

雕塑後面是當年***殺害烈士的刑場之一,稱爲“北殉難處”,在中臺崗的東、西兩側,還有“西殉難處”和“東殉難處”。據統計,在22年的***統治時期,從全國各地被捕後押解到南京,在這裏被殺害的愛國志士多達十萬之衆,其中有輝代英、鄧中夏、羅登賢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有領導江蘇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候紹裘、張應春、許金遠、陳振等中共黨員,有蘇北聯軍抗日縱隊司令兼參謀長盧志英,有前南京市委書記孫律川,還有年僅17歲的曉莊師範革命學生沈雲樓和郭鳳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毛福軒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

雨花臺主峯峯頂平臺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爲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集毛主席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鄧小平題寫。

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雨花臺任家山上,是由原來的安隱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1983年重建,爲兩層白色古典式建築,館名由鄧小平題寫。館內收集了1000萬字史料和1500件實物,展示了輝代英、鄧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遺作和輔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當我們踏着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陵園上地,憑弔爲革命捐軀的先烈們時,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地爲革命理想而奮鬥。

  雨花臺導遊詞2

雨花臺 因雨花臺產雨花寶石,古人將這一帶山崗稱爲“聚寶山”和“瑪瑙崗”,孫吳時還稱其爲“石子崗”。至於雨花臺的來歷,還有傳說: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時,有位叫雲光法師的和尚,曾在崗上的高座寺講經說法。他的一片誠心感動蒼天,頓時落花如雨,變成寶石,於是人們就把這裏稱爲雨花臺。

明、清時期,這裏分別被列爲“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爲江南登高覽勝的佳地。 由於雨花臺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故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有”金陵南大門”之稱。自古以來,雨花臺爲兵家必爭之地。東吳孫策破劉繇、南宋金兵入侵、太平天國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再次掀起連天烽火。雨花臺飽受戰火的摧殘,花雨不現。

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南京成爲***反動統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獨裁統治時期,在雨花臺殘酷殺害了十多萬名共產黨員和各界愛國志士,雨花臺的每一塊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鮮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人民爲緬懷先烈,在雨花臺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蹟陳列館等,使這裏成爲人們瞻仰革命烈士的紀念地。

烈士陵園北側建有高約11.7米的花崗石陵門,隱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門內爲陵園廣場,廣場周圍種滿了青松翠柏和名貴花木。廣場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就義羣雕,令人肅然起敬。這座雕塑於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塊花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寬14.2米,厚5.5米,重達1300噸,生動地展現了黨的工作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戰士、學生和報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義前不屈的光輝形象。

他們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鎮定自若,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咬牙切齒,栩栩如生,神態逼異,充分表現了革命志士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 雕塑後面是當年***殺害烈士的刑場之一,稱爲“北殉難處”,在中臺崗的東、西兩側,還有“西殉難處”和“東殉難處”。據統計,在22年的***統治時期,從全國各地被捕後押解到南京,在這裏被殺害的愛國志士多達十萬之衆。有恢代英、鄧中夏等。

雨花臺主峯峯頂平臺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爲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集毛主席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鄧小平題寫。 我們面前這個清水盈盈的水池叫倒影池,長72米、寬26米,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將紀念碑和紀念館的倒影在池兩端顯現出來,形成獨特的景緻供人們欣賞。 倒影池南北兩端各有一塊花崗岩和大理石質地的照壁,北面的照壁上用漢、壯、蒙、維、藏五種民族文字鐫刻的《國際歌》,南面用五種文字鐫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倒影池南端兩側有兩座相對矗立的高5.5米的圓雕,一位戰士手握鋼槍肅立,一位少女扶手胸前,他倆神情嚴肅,目光柔和,表達了人民羣衆緬懷先烈、繼承遺志的主題。 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雨花臺任家山上,是由原來的安隱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1983年重建,爲兩層白色古典式建築,館名由鄧小平題寫。

館內收集了1000萬字史料和1500件實物,展示了輝代英、鄧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遺作和輔助材料800多件。 “忠魂亭”由南京30萬黨員捐款240萬元於1996年修建的,由東南大學的齊康教授設計,“忠魂亭”三字由江澤民親筆題寫。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雨花臺導遊詞3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將去遊覽的景點是雨花臺。

雨花臺,位於中華門外雨花路南端,是一處悼念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參觀遊覽勝地。

【雨花臺的成因—雨花臺的歷史傳說—雨花石】

雨花臺屬丘陵地帶,最高海拔60米,佔地面積113.7公頃。山崗頂部如平臺,佈滿大大小小的礫石,它們都是在距今1200萬年到300萬年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期,由長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從安徽貴池以遠的中下游搬運而來的,途經磨擦水蝕等天然加工,磨去了棱角,有的滾圓如卵,有的扁如圓餅。這些礫石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質灰巖等一類堅硬岩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類礦物質組成,由於所含礦物質成分不同,呈現出各種美麗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黃、深黃、紅色、綠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爲透明或半透明狀,更顯晶瑩光澤,被稱爲“雨花瑪瑙”。

因雨花臺產雨花寶石,古人將這一帶山崗稱爲“聚寶山”和“瑪瑙崗”,孫吳時還稱其爲“石子崗”。至於雨花臺的來歷,還有傳說: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時,有位叫雲光法師的和尚,曾在崗上的高座寺講經說法。他的一片誠心感動蒼天,頓時落花如雨,變成寶石,於是人們就把這裏稱爲雨花臺。明、清時期,這裏分別被列爲“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爲江南登高覽勝的佳地。

雨花石因爲色彩豔麗,又有各種生動形象的山水、花鳥、魚蟲、奇花異卉等圖案,形狀也豐富多樣,有球狀、餅狀、卵狀、核桃狀等,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常被用作案頭、茶几、書架上的擺設;大塊的雨花石經加工後,還可成爲項鍊、雞心、領帶結等“雨花石巧件”。其實早在5000多年前,當地已開始將雨花石作爲裝飾品了。在鼓樓北陰陽營的氏族公共葬地,發現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國著名的現代畫家徐悲鴻、敬愛的周總理也都曾對雨花石情有獨鍾。

【陵園廣場—烈士雕塑羣像】

1927年,***發動“四一二”******政變後,南京成爲******反動統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獨裁統治時期,在雨花臺殘酷殺害了十多萬名共產黨員和各界愛國志士,雨花臺的每一塊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鮮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人民爲緬懷先烈,在雨花臺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蹟陳列館等,使這裏成爲人們瞻仰革命烈士的紀念地。

烈士陵園北側建有高約11.7米的花崗石陵門,隱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門內爲陵園廣場,廣場周圍種滿了青松翠柏和名貴花木。廣場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羣像雕塑,令人肅然起敬。這座雕塑於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塊花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寬14.2米,厚5.5米,重達1374噸,生動地展現了黨的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戰士、學生和報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義前不屈的光輝形象。他們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鎮定自若,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咬牙切齒,栩栩如生,神態逼異,充分表現了革命志士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

雕塑後面是當年******殺害烈士的刑場之一,稱爲“北殉難處”,在中臺崗的東、西兩側,還有“西殉難處”和“東殉難處”。據統計,在22年的******統治時期,從全國各地被捕後押解到南京,在這裏被殺害的愛國志士多達十萬之衆,其中有輝代英、鄧中夏、羅登賢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有領導江蘇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候紹裘、張應春、許金遠、陳振等中共黨員,有蘇北聯軍抗日縱隊司令兼參謀長盧志英,有前南京市委書記孫律川,還有年僅17歲的曉莊師範革命學生沈雲樓和郭鳳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毛福軒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

雨花臺主峯峯頂平臺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爲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集毛主席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鄧小平題寫。

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雨花臺任家山上,是由原來的安隱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1983年重建,爲兩層白色古典式建築,館名由鄧小平題寫。館內收集了1000萬字史料和1500件實物,展示了輝代英、鄧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遺作和輔助材料800多件。

當我們踏着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陵園上地,憑弔爲革命捐軀的先烈們時,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地爲革命理想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