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散文|溫情豐子愷作文

優秀作文 閱讀(2.97W)
散文|溫情豐子愷

散文|溫情豐子愷作文

“手持一冊豐子愷,嗅盡人間煙火味。”

此時,我脫口而出的這兩句話,不雅不俗,也算對得牢豐先生的文字風格、藝術態度和人格品質。

無論是高雅至人,還是鄉間婦孺,在豐先生散淡溫情、煙火味實足的文字面前,在豐先生蕭疏淡遠、酣恣生動的漫畫面前,誰能無動於衷?

豐子愷1898年(光緒24年)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出世。豐子愷一生橫跨二個世紀,身歷晚清、民國、共和國三朝。十二、三歲時即有私塾同學因相爭其畫而相打,“小畫家”之名即有傳播。豐子愷天生聰穎,後天勤奮,在繪畫、音樂、文學、翻譯等多方面均卓有成就。1974年9月15日,一代大師豐子愷安詳地闔上雙眼。

葉聖陶在追憶豐先生時着筆道:“瀟灑風神永憶渠!”。

豐子愷通佛,作《護生集》,勸人戒殺。

豐子愷早年師從李叔同先生學音樂,師生一直保持了密切的關係。豐先生在《懷李叔同先生》文中寫到“弘一法師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爲留學生,又變而爲教師,三變而爲道人,四變而爲和尚”,並以十分崇敬的心情記錄了弘一法師的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請他藤椅子裏坐。他把藤椅子輕輕搖動,然後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問。後來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啓問。法師回答我說:“這椅子裏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與其師相仿,豐子愷通佛護生與常人大異:“但我的護生之旨是護心”。他對那些自以爲信佛,卻終於計較着與佛“做生意”之人,聊聊數筆即把那些信男信女的真實嘴臉暴露出來:“他們平日吃素、放生、唸佛、誦經。但他們吃一天素,希望比吃十天魚肉更大的報酬。他們放一條蛇,希望活一百歲。他們唸佛誦經,希望個個字變成金錢。”

豐子愷性格溫潤,對人事物均充滿了綿綿愛意。

在我的印象中,豐子愷作品既無魯迅先生的尖銳,亦無林語堂先生的雍容,唯獨那無所不在的溫情與恬然,非他人所能企及。無論是文字還是漫畫,人間煙火味躍然紙上。捧之閱之,令人感念塵世的美好。

豐子愷用了大量的筆墨抒寫童年的人事物,甚至達到了沉醉的地步,那怕是傷痕,也是人生至物而戀戀不捨:“我的左額上有一條同眉毛一般長短的疤。這是我兒時遊戲中在門檻上跌破了頭顱而結成的。相面先生說這是破相,這是缺陷。但我自己美其名曰‘夢痕’。因爲這是我的夢一般的兒童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唯一的痕跡。由這痕跡可以探尋我的兒童時代的美麗的夢。”(《夢痕》)

溫情豐子愷豐子愷也用大量的筆墨傾心抒寫對孩子的憐愛,細膩如玉,爾雅若風。在《給我的孩子們》、《送阿寶出黃金時代》、《兒女》等大量篇章中,父愛如山,也如水,既有山一樣的崇高,也有水一樣的隨形婉轉。他說道:“近來我的心爲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羣兒女,是在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豐子愷的散文大都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溫潤恬然,煙火味實足。

豐先生的“緣緣堂”與我家的“土棚子”相距不過三十華里,他文中的鄉間俚語讀來親切溫暖,他畫中的人物景緻彷彿在我家隔壁。鄉間阿寶的故事,彷彿便是我家小表弟、小堂妹的淘氣往事,拂去歲月的蛛網,兒時故地景象恍若眼前。所有這一切,都令我心裏有說不出的溫暖。

豐先生的機鋒藏在他的疏朗與溫潤之中,輕易不顯山,不露水。

他把拔牙之事說成是“口中剿匪”,趣味盎然。他寫《歪鱸婆阿三》,短短一文,故事一個,揭示了“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來路不明,去路不白”這個至理,給人的啓迪也大,給人的教訓也深。

他寫蝌蚪、白鵝、阿咪,充滿對生靈萬物的溫情與愛憐,而其背後,無一不隱含着對生命過程的深刻體驗。他年過三十,便秋意籠罩,但還不過是早秋:“我正要擱筆,忽然西窗外黑雲瀰漫,天際閃出一道電光,發出隱隱的雷聲,驟然灑下一陣夾着冰雹的秋雨。啊!原來立秋過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練,不免還有這種不調和的現象,可怕哉!”

想起我在年過三十時寫下的《秋與詩的自白》:“秋,你是我生活的窄門和危途,是我靈魂的煉獄。經秋之徑,我一次又一次揚棄輕飄與浮躁,換之以泥土、沙石一般的沉澱;經秋之徑,我一次又一次鍛造着我跋涉的雙足,用更堅定的步伐趨近自然法則(真理)的地平線。”

對比之下,豐先生的文采親切自然,機智內斂;而俗若我者,貌似堅利,實者不過是幾聲口號,真是自慚得很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