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1年關於《哈姆雷特》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3.07W)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生的悲劇是什麼?是內心遵循的想法與外在世界的背道而馳。那麼關於《哈姆雷特》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1年關於《哈姆雷特》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查閱。
2021年關於《哈姆雷特》讀後感範文

《哈姆雷特》讀後感

哈姆雷特讀後感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以前,常聽人說《哈姆雷特》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我沒有親見,自然也無從說起。如今,我讀了一遍,心中頗有一番感慨。伴隨着淡淡的悲傷,哈姆雷特本性之善、意志之堅、復仇的願望之切等特點,無不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我覺得,哈姆雷特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的靈魂也因他的英雄舉動走得遠於他人。

哈姆雷特是英雄,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和情愛。正因爲如此,他能對母親發出心底的憤怒,面對奧菲利婭的死,他悲痛欲絕,而當他面對自己的仇人、國家的仇人時,善良的本性又使他猶豫不決、遲遲不願行動。如今讀來,我仍能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掙扎。什麼纔是英雄?我認爲,這纔是真正的英雄。

莎翁的過人之處,在於他擺脫了古人將英雄神化的寫法,他寫活了哈姆雷特。這個人物感動了讀者,讓人覺得,彷彿真有這樣的一個人站在我們的面前。讀罷此劇,我的心裏再也不能平靜了,胸中掀起的激情使我發出了來自內心的感嘆:哈姆雷特,我爲你喝彩。

《哈姆雷特》讀後感

戲劇中出現的戲中戲的環節,讓人印象深刻。通過再現老王被殺的情景,不僅試探出叔叔的內心,也表現了哈姆雷特的憤怒,將矛盾推向更尖銳的地步,進而推動情節和故事的高潮。

與此同時,莎士比亞也巧妙性的將自己的戲劇觀點,通過哈姆雷特之口,在指導伶人表演之時呼出,“你應該接受你自己的常識的指導,把動作和言語相互配合起來;特別要注意到這一點,你不能越過自然的常道;因爲任何過分的表現都是和演劇的原意相反的,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哈姆雷特》之所以成爲莎土比亞四大悲劇之首,不僅僅在於作品最後的悲慘結局讓人難以忘懷,還在於作品帶給人們沉重的反思,對哈姆雷特命運的`反思,對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社會背景的反思,對人性本身的反思。而主人公哈姆雷特最後的結局,則是整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其犧牲也是他個人發展的最終結局。悲劇不幸,卻演繹了不一樣的美。哈姆雷特值得久讀深思。

《哈姆雷特》讀後感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爲父王向叔叔復仇。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國威登堡大學就讀時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回國奔喪時接連遇到了叔父克勞迪斯即位和叔父與母親喬特魯德在父親葬禮後一個月匆忙結婚的一連串事變,這使哈姆雷特充滿了疑惑和不滿。緊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崗時出現了父親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說明自己是被克勞迪斯毒死並要求哈姆雷特爲自己復仇。隨後,哈姆雷特利用裝瘋掩護自己並通過“戲中戲”證實了自己的叔父的確是殺父仇人。由於錯誤地殺死了心愛的奧菲莉亞的父親波羅涅斯,克勞迪斯試圖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機逃回丹麥,卻得知奧菲莉亞自殺並不得不接受了與其兄雷歐提斯的決鬥。決鬥中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德因誤喝克勞迪斯爲哈姆雷特准備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也雙雙中了毒劍,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臨死前殺死了克勞迪斯並囑託朋友霍拉旭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後來人。

哈姆雷特以他悲壯的死謳歌了個性的尊嚴,贏得了對封建的舊制度舊思想和黑暗勢力精神上的勝利,鼓舞了後世人文主義思想者的鬥爭和不屈的鬥志。他那崇高的品格、憂國憂民的使命感和熱情高昂的思想力量,作爲一種永恆的精神財富,也必將爲愛好正義的人所珍視。

《哈姆雷特》讀後感

他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是丹麥的一位王子,他是世界文學一個經典形象,他就是哈姆雷特。讀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感受到的是悲劇的美麗與偉大,莎士比亞所塑造的每個人物每一幕都那麼每句話都有着戲劇的崇高。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悲劇中的代表作品,這個劇本整整被推崇了幾個世紀。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就是現在,我們依然可以感覺到它的震撼人心。而這震撼不只來源於情節,也不僅僅是出色的文學手法,更重要的是它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它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會的罪惡與本質特徵,同時,它還提出了一個關於命運的問題。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傳統,是王權的當然繼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顛倒了的時代顛倒了。戲一開頭,作者就展現了一幅醜惡的社會畫面:國家發生宮廷政變,國王被害,陰謀家竊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滿朝臣子趨炎附勢等等。世界彷彿到了末日。於是這個王子發出了復仇的吼聲。人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時代的靈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環境下,他可以成爲一位賢明君主;但是現實的社會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復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的動盪不安時代的產物。

哈姆雷特是一個英雄形象,他很有心計,在敵強我弱的惡劣情況下,他敢於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他擊破了奸王設下的―個個圈套,在每一回合的鬥爭中,哈姆雷特都顯得形象高大。但哈姆雷特決非“完人”,他雖然善於思索,卻優柔寡斷;他雖然受到人民的愛戴,卻並不相信人民。儘管哈姆雷特有令人欽佩的才能,竭力想除舊佈新,但他總是鬱鬱不樂,遲疑不決,他始終是孤立的。這就註定了他與醜惡同歸於盡的悲慘命運。他是一個巨人型的悲劇。

哈姆雷特的死,是一場悲劇,卻也是對他的結果。當將命運的枷鎖揭開了,他的責任也應該是放下了。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對於哈姆雷特,失去了任何的意義。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他的形象經典,不僅在於塑造了一個爲父報仇的英雄式形象,更是因爲他的英雄行爲下的懦弱,他是一個傳統意義下的一個大的突破。在一個痛苦的轉變過程中,哈姆雷特從一個孩子成長爲一個英勇的戰士,這個過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過的,所以每個人身上都有哈姆雷特的影子,他的形象也就更加引起我們的關注。

這部戲劇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對金錢、權利的慾望。對於哈姆雷特的死,是很悲痛中也引起了我們一些思考。莎士比亞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全世紀,他的戲劇就象燦爛星空中的北斗,永遠爲人們指引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