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哈姆雷特》讀後感推薦7篇

心得體會 閱讀(1.23W)

值得我們寫讀後感的書肯定是要推薦給讀者的,讀後感是我們昇華思想的關鍵,一定要認真對待哦,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哈姆雷特》讀後感推薦7篇,供大家參考。

《哈姆雷特》讀後感推薦7篇

《哈姆雷特》讀後感篇1

哈姆雷特,一個生在戲劇裏,又活在生活裏,人性中的人物。他是具有人文主義典型性的象徵,是一個經歷痛苦後憂鬱寡歡的人,是一個心懷昂揚熱血激情卻又猶豫不決的人,矛盾是他的集中體現,思考和獨白是他的表達,他用他特有的方式演繹着自我,演繹着這個王子的悲劇。

對於自我的剖析,你總能在哈姆雷特的身上尋找到蛛絲馬跡。無論是關於生死意義的探尋,還是自我追求的抉擇,哈姆雷特都獨到的展現了人的發展的矛盾。哈姆雷特的形象的設計就是這麼神奇,一千個不同的讀者眼裏,便有着一千個不同的哈姆雷特的形象的體悟。

他是丹麥的王子,所以他肩負着維護國家安定繁榮的義務;他是慈祥的父親的兒子,所以他必須肩負爲父報仇的責任。壓抑使他躑躅、猶豫、不斷地深思、不斷地自言,他總是一個人,朋友的背叛,愛人的失去,母親的改嫁,一切都離他越來越遠,他孤獨的行走在一條復仇之路上。這樣,他也只能更加抑鬱,更加癲狂。原本的只是爲了欺瞞叔叔而裝瘋,卻早已不知不覺陷入了其中,就像面具戴久了,就會忘記面具之下的自己似的。曾經那個感嘆世界是“負載萬物的大地,是一座美好的框架,覆蓋衆生的蒼穹,是一頂壯麗的帳篷,是金黃色的火球點綴着的莊嚴的屋宇”,感嘆人類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漸漸的在現實的改變中改變了。他對世界失去了信心,他眼裏的世界,“只是一個不毛的荒岬,只是一堆污濁的瘴氣的集合”。

人類不能使他發生興趣,女人亦然。在哈姆雷特的身上,有人看到了不幸之後多思多慮、多愁善感的人,有人看到了生命微弱的光,有人感受到消沉如疾病難以擺脫的痛苦,亦有人看到過於猶豫而使行動遲緩的自己。哈姆雷特身上集聚了人性的複雜,演繹的人最本真的情緒。莎士比亞用他最擅長的情感的描繪和心理的刻畫來展現哈姆雷特,造就了這個世界著名的悲劇之作。

人文主義是莎士比亞在這部戲劇中極力展示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憂慮的背後,流露着對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渴望。他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豐富多彩的語言,性格分明的人物,使之不愧於莎士比亞悲劇的第一部。

《哈姆雷特》讀後感篇2

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我就是沒有看過,我喜歡歷史、喜歡愛情、喜歡詩歌、喜歡科幻、喜歡哲學我唯獨就不喜歡悲劇。所以,儘管出名,我也不是很想看,包括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我統統都沒看過。沙翁的戲劇悲劇詩歌非常有名,不自量力的覺得自己足夠強大了,就篤定自己能接受悲劇了,唉,我太高估自己了,這悲劇看的我心內鬱悶無比。

莎士比亞是有多喜歡寫犧牲和復仇,竟然寫的這麼悲。哈姆雷特就是個蠢蛋,你爸被你叔叔毒死了,還娶了你媽,有武力有頭腦有威信甚至有機會直接把他叔叔殺死,非不!結果中了叔叔的奸計非要和雷歐提斯比劍,結果躲過了毒酒沒躲過毒箭,雖然最後真相大白,可是自己老媽喝了毒酒、自己喜歡的姑娘瘋了掉水裏淹死,跟姑娘哥哥比武兩個人都死了,自己和愛人的命都賠上了,這復仇復的何必呢。

還有奧賽羅就更悲劇了,親手把自己媳婦給殺死了,自己自殺,就因爲一個該死的伊阿古的讒言,你就懷疑自己媳婦跟自己下屬出軌,有沒有腦子啊,就因爲一個手帕不見了,就因爲自己媳婦給下屬求情,這智商,尼瑪你再怎麼嫉妒,你殺自己愛人之前,你就不能好好聽人解釋解釋麼。這算什麼真愛啊,算什麼愛情啊。

所以,溝通是多麼重要,衝動尼瑪就是魔鬼,遇到別人說壞話,特別是說自己愛的人的壞話,特別是自己討厭的人說的話,拜託都有點腦子,用心想想,耐心調查調查,別老幹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再怎麼僞裝,說自己愛人壞話的其他人,也都不是什麼好人,這種人就趕緊下地獄吧。不管到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一定記得誰是你的愛人,你要選擇相信誰。

《哈姆雷特》讀後感篇3

在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裏,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雷特》,深深震撼着人們的心靈,這是一個關乎命運與性格的悲劇,一首人性的凱歌。它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社會末期的罪惡與本質,同時,我們頻繁的看到了一個詞——命運。它像影子一樣和我們不離不棄,又似陽光一般溫暖人心,邂逅讓人變得幸福卻也傷痕累累,但更多時候,命運像夢魘一樣深邃而窒息。霍拉旭在戲劇的第一幕、第五場的露臺的一部分有這樣一句話“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這……註定是一個無解的棋局。

戲劇是人生的放大,人生就如一場戲。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當你經歷了一段豐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重新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你總是能在《哈姆雷特》裏找到一些你會覺得那似乎應該是屬於永恆與不朽的東西。

因爲它談到了人生的抉擇,談到了選擇的人生之路——面對正義、愛情、責任,一顆矛盾而又決絕的心,在那樣一個混沌的世界裏毅然背叛了命運,堅守住了他的正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經驗也代表了我們自己的經驗,他所面對的命運在我們人生的某個階段裏也是我們所要面對的。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是非理性的,熱血中正義的沸騰讓他失去理智,比如當他在激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爲是國王的波洛涅斯時。然而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理智的抉擇,這種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從心底裏接受和認同他的藝術形象,因爲我們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見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讀後感篇4

“一千個讀者當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就是其中之一。《哈姆雷特》以劇本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丹麥王子爲父親復仇的故事。這本書打動我的不僅僅是一個精妙的故事,更多的是那些令人深思的哲學問題、情感深邃的詩歌、以及哈姆雷特和奧菲利亞那若有若無、虛幻縹緲的愛情。

他,本該是一個幸福的王子。他有着過人的才質,至高的理性,純真的愛情。然而,一次與鬼魂的對話,讓他發現了父親的私絕非意外,而母親與叔父喜結連理更讓哈姆雷特十分痛心。就這樣,現實的憂鬱、內心的悲憤把他逼上一條爲父報仇的道路。

在我心中,哈姆雷特是一個堅毅的、勇敢的、充滿智慧的勇士。他在得知真相起,就下定決心爲父親報仇。面對日漸黑暗的現實,他沒有選擇逃避,義無反顧地堅持自己的信念。他精心安排了一場話劇,讓心裏有鬼的叔父暴露內心的惶恐,試探事情的真相。他耿直正義,重用霍拉旭這樣無名無利的大臣爲自己的行動鋪路。對於母親喪失節操的錯誤他毫不避諱,努力勸說母親對自己的良心進行懺悔。

而最令我感動的是,他爲了完成自己的志願——爲父親報仇,毅然決然放下了愛情。我相信,哈姆雷特是愛奧菲利亞的。“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陽會轉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謊話;可是我的愛永遠沒有改變……”爲了完成使命,他假裝變成了一個瘋子。奧菲利亞質問他是否愛他,他說那是曾經,並且述說着人間的醜惡與令人失望的現實。讀後感·最終也沒有做出正面回答。他得知墓下埋的是奧菲利亞,他情緒激動奮不顧身跳下墓中要求爲奧菲利亞陪葬。“四萬個兄弟的愛合起來,還低不過我對她的愛”,簡簡單單的一句,讓我感慨萬分。在我心中,哈姆雷特是忠於愛情、執着勇敢的青年男子。

這本書還令我着迷的是其精妙絕倫的詩歌語句,包含哲學氣息,引人深思。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在跨越千年的今天,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物慾橫流的社會裏,人們的思想變得鬆弛昏懶,目的心日益強烈,生活做事不簡簡單單憑着喜歡熱愛而一味地追求,追求一些美麗易碎的幻影,生命的重量也無需多言。而我們死後,睡着了,又會做一些怎樣的夢呢?

《哈姆雷特》讀後感篇5

最近閱讀的經典作品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這本書,這是莎士比亞篇幅最長的一篇劇本,也是他最具盛名的一本。該文主要講的是叔叔克勞迪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且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而哈姆雷特作爲王子,爲了父皇像叔叔復仇。

其中有十分多的個性鮮明,影射現實的角色存在。其中主角哈姆雷特作爲丹麥的王子,是個充滿矛盾的角色,他既有人文主義中對於理想的嚮往,他內心中充滿着許多的疑惑。在面對復仇時,他的內心充滿了猶豫與糾結。因此最後只能與敵人同歸於盡。而另一個推動情節發展的主要角色,克勞迪斯,他可謂是作惡多端,是社會罪惡的化身他自私自利,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而喬特魯德,這是一個難以評價好壞的角色,她的性格與處境決定了她的變化,她愛丈夫,但卻抵擋不住克勞迪斯的誘惑。她愛孩子,是不是爲了孩子喝下毒酒,我們也無從得知。還有很多很多的角色,他們有着自己鮮活的生命,也反映了很多現實人性中存在的問題。

而有人說,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爲每個人的背景,成長經歷,環境不同,造就的性格,價值觀等也存在種種差異,我們在看故事時容易無意識將自己反射於角色身上。並且哈姆雷特這個角色的性格細膩而複雜,有着太多的人類共性,所以不同的行爲在不同的人眼中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才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中有許多經典的臺詞,比如,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句臺詞流傳千古,是哈姆雷特王子發現叔叔和母親害死了自己的父親,他痛苦並且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懷疑,他不知道是該繼續生存下去還是自殺,他無法面對生活帶來的痛苦,但是對死亡的恐懼也壓在心頭。他是該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還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痛苦呢?這句話包含着他當時內心的矛盾不安與痛苦難耐。像這樣經典的臺詞在文中還有很多很多。‘’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葬禮中剩下的殘羹冷炙,正好宴請婚宴上的賓客”。

?哈姆雷特》作爲古代西方的名作,不僅僅留下了經典的臺詞,人物更是反映了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的現實。當時的社會混亂,新興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進行權利的爭奪,通過文章,莎士比亞批判了封建勢力的罪惡行徑。當時也正處於文藝復興時期,雖然人們對於人的概念更加重視,但隨之而來的也是私慾橫流。正是這樣的社會背景產生了這樣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讀後感篇6

戲劇中出現的戲中戲的環節,讓人印象深刻。通過再現老王被殺的情景,不僅試探出叔叔的內心,也表現了哈姆雷特的憤怒,將矛盾推向更尖銳的地步,進而推動情節和故事的高潮。

與此同時,莎士比亞也巧妙性的將自己的戲劇觀點,通過哈姆雷特之口,在指導伶人表演之時呼出,“你應該接受你自己的常識的指導,把動作和言語相互配合起來;特別要注意到這一點,你不能越過自然的常道;因爲任何過分的表現都是和演劇的原意相反的,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哈姆雷特》之所以成爲莎土比亞四大悲劇之首,不僅僅在於作品最後的悲慘結局讓人難以忘懷,還在於作品帶給人們沉重的反思,對哈姆雷特命運的反思,對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社會背景的反思,對人性本身的反思。而主人公哈姆雷特最後的結局,則是整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其犧牲也是他個人發展的最終結局。悲劇不幸,卻演繹了不一樣的美。哈姆雷特值得久讀深思。

《哈姆雷特》讀後感篇7

人們常說這樣一句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哈姆雷特》這本書的影響力巨大。

的確,《哈姆雷特》取材於12世紀丹麥歷史中“丹麥王子爲父報仇”的故事,是莎士比亞“四大杯具”中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僅僅代表了莎士比亞的最高戲劇藝術成就,也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最高成就。細細讀來,慢慢咀嚼,愈發讓人感到內心的震撼。

本文最初的哈姆雷特是天真、單純,也是幸福的一個王子,他對未來充滿着完美的期望。之後,父親的暴死、母親的改嫁,讓他覺得一切都天翻地覆了。於是,他失望、孤寂,開始憂鬱了,他無目的地,渾渾噩噩地生活着。

恰在此時,父親的鬼魂告訴了他事情的真相,這下,哈姆雷特憤怒了,他從渾噩中覺醒過來——他要爲父報仇。

哈姆雷特憑着自己的智慧,驗證了事情的真實性之後,他開始平靜下來,並認真地沉思着自己是否就應擔起重任。最終,哈姆雷特做出了決斷,他放下了安逸的生活,放下了自己的感情,放下了許許多多安逸的物質生活。然而,就當一切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做好安排的時候,卻中了國王的奸計,被毒劍刺傷,但他最後還是殺死了國王。他雖然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但卻爲實現自己的理想鋪平了道路。他的靈魂正因自己的抉擇而走得更遠了,直到消失在那條通往天堂的大道上。

哈姆雷特是英雄,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和感情。正正因如此,他能對母親發出心底的憤怒,應對奧菲利婭的死,他悲痛欲絕,而當他應對自己的仇人、國家的仇人時,善良的本性又使他猶豫不決、遲遲不願行動。如今讀來,我仍能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掙扎。他從“時代脫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過來”這句豪言壯語,到“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句話中,我從中體會到了深深地無奈。他一系列的語言證明他是一個純潔,高尚,有道德,有知識,有決心,欲挽救世界,而又無能爲力的人的人,但他卻不停地與不平抗爭!

什麼纔是英雄?我認爲,像哈姆雷特這樣能拋棄個人情感,維護大衆利益,做出正確選取的人,纔是真正的英雄。

文中有許多經典的句子,我對它們的印象很深刻,也由此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文中哈姆雷特說人類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那麼作爲“靈長”的我們,爲什麼要破壞供給萬物食物的森林,又爲什麼污染給予我們甘露的河流,這難道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的所爲?哈姆雷特譴責了人類的黑暗,而我卻對人們仍抱有光明的信心,畢竟那些醜陋的人們只是少數,多數的人們都窮盡自己的一生來造福萬物,造福地球,爲社會的和諧而作出發奮,我堅信人類終究會有一天,會真正當得起“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個光榮的稱號!

莎翁的這部劇本,不一樣的人明白不一樣,但當我們完全吃透了這個劇本,會有許多人擡起頭仰望燦爛的天空,從其中汲取深刻的感受,從時代的杯具中警醒起來,爲我們理想的生活奮發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