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精選五篇)

心得體會 閱讀(2.62W)
只有合理運用條件,纔可以做到上下連心,互相幫助,取得勝利。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精選五篇)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精選五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我們就不禁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寧可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一代梟雄曹操出生卑微,卻能聞名諸侯,成就一番事業。其實曹操有功有過,他知人善用,採納良言,也頗具領導人的能力,從無名小卒變成一代奸雄也是極其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同時,他也是“真小人,”而不是“僞君子”,至少表裏如一。反觀,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是頂着“正人君子”的頭銜幹着不光彩的事情,這樣的人更恐怖,也更讓人難以提防。
 
  足智多謀、舌戰羣儒、三氣周瑜、草船借箭、智取天水城、走馬取陳倉……這些均是一個身高八尺,面如白玉,頭戴綸巾,飄飄灑灑的英雄––諸葛亮。在除了被他的才智吸引之外,他從事也具有以天下爲己任的胸襟,他的出師表將它深深的愛國忠心體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後來杜甫所寫的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同情與痛惜,以及對一代賢相的敬仰和懷念。在《三國演義》中生動形象地刻畫了這一人物形象。
 
  還有值得一提的便是關羽。他不但武功高強,而且還 義氣 ,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使他結交了許多兄弟!有一次在和曹操打仗時因爲帶着二嫂,又怕曹操人傷到二嫂,不得不投降於曹操。我後來曹操賞賜了赤兔馬給他,他得到赤兔馬後趕緊帶上二嫂去找劉備,在找劉備時突破了曹操設下的種種難關,最終找到了。所以,也就有了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故事。這不就是爲了兩個字“義氣”嗎?
 
  從一個個《三國演義》的故事中,我得到了很多啓示。生活中我們不要爲得到一點點小便宜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工作中不要爲一點點成績就驕傲自滿,自命不凡,也不要爲一點點失意就耿耿於懷,怨天尤人。
 
  此外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林則徐也曾經說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俗話說的好。我們在看見了他們的故事之後,也感受到了心胸寬闊這一品德,讓我們成爲新時代的優秀青年。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我非常喜歡,已看過五遍了。這可不算多哦,比起我們敬愛的毛主席爺爺來,我可是差遠了。我可是從報紙資料上了解到的,毛主席爺爺很喜愛《三國演義》,他老人家可是讀了70年。這部書中所載政治、軍事、鬥爭及謀略故事,啓迪着毛爺爺的智慧,豐富了他的鬥爭經驗。 《三國演義》描述的是東漢末年中原大地,豪強遍起,逐鹿爭雄。氣勢磅礴,真實再現了三國時期戰事連綿、哀紘遍野的戰爭場面及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的英雄時代。書中塑造的人物衆多,我很喜歡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聰明過人的諸葛亮。我們大家最熟悉的歷史故事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可都是諸葛亮策劃的。特別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嚇跑司馬懿的三十萬大軍,以兩千五百人來對敵三十萬大軍,是超乎常人的雄才膽略才能做到的。我的腦海中經常會浮現出諸葛亮穩坐在城頭上,悠閒自若彈琴的場面。大開的城門前是敵人的三十萬大軍,那得需要多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是常人難以辦到的。諸葛亮在後人看來就是多才多謀的化身,被當做智慧的象徵。
 
  《三國演義》中忠厚、義氣深重的關羽,我們在四年級的課本中學到“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一小段歷史,使我很佩服關羽的武藝、膽略超人。勇猛過人的趙雲趙子龍深入虎穴單騎救劉備之子阿斗,讓我很感動。劉備、關羽、張飛、趙雲他們之間那深深的兄弟情誼也使我很受感動。 但是對於最終蜀國未能保住江山統一大業,我好遺憾。那可是諸葛亮付出一生才華傾注畢生心血拼來 的,是他一生的目標,是結義弟兄們用生命打來的。
 
  想象着發生在古代中國土地上這些令人震撼的故事,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靜的。我很喜愛讀了《三國演義》,以後還會經常讀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懷着激動的情緒,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一樣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資料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但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能夠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發奮,最後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但是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聯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堅信成功必須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4
 
  狼煙紛起,戰鼓擂響。箭在弦上,男兒爲何不拔?
 
  塞北秋風,江南杏雨。江山如畫,英雄爲何不爭?
 
  佳人亂世,笑靨如花。傾城傾國,你卻爲何不得?
 
  書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劉關張這三兄弟。從桃園結義到赤壁破曹,從千里單騎到敗走麥城,從長坡一吼到夜戰馬超。雲長說:“即使大哥什麼都沒有,我也要去投奔他。”不論做什麼都以他大哥爲準,他可以對誰都不好可唯獨要對大哥好。只因爲他有義。他桀驁不馴卻只對大哥忠誠,當知道自己的二哥被殺,就算打也好罵也好,這個仇我也要報。結果被手下所殺。這三人從書之頭卻沒有走到書之尾。敗走麥城,心不甘;身首異處,恨無奈;兄弟相死,淚滿行。塞北風,吹散了他們的呼吸;古箏曲,嘆不完他們的一生。他們兄弟之情所融合成的那一縷英魂。依舊是那麼的有情有義,生死不分。忠誠之魂,永久不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諸葛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被劉備所感動,拜爲軍師。爲表忠心,獻出隆中對;爲得赤壁之贏,孤身犯險,舌戰羣儒;爲對抗司馬懿,冒險一搏,演唱空城。統一全國是他畢生之夢,當劉備臨終託孤時,他發誓定會輔助劉禪,完成統一大業。這個人,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最終油盡燈枯,耗盡了他全部的力氣。即使身已死,可他對蜀漢之忠,對劉備之忠,永久不止。
 
  他是英雄,有膽去刺殺董卓;他有志向,只爲一統天下。雄心之魂,傳古至今,但凡有志者,皆全有之。曹操,一位傳奇之人,在三國之中,個個有雄心,可唯獨他的雄心是那麼雄厚,直抒撲面而來殺陳宮,滅呂布,就連袁紹,漢獻帝之妃都成爲了他的踏腳石。怎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壯志卻未酬,可時間是公平的,最後他的壯志化成一縷英魂,永久不滅。
 
  大夢方醒,百年長,不過彈指一揮間。羅貫中以情爲墨,以義爲紙,拾起“人生壯志”這支筆寫出了人物百嘆。關羽的忠,爲後人嘆;諸葛的智,爲後人敬;孟德的雄,爲後人佩。他們有壯志,有情義,只最終逃不脫命運。羅貫中不禁寫出了人物姿,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縷英魂,或忠或義,或智或才,不過是這其中無數人的結合體罷了。
 
  愛無痕,情無邊。歡笑淚眼共牀眠。
 
  人已去,情卻在。一寸離腸千萬結。
 
  時已逝,間無隙。一縷英魂到永久。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F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之後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後三個時期比較熟悉,也就不一一說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屬諸葛亮,武屬關羽。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此刻一個“謀”字上方。諸葛亮的智謀,超羣出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爲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至於關羽,則是忠、義、勇的象徵。但缺點就是有些自負,此處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由於《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說,描述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構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能夠理出一個結構脈絡。鄭鐵生《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爲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役,貫串了全書,構成一個戰爭系統。冒忻和葉胥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以赤壁之戰爲例: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羣儒,蔣幹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爲組織嚴謹的結構。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能夠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好處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