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成長禮的心得體會7篇

心得體會 閱讀(2.33W)

心得體會是我們對生活的感悟和領悟,能夠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寫心得體會讓我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爲實現夢想努力奮鬥,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成長禮的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閱。

成長禮的心得體會7篇

成長禮的心得體會篇1

幼兒園教育是“兩教一保”的教育原則,教師在班上佔主導作用,與幼兒共同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和教研活動使孩子學到不少知識與經驗。而保育員在班級裏的地位也是極其重要的。有保纔有教,所以一個班上“三位一體”,才能共同搞好班級。

在學習了《幼兒園保教工作實施意見》後,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更加應該貫徹這個思想。俗話說的好“紅花需要綠葉”伴,保育員老師一整天在班上忙忙碌碌的工作,這片無私奉獻的“綠葉”襯托出“紅花”的豔麗。所以,這是我的體會。

一、健康

家長將孩子送入幼兒園,最希望的是看到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長。《幼兒園保教工作實施意見》也提到“要促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確,在今後工作中,可以將心比心的站在家長的立場爲孩子考慮。孩子出汗了,爲他們擦擦汗,賽毛巾。孩子摔跤了,拍拍他,安慰他。在班級的工作中,也要及時和保育員配合,特別是生活上,教師應該致力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保育員則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他們才能更健康。

二、快樂

看到孩子甜甜的微笑,作爲教師,其實心裏是很有滿足感的。如何讓他們保持良好的情緒,也是教師和保育員的工作,在班級各項工作中,首先就是家長工作,每天早晨接待幼兒的時候,在家長面前抱抱孩子,和家長打個招呼,家長快樂,孩子快樂。在生活中也是,有時讓孩子自由活動時,總是看到有的幼兒拿着危險的玩具,萬一弄傷了,其實都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這時候,一定要提醒幼兒,安全玩遊戲也會很快樂。

三、成長

從每個年齡段看孩子,總是發現他們很不一樣,無論是生活自理,交往等。讓孩子成長,往往需要教師和保育員認真的配合,在工作中不斷的反思。所以每週一的“三位一體”工作是很好的交流,可以把問題提出來,擬定對策,或者總結經驗,這樣孩子在我們的手裏成長的更快,收穫的也更多。

在奉浦幼兒園聽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健康、快樂、成長”,如今我讀了《幼兒園保教工作實施意見》,越加覺得其實這簡單的六個字,蘊含着更多的含義。相信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一定精益求精,做的更好。

成長禮的心得體會篇2

長達三個多月的暑假生活終於敲響了尾聲,這就意味着我們將要踏上大學的門檻,突然有了一種興奮的感覺。想到自己就要成爲獨當一面的大人,想到自己終於可以擺脫過去十二年的“羣居”生活,走向自己的“獨居”生活,心理就有種說不出的歡喜。

一直以爲,能夠實現“獨居”生活的人才是一個長大了的人,但,接下來十五天特殊的課程卻完全否定了我曾經幼稚的想法。

來到學校的第三天便開始了我們大一新生爲期十五天的軍訓生涯。不可否認,當聽到我們軍訓的時間只每天八個小時,而且都避開了太陽的猛烈之時時,我在心中竊喜了良久,輕嘆一口氣,“僥倖逃過一劫,真好啊!”以爲這十五天可以輕鬆玩過去,良不知,這一劫,我仍舊沒逃過。

站軍姿、稍息、立正、向左轉、向右、齊步、正步……平日看來最簡單的動作竟然都有了那麼多的規則。漫長的軍姿、踢不完的正步、挨不完的訓斥……使我們慢慢變的堅強起來。軍訓雖然短暫,但足以讓我們體會到人生的路途中並非總是一帆風順,時常會有荊棘存在,與坎坷同行。

軍訓對於我來說是一次人生的歷練,有滋有味兒的。我會一直記得我大學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部分,有了這樣的好開頭,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我爲我加油!

金秋的九月,我們進入了大學的校園。心中 充滿着激動和欣喜,與一羣陌生而可愛的同學一起頂風,淋雨。一起面對驕陽,同聲歡笑!同聲惋惜。行進中高喊響亮整齊的口號。同學的心靈都產生了撞擊和共鳴。在軍訓中,我們不再陌生,因爲我們擁有了共同的目標。

軍訓雖然艱苦,但在苦中我們體會到我們很幸運。我們羞澀而可敬的教官,可愛的同學,還有盡職盡責在烈日下陪我們的小班,一切都變得美好。目前我們總共只練習了齊步,但從那不熟悉到熟悉的動作,體現出了我們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只因我們追求同一個目標。

四天的軍訓雖然短暫,但我們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堅信我們一連二排會走的更遠,更好。

離開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一開始,感到很不習慣,有些同學在家時,除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生活上,從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洗澡後的換洗衣服都不用自己準備好。一切都是父母全權代勞,而現在的每天訓練都是一身臭汗,對於我們來說,要想洗上一次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公共的浴室裏面6,7個人擁擠着用着僅有的水龍頭~~~,因爲不是你熱了或者流汗了,你想洗就可以洗的,他同學校一樣,也有作息時間,你用餐、休息等都是規定了時間的,他比學校的校園生活艱苦百倍,5天的時間大家只是勉強洗了5次澡,而且是限時的,有着臭汗的迷彩服,還要在休息時早早地洗來涼幹,不然太晚洗迷彩服的話,第二天你就得穿溼的迷彩服堅持一整天的訓練,到那時我們就可以說得上是苦上加苦了,哎……,

艱苦的集體生活考驗了我們同學之間深厚的友誼,雖然當時的我們並不怎麼認識,但誰都看得出,我們之間是比不認識還好((*^__^*)嘻嘻)!友誼自然就建立了,可以說軍訓的日子有多苦,我們的友誼就有多深,只有在艱苦的場景下,我們纔會顯露出最真切的感情,來建立我們的友情,鞏固我們的友誼。當結束了會操訓練,我們拖着疲憊的身軀走到餐桌前準備就餐,那時的我們又飢又渴,又累又熱,恨不得馬上喝上一碗熱湯。同一連的同學也都口乾舌燥,回到餐廳等待着美食。有的立刻跑到小賣部買各中凍飲料或礦泉水,可是,習慣了家裏珍饈美食的我們,部隊食堂的“大鍋菜”一開始確實有點難以下嚥,但隨着訓練強度加大,時間一長,大家也就逐漸適應習慣了。多少也會吃一點,因爲如果你不吃,你根本不能保證有好的精力面對接下來的訓練,當然了,加餐乾糧成了我們最愛,方便麪是我們的最佳美食,難以忘懷的就是和同學們一起享受乾糧的日子,那感覺是甜甜的。

在未來的生活中,不論學習或工作,這段軍訓經歷都會對我有很大影響。我在這次軍訓中受益頗深。

成長禮的心得體會篇3

從事教師職業十多年就會產生教師職業的倦怠,怎樣走出職業倦怠,突破高原期,實現第二次成長呢?聆聽了專家名師的講座,讓我茅塞頓開,對未來又充滿了期待和嚮往。現將幾點收穫體會總結如下:

一、要讀書。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僅僅能恪守職責、有崇高的事業心已經不夠了,時代呼喚具有更多專業特長的專家型的優秀教師。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教師要以合理的知識結構爲基礎,具有專門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並能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問題。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就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過程。沒有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歷史使命就無法完成。

近幾年來,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相關研究和探討中,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倡導教師行爲行動研究者、教師成爲解放性行動研究者,主張教師從被動地專業發展向主動地進行其教學行爲內涵上的專業化轉化。教師的專業化更加註重教師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中教學行爲內涵和品質上的表現,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性的加強也更需要教師主體的自我認識、自我更新,以求勝任研究型或專家型的教師角色。如果沒有教師個體自覺主動地通過讀書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經驗反思,以及自身素質完善,就無法真正達到教師教育和培訓的預期目的,也很難實現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二、要反思。教師要做一名哲學的思考者。帶着問題去思考教育;帶着嘗試去解決問題;帶着反思去總結問題;帶着結論去驗證問題。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訓爲特點的在崗培訓已經成爲國際教師教育的趨勢,其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專家認爲: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十反思=成長,已成爲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一種有關教育教學的個人的思考內省,它是教師自我更新發展意識的體現,也是教師自主改革的體現。教師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過程。過去的教師處在被研究的地位,現在教師要成爲研究者,成爲反思性的實踐者,教師不僅要成爲教學的主體,而且要成爲教學研究的主體,把自己作爲研究的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觀念、教學行爲以及教學效果。反思可以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在教育活動的始終。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既可以在備課時思考是否遇到什麼困惑,是否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估計是否合理,是否爲學生創設了實際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能否聯繫社會實際生活,實現知識與態度相統一,過程與方法相統一,即課前反思;也可以在上課過程中思考學生在課堂上實際參與的熱情與程度如何,師生或生生互動是否積極有效,課上是否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課上的資源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進程等,即課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課之後思考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有哪些需要關注的地方或有什麼困惑,課堂上的一些事件對日後的教學有何意義等,即課後反思。反思本身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於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相關的反思工作,就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變得更具理性色彩,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三、要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賴於教育科研。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麼,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從事科學研究的這條幸福之路上來。這是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師應積極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以獲取自身專業化發展,實現自身生命價值。可以這樣講,沒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沒有科研意識的教師是沒有生命力的機械的教師。從這一意義上來講,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驅動力。教學即研究,一旦教師樹立了這樣的理念,那麼他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在研究中發生,在研究中開展,有效的研究活動,必然是帶來觀念的改革。

課題是開展教育科研的載體,也是開展科研的方向。課題從哪裏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做有心人,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善於從紛繁蕪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課題確立之後,我們就要從教學的現實出發,以現代教育理論爲指導,借鑑最新的理論成果去開展課題研究。即 發現問題學習理論(論證)建立課題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理論),這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基本進程。這一進程是一個具體實踐與理性思辨交織的探究過程:科研取得了成績固然需要我們去思考,從而發掘規律;而研究失敗了,或者遇到了問題和困難,更需要我們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辦法。另外, 教育敘事研究也是當前備受專家推崇和教師認可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所謂教育敘事就是記敘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故事。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事實性、情境性、過程性的研究,基於真實的教育教學實踐生活,能追憶、提升對教育的解釋和理解。

教師既是課程的消費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這就要求教師應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教學實踐;不同的學生也需要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育,這也需要教師具備較濃的科研意識;還有,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專業能力提高和專業情意的發展,都離不開研究。所以,教育科研是教師使自己逐步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由教書匠型向專家型轉化的孵化器。通過研究,我們才能轉變教育思想,構建新的教育理念。

一個人,不是有了知識就能做好一名教師。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價值。到那時就會發現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成長禮的心得體會篇4

爲教師建立“成長記錄”是我校嘗試的一種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成長中更新觀念

在新的教育教學形勢下,已有30年教齡的我,也面臨着退休年齡的到來。我是啃着自己幾十年累計下來的知識老本,打發日子般去教育現在的孩子,還是跟學校,跟年輕教師一起沿着教育改革的春風,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呢?我的答案是要做一名緊跟教育形勢發展,新時期的合格教師,我爲自己能搭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末班車而高興。所以,在聽取了專家有關教育專業化的知識講座,以及學校開展的成長記錄活動中,我首先在自己的專業規劃中,我將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都進行了一次詳細的分析,對於一名中年教師,如何更好地經營好自己後續的教育生涯作了一個規劃。有了觀念的改變,我的教學行爲也就會跟着發生改變,我學習了信息化技術並能熟練地運用在我的英語課程,學生也越來越喜歡我的生動課堂,讀書、寫心得體會、參加各類培訓班學習這、開通博客,寫博文、到網站發表文章等新鮮事物在我眼裏也開始變成我教育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盤點中成長

教師專業化的提出,專業規劃、成長記錄的補充完善學習過程,讓我明瞭當今爲師之道,知曉教師何以由合格到優秀、由優秀到卓越。他們都是在反思中提高、在錘鍊中昇華、在“積識”中“成智,我校自xx年開始推行每個教師建立個人成長記錄,時間已有五年多了。成長記錄裏包含有老師的教師自主策劃、教師自主發展之業務學習、校本培訓及心得體會、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教師自主發展之教育教學反思、教學感受、教學收穫、精彩博客等。五年來,我堅持把自己所做的點點滴滴工作做系統的梳理、精心地總結下來,反思教育教學工作的不足,把自己的心理歷程或發展規劃記錄下來,不斷學習,堅持閱讀,寫下讀書心得,提升自身的素質。這個回顧、整理的`過程,幫助我盤點了工作以來的收穫,重溫了自己成長與進步的每個細節。工作了三十年,其實自己是累積了無數的教學經驗,但一直都不懂得怎樣去將自己的經驗進行一個梳理、總結。成長記錄的撰寫,讓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所走的路。我重閱讀幾年的成長記錄,感受頗多,教育教學能用心去感悟、體會,必然有很大的收穫!成長記錄是記錄着自己教育教學的得與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麼做的,有什麼體會;今天發生了什麼矛盾,是怎麼解決的;今天遇到了什麼挫折,有什麼感受;今天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悟。具體到課堂教學,課的成功之處,課的精彩之處,課的不足,學生的進步,等等,都原封不動的記錄下來。

三、對比中成長

細讀教師的“成長記錄”,我驚喜地發現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長,都在教育實踐中積累了一套經驗,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長有目的地在某一領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整理“成長記錄”,使每位教師發現了自身的潛力和特長,將自己獨具魅力的風采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增強了教師的成就感,也幫助一部分教師重新找回了自信。在跟同行的交流活動中,我看到了自己有優勢。有進步的一面,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與同事的差距,這樣,也就給予了我一種更加要努力的動力和壓力。

四、反思中成長

成長記錄袋的重點不在於要靠它對進行自己評價,而在於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和發展,能不斷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積累經驗、相互學習,可以讓自己更加真實、全面地瞭解自己發展到了什麼狀態,並在借鑑別人的同時,鞭策自己。“這是一個不斷自我提高和自主發展的過程。”可謂經驗豐富的我,一直憑藉着自己的經驗在教學,從不知道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課堂、教育方法等進行反思-總結。通過成長記錄活動中,讀書心得、業務學習、教學故事、教學方法、師生行爲等的反思撰寫,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從懶得動筆,到現在習慣思考、反思,這就是我一個很大的進步。

成長記錄是xx國小的特色,是我們學校的一個亮點,五年來,它更好地見證了xx國小的發展,也引領了包括我在內的每個老師的成長。自己雖然很平凡,很普通,但我會藉助各種途徑,多閱讀、多交流、多實踐、多反思。

我的成長格言:計劃每一天!新鮮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收穫每一天!快樂每一天!

成長禮的心得體會篇5

教師的專業成長途徑有很多,而課題研究讓教師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育實踐,既能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又能豐富實踐活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在探索中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在反思中提高解決教學中熱點難點的能力,在讀寫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用研究的態度去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參與課題研究,是引領教師深度學習、專業成長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一、課題立項,爲教師搭建參與課題研究的平臺。

我校是一所規模較小的農村公辦國小,學生全部來自農村,留守兒童佔總學生數的40%,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習慣較差,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在家不知道體諒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行爲舉止衝動,安全意識差;語言粗暴,信口開河,不講誠信;缺乏博愛之心,欺負小朋友現象時有發生;不會交友,不懂得親近老師;不愛學習,讀書無法。鑑於以上問題,緊密結合學校裏的日常教學、教研工作,我校於20xx年10月申報了課題《農村國小生踐行弟子規促童蒙養正的研究》,通過踐行弟子規促使童蒙養正,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爲習慣。

在課題獲立項批後,課題組成員積極行動起來,按照分工開展問卷調查,查閱文獻,積極研討,協助主持人撰寫開題報告。大家一起制定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目標與內容、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課題立項的成功爲課題組成員提供了合作學習的平臺,平時的閒聊不見了,代替的是查閱資料、撰寫材料的忙碌,開啓了由教書匠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成長之路。

二、在課題研究中探索,提高教師發現問題的能力。

課題研究過程是教師學習的過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過程。學校爲大家創造學習條件,鼓勵全體教師閱讀課題相關圖書:《弟子規》《愛心與教育》《好老師都是幹出來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等。課課題研究過程是教師學習的過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過程。學校爲大家創造學習條件,鼓勵全體教師閱讀課題相關圖書:《弟子規》《愛心與教育》《好老師都是幹出來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等。課題組成員還要另外學習課題專業書籍《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十八問(方法篇)》、《中國小教育課題研究指南》、《實用中國小教育研究方法》。同時,主要課題組成員還要上網查閱、蒐集弟子規育人資料,瞭解該課題相關文獻綜述,瞭解該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研究價值。經過共同探討後決定細化課題的研究內容,把“國小生踐行弟子規促童蒙養正的研究”細分爲孝悌品格培養、謹信品格培養、博愛品格培養、親仁品格培養、閱讀品格培養五個方面的品格素養進行研究。制定五個實驗班實施計劃,依託弟子規,進行童蒙養正教育,各實驗班負責人分別擬出了課題實施方案。

爲了提高課題組主要成員的理論水平,課題組經過研討,一致通過,決定在每個週末開展半小時的“週末課題沙龍活動”,及時總結、共同學習。“週末課題沙龍”活動,採取“參與試式討論”的方式,由課題主持人有針對性的提出一個話題,或則組織課題知識培訓,其他成員參與研討。充分利用微信羣的分享功能,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的在任何地點,一句一句的在微信羣裏研討。這種方式靈活方便,不佔用教師太多的工作時間,效果很好。下面是我們一次課題研討的片段:

主持人:今天我們要研討的就是“什麼是課題研究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以我們的課題來共同學習,成員a和b回答。”

教師a:對象是農村國小生,目標是童蒙養正,內容是踐行弟子規。教師b:本研究探究農村國小生不良行爲習慣存在的根源,以及踐行弟子規促使童蒙養正的具體實施內容和策略,構建在農村國小生中通過踐行弟子規促童蒙養正的教育模式,提高農村國小生孝悌、謹信、博愛、親仁、閱讀五大品格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灑掃進退應對等好習慣。

主持人:a成員三個問題都回答了,但是問題找的簡單,工作中無法找到切入點。b成員只回答了課題研究的目標,回答的具體,但是另外兩個問題未回答。

主持人:課題研究方法有很多種,我們的課題用了四種研究方法: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請問大家,課題研究時查閱相關課題的國內外研究,撰寫文獻綜述,用的是什麼研究方法?成員c和d回答。”

成員c:文獻研究法成員

d:文獻研究法

……

這種參與式網絡研討活動,方便、靈活,研究問題深入,深得老師們喜愛,大家積極參與,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提升了自己課題研究理論水平,提高了自身的教學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在課題研究中反思,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教育家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爲膚淺的知識。”爲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大凡優秀的教師都是在實踐、反思、總結這條途徑中成長起來的。在反思中,教師自覺地把自己作爲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教學觀念和教學效果,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視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正所謂,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爲名師,但如果堅持寫一年的教學反思,則可能成爲本學科領域的專家。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在教師的成長曆程中,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與能力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凝練教學特色和風格的有效工具,更是提升教學水平、加速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形式。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各種活動、記錄、計劃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需要且行且思,不斷改進、不斷反思、不斷創新,才能把課題研究工作做好。大家經常把寫好的材料放一放,當再次讀材料時,就會發現很多問題;一個活動開展下來,大家聚到一起談這次活動的成功與不足。反思不斷的迭代,每次迭代都是一次提升,如此循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在課題研究中讀寫,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

在課題研究中,需要查閱很多課題相關資料,閱讀相關書籍,撰寫各種研究報告、調查報告、工作計劃、方案、總結、分析、研究結論、論文等,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寫作功底,是不可能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

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教師從被迫閱讀寫作,走向愛好閱讀寫作,邁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大步。閱讀與寫作教師專業成長的雙翼。針對一百個問題去讀一百本書,你還是你;針對一個問題,讀十本書,你就是這方面的專家。課題研究,恰恰就是要求課題組的教師們,針對研究的一個問題,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一個個課題專家,一個個優秀教師。

綜觀無數優秀教師,無一不是喜歡書籍,近乎癡迷,閱讀已成爲其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裏說到:曾讀過福建青年名師何捷老師的《名師的共性》一文,他講述了自己在外出講學或上綜觀無數優秀教師,無一不是喜歡書籍,近乎癡迷,閱讀已成爲其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裏說到:曾讀過福建青年名師何捷老師的《名師的共性》一文,他講述了自己在外出講學或上課時與於永正、賈志敏、高林生、王崧舟、吳琳、吉春亞、管建剛、林莘等名師相處的短暫時間,發現名師們的共性就是閱讀,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如飢似渴地閱讀。吉春亞老師在機場候機時,於行色匆匆的人羣中坐定,手捧一書入迷而讀,不管身前晃過多少人影,不論周遭高談闊論者幾何。真是入情讀書處,鬧市即深山。管建剛老師在火車上,正襟危坐,手捧書卷,目不斜視,如關羽夜讀《春秋》般執迷沉浸。幾次遇到王崧舟老師,他總是一人獨處一室,手不釋卷,所閱書目中不乏《新批評》《迦陵詩詞稿》《存在與時間》等文化經典。而於永正、賈志敏、高林生等老師總是教誨他要多讀書。

不可否認,名師們取得成就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其成就與閱讀息息相關,是閱讀的習慣成就了他們。可以這樣說,一名教師不好讀書、善讀書,沒有閱讀的習慣,是不會有出息的,更不可能成爲名師。教育工作者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溪流來滋養它。

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每天不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當我們與書籍爲伍,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博覽羣書,廣泛涉獵,我們的精神就永遠不會枯竭,思想的源頭活水必將源源不斷,自身的學養和底氣漸漸豐厚起來,那麼我們距名師又近了一步。

當今無數名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教師要善於用筆思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思考。被譽爲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李鎮西老師在一次報告會上說:“其實,我和很多教師做的工作一樣,他們甚至比我還做得好。我比他們多一點就是用筆記錄下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思考。”誠然,這也許是李鎮西老師的謙虛之詞,但是我們不難看出寫作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寫作,表面看來,只是教師隨時隨地把所思、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其實是一種更高級的學習、更可貴的生活狀態、更詩意的人生追求。

課題研究中需要大量的寫作,這些寫作屬於專業寫作。完成課題研究中各種報告、計劃和總結的寫作,教師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更多的是專業的發展、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幸福。

記得我們課題組在編輯校本教材《學弟子規做五星少年》中,主要成員們爲了完成編寫任務,經常加班到深夜。她們查閱弟子規相關文獻,深悟弟子規每一句話的含義,查找每一句話蘊含的美德故事,學習文字編輯,學習插圖,學習設計、學習寫編後語......正如董海霞老師說的:“編完一章校本教材,真不容易,學會了很多的電腦知識,看了好幾本書,還學會了頁面編輯,學會了製作圖片......”做一個課題下來,課題組成員們,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從一開始的害怕課題,甚至討厭課題,到愛上課題。遇到教學上的問題,以前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做完課題後,學會了研究問題的根源,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讓自己教學富有智慧。

課題研究,把我們從教書匠型教師轉變成研究型教師,爲我們的專業成長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也許不一定能讓我們成爲名師,但至少我們行走在成爲名師的路上,向着期待的彼岸前進。

成長禮的心得體會篇6

一隻桶的裝水量,取決於最差、最短的那塊桶板,這個古老的“短板理論”正好可以用來說明教師“知識結構”對於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小教師的“知識之桶”裏到底裝着多少水?又還能加入多少水?肖教授講到,教師的知識之桶,應包含三方面的知識:通體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爲豐富教師的通體性知識,肖教授始終提倡“我讀書 我快樂”、“問渠那得清如許——呼喚書香校園”,提倡教師要通過閱讀來獲得通體性知識,以此獲得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廣博的文化視野,“詩書滿腹氣自華”,要通過閱讀讓教師成爲知識的真正擁有者和創造者。

對於教師該讀哪類書,肖教授也指出教師的閱讀既要廣泛,又要有意識地進行選擇,特別注意各學科知識的搭配與多學科內容的融合,要與經典爲友,做有思想的教師。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師的“身份”知識,要求教師具備特定的學科知識,作爲教師知識的主幹和核心,對此要求甚高,不僅要對知識融會貫通,還需要有個性化,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條件化知識更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要求教師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認識教育的本質問題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先教會學生學習做人,然後教會學生學習知識。最後肖教授提倡教師們從實踐出發,行動起來,從寫詳案開始,從學寫反思收穫,積極參與教育敘事的研究,參與教育實驗着手,進一步提高自身修養。

回顧這一年多的教育教學,似乎一直忙忙碌碌於課堂教學、課外輔導、批改作業,職業倦怠使我們早就遠離了書本,日常教學工作幾乎就是靠着吃老本來完成,所謂的專業培訓離我們的實際工作太遙遠,往往起不到指導實踐的作用,而感覺《教師的幸福人生和專業成長》講述的就是我們需要的,通體性知識的獲得正是需要這類書籍的營養,指明瞭條件性知識補充的方向,讓我們意識到了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撥開了以往教學工作中的團團迷霧,真正起到了指導專業成長的作用。

讓我們充分利用閒暇時光,沉澱自我,寧靜關照,從讀書中汲取營養,享受屬於教師特殊的幸福人生!在教學中也帶領我們的學生徜徉書海,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

成長禮的心得體會篇7

轉眼間,來到芙小工作已將近三年的時間了。三年對於我一生的教育事業來說,只可是是滄海一粟,對於人的整個生命來說也只可是是幾十分之一。可是,三年對於我這個剛剛走入社會的人來說卻能夠用意義非凡來概括。作爲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一開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運的是,學校各位領導和許多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予我很多的關心和幫忙,而我本人也倍加努力,各項工作得以有條不紊的開展。在這三年裏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做教師的艱辛和歡樂,我把自我的青春傾注於我所鍾愛的教育事業上,傾注於每一個學生身上。

聽課是提高自身教學本事的一個好方法,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僅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除了聽課之外,平時我也經常其他教師請教教學上的問題。這些教師都十分熱情的幫我解答,使我獲益匪淺。從中我也明白了,知識和經驗不會自我從天上掉下來,必須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把自我當成學生一樣,進取吸取周圍其他教師一切先進的東西,才能提高自我的水平。此外,學校組織的科組活動和團體備課活動,也使我明白了教學的目標和方向。

總的來說,我在這過去的一年中,無論是教育教學的思想理念,還是具體的課堂操作本事,個人基本素養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在大學中都無法學到的。尤其這一年裏,我轉變了很多觀念,並且更加明確了“關注學生”這一重要思想。

學生的表現有時只是一個細節,可是這些細節背後蘊藏着他們最原始,最真實的想法,如果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這些細節表現,瞭解他們的想法,然後根據這些情景隨機地改變自我的教學行爲,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關注着課堂上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適時地去調整自我的教學。在真正的課堂上,就算有上萬人坐在學生中間,教師也要做到熟視無睹。因爲你的眼中僅有學生,必須要做到“心無雜念”,這是我們追求的.教學境界。

在今年的教育教學中我還異常關注了學生在課堂中的情緒表現,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覺得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要關注他們在課堂活動中所表現的情感和態度。有的時候“師生情緒對立時,學生會拒絕理解來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這也是我明白在教學中,我不能忘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實踐證明,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教師的職責,僅有從學生的個性差異、思維規律、心理、生理特點出發,走進學生的心靈,樂做學生的朋友,建立師生間的友誼,結合教育的需要,把握適當的教育時機,教育才能收到效果。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也在實踐中開始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