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燈和星星讀後感8篇

心得體會 閱讀(1.68W)

通過寫讀後感可以加深我們對書籍的認知,讀後感是幫助他人理解閱讀原文的重要文本,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燈和星星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燈和星星讀後感8篇

燈和星星讀後感篇1

在那湛藍色的天空下,你是否還擁有那顆依舊純潔的心。當有一朵米黃色的野花出現在你的面前時,你是會用你的雙腳踐踏過去,還是用手抱着腳蹲下來靜靜的觀賞着。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每個人都會在無意中改變,有的變壞,變惡毒、變開朗、變善良,無數種改變,但能讓這些變的複雜的只有愛。我想只有那些人永遠都很美好——自閉症兒童。在他們的世界裏都有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做着最初的自己。

?星星上的人》緊扣社會關注話題以三個人的口吻講述了對星星的孩子的關愛與努力。這是一部現實兼懸疑的作品,因家庭中有患有自閉症的蒂莉,一家人放棄了華盛頓的溫馨的家,來到了和諧夏令營。

感慨於母親的痛苦,寄予夏令營恢復一個可以任意追逐夢想的孩子。在這個“和諧”夏令營裏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特別的孩子。這裏沒有種族歧視,社會規則,家庭關係,所有在現實社會中不正常的到這裏都正常了起來。或許這不僅講述的是一個自閉症兒童,更探討的是人性。看完《星星上的人》,最明顯的感知是,自己對自閉症有了新的認識,就像蒂莉關於未來設想中的哈蒙德紀念館一樣,這個人羣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而已,有夢想的孩子,整個宇宙都是你的。

斯科特想要創造一個和諧的世界,他雖然專制獨裁,但面對特殊的孩子,卻永保耐心,對他們沒有任何成見。他自己的博客中所說:“那些與衆不同的孩子,需要堅定、清晰的界限。他們需要限制和影響;需要學會用世界的方式認識世界。”他從事的是敏感事業,有着不被人理解的孤獨,在冷酷和現實的生活中給那些特殊的孩子以治癒。不得不說小說獨特的敘述方式,三個人的視角娓娓道來。亞歷珊德拉以過去時講述對蒂莉治癒的希望,艾莉絲擁抱蒂莉嘗試傾聽她的世界講述現代發生的故事,而蒂莉帶着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進行獨白。

讀後,感動之餘,也慶幸像蒂莉的孩子也是最美好的風景。也許,作品要詮釋的正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原來,星星發亮是爲了讓每一個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星星。

燈和星星讀後感篇2

?數星星》是一本寫丹麥在二戰時被德國佔領後英勇反抗的故事。

主要講的是在故事主人公安妮十歲時,德國侵略並佔領了丹麥,整天過着不得安寧的日子。他們老是遇到德國兵,他們總得避着,尤其是猶太人,因爲德國人要“重新安置”猶太人。他們四處搜尋猶太人,甚至採取了各種不人道的方法,比如關閉猶太人的店、燒掉公園、用狗咬人……一切只爲了消滅猶太人這個種族。有一次,德國人來每家每戶搜查,試圖抓走躲藏起來的猶太人。在此之前,丹麥人爲猶太人做了充分準備,他們把所有猶太人都送到了可以藏的人家,如安妮的朋友艾琳,她被藏到安妮家中,做了他們家的“大女兒”。安妮一家很巧妙地讓德國兵相信了艾琳是他們家的孩子,當然其中也有巧合之處。

自始至終貫穿全文的詞是“勇氣”,這本書也是寫“勇氣”的。主人公安妮一直不懂“勇氣”和“勇敢”,她一直認爲自己很膽小,她覺得自己一遇到德國兵就嚇死了。但實際上,在最緊要的關頭,她表現出了無比的勇氣。

我認爲我們要學習安妮,學習她的勇敢,如果每個人都像她一樣,勇敢地爲別人付出,世界將美好一分!

?數星星》是一本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讓我知道了世界大戰的恐怖,它也是一本解釋勇氣的書,讓我明白了勇氣的力量!

燈和星星讀後感篇3

暑假裏,我讀了《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收穫很大。星星離我們有多遠》的作者是卞毓麟。1943年7月生,現爲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教授,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權部主任。現上海天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協翻譯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太陽離我們多遠。 轉向了太陽 太陽離我們多遠 前面談到薩摩斯島的阿里斯塔克巧妙地推算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比月亮到地球的距離遠19倍,這個數字比實際情況小20倍左右。哥白尼雖然提出科學的日心宇宙體系,但他也不知道太陽究竟離我們有多遠。直到1650年,纔有一位比利時天文學家溫德林(godefroy wendelin,1580~1667年)利用改良儀器重新做了阿里斯塔克的觀測,他所得的日地距離是月地距離的240倍,約爲9 600萬千米。這個數值的精確度雖有提高,但還是太小。在近代天文學中,將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稱爲一個“天文單位”,它是天文學中的一把“尺子”。

現在我們想要知道的,便是這把尺子究竟有多長?我們需要的,不再是像阿里斯塔克那樣的粗略估計,而是要得到一個儘可能準確的數字。中國古代有個神話,叫做“羿射九日”。說的是堯統治天下的時候,天上忽然出現了十個太陽,把地上的草木都曬得枯焦了。有位名叫羿的英雄,奉堯之命,張弓搭箭射下九日。藍天之上還閃耀着一個太陽,給人間送來光明和溫暖,百姓們非常高興。 進入現代科學的天文學,是從測量天體的距離發端的,同樣大的目標放得近就顯得大,放得遠就顯得小;同樣亮的目標放得近就顯得亮。放得遠就顯得暗。所以不論是用眼睛還是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如果不知道天體的距離,所看到的只能是它們的表象而不是實質。作者用陳述故事的方式把歷代天文學家創造“量天尺”的過程放到科學原理的敘述中,這樣既介紹了科學知識又饒有興味地襯托出歷史人物和背景。全書介紹了從近處的月亮到極遠處的類星體的距離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識和歷史知識。作品立意清新,鋪敘合理。文筆流暢,是近年來天文科普中一本值得向廣大讀者推薦的佳作。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天文臺原臺長 王綬琯院士 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令人神往的學科。它的研究目標絕大部分是遙遠的天體,它們看得見,摸不着。天文學家面對着這些對象,要測量它們的距離非得有特殊的手段和方法不可。這正是天文科學的特點之一。

讀完這本書,會使你感到,天文學家憑着不懈的努力。藉助天體送來的微弱光芒,征服了百億光年的巨大空間,真是比一根頭髮絲上雕刻出雄壯場面的畫卷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他們畢竟勝利了,這是人類無窮智慧的象徵。讀完全書,掩卷回味,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空,繁星點點、耿耿天河。天階夜色、秋夕迷人,多少人爲之陶醉,多少人賦詩抒懷。《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一書卻爲我們展示了天文學家如何兢兢業業,利用各種巧妙方法測量天體距離的歷程。

燈和星星讀後感篇4

毛澤東曾經說過:“勇氣和決心是美德的靈魂。”勇氣被正確地視爲人類的第一美德,因爲這種美德保證了所有其他美德。昨天,我剛剛讀完美國女作家洛伊絲勞裏寫的一本書—— 《數星星》。

故事發生在1943年納粹德國佔領丹麥的時候。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安妮的女孩,當時她只有10歲。她和姐姐克里斯,母親和父親生活在納粹德國的可怕統治下。安妮有一個好朋友叫艾琳,是丹麥猶太人。他們是安妮家的鄰居。今年10月,猶太人新年前夕,突然傳來消息,猶太人將被轉移到其他地方。爲了避免這種安排,他們不得不逃離。他們把艾琳託付給安妮的母親。面對德國士兵的質問,安妮並沒有驚慌失措,巧妙的躲過了搶劫。之後,安妮的母親帶着她的三個孩子去了她叔叔在海邊鄉下的家。後來有一天晚上,艾琳的父母見面了。許多猶太人來到這裏,逃離丹麥,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尋求自由。

這是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它講述了安妮的故事,一個不知道什麼是勇氣,但在危機中表現出巨大勇氣的女孩。看了《數星星》這本書,深深感受到了戰爭的恐怖與和平的價值。現在,我們過着豐衣足食的生活,但一些地方仍然有戰爭,導致許多無辜的人遭受痛苦。我想那裏的孩子也想去學校,在燈光下學習。然而,他們遭受了他們這個年齡不應該承受的痛苦。誰不想要和平?

我深深感嘆作家的文筆和一部好的勵志小說。我也想學會克服內心的恐懼。希望以後能像安妮一樣勇敢的面對生活!

燈和星星讀後感篇5

夢想,是黑暗中那一盞照亮前路的燈;是茫茫大海中那推動希望的帆;是翱翔藍天的雄鷹那一對有力的翅膀;是成長過程中,那個始終不離不棄的閨中密友。

我曾經做過一個美夢,那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寬闊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條條大道通羅馬;城市、農村的建築羣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滿目皆是高樓大廈;工廠裏的叔叔和阿姨們,用機器人代替了笨重的手工勞動,效率和質量大大提高;連農民伯伯種莊稼,也純電腦操作……

啊,明天,多麼美好的明天,多麼偉大的明天。可是,想到這,我不禁又想起了老家那矮小的平房和泥濘的小路……

樸實的家鄉人,每天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是由於建築和交通的不發達,那裏的經濟極不發達,所以老是遭到外地人無情的嘲笑。記得那一年我剛到寧波求學,當地人就嘲笑我們:“你們來自湖南永州,我聽說那邊的廁所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茅房,茅坑裏的石頭是又臭又硬。”說完還哈哈大笑。那時候,我就下定了決心,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後回去好好建設我的家鄉。我在心裏對他們說:“等我考上了大學,你們就好好瞧瞧吧!”爲了考上大學,我刻苦學習,努力學好文化本領,我的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我想長大的我一定會成爲老家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並帶領家鄉人民努力改變家鄉面貌,走上致富道路。爲了夢想,我會努力的!

同學們,知識改變命運,學習創造未來,這絕不是響亮而空洞的口號,她已經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星星之火,相信有一天,她必將燎原……

燈和星星讀後感篇6

夜晚,漫天星星在頭頂閃爍。每當我仰望星空時,總會有一個問題--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敘述瞭如何用三角法測量一些天文目標的距離、開勒普定律、金星凌日、恆星和光行差等,書中還插入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圖片。使這本書看起來生動有趣,讓讀者遨遊在星河中無法自拔。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就像“量天尺”,爲我們量出每個變星、每個星系、每顆星系離我們的距離,讓我們真實地認識到宇宙的巨大。也讓我們對太空的好奇更近一步。

各類物理模型、變星的“周光關係”星系的“紅移”規律等等,讓我們看到了天文人的勤奮、努力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堅持真理,爲我們探索星空奠定下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從變星到超新星,從德謨克利到康德,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一個個行星的發現都是成千上萬個天文人的付出,他們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完整的星系,瞭解了更多天文知識,也讓我們有了探索星系的動力。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爲我們介紹了某些變星的變光周期、星等和絕對星等的概念、恆星光譜與星等的關係、分光試差法的可行性與侷限性、球狀星團…讓你不禁爲科學家的巧妙方法拍案叫絕。

星星離我們非常遙遠,我們看得見,卻摸不着,但我們不會停下探索的腳步

掩卷回味,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空,繁星點點,耿耿天河,天街夜色,秋夕迷人,多少人在這美如畫卷的景色中陶醉。

燈和星星讀後感篇7

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令人神往的學科。作者把歷代天文學家創造"量天尺"的過程娓娓道來,介紹了從近處的月亮到極遠處的類星體的距離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識和歷史知識。作品文筆流暢,故事性強,是難得的天文科普佳作。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本書是科普名家卞毓麟所寫的,它是一本寫天文學的書,《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裏的“星星”並不是單純的指我們看到的星星,而是指宇宙中的星座,太陽呀、月亮呀這些東西。書裏面講了銀河系中的星團有上百萬顆星星,它們組成了一個團隊,就像警察分成幾個團隊一樣,星星們有的離我們遠,有的離我們近,星星的亮光看起來越亮,就表示這顆星星離我們就越近,星星的亮光看起來越暗,就表示着這顆星星離我們越遠,最遙遠的星系離我們達一百多億光年。

此書淺顯易懂,在介紹天文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注重思維的啓迪,從古到今,由淺入深,層層展開,不時穿插一些天文發現的故事,既展現了科學發展的歷程,也極大的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這本書寫得非常的好,將我們引入神祕的天文學的大門。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的、令我們神往的學科,它要研究的東西是看的見、摸不着的,但它用這些看的見、摸不着的東西令我們神往。這本書利用一些現代化的東西來和以前的遐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對天空的喜愛和人們對天空的讚美。而且這本書語言優美,內容豐富,讓我們在看書的時候簡直是愛不釋手,一秒都捨不得離開。

如果有機會,請你也看看這本書,一起探索這奇妙的宇宙,一起走進這奇妙的天文學!

燈和星星讀後感篇8

夏意十足的午後,讀着桂文亞女士最新的散文集《星星也偷笑》,跟隨着文亞女士不同的文學鏡頭而穿梭,彷彿自己也跟着走進這萬花筒般的花花世界,讓文亞女士的親情、旅行、抒情、與生活團團包圍……

美麗眼睛看世界,是文亞女士筆下文字所呈現出的感覺。

文中的阿桂桂是個像假小子一般淘氣搗蛋、倔強堅韌、天馬行空卻善良仁厚的小女孩。我想,文亞女士也一定如阿桂桂那般,所以才能寫出這般靈動灑脫的文字吧。

本書分爲四個部分:親情顯微鏡、抒情望遠鏡、生活放大鏡和旅行廣角鏡,看起來更像是一部完整的、長長的人生旅程。一個個溫馨的回憶,溫暖而美好的情感都美麗而迷人。

在這個孩子的世界裏,充滿了奇異的聲響和絢爛的顏色。蒲公英會唱歌。柳樹身着鮮綠的衣裳,一會宛若嬌柔西子,一會卻變成虯髯大漢,半夜的雨聲拍打着世間的一切,樹木,柏油馬路……

這本散文集,相較於文亞女士之前作品的優美溫暖,似乎多了一點點滄桑和感懷,但不憂鬱和低沉,反而更是一種“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遼闊與悠遠,一種繁華閱盡之後,厚重的人生積澱與坦然。

我很佩服如文亞女士般的兒童文學作家,我覺得寫兒童文學大概需要一點特異功能,這種特異功能不是後天學習所得,而是與生俱來的。它能夠使人穿越漫長的時光走廊,經歷過歲月的淘洗,即使已經到了白髮蒼蒼的年歲,也還能保有孩童純真的童趣,還能同一種真切而不做作的孩子的目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在這種目光的注視之下,日出變得不再宏大雄壯,而是那麼親切自然;荷花也不再是遺世獨立,而是和白鷺鷥一起上演着有趣的默劇。

這樣看來,那個天真率性、健康自然的阿桂桂,似乎從來未曾長大,她一直生活在文亞的文字裏,生活在她的靈魂裏。

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用真摯的情感體會疾苦歡欣,當我們愛這個世界時,才生活在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