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莎士比亞《麥克白》讀後感範文3篇

心得體會 閱讀(1.06W)
人的內心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複雜的世界,利慾薰心只會加速滅亡,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莎士比亞《麥克白》讀後感範文3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莎士比亞《麥克白》讀後感範文3篇

莎士比亞《麥克白》讀後感

       莎士比亞一生中創作了無數的輝煌,在16世紀並未獲得殊榮,直至19世紀英國掀起浪漫主義狂瀾時,他才被提升至天才的地步。而在莎士比亞傳奇般的一生中,有幾個作品是廣爲人知的,如:《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和《麥克白》。

《麥克白》與《李爾王》都是典型的政治悲劇,前者是自己使得自己喪心病狂;後者是使整個王國崩潰與個人的輕浮之中。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麥克白》的。

《麥克白》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們的耳目欺騙;*詐的心必須罩上虛僞的笑容。”麥克白的一番話讓我感到很詫異,前天還是征戰沙場所向披靡的爵士,現在就成了*詐的反賊,這麼大的轉變,不僅僅是因爲一個因素的。

凡事都有不可預測的一面,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出現在了面前,麥克白始終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想法,在權力的驅使下一步步地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在文中,有一個不可預測的外因,即爲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魂和巫婆。後來叱吒風雲的麥克白正是聽取了他們的預言。且不說麥克白對預言的反應,巫婆與幽靈究竟居心何在?她們究竟是好心還是惡意?作者莎士比亞在這裏並未直接點明。我個人認爲,巫婆和幽靈可能並非懷揣着善意,因爲,一個人在不清楚前途是明是暗的時候,往往會更勇敢地走下去,無知者無畏嘛,而真正知道了自己未來的命運,反倒會適得其反,或樂極生悲或心灰意冷,至於對他人的影響,就只能從聽取者的內心的角度來決定了。這些巫婆即使能預知未來,即使能通曉命運,但也無法預知人心。

出現了巫婆這個外因,才促使了內因——麥克白夫人對她丈夫的慫恿。如果麥克白的妻子並沒有出現在主人公麥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麥克白並沒有聽取妻子的謬論,我們的主人公可能在凱旋歸來的時刻被晉封爲考特爵士,然後順理成章地繼承帝業,最後安然得度晚年。

如此說來,我們的麥克白反倒成爲了波濤洶涌的海上的一葉孤舟,若不能隨波逐流,就只能被無情地掀翻。他的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但是命運始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麥克白因爲沒有主見而失去了生命。

說來說去,都離不開“想法”,麥克白因爲自己的想法失去了理智,他的夫人因爲對權力的渴求操縱着麥克白的粉墨登場,歷的慈禧太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戴了一個冠冕堂皇的面具,爲了自己的想法而犧牲他人。

莎士比亞《麥克白》讀後感

人的內心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複雜的世界,麥克白這一形象的意義在於揭示了社會生活的醜惡面。

麥克白並非天生的惡人,他有過從善的願望,權力鬥爭與權力慾促使他第一次殺人時,他有過猶豫,犯罪後更有過追悔、自責,良心時時敦促他罷手,但權力鬥爭又使他欲罷不能,他在一次次的矛盾痛苦中一次又一次的殺人,在罪惡的深淵中越陷越深。

因此人們在觀看這一悲劇時,固然痛恨麥克白的兇殘,爲他的罪行所震驚、恐懼,同時也會感到他的可憐與可悲。這樣劇本就促使人們去思考“人何以會變成野獸”?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立場,正是從這一點出發,而指向了社會政治。

社會由人心這面鏡子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也由於善惡在人心這一方寸土地的劇烈搏鬥,由於毀滅了自己的尖銳矛盾,而顯得更爲驚心動魄,耐人尋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文學史家稱《麥克白》是悲劇中心理描寫的傑作。

莎士比亞《麥克白》讀後感

在我看來這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傑出的一部悲劇。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麥克白夫婦,尤其是麥克白夫人。在這部劇中,人的慾望展現的淋漓盡致,也成爲一切罪惡的根源。麥克白的悲劇不是命運的原因,就算沒有三個女巫的預言,我想還是有別的誘因會讓他做出一系列髮指的行爲。因爲深埋在他心底的欲|望,一定很早就有。魔由心生,是心裏強大的欲|望魔力戰勝了道德,人倫,最終把他推上了不歸之路。

與其說Macbeth受了三個女巫的引誘,不如說是三個女巫的預言與他內心的想法剛好相吻合,成爲了整個事件的導火索,如果沒有那個預言,事件同樣會以另一種方式進行,由另一個導火索引發。人的欲|望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確實像一個黑洞,吸引着你一直往裏走,等你懊悔,回頭時,才發現已無力挽回,對於macbeth夫婦都是這樣,不過他們的結局,讀完之後,一方面爲他們罪有應得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可憐他們用最後那僅存的王位來不斷安撫自己早已冰冷了的內心。突然想到了“命運”這個詞,我相信命運,但不是迷信。命運要用事實來說話,而不是預知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