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論快樂讀後感6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1W)

常寫讀後感是會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的,所以一定要用心對待,讀後感是我們昇華思想的關鍵,一定要認真對待哦,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論快樂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論快樂讀後感6篇

論快樂讀後感篇1

赫伯特·斯賓塞先生寫這本書是源於他的遠房兄弟丹尼·斯賓塞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擔負起教育孩子的任務,斯賓塞先生從此開始收集一些關於生物學和醫學方面的知識。直到小斯賓塞兩歲的那一年,由於意外丹尼·斯賓塞離世,赫伯特·斯賓塞先生收養了小斯賓塞。從此開始了進行早期教育的研究和實踐。

斯賓塞先生的種種教育理論都是從實踐出發,在養育小斯賓塞的過程中慢慢摸索教育的理論。在此過程中,不斷進行學習。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英國的教育制度以及傳統的教育習俗和必需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很難想象,一個商人不懂得運算和簿記的後果會怎麼樣;一個人沒有學習過解剖學,就開業進行外科手術的後果又會怎麼樣;也很難想象,一個對孩子身體、道德、心智方面瞭解甚少的父親或母親,如何去指導孩子。可以想象在結果只有各種責罵、尖叫、懲罰和兒童無奈的哭聲。”這段話直白的告訴我們,作爲家長、作爲老師,不學習怎麼敢教育孩子呢?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教育自己的過程,你希望孩子怎樣,你自己就應該怎樣。從孩子的語言和行爲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看到自己的言行。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兒子三歲的時候開始變得非常難管教,帶出去跟小朋友玩他總喜歡搞破壞,遇到任何問題都會用暴力解決,而且無論打贏打輸都不會告狀。這讓我很苦惱,曾經爲了讓他改變這種處事方式,我以暴制暴,狠狠地“收拾”過他,甚至讓他帶傷半個月,可即便是這樣,他還是會在交往中忍不住動手。後來,我開始反思,我的孩子爲什麼喜歡動手?因爲他有一個“暴力”的媽媽。每次他犯錯誤我總喜歡暴力解決,就跟七八十年代的家長一樣,沒有好的教育方法,一味地暴力解決。從此,我開始痛下決心,一定要先做好自己,變成一個溫柔的有耐心的媽媽。我跟孩子做好約定:媽媽以後都不會動手,希望孩子也能改掉壞習慣。從此以後,只要遇到問題,我都會忍耐,回家後再慢慢跟他講道理,告訴他想要交到更多朋友就要變成一個團結、友善的人。我真的做到了沒再動手,而我的孩子也再也沒有打過小朋友。

斯賓塞先生的種種教育理論都是從實踐出發,在養育小斯賓塞的過程中慢慢摸索教育的理論。在此過程中,不斷進行學習。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英國的教育制度以及傳統的教育習俗和必需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很難想象,一個商人不懂得運算和簿記的後果會怎麼樣;一個人沒有學習過解剖學,就開業進行外科手術的後果又會怎麼樣;也很難想象,一個對孩子身體、道德、心智方面瞭解甚少的父親或母親,如何去指導孩子。可以想象在結果只有各種責罵、尖叫、懲罰和兒童無奈的哭聲。”這段話直白的告訴我們,作爲家長、作爲老師,不學習怎麼敢教育孩子呢?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教育自己的過程,你希望孩子怎樣,你自己就應該怎樣。從孩子的語言和行爲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看到自己的言行。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兒子三歲的時候開始變得非常難管教,帶出去跟小朋友玩他總喜歡搞破壞,遇到任何問題都會用暴力解決,而且無論打贏打輸都不會告狀。這讓我很苦惱,曾經爲了讓他改變這種處事方式,我以暴制暴,狠狠地“收拾”過他,甚至讓他帶傷半個月,可即便是這樣,他還是會在交往中忍不住動手。後來,我開始反思,我的孩子爲什麼喜歡動手?因爲他有一個“暴力”的媽媽。每次他犯錯誤我總喜歡暴力解決,就跟七八十年代的家長一樣,沒有好的教育方法,一味地暴力解決。從此,我開始痛下決心,一定要先做好自己,變成一個溫柔的有耐心的媽媽。我跟孩子做好約定:媽媽以後都不會動手,希望孩子也能改掉壞習慣。從此以後,只要遇到問題,我都會忍耐,回家後再慢慢跟他講道理,告訴他想要交到更多朋友就要變成一個團結、友善的人。我真的做到了沒再動手,而我的孩子也再也沒有打過小朋友。

書中還有很多的教育案例,也通過案例有了教育理論的總結。讀這本書,你彷彿在讀自己的教育故事,會有很多地方引起共鳴和思考。最後,希望我們能共同學習,給孩子們最好的,哪怕很少。

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在短暫的人生中得到豐富的愛和豐富的恩典,並以此去傳遞、祝福更多的人。所以,我要祝福每個父母,祝福每個孩子,願我們都看到,並理解每個大自然的日出,也經歷和開始每個家庭的日出!

論快樂讀後感篇2

這部童話是英國王爾德寫的一部童話,主要講了一個快樂王子的事情。當這位王子活着時,他不知人間疾苦,只知道快樂,當他死後,被鑄成雕像 ,卻看到了人間的一切醜惡和痛苦,留下了真誠的眼淚, 他不斷地讓自己身邊的一隻燕子取下自己身上值錢的物件,送給那些貧苦的人們,到最後,自己卻被火融了,她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別人的快樂。

她才感到了由衷的快樂,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快樂王子的精神,做一個有善心,心地善良的人。

他是王子,身上絢爛奪目,眼睛像清水河畔的紫羅蘭,嘴脣像紅色花瓣。

在以前映入眼簾的是快樂,是笑與甜,後來,他看的越來越遠,越來越悲傷,他看到了爲生活而擔憂的窮人,爲住處而煩惱的流浪漢……他爲了救濟窮人,把金葉子做的外衣,寶劍上的紅寶石,甚至是藍寶石眼睛,他都毫無保留的送給了窮人,但最後他那醜陋的外表讓人們厭惡,被丟進熔爐。

他,就是快樂王子!

快樂就是開心嗎?是幸福嗎?不,快樂王子的快樂更在於是奉獻!

他本是一個華麗的王子,但一個個痛苦不堪的窮人映入他的眼簾時,他是怎麼做的?奉獻!他不在乎自己的榮華富貴,將身上的一切,都奉獻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是一種美麗的精神。

他們是好樣的,爲了那些生命,身上卻覆蓋着聖潔的白花。不管是憂傷,還是美麗,那就是生活……

論快樂讀後感篇3

書中,斯賓塞先生用樸實的語言具體地向人們展示了一位偉大的英國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書中談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須做一些教育的準備:要點鑽研、要點機智、要點耐心,還需要自我剋制。有一句話講得很好: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教育自己的過程,你希望孩子怎樣,你自己就應該怎樣。一個快樂的人,看到孩子時,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看到的是孩子的缺點。因此,我們應在教育進程中多一些耐心和技巧,多一些好的語言和鼓勵。

作者的描述非常樸實,我感覺更像是在讀斯賓塞的教育日記。但是,很多的快樂教育法很不錯。比如,斯賓塞先生的興趣引導法就值得我們借鑑。他寫道:“在小斯賓塞學風琴的事情上,我有很深的體會。夏天的時候,我把積攢下來的錢交給德賽娜,讓她去買一架腳踏風琴,希望對小斯賓塞進行音樂教育。當風琴搬回來的時候,我告訴小斯賓塞,這是一架具有魔力的風琴,只要你不斷用腳踩踏板,同時用手按上面的黑白琴鍵,它就會唱歌。如果你懂得了七個數字組成的魔法,它就會唱出美妙的歌來。果然,風琴安好後,小斯賓塞就急不可待地坐上去,亂按一氣,各種不成音律的聲音時高時低地發出來,這一個下午,成了小斯賓塞興奮發抖的美好時光。就這樣,他把小斯賓塞快樂地帶入了音樂的殿堂。一段時間後,他產生了厭學情緒,可是斯賓塞先生又換了一種質疑和羨慕的態度請教小斯賓塞,誘導他快樂地彈出美妙的樂曲,而且斯賓塞先生滿是誇讚地聽着,漸漸引領着小斯賓塞走過了學樂器的那段厭學過程,從而小斯賓塞便堅持了下來。這種快樂教育法,在我們的工作中,何不用這種方式來引導教育孩子們呢?

斯賓塞先生的快樂教育法所用的教具也讓我印象深刻。他的12張卡片非常有意思,他在卡片上設置問題如:

1、你最自豪的事情是什麼?

2、你最傷心的事情是什麼?

3、你最想得到的東西是什麼

4、你對現在的自己滿意嗎?

5、跑步十分鐘。

6、你有沒有討厭的人?

7、擁抱一下你喜歡的人。

孩子常回答這些問題,也就變成了一個目標明確、有理想、明是非的孩子。而且,通過問題的回答,可以瞭解孩子心中的很多“祕密”,從而,能有效地教育和引導孩子。作爲教師,我們只要讓自己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那麼,我們的教育也是快樂的。讀完此書,我更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立足幼兒,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好地爲孩子服務。

論快樂讀後感篇4

斯賓塞說:“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是最有效的,此時孩子的學習也是快樂的。”而歐美教育學者在經過多年研究後得出結論:從學習的生理心理過程看,在學習新知識信息時,信息通過感覺進入大腦邊緣系統,對信息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評價,進而進入大腦皮層加以深入判斷。判斷爲有意義的知識信息,就會使大腦產生一種活性物質,促使神經系統網絡易於接通,信息被接受和儲存。孩子們如果感到有意義、認爲重要,學得快樂,大腦被激活,能輕鬆愉快地學,效率高。反之,若孩子們認爲知識信息不重要、沒有意義,就不願學。大腦就不釋放活性物質,神經網絡就不被激活,知識信息就進不了神經網絡,儲存不牢,記不祝

所以說,真正的學習是快樂的,它不僅是指學有所獲及學會某事的成就感,而且還指學習過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樂的。因此,我們應當努力讓孩子們確立學習是快樂的信念。只有孩子們都帶着喜悅的期盼開始學習,纔會在學習結束時感到意猶未盡,戀戀不捨,整個學習過程都會變得津津有味,充滿樂趣。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打算這樣做:

一、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給孩子辯解的機會看起來是很小的問題,但孩子一旦明白了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尊重別人說話的權力,他也會同樣對待其他人。

二、機會均等的.權力

在學期開始的時候,在班裏宣佈這樣的規定:每位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管理班級是每個同學的義務,在本學期每人最少負責管理班級一天,即值日班長。按照排好順序,每日輪流做值日班長。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使一部分孩子因爲得不到老師的重視而感到失落,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三、多一些友好和鼓勵

學生絕不是我們可以隨便發泄怨氣的被動接受者,相反,如果在一種友好、親暱和鼓勵的氣氛中學習,不但可以增加孩對子對老師的信任,而且學習效果會好得多。愛是互相的,學生在理解了老師的愛之後,也會以愛回報教師。他們回報的方式就是儘量少讓老師爲他們操心,自己儘可能地按老師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這樣,學生原來被動地由教師管理教育而變爲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現得相當主動積極。

因此,要想孩子成爲一個快樂的人,作爲教師,更應讓自己成爲一個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教育者。當好孩子的老師,做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實施快樂教育,創設快樂的環境,讓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成爲一個快樂的人,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

論快樂讀後感篇5

最近拜讀了《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有所啓發和感悟,書中有很多值的我們教師學習的地方。書中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斯賓塞先生將自認爲"不是一個神童"的孩子,培養成爲“取得的成就比神童都大”的教育過程。

他認爲“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最有效”。下面是他做過的一個實驗:我帶兩羣孩子到德文特河邊,告訴其中的一羣孩子:我一發出口令你們就跑到教堂那裏去,那裏正在舉行婚禮,先跑到的有可能會得到小糖果。另一羣孩子我只是告訴他們:你們要儘快跑到教堂那裏,越快越好,誰落後我就會懲罰誰。隨着我的一聲口令,兩羣孩子都飛快地跑起來,要知道從河邊到教堂不是一段很短的路程。結果呢,知道教堂在舉行婚禮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了以後,大多還很興奮。而另一羣孩子,有的掉隊了,有的乾脆跑了一半就停下來了。停下來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懲罰了。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一羣孩子在開始跑的時候,就把“跑到教堂”這件事情當成了一件快樂的事,因此跑起來就輕鬆得多,而另一羣孩子則把“跑到教堂”這件事情當做了一個命令,只是被動地去執行,儘管有懲罰的威脅,但仍然作用不大。

當然孩子的快樂是多種多樣的,大多是沒有社會目的的,教育則是要引說,應該先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然後再給出可行的目標。

再比如:他對一位遠道而來的教育學者說:“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夠不教。”他認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我認爲是培養他的自助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他在培養小斯賓塞剛開始的時候,爲了培養他的自助學習的能力所做的準備工作,實際上比直接告訴他答案還要費心思得多,每一次都要經過苦心的設計。不過,逐漸形成自助學習能力的小斯賓塞,又是對他的這些勞動的獎賞。因此絕不是象別人所說的“是一件偷懶的事”。這讓我想起了國外的課堂,那些老外教師的課堂上往往都是問題串。課堂上師生迸發出的思想的火花隨處可見。對於這些我是羨慕不已。我想,也許我們缺少的不是知識和能力,而是觀念還沒有徹底的轉變。

這本書既關注了兒童的智力因素,又關注了兒童的品德、情感、習慣等非智力因素,而這些都是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進行着的。中國曆來都崇尚頭懸樑、錐刺股的學習方法,並長期認爲學習是嚴肅得近乎苦“差事”的事。之前,我一直在想:學習可不可以“快樂”?看完《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後,我才真正領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快樂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

做爲一名快樂的教育者,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這時很容易把這種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緒低落或剛剛哭鬧之後開始教育或強迫他學什麼。這樣你常常會根據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誤認爲自己的孩子天賦太差。

(3)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現實感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人,看孩子時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的缺點。

論快樂讀後感篇6

早就聽辦公室同事推薦《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本書,平時零零碎碎也看了一些,寒假裏終於有時間開始了對這本書的研讀。一直以爲教育理論專着都是很乏味,很無趣的。直到看了《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才改變了自己的看法。這是本半是自傳,半是札記的書,感覺少了閱讀教育理論專着的生澀,多了那份親切與共鳴。讀這本書時,我感覺彷彿迎面吹來了暖暖的風。

看完《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後,我深深地被斯賓塞富於人性的教育思想所征服,爲他奇妙的開創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書中有兩個鮮明的觀點,那就是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老師快樂教育。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對於知識的學習,斯賓塞談到:痛苦的功課使人感到知識討厭,而愉快的功課會使知識吸引人。那些在恐嚇和懲罰中得到知識的人們,日後很可能不繼續鑽研;而那些以愉快的發現獲得知識的人們,那種快意和成功的體驗將促使他們終身進行自我教育,這就是教育的真諦!讓老師快樂教育, 斯賓塞說,教育應該是快樂的。教師作爲教育者,應該成爲孩子快樂的源泉,就像一根細小的蘆葦管,如果我們從這頭輸進去的如果是苦澀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絕不會是甘甜的蜜汁。經常聽到有的老師這樣說:這個班級太難管理了,這個班級的孩子太調皮了—正如斯賓塞所說的那樣如果我們這頭輸進去的是苦澀的汁水,那麼另一端也絕不是甘甜的蜜汁。如果老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時認爲這是件苦惱的事,那麼他也就會通過自己的行爲把鬱悶和煩躁心情表現出來,這樣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也是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要點鑽研、要點機智、要點忍耐,還需要自我剋制。在你因爲個人原因遇到挫折時,面對天真善良的孩子,面對一雙雙明亮無邪的眼睛,忘掉生活中的不快,哪怕是暫時的忘掉。微微一笑,和他們一起共同分享生活的快樂。

我想,快樂應該是學習的真諦,是人生的真諦。看完書我才真正領悟到: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老師傳授知識的慾望。我想,快樂應該是學習的真諦,是教育的真諦,是人生的真諦。

讀了此書以後我感覺,其實,每一個家庭、每一位老師都應該讀一讀《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它好像一位睿智的良師益友,時刻幫助你在智力上、道德上、意志品質上以最好的方式培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文明地成長。作爲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是一個快樂的教育者,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快樂成長的空間,營造快樂的學習氣氛,創造機會,帶給孩子快樂的成就感。自己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用自身的影響力,去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成爲一個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