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通用版《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8.96K)

我們只有在讀好原著的基礎上才能寫出富有感情的讀後感,那麼你在生活中,有爲你喜歡的書籍寫過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版《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通用版《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範文三篇

通用版《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範文1

當我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時,心裏不經的顫了一顫,“吝嗇,金錢”兩個名詞組合在一起,產生這一場無風無雨的悲劇。金錢真能讓那單純的孩子薰變成名利人?我想並不簡單,但歐也妮沒有改變,她依舊她。

出身於一個吝嗇鬼家庭,她的父親可謂是一毛不拔,母親的懦弱,還有一位忠誠僕人跟在他們身後,儘管這位僕人頭腦很簡單。歐也妮與她父親葛朗臺形成鮮明對比,善良與卑鄙。歐也妮,宛若一朵嬌豔欲滴的玫瑰,可身披尖刺。整本書以她的愛情悲劇爲主線,從一開始被她的堂弟夏爾深深吸引,帶夏爾出海後,她一直癡癡地等待着,沒想到卻是被拋棄的結局。夏爾體內的吝嗇基因最終被完美釋放出來,與錢的宿命。轉念細想,她家裏的財富無法正確估算來,父親的“節約”,她在看看寒酸的家與手中的襪子,不經嘆息連連。

癡情女做癡情事,惹出的癡情惆。昏天黑地,百無聲息。

父親在臨終前最不能忘記的就是他一屋子的財富,當我讀到這一幕“掖緊了,都掖緊了,別讓人偷了。”“看好金子,把金子擺在我面前。”“這讓我感到很溫暖!”

死也要守着自己的金子,守財奴最本質的一面栩栩展露出,也想想可悲,富有確不能擁有,上帝與他開了場玩笑。父母都離歐也妮而去,空蕩蕩的屋裏只剩下她與僕人,篝火裏蹦出的星花在她的眸中肆意舞蹈。她繼承了她父親的所有遺產,成爲最富有的人。緊接着有人上門來提親……

在巴爾扎克幽默的筆墨下,每個人物都刻畫豐滿生動。最後結局裏,當夏爾發現自己的堂姐歐也妮,過着清苦生活背後卻是一個擁有一千七百萬法郎家產的夫人,他不由得驚歎住了。金子的光芒映射在歐也妮高尚的心靈上,她的生活依舊如此。可笑的是這個事實卻是那個奉承歐也妮多年的男人——篷風先生,也即將成爲她的丈夫,作者有意這樣寫又多了幾份諷刺!可沒過多久這位先生也死去,最終歐也妮守了寡。

故事的背後無疑充斥着金錢臭味,資本主義下人們爲了利益迷失自我。整本書里歐也妮的特別讓人感到溫暖,也讓人心酸。

現在,有多少葛朗臺,又還剩下幾個歐也妮?

通用版《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範文2

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的時候,它的封皮吸引了我,畫面上是一個已謝頂的老人,大大的腦門裏似乎暗示着一切奸詐的商業知識,灰色的眼睛透着貪婪、慾望、與狡猾,他的面前擺着一堆金燦燦的黃金。

出於好奇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想到它以後到成了我愛不釋手的“摯友”。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畫面上的人是葛朗臺老頭,以吝嗇著稱。他捨不得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把妻女當奴隸使用,就連每天的飯量他都要親自配給,簡直吝嗇倒了極點。他對外稱自己很窮,卻打造了一間戒備森嚴的密室,裏面堆滿了成千上萬的黃金。在拿破崙執政期間,他曾經擔任過區長,但他對祖國漠不關心,只對自己的財產感興趣。葛朗臺不僅從政治投資中積聚了錢財,還通過商機投資生意,撈了一大筆錢,成爲連巴黎都遠近聞名的首富。

有一個吝嗇鬼似的爸爸,當女兒的日子當然不好過。歐也妮整天只知道做針線活,沒有受過教育。可憐的.她愛上了自己的堂弟——查理。但由於查理的父親破產,他們兩個很快便分開了,爲了謀生查理遠渡重洋。不久之後,和女兒相依爲命的葛朗臺太太去世了,歐也妮痛不欲生。隨即父親也去世了。她雖有幾千萬英鎊的遺產,卻活的並不快樂。在這幾年裏,查理因爲金錢誘惑而迷失自我,背叛了歐也妮。

這本書裏的人物除了歐也妮、她的母親、大個子娜儂外,無一不爲金錢所瘋狂,它使我看清了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瘋狂、貪婪、狡詐。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爲金錢迷失自己,在他們的腦子裏,只有“利益”二字,金錢成了他們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他們是金錢的奴隸!

世界上美好的東西——陽光、親情、友誼、還有愛,不是能背金錢所左右的,在他們面前渺小的金錢只不過是一張廢紙。

歐也妮這個女人的一生可以說是坎坷波折的,先是有個毫無人性的父親,後來母親病逝,接着又遭情人背叛。但在作者的筆下,歐也妮的形象猶如一朵聖潔的百合花,她沒有被金錢迷惑雙眼,對自己的宗教一如既往地熱愛。她堅信,善良是最可貴的。

我,也該成爲像她一樣的人!

通用版《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範文3

獨罷這部小說,不得不說,若只論小說的情節與敘述,《歐也尼·葛朗臺》不過是平平。用親情和愛情來烘托物慾社會的冷酷,此等作品古往今來比比皆是。若再論其筆法,其對誇張的運用也不及喜劇《吝嗇鬼》。可又是什麼使之在文學史上屹立不倒?

有人說,“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我想卻不然。“金錢買不來幸福”是多少幼童都明白的道理。再而,要論對幸福的湮滅,不如看看《紅字》鋒銳的筆觸。

閱讀全書時,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卻無果。而在再次閱讀前言時恍然大悟——一直以來,我忽略了小說一個重要因素,它的歷史背景。

縱然,我知此書意在揭露法國社會中的鄙陋,卻忽略巴爾扎克演繹的是一個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法國。他站在歷史的高度來審視當時的法國,批判、剖析整個社會,使得這本書站在了文壇的高峯,正如他自己,站在了時代的制高點。

當讀者爲夏爾與歐也妮的愛情唏噓時,卻時常會忘記夏爾的家庭背景——巴黎的貴族子弟。而歐也妮呢?索漠的富豪之女。二人恰好分別代表着當時法國的兩大集團,一爲封建主義下的貴族集團,一爲新資本主義下的資產階級集團。當夏爾初至索漠城時,德·格拉桑太太、銀行家等一系列曾整日奉承葛朗臺的人,便瞬間拓寬了視角,將夏爾捧上了天。這些人對貴族階級與資產階級,有着同樣的“敬仰”與“尊崇”。當後來,夏爾的父親開槍自殺,身後欠債累累時,人們的目光便再次全部集中在了葛朗臺老頭的身上。夏爾的家破人亡,不僅代表着一個家庭的覆滅,也是象徵着曾經輝煌一時的貴族階級漸漸走下歷史的舞臺,而隨着法國大革命而產生的第一批資產階級逐漸佔據了歷史的上風。隨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不論是有關愛情還是親情,也不僅僅侷限於葛朗臺這個家族中了。第一批資產階級在初次面對社會與時代浪潮時的不知所措,只得盲目地死守着金錢纔是故事中的主要矛盾。一個新興集團的登場,爲時代,也爲小說添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資產階級與貴族階級間的相互適應,相互融合,也未隨着小說的結束而得到解決。問題在繼續,歷史在繼續。捲土重來的夏爾娶了貴族小姐德·奧勃裏翁。心如死灰的歐也妮嫁給了德·蓬風院長先生。兩個集團依舊在歷史的舞臺上同臺演出,同臺競技,而又是誰會最終勝出?巴爾扎克在此畫了一個省略號……

整部小說中,巴爾扎克一直以懷疑的眼光與批判的態度看待故事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情節,每一段歷史。甚至連描寫單純的歐也妮時也看似無意地帶過一筆“這是她第一次反抗”。在母親死後,作者還“狠心”地讓歐也妮變成和父親一般的吝嗇。他也沒選擇在資產階級還是貴族階級中的任何一方站位,而是以客觀的審判者的角度來思考這個社會。

巴爾扎克筆下的愛情不只是愛情,他筆下的金錢也不只是金錢,他筆下的慳吝人也不只是慳吝人。

他的筆下,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