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最新7篇

心得體會 閱讀(2.37W)

只要將內心做好深入解讀,就能得到一篇質量較高的心得體會,在平時多寫寫體會,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都能有所提升,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最新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最新7篇

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篇1

爲人子女:

一直以來,我都認爲自己是一個比較孝順的人,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以後,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很不孝順的女兒。《弟子規》開篇入則孝頭兩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汗顏啊,哪一條也沒做到。以前在家時,早上媽媽叫我起牀,經常裝作聽不見,直至第三遍聽出媽媽要生氣罵人了,才極不情願的答應着起牀;媽媽讓我刷碗,做家務也及其不願意,經常推三阻四的;認爲父母沒自己的見解高等,直至學了《弟子規》才發現原來自己有多麼的不孝順。

弟子規裏告誡我們對於親人傷感情的話要忍住,可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時覺得自己很有理,就硬是要去力爭,現在想想就算是你再有理爲此傷了親情值得嗎,贏了理又怎麼樣呢?傷了我們最愛的人和最愛我們人的心,我們真的贏了嗎?家庭的和睦融洽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會幸福嗎?我們的最愛的家人會幸福嗎?

?孝經》裏把孝順父母分了三個等級,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而養父母之身只是最初級基本的層次,所以每個月不管給多少給父母,並不代表你真正孝順父母,每月給父母錢,確經常指責頂撞父母也是大不孝。

爲人父母:

已經是爲人父母的朋友們,建議先不要拿《弟子規》當做標準,看孩子哪哪都不對而指責孩子,學習《弟子規》不是讓我們拿着《弟子規》的標準去批評指責別人,而是要學習力行《弟子規》讓我們身邊的人認同我們,使我們的家庭和睦,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友善。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質是以身作則。“育者教子使做善也”,教孩子做善良的人。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聽話,想想我們時如何對待我們自己的父母的,還記得中央臺早年的那則公益廣告嗎?媽媽給自己的母親洗腳,孩子看見了,也學者打盆水給媽媽洗腳。這就是以身作則的力量。

還有不要太溺愛孩子,從小就寵着慣着什麼家務也不讓做,有一天你覺得孩子長大了,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幫你做家務時你覺得孩子會做嗎?那是誰養成孩子的習慣的呢?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所警覺,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利於孩子一生。

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篇2

聽人說《弟子規》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曉,我很是羨慕。《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得到了提升,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它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幼小的心靈。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也許我的成長曆練會大不相同。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成……”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有很多我卻做不到,以前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理所應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父母的艱辛和苦衷。“親所好,力爲具;親所嚴,謹爲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父母辛苦供養我上學,而我卻不能如他們所,讓他們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議,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恨厭煩,有時甚至故意和父母唱反調。自從學了《弟子規》,我才知道,家庭、事業和身體的好壞,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乃孝之始也。

讀了《弟子規》,作爲一名國小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啓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說話做事要小心仔細,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學習之餘,要多讀書,多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這個道理也許人人皆知,但是做起來人們往往忽視瞭如何付諸行動。

?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我受益匪淺。

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篇3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啓發,《弟子規》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瞭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爲父母生活的更好創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爲什麼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爲在大多數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於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爲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着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爲習慣的養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於和不願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後需要改正的,因爲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衆、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後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篇4

我從小就喜歡讀《弟子規》。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裏。因爲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首先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怎麼能去愛別人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想想有時我們對父母愛的又是多麼的膚淺。在我們現代子女眼裏,給父母生活費、買好吃的食品、買好看的衣服,讓父母生活寬裕、衣食無憂,就已經是很好的盡孝了,做到了這些,感覺似乎心安理得了。

其次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釦,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然後是“信”:“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是萬萬不可!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說花言巧語,諂言媚語,奸詐取巧,粗俗污穢的話語,街頭無賴粗鄙的語氣流習,都不可以沾染。

最後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由於改革開放浪潮的涌入,人們不分青紅皁白地接受西方國家的思潮,造成國人的`榮辱觀,善惡觀,自我意識判斷等觀念的混亂,一時之間,以任性爲個性,以無情爲瀟灑,以刁蠻爲可愛,形成了一個不良的社會環境,不利於青少年兒童的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獨生子女現象導致家庭對兒童的期望過高,溺愛有加,幾乎達到“衆星拱月”的地步,這同樣不利於兒童文明習慣的形成。影視作品對文明禮儀缺失的漠視,鏡頭裏充斥了兒童大呼小叫,哭鬧糾纏的情景,耳畔也充滿了成年男女臉紅脖子粗的罵街叫陣場面。我想,韓劇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廣受青睞,大概也與其傳統文化有關吧。因爲韓劇的情景畫面總是令人感到溫馨:鞠躬問候,彬彬有禮,進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風。當今社會,倡導國民素質的提高,當從小處着眼,從小兒着手,《弟子規》不失爲一本好教材。

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篇5

學校近日舉行了"國學經典朗誦活動",我有幸閱讀了中國遠祖着作——《弟子規》。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和誠實守信這兩個道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掀開《弟子規》的扉頁,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時,人們已經懂了"百德孝爲先"的道理。可如今,我們卻對父母橫蠻無理,面對父母的熱切呼喚,我們卻不理不睬;面對父母的再三交代,我們只是口頭答應,卻遲遲不肯動身;面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並非虛心接受,反而強詞奪理……爲此,我們應在"孝"上下苦功,儘量做到"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着"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對《弟子規》有了認識,還樹立了新的人生觀。在以後的歲月裏,我應該嚴以律己,做一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和知書達禮的人。

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篇6

在沒學《弟子規》前,我從不給孩子做規矩,什麼都是以孩子爲中心,造成孩子現在有很多的不良習慣。看了《弟子規》後才發現我自已也沒幾條能夠做到,是我自己沒有給孩子起好帶頭作用,才造成孩子今天的局面。所以我決心和我的孩子一起改一起做。

我決心從"孝"開始改。孩子以前看到爸爸回家從不叫他,甚止有點討厭爸爸,從不讓他碰她,不然就會發脾氣。那時我就會對他爸爸說:"她不要你抱,你就不要去抱她嗎!真是的,弄的噢噢叫,嗓子喊壞了。"嘴上這樣說,我心裏還暗自高興,說明女兒喜歡我這個媽媽嘛!因爲爸爸很少陪她玩或教導她。可學了《弟子規》,我知道自己這樣的想法是很不好的,會造成女兒心理上的偏執。

一天放學回家,我把她叫到跟前說:"一會爸爸回來,你要叫‘爸爸回來了’。"她馬上說:"爲什麼?我不喜歡爸爸!"你現在學習了《弟子規》,首先就要做到愛自已的父母。《弟子規》中第一條"首孝悌",其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你看爸爸其實也很愛你,每次回來都會說:"女兒我給你帶好吃的回來了。"爸爸每天在外面辛苦的工作掙錢養我們這個家,我們纔會過上好生活。女兒聽了點點頭,說:"我懂了。"

過了一會兒,當爸爸真的回來時,女兒馬上又逃進了自己的房裏,我知道這對她來說有點難,但我也沒放棄。第二天晚上,我又提醒她:"一會爸爸回來要叫爸爸的哦。"她沒響,點點頭。晚飯時,爸爸回來了,我眼晴看着示意女兒,她終於開口叫了聲爸爸。她爸爸很驚喜地看着她,說:"呀!女兒今天很乖嘛!"接下來,我們一家三口很快樂地享受了晚餐。從此,女兒見到爸爸不再躲避了,也願意主動去和爸爸說話了。從此,我們的家比以前更和諧,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樂。

第一步成功後,我同時教她不再亂髮脾氣,當然我也決心改掉自已的急脾氣。爲她做榜樣。我讓她跟我學做家務,如學燒菜。我發現她很喜歡燒菜。當燒好一樣菜得到我的讚揚後,她就會很興奮,飯也會多吃一些哦!

就這樣,在生活中,我們時時按照《弟子規》所寫的來要求自己。在我一次次的提醒中,女兒也漸漸進步着。一次,孩子奶奶到家裏來,女兒去開的門,很熱情的叫了聲"奶奶好!"奶奶聽了很開心,孫女從沒有對她這樣親。當然,變化也是慢慢來的。接下來,我讓她去寫作業,我和奶奶聊天,只一會她就跑過來插兩句,我說:"去寫作業!"她又跑回房了,我們接着聊天,沒一會她又跑出來高聲插話,又把小兔抓出來擺弄。我故意生氣地說:"你又不聽話了,奶奶都看着呢!"她聽了,不好意思地回去做作業了。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小時後,奶奶要走了,我說:"琳琳,跟奶奶再見!"她在房裏面喊了聲:"奶奶再見!"然後,就顧自已寫字。我說:"打招呼,要當着長輩的面說,"她卻說:"我在忙!"奶奶說:"哦,沒關係的!"然後走了。隨後我把女兒叫過來,我說:"《弟子規》裏有沒有說可以這樣和長輩說再見的,你再忙,也要停下來,看着對方說再見,送出門。還有大人在講話,聊天,小孩不能插嘴。《弟子規》中說:‘對尊長,勿見能。尊長前,聲要低;問起對,視勿移。’在長輩面前要謙遜有禮,回答問題、打招呼、眼睛要看着對方……"女兒見我說得有理有據,低下頭說:"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一定改正。"看着女兒羞愧的表情,我知道她從心裏知道錯了。雖然還做得不算完美,但女兒已經在進步了。

非常感謝學校,爲我們推薦了《弟子規》。女兒的愛發脾氣在班級裏原來也是很有名的,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和老師都很想幫助她改變這個壞習慣,但是不大有效果。女兒也因此不太受同學歡迎。本學期,學了一個多星期的《弟子規》後,徐老師就對我說:"葛新睿在學校裏進步很大!脾氣也不大發了,臉上還常常帶着微笑,"於是,我跟徐老師說了自己學習《弟子規》的感觸,並且告訴她,我要把《弟子規》推薦給我身邊的人一起學習。又過了幾天,徐老師又告訴我,不少同學和家長都說我女兒漂亮起來了。其實,徐老師說,是因爲葛新睿脾氣變好了,經常面帶微笑,人就感覺漂亮了。我聽了很欣慰。我暗暗下決心:"全家踐行《弟子規》的學習活動,一定要堅持下去!"

女兒一直有作業拖拉的壞習慣,,經常要我做在她的旁邊看着寫。有一次,睡覺時間早過了,可她的速度還是不急不慢,慢呦呦。我火了,衝她喊:"你真是比蝸牛還慢,等你寫好天都亮了,明天還上課嗎?"她才匆匆收工,一看錶11點了。我暈,頭痛呀!有時作業寫不完就不做了,留着明天做,這樣第二天作業更多了。老師也經常找她談心,講道理,她當時明白承認錯誤,回到家稍主動去寫作業,但速度還是慢。一天晚上她補作業又很晚了,還在玩手指,氣得我拿皮帶狠狠地抽她腿。其實,打在她的身上痛在我的心裏,這是我跟她一起學習《弟子規》以來第一次發大脾氣,打她,我真的很痛心、無奈。第二天放學,姚老師跟我說她在學校裏又發脾氣了,我想可能因爲昨天打她了,情緒不快樂才這樣。當兩位老師知道原因後,又一次把她留下來跟她講道理,幫她回家做時間安排,我聽到老師跟她說:"你這樣做也是一次一次傷害你的媽媽。《弟子規》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知道女兒還是很愛我這個媽媽的。只是她不懂怎樣做。聽到這裏,我的眼淚也在眼眶打轉,真的非常感謝老師的教育,開導。當天晚上女兒按老師的要求做到了,8點半就完成了所有作業。第二天,第三天,在學校也能及時完成作業。學《弟子規》讓我最大的感受是貴在堅持。可能孩子的脾氣有反覆,但是,我能夠時時提醒自己:"不能放棄!"我相信:只要以《弟子規》爲準則堅持下去,相信孩子長大後定是一個有德之人。

學弟子規的心得體會篇7

通過這幾天培訓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認認真真地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蘊含的道理。《弟子規》不但使我增長了智慧,而且還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深有感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 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首先我們最應該報答的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正因爲如此,所以《弟子規》總敘下來緊接着就是以《入則孝》爲開篇。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爲兒女應當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比如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想想自己平日裏對父母的關心太少,而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是無微不至,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對我們的愛勝過一切,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地珍惜,這份永恆的無私的愛。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通過這一次《弟子規》的學習,讓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須學會感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細心地關心體貼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給日夜操勞的父母帶來幸福的生活,能讓他們過上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作爲子女應當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是一種美德。在爲人處世上有時候愛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有時真的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傷害,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遇事謙虛謹慎,多向他人請教,虛心學習,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本身就是一種規範,一種道德品質的規範;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爲規範。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改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爲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弟子規》這本書,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緻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要想被人尊重,得到別人的賞識,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品行,《弟子規》中正是教了我們,而我自己做到的還遠遠不夠,我想以後會多學習,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我也很謝謝老師的教導,讓我學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