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弟子規學習心得範文3篇

心得體會 閱讀(2.91W)

  《弟子規》是一部育人名篇,它講述了我們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它就像一盞指路明燈,爲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做了一條人生標誌。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弟子規學習心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弟子規學習心得範文3篇

弟子規學習心得篇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誦讀國學經典能讓我們品悟中華文化;能傳承民族精神;能涵養自己的修爲。可以讓我們承繼民族智慧,使自己成爲一個德才皆備的人。

  在衆多誦讀的國學經典中《弟子規》猶爲讓我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他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列舉了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方面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注重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誦讀《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順、博愛、謹慎、講信用。有父母、愛親人,繼而才能關愛每一個人。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纔會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就不會變成一個危害社會,讓人唾棄的人。社會上也再不會出現“大頭奶粉”害人,假藥毒人的事件。

  誦讀《弟子規》,讓我明白了友善、禮讓,生活上不要挑三揀四。不要把長輩對自己的疼愛當成是理所當然,養成驕橫的壞習慣。衣服不再於華麗,而應注重整潔;要看輕財物,少計較個人得失。學會禮讓,寬以待人,嚴與律己;多用讚美的眼光去看待別人。這樣我們的心胸會變得寬廣,生活會變得快樂甘甜。

  誦讀《弟子規》,讓我領悟了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還要實實在在的做到。不要養成浮華的習性、馬虎的習慣;在學習上要多下功夫,不要做一個半罐水響叮噹,一個一知半解的人是攀不上了科學高峯的,從點點滴滴做起,滴水能穿石。

  誦讀《弟子規》讓我在言簡意賅的文字裏,休味到它豐富的內涵和深遂的哲理;裏面的不少至理名言深深印在我心裏。它讓我既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我在誦聽聖人的教誨中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誦讀這些寶典吧!

弟子規學習心得篇二:

  這學期我們學校發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最近,我才認真地讀了讀,我發現這本書對我們這些在溫室裏長大的孩子啓發挺大的。

  看了書中“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句話,再看看我們周圍,現在的我們又有多少人做到了這點,在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面前做到了嗎?坐公交車給長者讓座了嗎?

  書中還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父母教你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讓你做事,不能拖延、偷懶。想想我們平時,爸爸媽媽把什麼事都幫我們做好了,偶爾讓我們做點事情還極不情願,拖拖拉拉。以後我們應該好好改改這些壞毛病,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聖人訓,首孝悌”,百善孝當先,這是做人的根本。

  “讀書法,有三則,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最讓我感受深刻。它的意思就是說,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則: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要用心想,仔細看,專心讀。仔細想想再結合平時的日常學習,也確實是這樣。不過我還沒完全做到,但是我會努力的。

  《弟子規》這本書我還沒看完,有些我也還不能理解,但我會永遠珍藏它,因爲它能讓我明白很多道理,教我如何做個品行端正的人。

弟子規學習心得篇三:

  《弟子規》是一部育人名篇,它講述了我們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它就像一盞指路明燈,爲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做了一條人生標誌。《弟子規》也是一本我們的日常行爲準則,內容通俗易懂,語言簡單明瞭。學習前總覺得這是古人的思想何必再學,學完後才發現不管是古是今,中華名族這些基本的道德理念是穿越古今的,今天的我們更不能忘本。

  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這都源於《弟子規》,它使我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書中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但是能做到的人有多少,包括我自己有時也常常會抱怨,覺得今天父母亂髮脾氣了,我就會覺得很氣憤,就不理他們。

  還記得以前我爸喜歡打點小牌,所以常常會誤一些事情,甚至連吃飯都會忘記。說了幾次都不聽勸,有幾次我就很惱火,做好了飯就說沒做,也不給端上桌,有時飯是涼的。心想爲你好不聽就算了。覺得對父母的包容心不夠,對他們的理解不夠,對他們的關心也不夠,想想父母小時候是如何教我們走路,教我們說話,教我們吃飯,我們所做的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我們要知道父母也是人,也會犯錯,所以我們也要像他們體諒我們一樣體諒他們。

  我們應該對父母感恩,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知道悔恨。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再等。

  對待父母要真心,對自己也要有所要求。現在每個人都很注重學習,大學生也都滿街都是,這麼多有才華的人,爲什麼美國人.日本人看中國人永遠是沒有素質的低等人呢?幾百年前他們這麼看我們,現在還是如此,難道中國人沒有每天在進步,沒有在學習嗎?和中國人做生意,他們首先關注的不是產品的優劣,而是廠內員工的素質與生活習慣。假如他們不是需求我們的產品是不是永遠都不會和我們做生意。

  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來自省的,爲什麼呢?《弟子規》裏有說“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覺得真是一語道破。我們有在學習,只是沒有去領悟,沒有把這種理念貫徹到我們的日常行爲中。這樣的學習只是紙上談兵,自我安慰。學與行本是一家,分開了也就有矛盾。所以就如《弟子規》裏說的,假如我們不想變成一個浮華的人,那我們就要付諸於實踐。

  世上總是好人多,所以我們總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弟子規》也說了“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想想我們身邊的人,有你感激,有你牽掛,有你想着去感恩的人嗎。假如有很多,那你真的很幸福。但是別人對不起你怎麼辦,以前的我肯定會去抱怨,還會覺得這很公平,是他不對,我念叨幾句是再正常不過了。但學了《弟子規》後,我覺得人要博愛,要懂得寬以待人,這樣朋友會更多,人緣會更好,而自己也會更加的開懷,這麼好的事情怎麼能不去做呢。

  這幾天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使我重新昇華人性善良的一面,處理事情會更加的冷靜和歷練,對待親人和朋友會更加的寬容和包容。我想每一位讀《弟子規》的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們要把它轉化爲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樣纔是《弟子規》真正的價值所在,它真正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