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給教師讀後感推薦5篇

心得體會 閱讀(5.17K)

平時通過寫讀後感可以加深我們對書籍的印象,在社會愈加發展的當下,很多人都開始閱讀,同時學會了讀後感的寫作,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給教師讀後感推薦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給教師讀後感推薦5篇

給教師讀後感篇1

作爲一名國小教師,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自己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爲、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最近閱讀了前蘇聯着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着作《給教師的建議》受益匪淺,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裏,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勞動,而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繫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這一條建議。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閱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說,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於鍛鍊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裏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說的那些設計製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願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說,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啓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市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即使是實驗室,有多少學校能真正重視它的建設呢?

建議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都是說培養學生記憶力的。

記憶力,不管對於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凡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無一不是具有比較強的記憶力,那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呢?靠死記硬背能鍛煉出好的記憶力嗎?蘇氏在這兩條建議中做出也比較詳細的說明。在他的文章裏,他特別反對“死記硬背”,他會這種記憶方法“甚至會造成幼稚病,簡直會把人變成傻瓜”。

那麼他強調的是怎樣的一種記憶方法呢?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裏,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怎樣纔算是有理解的記憶,如何將記憶長久的保持下來呢?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向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要確定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他說,假如我們把六年級學生需要記住的教材量用x表示,那麼學生就應當同時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幾倍的教材:3x。同時,這些不隨意識記的東西要和隨意識記的東西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雖然不一定是最爲直接的聯繫,但也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由不隨意識記隨時能勾起隨意識記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隨意識記(比如閱讀的書籍)有助於使人的思想活躍起來。人的思想活動越積極,他的隨意記憶就越發達,他保持和再現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強。如果一個人思考過的材料比教科書要記熟的材料多好幾倍,那麼再照教科書去識記(熟記)就會是死記硬背。

給教師讀後感篇2

人與人的差別在物質上也許只是穿得好一些,吃得好一些,用得好一些。但是,在精神層面上,爲人肯定、被人需要、不斷追求才是最爲重要的。 雖然今天這兩位模範教師講得並不多,但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地把愛奉獻給了學生,把生命奉獻給了祖國未來希望之所在的教育事業,使我深受感動,是我學習的楷模。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當楊大山老師走上講座席的時候,我驚奇地發現他是一位殘疾人。

可是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上臺中間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看到這一幕,我的心深深地震撼了,作爲一個身體健全的年輕教師來說,有什麼理由不去做好教師這個工作呢?結合學習有感而發,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楊大山老師的事蹟爲我做出了學習的榜樣,我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將這種精神融入到我日常工作中?爲此他也爲我們年輕的教師提出了“十多十少”的建議:多接觸學生,少高高在;多循序善誘,少嚴詞呵斥;多提前預防,少亡羊補牢;多埋頭苦幹,少閒言埋怨;多接受意見,少一意孤行;多自己成爲,少上交學校。多表揚鼓勵,少溺愛袒護;多賞識發揚,少惡語打擊;多慈母心懷,少嚴父尊容。多平等對待,少偏護偏愛。從楊老師的簡短的總結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教育的真諦就是愛,愛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這句話的深刻意味。告訴我要以赤誠的愛心、事業心、責任心和一顆平常心,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紮紮實實地工作,正如他所說的那句話“既來之,則安之”、“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鑽一行”。還要求我們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差生,用心去和學生交流,用愛去和學生碰撞。

呂正強老師是一位年輕的教師,只有三十出頭,如今也已是模範教師的代表了,聽了他的事蹟後,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他說當他剛師範學校走出來的時候,參加了教師招聘考試,接着被分配到了農村,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干就是十幾年。期間他也感受了教師的無奈與艱辛,自己的思想也被動搖過,但有一種信念確讓他堅持走了下去,就是“愛學校、愛學生、愛教育”。就是因爲這種深深的愛讓他成就了今天的事業。

聽了呂老師的事蹟後我更加認識到,愛就是奉獻,奉獻是教師的天職。“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更是一種享受。

我即將走上新的工作崗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首先應該以優秀教師爲榜樣,用我的激情和愛心把這份光和熱延續下去。努力工作和學習,用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給教師讀後感篇3

每一年,無論是接哪個班,都會遇上一些學困生,這往往是我最傷腦筋的事。對他們,平靜時,苦口婆心地勸說,煩躁時,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氣時,會毫不留情地訓斥……結果,學生信心全無,往往破罐子破摔。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如果你想教你的“頭腦遲鈍”的學生學會思考,那就請你把他們領到思維的源泉那兒去,那裏會展示出現象的鏈條,一事物的結果成爲另一事物的原因。

思維過程緩慢的學生,當他努力用思維來把握這根鏈條,在記憶中保持住幾樣事實、事物和關係的時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種無可取代的思維訓練。問題在於,在各種現象的鏈條中,要一個接一個地進行發現,好比在兒童前點燃起思考的火花,它們會刺激思維過程活躍起來。只要點燃這種火花,兒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現象。這種意願、願望就是加速思維過程的活動性和推動力。

這段話,我在深深地思索着。 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對待這些學困生的呢?他倡導的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他說:我們的崇高使命就在於:要使我們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個專業,這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麪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正像新課改所倡導的精神一樣,“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應該是完整、有自尊、,充滿自信的、個性洋溢的人。我們要用真誠和愛心去呵護他們,激勵他們 。這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對待學困生,更要有細心和耐心。

一、目標激勵:目標層次化,對班級中各類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的目標,從而對學困生產生激勵鞭策作用。

二、尊重激勵:教師對學生尊重,能使學生產生滿足,愉快的心理體驗。公正、平等地對待學困生,尊重他們的人格,聽取他們的意見,從而使他們產生一種積極進取的動力,真正使阻力變成了動力。

三、情感激勵:學困生也有豐富的感情世界,因此,要轉化他們,必須大力進行感情投資。古人言:“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老師有感情,纔會聽取老師的教誨。

四、榜樣激勵: 學困生一般比較注重具體的,實際的東西,對老師空洞的說教,常有一種逆反心理,你要他這樣,他偏要那樣。所以,單憑說理是難以見效的。 要注意在本班級樹立學生身邊的典型,尤其對那些基礎較差但進步較快的同學給予大力表揚,號召全體同學向他們學習,這樣做,不僅促使這些學生加位努力,而且也使差生看到進步的希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經常宣傳榜樣,樹立典型,對學困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表揚激勵:榮譽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當而又適當地給學困生生以表揚和鼓勵,能夠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激發榮譽感和進取心。在平時,我們要多找學困生的“閃光點”,學困生並不是一切都壞,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有的雖然紀律觀念淡薄,但能積極勞動,不怕苦,不怕髒,帶頭完成任務;有的對班集體不夠關心,但常常能夠見義勇爲,助人爲樂;有的文化基礎較差,但學習態度比較認真……我們對學困生凡有積極行爲和進步表現的,都應給予表揚和鼓勵,來激勵學困生的進步

給教師讀後感篇4

以前我很怕讀教育名著,書中一些專有名詞、一些高深的教育理論,常常讓我晦澀難懂,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卻不同,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蘇霍姆林斯基他非常理解第一線普通教師的工作甘苦,因而他提煉出一般教師在工作中經常容易遇到的100個棘手難題,有針對性地提出100條建議,寫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都不是抽象的教條,而是談作者自己教育實踐的體會,讀來令人倍感親切而又深受啓發。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爲: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

給教師讀後感篇5

亞里士多德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根是苦澀的,但其果實是香甜的。”爲教育詮釋了苦裏蘊甜,甜在育才的深刻內涵。

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教師工作是辛苦的,我們每天都進行着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有時我也感到很煩、很累,但心中總會涌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裏抒寫一本最美麗的書。讀完《教師的幸福資本》這本書,收穫頗大,這本書爲我們年輕老師指明瞭方向,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教師的幸福資本》這本書也給了我積極向上的動力。特別是裏面的一章挑戰工作——優秀教師的職業資本,這裏既有數學特級教師華老師的教,也有他對別的老師執教的課的評;既有他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他對人生的感悟。講述教學實踐的真實短文,不僅操作性強、實用性強,使人想看,而且愛看。讀完全書,我感覺彷彿每個章節的背後都蘊藏了無窮的玄妙,讓人懷着更爲真切的敬畏之心,希望走近作者、走進名師。

華老師雖然是一名數學教師,但卻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蘊,文章中經常引古論今,從我國古代的孔子、老子、莊子、墨子到黑格爾、恩格斯、愛因斯坦;從詩歌到故事他都能結合課堂中發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當地引用,而且他還善於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農民種地、打籃球等事情聯繫到教師的教學,聯繫到數學。這些,都得益於他的喜讀善思。一個工作繁忙的教育者,在有限的時間裏閱讀了如此多的書籍,真的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作爲一名普通教師,在仰望書上一系列這麼優秀老師的高度時,不禁感嘆,我能否實現從“經師”向“人師”的轉變?如何提升自己思想的高度?看完了,這本書帶給大家的收穫不僅改變着我們,更應該把這份收穫變成教育教學方法的改變,帶給孩子們!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對於一個普通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那麼,就讓我們翰林這個大家庭一起幸福吧,去寬容他人、寬容學生吧。努力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總是謙遜地垂着它的綠蔭。我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用自己高尚的師德、高超的水平,爲自己的人生書寫上濃墨重彩,待到離開三尺講臺時,我可以無悔地告訴自己:我沒有愧對自己的人生!“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讓他傳播到遙遠的後世”。我無法延伸生命的長度,但我堅信,只要我對教育癡心不改,對學生播撒愛的雨露,就一定能成爲孩子心中最可愛的人!一定能成爲一名最幸福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