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紅樓夢》的讀後感熱門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72W)

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書籍能讓我們從一滴水中看世界,從一朵花中參悟人生,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你還在爲寫這個話題的讀後感惆悵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紅樓夢》的讀後感熱門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紅樓夢》的讀後感熱門三篇

《紅樓夢》的讀後感1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緲,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曹雪芹,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也最複雜的作家,他的作品《紅樓夢》也是文學史上最偉大最複雜的作品,《紅樓夢》的語言藝術成就是古典小說的高峯,作者只需三言兩語就可以勾畫出一個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而作者筆下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小說中出現的詩詞曲賦都完美的和人物融爲一體,當真是做到了“詩如其人”,而這些詩詞也能爲塑造典型的性格服務。

《紅樓夢》的情節結構,也與傳統小說大相徑庭,他改變了如《水滸》《西遊》的人物劇情單線發展,他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宏大的藝術世界,是衆多人物角色活動在同一時間與空間,而且劇情的推移也有整體性,表現出了作者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藝術思想。

《紅樓夢》當時的社會思想非常腐敗,作者對其中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都進行了批判,作者自己應是提倡民主主義思想,這些在當時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中曲折反應。

不過《紅樓夢》雖是四大名著之首,但其出世經歷種種苦難,作者根據自己的身世,和自己經歷的苦難寫下這本大名鼎鼎的《石頭記》,但在作者完成這本書之前就離世而去,只寫下了前八十回。此書共一百二十回,有一百二十回程本,八十回脂本。後四十回署名了“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雖不知爲何,但卻只聽聞老師提起過高鶚。

在此書中看到的看到的並不只是故事,還有人性、心理、成功、醫學、政治、服裝、文藝,學到的不只是愛恨,還有對生活的思考、對人物解讀能力的提高、對是非善惡的辯證評價、以及自身洞察力的培養。必定,這是一個文學巨匠千古奇才用一生的血淚和才智寫出的泣血之作,包含着他的見地和靈魂。

也許一個人一生要讀很多書,可未必會受多大的影響和震撼。我很希望接觸到紅樓夢的人可以順着機緣去感受它帶來的另一個世界和另一種思考,細細的品味此書,可能會結下你與此書的情緣。

而《紅樓夢》中塑造的衆多人物形象,他們各自具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他們會成爲不朽的經典,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永遠放射着奇光異彩。

《紅樓夢》的讀後感2

《紅樓夢》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讀過《紅樓夢》的人無不讚嘆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賈府人物的命運!

小說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爲主線,寫出了一個封建社會貴族之家由勝而衰的命運。寶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來自天上的愛情,象徵着感情的高尚與純粹;寶玉與寶釵之間的“金玉良緣”,則是賈府的權勢與薛家財富的結合,把可怕的現實原則,帶到了愛情之中。

《紅樓夢》刻畫了多少鮮明的人物:寶玉的天真、叛逆和軟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詩人氣質;寶釵的深沉,世故與冷靜。在充滿着詩情畫意的大觀園,青春的歡笑和煩惱都是那麼動人心絃的;然而,花樣年華的“大觀園”,卻被殘酷的現實社會輕而易舉地摧毀。《紅樓夢》成爲萬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說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書中,有神話式的高遠奇特的想象,讓我們的心靈仰望無限的天空;又有童話般美麗純潔的愛情,使我們的情感淨化,昇華;更有詩歌一樣抒情的境界,大觀園的每一片風景,都象徵着一種人生!

讀《紅樓夢》我們被美驚醒!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紅樓夢》的讀後感3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爲只有放縱的哭過後纔會更舒展,笑容纔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爲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爲!因爲在這背後,只是因爲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爲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爲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脫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爲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