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最新四篇

心得體會 閱讀(1.85W)

你知道什麼是讀後感嗎?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所以我們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本身,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最新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最新四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最新1

在這個寒假裏,侯老師爲我們推薦了了一本書,叫《蘇東坡傳》,並且還要寫讀後感。開始,我很抱怨,推薦讀書怎麼還送他篇讀後感啊!可我一讀這本書,我就放不下手來了!

我很敬仰蘇東坡,因爲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蘇東坡身上在也合適本、不過了。“烏臺詩案”讓我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他爲友的人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N次被貶到外地去。好在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爲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奇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生出之地——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坐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的心境的寫照。

我敬佩蘇東坡的才華、樂觀、豁達的性格和他的浩然之氣,蘇東坡雖然死了,但他的詩詞、他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了人們心中。正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入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最新2

《蘇東坡傳》的作者林語堂,也是我一向十分喜愛的作家之一。他在《京華煙雲》裏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蘭這對父女,也是中華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踐行者。在傳記中,林語堂對蘇東坡給予了無上的讚譽。

作爲一個喜歡蘇東坡的讀者,讀到這樣的書,自然如遇知己。可是也正是由於他對蘇東坡的欣賞,所以對當時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書中散發出強烈的厭惡感。

甚至將一篇攻擊王安石的僞作《辯奸論》算在蘇東坡的父親蘇轍身上,連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聲的罪名。我對王安石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但對於改革者,無論其最終結果如何,我都認爲,至少他是時代的勇者。

可是,我很佩服蘇東坡。第一是因爲他爲人十分樂觀。他經常被貶到這貶到那,但他從來沒有一次愁眉苦臉過,總是以樂觀的心態去應對每一個人。第二是因爲他作詩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資料,只要遇到一點小事,他都能揮筆寫出一首詩來。並且他的詩永遠是那麼清新。

同時我也異常同情他。一個人被貶到一個又一個地方,這一刻不明白下一刻的命運。就連最終死也是死在被貶的路上。可真夠可憐的。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最新3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瞭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知道蘇東坡原來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嚐。他一生爲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羣鳥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賣青春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他知己無數,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質與風格,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迴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慣了淡泊,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脫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保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餘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最新4

接連三天,閱讀《蘇東坡傳》。印象中,這是一本失而復得的書。還是剛畢業時,愛書的當時還讀中學的兄弟買了這本書,送給了我。而當時,恰好有同學到家玩。於是,在同樣愛書的我這裏借書閱讀,似乎也成了她進步的表現。

於是,每想起那同學,《蘇東坡傳》也就條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幾次與她聚首,沒有說起那本書。但蘇東坡情節,還是時時影響着我。

《蘇東坡傳》,能夠了解宋朝那個朝代歷史的書,能夠找到那個朝代許多智者,知道他們許多事情的書,一位大家寫的不朽的書。

蘇東坡還有一段流放歲月,最遠到過當今海南。當時的海南可不是經濟特區,而是一個鳥不生蛋的荒島,極爲落後。可他絲毫沒有怨言,儼然是個“樂天派”。雖然苦,卻也落得個清閒,“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文學家們這樣評價蘇東坡:

“善談吐,遊蹤甚廣。天生聰慧,對佛理一觸即通。”——林語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爲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趙翼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國維

“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絃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闢南荒之詩境也。”——王國憲

“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燮星期

從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真實的蘇東坡——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