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格列佛遊記》小說讀後感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W)

  《格列佛遊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遊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這裏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格列佛遊記》小說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幫到各位。

《格列佛遊記》小說讀後感範文三篇

《格列佛遊記》小說讀後感範文1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遊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裏,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裏,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鬥爭;後來,他來到神祕的飛島國,這裏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裏,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着讀着,我彷彿隨着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駰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裏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衆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衝動。作爲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爲船員看病爲由,去環遊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後,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格列佛遊記》小說讀後感範文2

  《格列夫遊記》這本書,其實我在國小就接觸過了。當時老師是讓我們作爲課外讀物來讀的。我第一次讀它的時候,還是感覺它是一部趣味橫生的童話般的一篇遊記。但是當我上了國中之後,再一次捧起它的時候,我卻感到了它內在的價值和深厚的內涵。《格列佛遊記》,表面上看是一部遊記,其實他卻是在揭露當時歐洲上層社會不同階級的黑暗背景,對人們的思想的壓迫。

  當我讀到小人國的時候,有一段是這樣描寫的:“他們這個國家裏的思想派只能分爲兩種人——一種是敲雞蛋的時候敲大端,一種是敲雞蛋的時候是敲小端。而當時上層社會卻堅持敲大端,敲小端的人就會被打壓,這使我產生了思考。其實,敲雞蛋本是一件小事,根本無可厚非來規定什麼大端或者小端,作者只是用故作荒.唐的語言,來向我們揭示那個黑暗的歐洲上世紀社會。其實當時的各種書目,在對歐洲的描寫總是有一些美化的。而這本書卻毫不留情的一針見血的批判,這,在當時社會是一個不小的波動。

  不過,在這本書中也讚美了一些美好品格,他就是作者所描寫的主人公格列佛。格列佛在經過每個國家,都能用他彬彬有禮彬彬有禮和善良可愛來打動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民。在大人國,那麼荒野那麼野蠻的國家裏,他仍然能博得人民的好感,從而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學習他的果敢,禮貌,以及處事的淡然冷靜。

  書中在介紹飛島國的時候,介紹了飛島國各種各樣的實驗室。這使我很好奇,一個那麼落後的國家竟然對科學有着如此執着的追求?這也使我想到了一句話:不管自己身份怎麼樣,讀書其實是門檻最低的高貴!這樣,他們在科學領域有所發展,但是在他們的經濟,農業領域,卻得到敗退。

  《格列佛遊記》並不是一本簡簡單單的遊記。它在其中的深刻內涵需要多次品讀才能深深的將它挖掘出來。希望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格列佛遊記》小說讀後感範文3

  我像是《格列佛遊記》裏面的外科醫生,格列佛,透過作者喬納森`威斯夫特遊蕩在荒誕中的眼睛,尋摸到了十八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和腐敗的罪惡。

  我讀到了《格列佛遊記》,知道這是一本遊記體的諷刺小說,通過格列佛周遊四國的經歷,用諷刺手法把當時十八世紀英國議會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與統治階級的腐朽無能。還摻滲着作者想象的離奇荒誕的情節,像是在讀者腦海裏憑空打造了一幅當時英國輝煌奢侈的歷史巨卷。

  小人國利立浦特里“高跟黨”和“低跟黨”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現實裏卻是反映了英國兩個爭鬥不休的政黨,更是通過小人國和鄰國的拔刀相向來反映當時英法兩國的戰火不斷。

  大人國布羅卜丁`奈格民風淳樸,格列佛對於自己國家政治法律介紹沾沾自喜的時候,卻一致遭到了大人國民衆們的抨擊與駁斥,說其的近百年曆史的黨爭、僞善、瘋狂……這一段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與眼光,英國並不是格列佛口中那般值得驕傲的。在他人口中的,確實也是現實。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作者做了一個很好地詮釋。

  而我喜歡的卻是和作者一樣心生嚮往的國度——“慧馬國”。沒有欺騙,陰謀,賄賂……有力的抨擊了現實世界的可怖與醜惡。

  就像是在現實裏,不少人爲了權利,使盡骯髒的手段上位;爲了財富會背叛自己最親的人;他們用盡花言巧語把人們的善心狠狠欺騙。把世界賜給我們的一顆善心毀滅殆盡,踐踏在自己的腳下。

  這是多麼悲哀的現實啊!

  但是,我認爲我們應該像“慧馬國”那樣長存一顆善心。應該在考慮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在面對自己“良心”的這面鏡子,面對社會大衆的道德審視。而不是站在怎麼威脅他人利益和生命平等代價的面前,推高自己的地位,牟取與他人平等擁有的權利,麻木地輕視這個世界的公平。爲它披上一層“僞善”的外皮來欺騙世人的眼睛。

  因爲矇蔽的,並不只是世人的眼睛,更是一種麻木畸形的自我。迷失的,是我們存在的根本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