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遠大前程》讀後感範文優選

心得體會 閱讀(1.94W)

讀一本好書的好處有很多,我們可以收穫許多有價值的思想,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遠大前程》讀後感範文優選,以供參考。

關於《遠大前程》讀後感範文優選
關於《遠大前程》讀後感範文優選

由於其書名的討巧,這本書適合送給即將畢業分別的同學,我就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得到了這本書,並有幸拜讀了狄更斯的作品。之後又看了他的《霧都孤兒》,建議大家可以對比閱讀:在奧力弗和皮普兩個小傢伙的命運沉浮中體會百味人生,眼淚和微笑共存。

《遠大前程》並不遠大,其實是一個小男孩的努力追求富家小姐,渴望進入上流社會的泡沫破碎的故事。顛覆了中國“人無外財不富”的傳統觀念,皮普在破產之後反而端正了心態,靠自己的勤奮努力重新得到尊重,並抱得美人歸。這些,完全符合我們的“大團員”的審美思路。

《遠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這個書名是有諷刺意味的,它講述了一個孤兒,匹普想當上等人的理想幻滅的故事,他最終沒有當成上等人,當然也就沒有了所謂的遠大前程。本書以極其精彩的故事情節緊扣讀者的心絃,生動地描寫了一個飽受苦難並同命運不斷抗爭的孤兒匹普的心理歷程,最後他終於悟出人生道理,成爲一名普通人,並與初戀情人握手重逢,獲得了圓滿的結局。

《遠大前程》的故事情節有它的獨特之處,讀來讓讀者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本書的主人公匹普,更是聯繫其它人物角色的一條主線。環境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匹普就是被環境改變的。一開始,匹普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是多麼的天真,輕易信人,富有同情心。然而,匹普遭遇的宿命就是遇上了一位女皇般的姑娘,這位姑娘將透徹影響他的一生。他開始瞧不起自己,開始爲自己的家庭環境及出身感到自卑,“而我一想到這座宅邸,心中就沒有一絲陽光!同時對自己的行爲也更爲厭惡,也更瞧不起自己的家庭。”這是一段很好的情景交融的寫法,在這樣一所恐怖的房間裏,匹普徹底瞧不起自己。是中了魔嗎?不!這正應了一句真理:人是環境中的產物。是環境改變了匹普。進一步,匹普“交上好運”後,已鬼迷心竅了,非要去當上等人。匹普要求赫伯特教他禮貌與規矩,說明他急於想成爲一個倫敦人。但是,無論怎樣,匹普內心中的善良,還是可以體會到的。他暗中花錢支助赫伯特的事業,這表明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對朋友慷慨仁義,決不吝嗇。知道他的恩人竟然是一個逃犯時,他開始從環境中蛻變出來。“與恩人道別開始變得沉重與焦慮了。”這說明匹普開始關心恩人的安危並且對恩人產生感情了。“即使缺錢也不再用恩人的錢。”表明匹普內心美好的東西開始復甦,最終,他還是過上了平凡而真實的生活。最後,匹普與艾絲黛拉手握住手,一道走出廢墟,廣大的天地沉浸在靜謐的月華之中從廢墟到夜霧再到月華,象徵了匹普和艾絲黛拉愛情的三部曲,開始是不可能,後來是朦朦朧朧,最後是月光普照。這是一個大團圓結局,總算無遺憾。

出身貧寒,曾經經歷過家庭破產的狄更斯用深刻的筆觸,以一個底層平民男孩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英國19 世紀初的社會全景。他的社會批判性,對下層人民的人道主義同情,及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和平實流利的語言,使這個偉大著作的可讀性非常強,並不是象通常的大部頭那樣令人望而生畏。每天睡前讀上一段,沉浸於皮普的喜怒哀樂之中,爲皮普的未來夢想或擔憂,能夠使人感受到名著所蘊涵的神祕而溫暖的力量。

我相信,小說是通往作者內心的跨越時空的橋樑,用心閱讀,就能體會到作者的所知所想,所憂所感。名著的魅力是無限的,這也是作家魅力的體現。《遠大前程》透過平淡文字,透射出作家對貧苦百姓的愛心和虛僞社會的批判。感受一個偉大的作品,感知一個善良的心靈,是莫大的享受。

多說一句,和所有文學作品一樣,都不能擺脫其被政治利用的境況。從前蘇聯到中國“以階級鬥爭爲綱”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狄更斯及其作品被賦予了太多的階級性。人們沒有探討作家和作品的良知和良心,而是不斷利用狄更斯的所謂“階級侷限性”來對資本主義進行剖析和批判。在文學評論界中,這些作品都異常複雜。我想,我們不是道學家,不是革命者,更不是才子、流言家,我不想強行給200 年前的狄更斯貼上太多階級標籤。我們讀書的目的只有一個:感受愛,享受愛。

影迷附錄:狄更斯的作品都有很強的鏡頭感,如果用心,你完全也能夠從薄薄的紙面上看到豐富的七彩人生。從第一章摘抄一段,以饗讀者:

我們的家鄉是一片沼澤地區。那兒有一條河流。沿河蜿蜒而下,到海不足二十英里。我領略世面最初、最生動的印象似乎得自於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下午,而且正是向晚時分。就在那時我才弄清楚,這一片長滿蕁麻的荒涼之地正是鄉村的教堂墓地;已故的本教區居民菲利普·皮利普及上述者之妻喬其雅娜已死,雙雙埋葬於此;還有阿歷克山大、巴斯奧魯米、亞布拉罕、特比亞斯和羅吉爾,他們的五位嬰兒已死,也都埋葬於此。就在那時我才弄清楚,在這墳場的前面,一片幽暗平坦的荒涼之地便是沼澤,那裏溝渠縱橫,小丘起伏,閘門交錯,還有散佈的零星牲畜,四處尋食;從沼澤地再往前的那一條低低的鉛灰色水平線正是河流;而那更遠的、像未開化的洞穴並颳起狂風的地方,自然就是大海。就在那時我才弄清楚,面對這片景色而越來越感到害怕,並哇地一聲哭起來的小不點兒,正是我皮普。

當你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腦海中是否能夠想象出英國農村那種荒涼地域,尤其是在一個小孩子的眼中,更加可怕呢?我在小時候,就曾經在我家後面的小河邊產生過這種恐怖心理。

所以,他的作品被大量的、不斷的搬上熒屏,進行再創作。這部《遠大前程》先後三次被改編成電影,可見其魅力無限。

關於《遠大前程》讀後感範文優選

第一次完整看完一本英文小說,雖然讀的不是全英文版的,《遠大前程》是英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的作品之一。

讀這本《遠大前程》,純屬偶然的機會,而在讀這本書之前,自我的狀態是不佳的,十分浮躁、迷茫、消極,就和書中的主人公匹普一樣,迫切期望改變自我的現有狀態,期望自我有一個完美的將來,期望有人能幫自我一把而擺脫貧窮的現狀,期望自我富貴,期望自我能過上自我想要的生活,期望自我關心的人也能夠多關心自我。至少,能改變自我此刻的不夢想的狀態吧!

讀着,讀着,發現自我和文中的主人公匹普太像了,在像郝維仙、埃斯苔娜那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面前,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的,《遠大前程》前期的匹普和以前的自我甚至是此刻的自我太像了。前期的匹普,反感對自我有養育之恩的姐姐;去郝維仙小姐家中做客,被86.埃斯苔娜小姐羞辱時匹普的感受,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同伴對自我的欺負,如果我能懷着寬容的心去寬容同伴小時候的無心,也許自我的虛榮心不會那麼強烈。讀完這本小說,我才意識到,原先自我一向還沒有超脫“虛榮”,想想自我此刻浮躁的狀態,想想自我爲什麼會走到今日的地步,想想自我的人生到此刻爲止爲什麼還沒有目標,想想自我爲什麼會覺得路不是自我想要的,想想自我爲什麼會做事沒勁,再想想自我這些年的歡樂在哪裏、自我此刻的幸福在哪裏......

也許,這一切的不順都是自我“愛慕虛榮”而傷害了自我本應當擁有歡樂,導致了自我一再的無法把握此刻。我們應當把握此刻,常懷感恩,讓自我內心強大起來。這世上的一切都借期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期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期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期望所以而有收益。我真的覺得真本書十分的好,以後我也會加倍努力的看書的。

關於《遠大前程》讀後感範文優選

《遠大前程》已被三次編成電影,這部經久不衰的作品,一次又一次打動讀者的心,是因爲它講述了每個人成長過程都會遇到的事。榮華與真情的廝殺,有人會沉淪,有人自是會走出這場迷霧。

主人公皮普,一方面是對籠罩在“遠大前程耀眼光環下的富有、虛榮、奢華的人生目標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對人與人之間真情的關愛、樸素而純真的愛情和真正的人生追求。

孤兒皮普從小就由姐姐姐夫撫養,過着貧窮卻溫暖的生活,而富家女埃絲苔娜的出現,令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偏轉,因爲他已愛上了美麗卻傲慢的埃絲苔娜。爲了贏得埃絲苔娜的愛情,皮普決心不斷奮鬥,成爲一個有錢的上層社會紳士。

這個時候,皮普開始爲自己當鐵匠的姐夫感到羞愧,爲自己的出身感到害臊。機緣巧合,他曾經幫助過一個逃犯發財後,暗中資助他到倫敦讀書,並進入了上層社會。他開始如飢似渴地學習上層社會的生活,他變成了一個紈絝子弟,他也變得高傲,並鄙視自己的親人。皮普原以爲現在的他已可以贏得埃絲苔娜的愛情,沒想到,埃絲苔娜周旋於幾個男人之間,並嫁給了一個連她自己都不愛的人。

就在這時,皮普已覺得天塌下來時,更可怕的是資助他的逃犯被警察抓進了監獄,財產全部沒收,皮普一下子重新變成窮光蛋,並且被上流社會拋棄。

彷彿跌入了人生的谷底,皮普痛定思痛,終於將自己冷靜了下來,並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終於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愛和人生。

很多年後,自食其力的皮普重新回到家鄉。

“沙堤斯莊園已經推到了,夜霧散處,再也看不見幢幢陰影,這預示着,我們將永不分離。”在煙消雲散後,皮普和埃絲苔娜終於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