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雪國》讀後感範文優選

心得體會 閱讀(2.55W)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閱讀是一種高效且便捷的方式,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雪國》讀後感範文優選,以供參考。

關於《雪國》讀後感範文優選
關於《雪國》讀後感範文優選

川端康成是日本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員,他的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質。其作品《雪國》是一本講述日本尋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發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過這樣的故事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的關係和複雜的內心情感世界。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在一次機遇中認識了當地的一位藝妓後的情景,那時所謂的藝妓就是平時在家裏做些平凡的家事,過着極爲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喚時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爲一個地道的藝妓,有的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內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閒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而後,當她們看到男人們穿着棉睡衣就寢或起牀時便會給予精心的料理,駒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普通的一個,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人逐漸的熟悉起來,並且經常見面。

這部小說重點在於其文字的感染力的成功。通過島村和駒子之間的對話及其之間的關係的演變,極其豐富的表現了其文字的浸透力。在這樣普通的生活場景中,充分的顯現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文化,將這些特殊的食物連接起來,組成了一個個唯美的畫面,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甚至還會有情感的共鳴。

作者通過“雪”這樣的事物,來表達在日本所說的美學的體現。從這些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種平靜的心情。人物中島村對於葉子的印象比駒子還要深刻。葉子的出現和逝去,那是一種從靜美的狀態跌落到悽美的情景。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是川端康成對日本傳統文化的擔憂,即營造了雪國這樣一個唯美的環境來寄託自己對日本文化及其傳統美學觀念的情感。整部小說都體現了川端一種孤寂的心靈,表達自己的一種終極理念

關於《雪國》讀後感範文優選

川端康成的作品總是一種唯美而又充斥着淡淡的哀愁,讀來並不覺得壓抑,卻總是被哀愁所纏繞。

作品講述的是一位舞蹈研究家島村幾次來到雪國所經歷的事,所遇見的人。第一次去雪國,島村遇到了一個藝伎,作品中,島村與駒子的交往漸漸地讓他們互相感知到了對方,駒子也漸漸對島村產生了些許的情愫。而駒子終究只是個藝伎,儘管她刻苦學習,讀小說,練三絃,但正如島村所說:“一切都只是徒勞。”

而葉子,在島村的生命中也只是過客。島村在前往雪國的列車上見到了照顧着行男的葉子,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吧,當書的最後葉子突然之間死於大火,也讓我覺得這個結局有些不可思議,又在情理之中。葉子死後島村的痛苦是讓人感到悲哀的,如果說葉子的死亡使得島村心中的幻想破滅,那麼,她的死也讓駒子的愛顯得更加徒勞,無力,讓人感到悲哀。

在那個終年積雪的地方,發生這樣的事,着實讓人感到心涼,本以爲書中描繪的是悽婉唯美的愛情故事,但讀完之後則感到人性的無奈脆弱,與無限的哀愁。

雪國的景是美麗的,而如同這景一般美麗的兩個女人卻有着那樣可悲的結局。在夕陽的餘暉下,她們內心的火種也漸漸熄滅,島村則像是過路人,彷彿參與其中,又好像僅僅路過。

《雪國》的語言並沒有多麼充滿感染力,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沒有太多誇張的描寫,僅僅是看似平淡的話語卻能將人帶入那個境界中。那充滿穿透力的筆觸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那種淡淡的哀愁便一點一點在心中蔓延開來,川端康成的作品的魅力就在於此吧。

其實我是同情駒子的,她只不過是一位渴望平淡生活的藝伎,她想要的不過是真正的愛情,她認爲島村就是那個能夠實現她願望的人。但事實總是殘酷的,對於她一個藝伎來說,一切只是徒勞,徒勞而已,她所做的那些努力僅僅只是爲自己的可悲的一生增添些許的色彩,而這些表面的改變並不能對他的生命造成更本質的變化。

在駒子身上能夠看到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能看出她美好的人性。

《雪國》的意境是美好的,人性是美好的,但結局總是悲哀的,能夠在這種美妙的意境之中表現出淡淡的哀愁,不得不佩服川端康成的文筆:唯美的淡淡的哀愁。

關於《雪國》讀後感範文優選

“小巧緊閉的柔脣,卻宛如美極了的水蛭環節”,真是深深迷戀這種病態美的日本文學。高中,快把腦袋鑽進課桌裏的消化安妮寶貝的憂桑,翹首以盼的迎來七月硬要把QQ簽名改成七月與安生,無病呻吟的姿態侵蝕了本該鳥語花香的17歲,直到現在感受着骨子裏的悽惻較量着充滿表現力的樂觀向上,連自己也好奇着未來的我的樣子。半年裏讀了若干本書,在微博上留下隻言片語,說說具體的內容吧,當真回憶模糊的很,前幾日受一篇文章的啓發,決定嘗試動筆,誰曾想第一本練手的讀後感竟是川端康成的《雪國》,在沒有任何歷史背景的桎梏下,我認識每一個字符,當它們串聯成長長的隧道,穿越過來,便是雪國,這一幅嚴寒的夜景,只聽見地殼的冰裂聲,剛剛敲打完的史上最美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鍵盤就被凍住了。

簡介說,像《百年孤獨》一樣,《雪國》影響了餘華、莫言、賈平凹等幾代中國作家。我不大喜歡古詩詞,生澀的用詞酌句和磅礴的雄心壯志是我所不能及也,那個用宏觀感受生活的年代,是馬蹄飛馳過的沙場,太堅硬。直到《雪國》的出現,人們發現,小的東西也能入文,是指尖可以觸碰的生活,很柔軟。像柔脣借喻成的水蛭環節,差一點點以爲水蛭是粉紅色呢。

我喜歡真實的東西,喜歡獨立又依賴的性格,喜歡山中的冷空氣,怕是酒醉的人也能吹醒三分的那種溫度,而《雪國》恰好涵蓋了我想要的和我喜歡的。文中的駒子是一名藝妓,卻自帶潔淨的標籤,一個從16歲開始寫日記,寫了十幾個冊子,在鄉下自學三絃琴,彈得鏗鏘有力,津津樂道的和島村談論着電影和戲劇,真像一壺日本的清酒:單純而濃烈。起初我和島村的想法是一致的,認爲這一切都是徒勞無益的,尤其是駒子愛着有婦之夫的島村,島村還在窺探朦朧未知的葉子,深情難對等,難道不是徒勞的悲哀嗎?可是隨着文字的帶動,那種愛情是“猶如在陰天裏回想陽光燦爛的情景”。我是個自動具有代入感的觀衆,很容易相信書裏寫的銀幕上演的,所以感受到的都是日本人剛烈而極致的愛,而這一點在很多日本作家身上得到了印證,他們認爲只有死亡能成就一切,耳濡目染的到現在,我不再覺得死亡是一種恐懼。

借用一句看到的書評:中國人讀《百年孤獨》,驚異的是其天馬行空。讀《雪國》,驚異的是其細到毫巔。我一直都在不斷回味文章的末尾“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從他的心底傾瀉下來”,想象空間從來都是日本文學留給你的一點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