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紅書籍讀後感優秀8篇

心得體會 閱讀(2.38W)

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強化小夥伴們對名著所寫的領悟,優秀的讀後感可以使我們的讀書感悟得到記載,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紅書籍讀後感優秀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紅書籍讀後感優秀8篇

紅書籍讀後感篇1

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看着看着就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實我覺得每篇短文都值得爲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許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壞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寫一篇詳細的讀後感,以加強這種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將這種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個女人天生下來都可以做“媽媽”,但是否能做一個好媽媽是需要學習的。套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世界上沒有壞媽媽,只有懶媽媽。

今天從這篇短文開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這篇文章講的是圓圓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上幼兒園時選擇一個學畫畫的特長班。有一次老師留一幅作業,要求畫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的畫面,並承諾選出畫的優秀作品放到幼兒園長廊裏展覽一段時間。畫家之後圓圓用彩筆畫的非常用心,甚至連吃飯都不願意停下來。畫出來的畫面非常的漂亮,紅紅的太陽,綠色的草地、藍色的雲,上面有幾個玩耍的小朋友,旁邊還有一條“粉色的河流”,爲表示出是河流還畫幾隻魚兒。畫完,她的媽媽表揚她畫的非常的漂亮,並問她河流爲什麼要畫成粉色的?圓圓說因爲她覺得粉色特別的漂亮,就畫。

這幅令圓圓非常引以爲傲的圖畫結果沒有被幼兒園老師選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應該畫成藍色的;白雲也不能是藍色的”。圓圓回家後把這個原因跟她的媽媽說,並問媽媽“河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的媽媽從自來水裏接一碗水讓圓圓說是什麼顏色的,圓圓說是白色的。然後媽媽又把水放到一個紅桶中,讓圓圓看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答不出來。媽媽把水一邊倒出來一邊讓她分辨是什麼顏色的。她的媽媽說對,水流是透明的,沒有顏色的。

那沒有顏色的水應該用什麼顏色的彩筆來表示呢……如果要求我們要畫的準確無誤,就永遠找不出一根可以畫出河流的筆。

媽媽接着說,一幅畫只有好看不好看,沒有對於錯。你可以運用任何大膽的顏色,只要你喜歡,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歡,你可以用任何的顏色!

——圓圓媽媽企圖用這種觀念來影響圓圓,呵護她的想像力,卻沒有能力帶着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國當前教育中的束縛及桎梏的東西。中國教育中這種條條框框的方式禁固孩子們許多靈光突現的想象力,甚至抹殺他們敢於去想像和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時候,也很喜歡畫畫。可是每次畫畫時,爸媽都是以畫的像或不像來評價我畫的好壞。以致於我幼小的心靈中只認爲畫畫就要畫的像,不知道我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會用畫筆來表達我心中想象着的東西,只會照着某物,用我稚嫩的畫筆儘量把它畫到最像。

是什麼扼殺我還是孩童時本應豐富多彩、無拘無束的想象力?恐怕就是當代教育中的那請所謂的“應該”和“不該”吧。

我們無力和宏觀的教育做鬥爭,只能儘量的做好身爲家長的責任,好好保護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紅書籍讀後感篇2

讀了《松鼠》這一課,讓我無比的喜歡上了大自然的小動物。

松鼠的種類有很多,全世界約有240種,我國有26種。根據生活環境的不同,松鼠科分爲樹松鼠、地松鼠石松鼠等。這篇課文也寫出了松鼠的行爲特徵、智慧、機警、輕快、感情豐富,描寫出了小松鼠的外形飄亮、可愛乖巧。

我們不要再破壞生態環境了,因爲這生態環境可是這些小動物的家啊,如果你換一個立場想一想,如果,你是一隻小松鼠,別人在破壞你的家,破壞你生活的地方,那你又會怎麼想呢?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一起去了密縣的神仙洞的鬼谷爬山,我們爬了一半,站在橋上遠處眺望,我們發現了兩隻小松鼠在岩石上跑來跑去,真可愛。

其實,大自然不光是這些小動物的家,而且還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如果你任意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遲早有一天,你會發現,我們生活的地方,從此不再需要清潔工了,因爲大家都不保護環境,還需要清潔工嗎?那麼,就請你從現在開始,不要在破壞環境了,好好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吧。

在我們這個美麗的大家園中,還有很多和松鼠一樣惹人喜愛的小動物,它們都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員,讓我們珍愛自然,珍愛生命,爲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吧!

紅書籍讀後感篇3

我看了一本關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書籍,給我感觸很深,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面對的是弱小稚嫩的孩童,但他們是人類的未來、國家和社會的希望,所以肩負着教育的重任,應該不斷地學習,努力承擔起這份“根的事業”,不負國家和社會的使命,把她視爲神聖的職業,不斷地讀她、研究她,最終做一名“人師”,當一滴社會發展歷史長河裏的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書中第六章內容是“做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告訴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是主體意識的增強。最讓我關注的是老師要注重不斷提升和重建個人理論,保持自己的教育實踐在理性的軌道上持續運行,也就是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理論、實踐理論、反思成敗,體現教育智慧、教育創新。書中採用理論觀點和事例相結合來說服讀者的心,用感人的故事事例來幫助讀者的我消化理論和吸收知識,激發我“也要這樣做個好老師”。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教師自身職業的人格塑造。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關鍵是塑造人格。其中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讓我感受最深,“只有人格才能夠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和規定,只有性格養成性格。”以及彼得洛甫斯基的“教師自己是以整個人格來與兒童接觸的。”日本教育家柴田榮義的觀點“教師的整個職業是以教師的人格決一勝負的。”都將教師的人格擺到了重要位置上來,將教育的最高境界看成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溝通與擁抱,具有“點燃”生命的力量。完美的教師人格,可以達到“不教而教”或“無爲而教”的境界。所以要求老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要不斷自我教育,終身學習,不僅提高知識和技能更應增強專業精神,注重自身的人格塑造。在“我的精彩”“雨傘的故事”“愛的回報”等幾個真實故事中,讓我看到老師的愛都是以孩子的愛作回報的,一個個都是“愛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老師平時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感染着、教育着身邊的孩子。所以作爲教師平時對待工作一定要認真、執着,忠誠於這一份職業,要富於責任感。在日常教育中有積極的自我意識,不斷反思和調控自己的言行舉止,嚴以律己,爲人師表,將終身自我教育和自我人格的完善作爲職業生涯的推動力。

書的最後部分是北京市特級教師李玉英和孩子們的故事,故事娓娓道來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快樂、純淨又充滿愛的世界。用 李老師自己的話說“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有聲有色的”。()我要學習她用心教育,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對同伴友善、樂於助人等優秀品質,平日裏以身示教,用自己的愛來感染孩子們,用自己的真、善、美的心靈來教育孩子,做一個孩子們心中真真正正的好老師。

紅書籍讀後感篇4

超多的閱讀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以前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我,時時反思自我,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光反思自我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我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爲,自我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爲自我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我願把自我一路走來的反思提出來,與廣大教師共勉。

1、讀書一生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古典文學修養和哲學修養的不足,決定了我要以爲學生生命奠基爲追求,務必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永不幹硬的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

2、激情不老

這就應成爲爲師品格的重要追求。馬克思說,激情是人追求自我的對象世界的一種本質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師的激情就是要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對教育的激情,就應從此刻的外在表象化爲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

3、寧靜致遠

一個好教師不全是靠培訓成長起來的,更不是靠檢查、評比造就的。教師很苦很累,比如各類名目繁多的學歷進修,課改通識培訓,市級的、省級的甚至國家級的教學比賽壓得教師喘但是氣來。教師自由發展的空間,已被剝奪殆盡──整天忙着讀人家的“書”,自我的“書”卻沒有讀。這種過重的外在負擔將導致“膚淺後遺症”。因此,與其忙忙碌碌,不如圍繞自我的特色鑽研下去,深化,細化,創造屬於自我的心靈財富,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我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4、以寫促思寫作不僅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仍堅持用文字記錄自我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我不斷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理解理論的我的提升。

5、慎獨養身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應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譭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竭盡全力,就是勝利。能夠說,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6、伸展個性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我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爲我們爲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我說的是,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我的教學,不要思考完美,要思考最有特色。

7、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爲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裏”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爲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納百川

無論是此刻還是過去,誰走在我的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包括學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師──敬業,博學,鑽研,激情,嚴謹,刻苦等教育傳家寶,已經成爲我們“通向此刻和未來完美教育境界的階梯”,把我們引領到當今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心中永遠銘記他們,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時時記得向周圍的教師學習。

9、合作同進

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鬥,那麼新的時代與環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麼真正的成功。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爲。因此,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必須要依靠環境和夥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於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爲。

10、海星主角

教育,不變的永遠不會變,改變的必將會改變。創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大廈。回顧過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並取得快速的發展。教師要成爲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主角──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雖然從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將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長的路上,爲自我的生命奠基,爲學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關懷,教育叢書的引領──而這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紅書籍讀後感篇5

近來開始捧讀《愛的藝術》一書,這是當代心理分析學家弗洛姆的一部名作。對於愛情這個亙古永恆的字眼,作者作出了不同於一般人的闡釋,令人眼前一亮。

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爲,只要讓自己變得足夠有吸引力(或者至少看上去是那樣),我們距離收穫愛情就更近了一步。於是男人們追求更高的權力和更多的財富;女人們則通過精心裝扮和各種人工“打磨”,努力構築一副更美的軀體。依作者所言,我們都在試圖讓自己變得“可愛”,“而大多數人所指的‘可愛’基本上是時髦和性吸引力的混合物”。的確,我們認爲一個男人或女人“可愛”,的確很難拋開他(她)的社會屬性來評價。譬如高富帥和白富美們賣個萌可稱之爲可愛,矮窮矬們絲賣個萌倒顯得面目可憎了。

另一方面,我們告別了僅憑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就決定婚姻的時代。自由戀愛帶來的福祉之一,就是我們對潛在的伴侶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如同一首歌唱到的“放手去愛不要逃”一樣,情感專家們也鼓勵年輕人勇敢去追求愛、體驗愛,打怪升級,愈挫愈勇,直到足夠牛掰去幹翻一個大boss,覓得金龜婿,抱得美人歸。弗洛姆敏銳地指出,時下的婚配,更多關注“愛的對象”,而非“愛的作用”。用更容易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我們更多考慮如何搞定他(她),而忽視瞭如何去愛他(她)。

在市場經濟思潮席捲的今天,互惠互利的契約成爲了維繫社會關係的一條重要紐帶,看上去一切都可以成爲被交易的對象。我們用現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商品,自己的脖頸上也被套上一個無形的價碼籤,走入婚戀市場待價而沽。“績優股”、“潛力股”、“經濟適用男”、“招商銀行”等辭令常被用來比喻男性和女性在婚配上的顯性或隱性價值——原諒我竟使用了這麼多經濟學術語,只因婚配的過程實在是一場雙方價值精確匹配的過程。

弗洛姆認爲,成熟的愛應該是一種不損失個人“完滿性”和“個性”前提下的結合,是人類的一種積極力量。我們的日常活動,絕大多數都是目標指向的,其動機通常不會引起我們的關注。以工作爲例,我們可能是爲了養家餬口,可能是爲了填充時間,可能是爲了積聚財富……大部分人是被動地從事工作。至於我們無需鞭策和驅使,也自發地在每天完成每一道工序、每一篇文稿、每一個行程之類,很大程度上是長期地被動接受變成了習慣而已。如果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那麼去問問身邊的人,有幾個人從事的職業是其真正喜愛的,或許就會理解一二。

愛則不同,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是一種主動的行爲,它的主要特徵是“給予”,而非“接納”。弗洛姆認爲“給予是潛能的最高表現”。在給予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體驗到自己的力量、財富。譬如兩性關係,只有雙方都進行給予,才能是一場酣暢漓淋的魚水之歡——如果男性沒有獻出雨露恩澤,如果女性沒有充分開放門戶和盡心配合,這場交融一定是欠缺快感的。而且,女性更多的付出還在後面,孕育胎兒和哺餵嬰兒的階段,不正是展現世上最偉大的母性之愛的美好時光。

於是作者提出這樣一種觀點,或者說建議:發揮愛的藝術,除了堅強信念的支撐,還需要讓自己保持能動性。既然愛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我們必須積極調動起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勤於用眼、勤於動手、勤于思考、勤於感知。這往往和我們的生活態度有所關聯——不會有這樣的人,在愛的方面長袖善舞,而在其他方面毫無建樹。如果一個人在其他的方面不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那麼在愛的方面,我們很難指望他(她)會付出積極而有建設性的行動。

愛是兩個人情感之紐帶。無論是戀人,還是親人、同事乃至陌生人,人們結成的一切社會關係,都在倫理觀的框架下運行。我們所公認的最理想的社會關係之一,就是完全遵循公平原則——不僅在市場裏如此,社會生活中亦如是。我們都讚賞“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做法;但對那些捨己爲人,做出犧牲而不求回報的做法,通常是敬而遠之的。這說明,像《感動中國》裏宣揚的那些無差別、不設置任何前提的愛,雖然被我們所敬仰,但尚未成爲社會大多數人所持有的思想和覺悟——雖然那是更接近愛的本質的狀態。

弗洛姆在書的末尾,略帶悲觀地指出,“在現有的制度下,能愛人的人,是例外;在當今西方社會中,愛是一種邊緣現象”。他所希冀的,是在那種純粹的愛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的伊甸園,人們戰勝了人性中的自私,停止對自身利益的追逐,更加公正無私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這注定是一段遙遠的征程。

人類能自洪荒歲月到達繁榮的今天,以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人類的歷史其實是一部愛的史書,個人、族羣、城邦、國家、民族,因愛而團結或分離;因愛而爭鬥或和平;因愛而生長或消亡。回顧歷史,我們能在很多故事中,找到愛在各個社會層面上的、以各種形式表現的事例,我們能看到,那些偏激的愛、狹隘的愛、自私的愛甚至變態的愛,都在上至英雄偉人、下至販夫走卒的身上上演着——但是,如果愛不是一種理性的堅定信念,那麼我們的祖先也許早就滅亡在某一此戰爭中了。我們還在這顆蔚藍星球上繁衍生息,那就是愛存在的最好證據,她還在維繫和供養着我們。

在這個日新月異而又精彩紛呈的時代裏,我們每一天過得忙碌而充實,似乎無暇停下來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到底什麼是我們最根本而真實的需要?如果愛是人類生存問題的唯一理性答案,那麼我們就要相信愛、思考愛、探究愛、發掘愛,去還原和呈現愛的本來面貌,無限接近於愛之真諦。

紅書籍讀後感篇6

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他憑着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於實現了自己買洋車的理想,然而好景不長。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爲城市的垃圾。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着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爲了社會垃圾。祥子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纔是現實,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爲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人們爲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鬥,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爲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爲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着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係,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

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所以,我們不能泄氣,一定要爲好好努力!

紅書籍讀後感篇7

這本書嚴格來說我不能稱之爲讀後感,因爲壓根沒有仔細讀完整本。

這本書是別人送的,推薦給我,說不錯,而家有寶寶,對兒童教育非常關注,自然也高興的收下了,也滿懷期待。

但是這本書真的不適合我,我實在沒有耐性仔細去閱讀這種種類的書,書裏沒有我期望的實在的有效的指引,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的是濃烈的營銷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裏,兒童教育是一項嚴肅的學術,是必須專業、嚴謹、有內容的。

整本書我看到的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其實很簡單,就是:對孩子輕輕說“是的”,分解開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賦,父母要尊重這種天賦去培養孩子,要重視孩子,多肯定他。這個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數人認可,但是就是這麼一個觀念,就整出一本書,我總覺得實在是太單薄了,不要說這個觀念還是已經氾濫成災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經有這方面的意識,而在作者的敘述裏,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視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視孩子的,這實在是一種過於自負、自戀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書裏,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講自己成長的了不起,是最讓人反感的地方。

在這個全民營銷得有點過了的年代,看到這樣的書,實在讓人厭煩,尤其是在育兒教育這樣的領域。

當然,我生性乖張,對事物有時過於主觀,這種觀後感也僅是一種個人體會而已。

紅書籍讀後感篇8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着,《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爲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爲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爲“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爲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着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