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參考6篇

心得體會 閱讀(2.58W)

大家在寫心得之前,一定要對事情的經過進行透徹的分析,心得切記不要長篇大論,只需要表述個人的感想即可,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參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參考6篇

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1

通過微課題研究工作資料的準備,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讓我困惑過、無措過、苦惱過,同樣也欣喜過、收穫過。在研究的初步階段也得到了語文組同事們的幫助和指導。使我和我的學生得到很多。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努力尋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爲微課題研究的實施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於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展開研究,閱讀大量相關教育教學的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從一開始我就下定決心,堅持進行理論學習,不定期通過圖書館借閱、網上查閱、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與所研究內容相關的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做好課題的研究準備工作

我堅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隨着資料的準備,課題的立項,課堂效果的總結,腳踏實地學習研究。通過閱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1、緊扣課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導入的實效性,充分準備課題研究的資料。2、通過資料的大量準備,結合日常教學,構建合理的課題研究體系。3、設計準備階段的調查問卷,力求爲課題服務。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準備階段,我還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對日常教學導入方法的改變,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出課堂導入的重要性,讓我明白學生求知和課堂導入密不可分。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我在前期準備階段中,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於課堂導入方法的不確定性,課堂內容的不一致性,總結自己,找資料找方法,提高導入效率。讓課題研究成果更具有價值,更有意義,及時的改進和總結,爲課題準備成長自己,再接再厲。

通過準備階段的學習,我會堅持自己的課題,用心研究,用心準備,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課題,也是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2

韓立福博士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我們現在所講的課堂教學是爲學生服務的課堂,是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爲目標的課堂。不管我們的教學觀怎麼變,教學理念或教學手段怎麼更新,我們所關注的有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應該始終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關注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更應關注教學中人的生存狀況,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況。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生成、共同成長的過程。而有效課堂又是有效教學的重要載體,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利用好課堂40分鐘,要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使學生樂於學,自主學,學會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培養:

一、興趣的培養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條件

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對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覺地去觀察、研究某種事物。有位哲人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項事物感興趣,就會主動地接近它、思考它,就會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因此,教師必須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這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

1、設計啓發性問題,上好導語。上好一堂歷史課,導語設計十分重要。古人云:“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個好的開頭,成功地導入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有個先聲奪人的力量,將能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提高教學效率。

2、利用課本插圖,增強直觀性。形象生動的插圖,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也容易接受。誠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它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一種積極的注意傾向,並激發起熱烈持久的情緒。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代表人物畫像,有利於克服學生死記課本歷史人名、地點、年代等單純知識的枯燥無味,增強直觀性、欣賞性,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

3、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是過去性;同時歷史又是具體的,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人物的語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動,有遺址、遺物等,可見歷史是生動、形象、具體的,其情景性強,但由於教材的簡約性,使本來引人入勝的史實大爲失色。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去創設情境,相應的情境氛圍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輕鬆愉快地接受知識信息。

4、史論結合,感受成功之愉悅。“史”作爲歷史材料,是反映歷史本體的內容,“論”是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而得出的觀點和結論,是有關歷史本體的認識內容。當學生能自覺地、經常地和有針對性地把具體史料的學習與歷史理論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就能感受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功之愉悅。從而體驗到歷史課的真正魅力,增強學習歷史的內在興趣。

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現代教學論認爲,我們獲取知識是爲了運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理解和記憶陳述性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在講解歷史問題時要把分析問題的相關思路揭示出來,並使學生了解,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同類問題的時候也能用相關的方法去分析,這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實效的主要方法。

1、展示教師的思維過程,做好示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滿足於傳授基礎知識,

不能滿足於如何去整理、歸納、總結歷史問題,而且要把教法和學法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更要注意講“我是怎樣想的”、“還想到了什麼”、“遇到類似的問題應怎樣去想”等等。把教師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去體會、思考,並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2、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提高思維能力。學生運用方法解決學科問題的本領、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最終是在實踐和訓練的過程中在學生的頭腦內部來完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啓發學生暴露思維過程,並對學生的思維過程作出評價、剖析。若學生的思維過程無誤,其思維與其他學生思維接近,就會給其他學生以啓發,若思維有誤,可針對其要害予以糾正,同樣會給其他學生以影響。

3、讓學生參與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種教學形式來完成,特別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主動參與中實踐教學雙邊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

三、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1、提出問題,引入自學之門。上課伊始,先提出一至兩個能概括本課主要內容的問題。然後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通過思考,將本課內容進行簡單概括。

2、有意設疑,促使自學深入。自學指導貴在設疑,學生創造精神,創造性格和創造習慣養成的核心是“疑”。疑應設何處?一般說來,設在講課的開頭、講課的重難點、講課的街接處、講課的結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3、聯繫比較,擴大自學的效果。聯繫比較可以是多層次、多方位的,包括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繫比較,同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繫比較,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繫比較,中國歷史和世界史之間的聯繫比較,歷史學科和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比較,歷史演變和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繫比較。把歷史上有關聯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促使學生思維,形成準確、清晰、完整的歷史概念。

4、能力訓練,提高自學質量。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在自學過程中,必須把能力訓練放在重要位置,通過能力訓練,提高自學質量。爲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於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應着眼於訓練,多問“爲什麼”,促使學生去思考、探索,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從興趣培養入手,使學生“樂學”、“想學”;要以思維能力培養爲主要方法,使學生掌握程序性知識,激發學生“樂學”、“想學”的內在動力;要以自學能力的培養爲主要途徑,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真正學會學習。只要使學生“樂學”、“想學”、“會學”,就能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完成歷史教學的目標。

總之,有效教學的實現依賴於有效課堂,而有效課堂的形成必須立足於學生的成長,只有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才能更好的推進有效課堂,促進有效教學的實現。

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3

我校小班化教學從去年去上海蔘觀學習開始,到我們自己動手實踐,已經跨年了,小班化教學心得體會。每一位參與小班化教學的師生均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也經歷了好奇、熱愛、反思的心理過程。認真反思是爲了更好的投入到下一輪的教學工作中。回首一年來的小班化計算機教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國中低年級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直接的感性表象掌握概念

教師要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兼之信息技術課本身的極強操作性,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發揮其主動意識,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意識,促進其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從認識出發,聯繫實際,學習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淺入深,組織小組比賽等,讓學生躍躍欲試,產生動力,由“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這樣由內心產生慾望,教師及家長再給予積極的評價,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探索知識。

二、要善於創設情境,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如何願意去學,並且學出興趣、學出滋味,學得生動、活潑、主動,關鍵在於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產生內驅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獨立操作、發現並總結新知識的本領。例如:學習製作藝術字的過程。首先教師將課前採集的片頭字如新聞聯播或自己製作的漂亮藝術字展示給學生看,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標;其次讓學生想一想藝術字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學生舉例如廣告設計、賀卡等;再次,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演示製作藝術字的過程, 這一過程讓學生注意收集信息,再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提出疑問,進行討論,回答他們自己的疑問,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然後通過製作過程,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得出處理問題的步驟:

①創建藝術字;

②設置藝術字的格式;

③選擇藝術字的形狀;

④確定藝術字的疊放次序等。但並不將此作爲惟一的標準定論,而是鼓勵有多種形式的答案。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腦發現知識的過程,印象深刻,並從具體事例中總結出處理信息的一般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要注重任務驅動,講練結合

新版國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同於以前的計算機教材中的內容,更注重實用能力的訓練,因此宜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以一個具體的任務爲學習目標,詳細介紹任務的完成步驟,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習軟件相應功能的過程。可採用以實例講操作,以任務帶知識的方式綜合運用分析法、演繹法、發現法和實驗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掌握基本知識和功能的應用,又親身體驗分析問題、解決中國。

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4

近日,受學校的委派,我們一行五人,前往蘇州參加第五期全國中國小微課程設計與反轉課堂教學實踐高級研修班。現將如下心得與大家共分享。"翻轉課堂"——這種能夠凸顯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的呈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固有的教學觀念和既定的思維方勢。"翻轉課堂"是什麼,如何"翻轉",通過這次的學習,經過一番搜索查閱,本人對"翻轉課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什麼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定義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完成相關的測試並提出問題。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協作、完成作業及個性化指導,學生形成新知結構的一種教學形態。衆所周知,傳統的課堂教學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佈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但"翻轉課堂"卻幾乎把傳統教學翻轉了過來,構建了學生晚上在家依據教師製作的10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自主學習,並完成幾個有針對性的測試;上課時師生互動交流學習內容,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達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顛覆或者叫反轉。既改變了學習的順序,又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實現學習的可複製性。老師不在是講臺上的"聖人",而是成爲學生個性化教育的教練。

二、如何開始"翻轉課堂"

通過聆聽學習胡教授的講座,開始錄製微課之前得做好以下幾點:

1、繪製知識地圖。對即將進行翻轉課堂製作的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梳理。

2、列出知識清單。對本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概括,應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以及視頻最終需要表現的內容。

3、制定設計方案。收集和創建視頻,應考慮發不同教師和班級的差異來制定教學步驟、安排教學內容,分配視頻時間等等。個人認爲微課中應只講重點、不講難點,將難點留到課堂上讓學生交流探討,更能加深學生對難點的理解。

4、確定錄製形式。在製作過程中應考慮學生的想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5、組織課堂活動。課程內容在課外傳遞給學生後,那麼課堂內更需要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創建內容,通過探究式的活動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其所學內容。

三、"翻轉課堂"翻轉了什麼

翻轉課堂以"學習情況研究、學習資源前置、有針對性的學困生輔導以及總結性提升"作爲課堂推進的模式,爲我們重構了教學的基本流程,他對傳統課堂的顛覆性改變,既讓我們疑惑頓生,也讓我們眼界大開。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

翻轉課堂後,利用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爲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覆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精心安排教學環境和妥善安排教學環節,學生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體,使教育在技術的支持下變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翻轉課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論,而是重在轉變新形勢下的教師觀、學生觀、課堂觀。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當教師更多的成爲指導者而非內容的傳遞者時,教師就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並有針對的進行問題或學困生輔導。採用這種模式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習過程中的交互性,有助於學習者的溝通、協作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轉"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深入

翻轉課堂改變了我們與家長交流的內容。大家都記得,多年以來,在家長會上,父母問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安靜的聽講,行爲恭敬,舉手回答問題,不打擾其它同學。這些看起來是學習好的特徵,我們回答起來卻很糾結。因爲在我們翻轉課堂後,在課堂上這些問題也不再是重要的問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們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學習呢?這個更深刻的問題會帶領教師與家長商量:如何把學生帶到一個環境,幫助他們成爲更好的學習者。

4學習後,對自己的幾點反思

一是把導學案落實到位,每個學生必須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並完成導學案的練習題,培養整體班級學生自學的能力;二是讓優秀學生更加優秀。可以讓部分學生通過不斷的自學,一直往前趕超,然後通過課堂的講解不斷自我完善。三是帶動後進生。每週抓一兩個學科的最差生,通過課堂一些基礎題的不斷點名,並給以一定的獎懲措施,使這部分學生也能跟上班級的學習步伐。

通過此次講座的學習,我深刻體會到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一些傳統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漸地被一種以學生爲中心的、充滿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轉課堂就是實現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實踐形式。當然,要把他很快轉化爲我們的教學理念和實踐行爲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翻轉課堂"。

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5

隨着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對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對於我們鄉村國中英語教師來說,在英語教學中遇到了部分學生嚴重的“學習被動,學習慾望不足,甚至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負擔”的現象,使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分析其主要原因:由於農村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條件太差,師資力量薄弱,造成學生升入國中後英語跟不上。

隨着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對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對於我們鄉村國中英語教師來說,在英語教學中遇到了部分學生嚴重的“學習被動,學習慾望不足,甚至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負擔”的現象,使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分析其主要原因:由於農村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條件太差,師資力量薄弱,造成學生升入國中後英語跟不上。要想真正做到高效課堂,必須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工作,才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那麼,怎樣增強英語課堂效果呢?

一、關注學困生,進行分層教學

教七年級新生時,英語教師不能只教國中英語的主要知識點,還要適當補充一些英語最基本的知識,並對這些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給基礎薄弱的學生一次感知的機會。複習過程中,巧設課堂提問,讓好學生更自信,讓中等學生感到能學會,讓學困生感到努力學習還有希望。這也是分層次教學的一部分。對每個學生的要求標準可以不同,但要使全體學生都能接受,都能跟上課堂節奏。每當課堂討論或練習時,應特別關注學困生,及時給予指導,使他們每節課都有點收穫。

二、利用課堂口語,提高學習興趣

學習英語,要始終堅持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利用課堂口語,既營造出英語氛圍,也能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課上,要儘量用英語去鍛鍊學生的思維,甚至不惜輔助以手勢及英漢結合。雖然有的學生還免不了中式英語,還是要鼓勵、鼓勵、再鼓勵!讓學生帶着老師激勵的語言,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輕鬆地、愉快地感知英語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

三、加強師生互動,進行課上操練

在新教材的指導下,英語課堂不能滿堂灌,要多用啓發式、誘導式教學方法。例如,教授單詞時,重點單詞和句型應多操練,舉出各種典型例句和生活性強的例句,讓學生充分參與。在反覆操練中,兼顧那些學困生,讓他們也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能有效增強課堂凝聚力。

四、增加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環節

課前預習,對於上課起着很好的促進作用,是打造英語高校課堂不可或缺的環節。佈置課下作業時,最好分成學習小組,利用早、晚閱讀時間,小組長可以起到督促和檢查的作用。當然,課上導入和複習也是檢查的重要一環。學生回答問題時,多鼓勵,少批評,給學生留點自尊,也就給他們留下了學習的勇氣。

五、取英文名字,營造學英語氣氛

學生一入學就給每一位學生取一個英文名字,上下課都叫他(她)的英文名字,給學生營造一種學英語的氣氛。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英語的積極性。並用英語歌曲、英語歌謠、小故事、遊戲、頭腦風暴等多種形式,把學生很快帶入課堂的學習。

總之,多關心、關愛學困生,把他們也融入到英語學習的大課堂中去,只有全體學生都參與了,才能稱之爲“真正的高效英語課堂”。

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閱讀應該是探究和創造的過程,充滿了發現、質疑、思考和探究。因此,我認爲新課改理念下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重點是要改變閱讀學習的方式。

課改雖然給我們語文教學帶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也出現很多值得我們反思的現象。有的教師常常把教學禁錮於一種教學模式中,機械地套用那幾個教學中長用的環節;有的教師對課堂調控不當,常常出現放任自流的現象;有的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挖掘過深,從表面上看,似乎可加深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實際上卻削弱了文章的原有美感。“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新課堂中,我覺得,老師應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

在課前教師關鍵在於準確,深入的解讀文本,,而作爲教師準確的解讀文本,是上好閱讀課的基礎。教師在精心的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靈活機智的實施教學,老師不要不斷地問,這樣不但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滅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產生厭煩的情緒。奧斯貝爾說過:如果把全部教育學、心理學歸結爲一句話的話,那就是我們的兒童已經知道了什麼。所以教師課前瞭解學生,知道學生已知、已會了哪些,十分重要。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探求未知。

在教學中,我知道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是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的主要形式。低年級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點詞、句、段,中高年級可以圍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進行閱讀教學,可一些教師爲了追趕時髦,不管時機,不管內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強調合作。如爲了學習文中的生字,也要讓學生分組來討論這些字的結構、寫法,看似熱鬧的課堂其實走進了形式主義的誤區。教師一定要加強調控、引導,避輕就重,不能只圖形式上熱熱鬧鬧,不講實質效果,一定要使學生學有所得,而且逐漸學會學習。因此,合作學習這種形式要實實在在地爲合作學習的內容服務。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如學生經過思考自己能解答的,就不需要合作學習,反之,則需要。老師提出的問題經過學生思考,通過合作學習能夠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能夠相互受到啓發,達到情感的交融,纔是有效的合作學習。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注意到一些表面的內容,只追求一些表面的形式,而要真正地理解語文學科所承擔的義務,真正地着眼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少一些表面的繁榮,多一份內在的智慧。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有規律可循,但無定式可依,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地實踐、反思、創新,再實踐、再反思、再創新,從一次次的反思與實踐中,尋求提高閱讀教學的途徑與規律,從而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