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向老兵張貴斌學習的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1.68W)


向老兵張貴斌學習的心得體會

94歲的張貴斌,曾參加過遼瀋戰役中最慘烈的塔山阻擊戰。7天6夜的戰鬥,全連120多人只剩下3人……張貴斌老人曾榮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脫下軍裝後卻深藏功與名,連兒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覈實老兵立功信息,他纔將藏了65年的軍功章、立功證拿出來。

1948年,鞍山剛剛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碼頭村的張貴斌來到部隊。雖然當時剛結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爲了人民當家作主,爲了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他毅然選擇了參軍。

進入部隊不久,張貴斌參加了塔山阻擊戰。“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溝裏,一步也沒後退,一仗下來,全連就剩3個戰友了。”張貴斌回憶說,“我們人少,敵人人多,但我們就是頑強。天上的敵機不停地飛,炮彈把我的腿炸傷了,包紮一下繼續上,戰友倒下了,就搶時間把他們揹回來,打勝仗憑的就是我們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擊戰的英勇表現,張貴斌獲得“人民功臣”榮譽稱號,並記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張貴斌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爲一名黨員。也是從那時起,“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成爲他時刻遵循的行爲準則。

隨後,張貴斌跟隨部隊打武漢、戰長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時身負重傷纔不得不離開部隊。作爲戰鬥英雄,組織上準備安排張貴斌到廣州海關或漢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卻選擇了復員回鄉,在他看來:在哪都一樣爲人民服務。

回到家鄉後,張貴斌將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證壓在箱底,從未向別人提及,更沒有因此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就連兒女也只知道他是一個打過仗的老兵,對其他情況都不知曉。

從部隊轉業,張貴斌先後在村黨支部、西柳信用社任過負責人,之後又到西柳供電所當會計,再後來到海城農電局物資供應站工作。

然而,無論崗位如何變動,張貴斌始終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1962年,張貴斌到海城農電局西柳供電所任會計,他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力求賬目清清楚楚。西柳供電所距農電局15公里,張貴斌經常拖着傷腿,騎自行車去局裏辦事,每一個往返都要三四個小時。寒來暑往,這一干就是6年,張貴斌從沒耽誤過工作。

到器材庫工作後,張貴斌的主要工作是從火車站接運器材。一列車電杆電線變壓器,靠人拉肩扛裝上馬車,一干就是十天半個月。張貴斌與同事趕着馬車去車站接貨,經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張貴斌的帶動下,大傢伙從沒有過怨言。

張貴斌處處爲企業、爲國家着想。這幾年,張貴斌因病經常住院,他是離休幹部,醫藥費全額報銷,可以住條件好的醫院,也可以住時間長一點,可他從來都是剛好點就出院。他跟孩子說:“我都好了,就別浪費國家的資源。”買藥也不讓孩子去報銷,拿自己的工資去買。他說,國家給的工資不少,不能再花國家的錢了。

“相比於犧牲的戰友,我很幸福。特別是作爲一名黨員,對照黨章,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這些不算什麼。”面對人們對自己“捨生忘死、報效祖國,深藏榮譽、甘於奉獻”的稱讚,張貴斌這樣說道。

2017年,張貴斌所在的單位——國網鞍山供電公司在做退役軍人的專題節目時,張貴斌在節目中對戰功也隻字未提。直到今年鞍山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張貴斌的事蹟才被家人和社會所瞭解。一時間,整座鋼城都被張貴斌淡泊名利、深藏榮譽功勳的事蹟所感動。

現在,張貴斌仍堅持通過新聞了解國家大事,時不時還要動筆記錄。國小兩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隊接受的教育。張貴斌說,是黨給了他知識,教會他做人,給了他現在的安穩生活,他永遠感謝黨和國家。現在他老了,不能給國家作更多的貢獻,就管好小家,儘量不給國家添麻煩。

一次莊嚴承諾,一生忠誠不變。張貴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終堅守的初心,昭示着一名共產黨人的赤子情懷。

  2019人民英雄張貴斌學習體會

  張貴斌今年94歲,曾參加過遼瀋戰役中最爲慘烈的塔山阻擊戰,戰鬥中衝鋒在前,戰鬥7天6夜,將生死置之度外,後來他又跟隨部隊轉戰大半個中國。

他曾榮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他脫下軍裝後,卻收起軍功章,連自家兒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張貴斌老人的功績才被公佈,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認識這位深藏功名65年的老人。

這張殘破不全的喜報,紙面已經泛黃,雖然歷經了70多年,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地印證着一名戰鬥英雄浴火戰場的事蹟。

退伍老兵 張貴斌:我在那時候一邊打仗一邊救傷員,七天六宿我背了20多個傷員。天上扔炸彈愛怎麼扔怎麼扔,根本不尋思,就一心想把這仗打勝利了比啥都強。

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最慘烈的一戰,張貴斌和他的戰友們用血肉之軀,死死將國民黨救援錦州的部隊擋在塔山。

退伍老兵 張貴斌:勝利以後我那個連就剩,我是東北人 ,還有倆我記得是山東人,一個連120多人。

因塔山阻擊戰的英勇表現,1948年初剛剛參軍的張貴斌立一大功。之後他跟隨部隊打武漢、打長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時受重傷,纔不得不離開部隊。

退伍老兵 張貴斌:腿那塊肉被飛機炸彈給刮下去了,我用土面子就糊上了,我用(布條)把腿就纏上了,血就止住了,那時候也不覺得疼,該背傷員搶傷員,我還搶還背。

轉業時,組織上先後安排張貴斌到廣州海關和漢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卻把機會留給戰友,1954年復員回到家鄉,遼寧海城西柳鎮小碼頭村。從此,張貴斌將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證壓在箱底。兒女、單位、鄰居只知道他是一個打過仗的老兵。1962年,張貴斌來到海城農電局器材庫擔任負責人,那時海城很多農村還沒有通電,他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總在人手不夠的時候,跟着工人們去給村裏架線。

退伍老兵 張貴斌:原來以前那都是點洋蠟,再不就是小油燈用棉花整的。這電亮了,老百姓心亮堂了,咱自己作爲一個黨員來說,心也真亮堂。

作爲離休幹部,按照規定,張貴斌住院費全額報銷,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牀走,就急着讓女兒辦理出院。

張貴斌女兒 張英:本來應該再住一個星期,他說不住了,不住了我能養我就回家養,給國家省下那錢,給災區、學生、貧困戶啥的。

國網海城供電公司離退休管理工作負責人 郝俊成:他的一些老年病,高血壓,常有的病都很多。他一般買些小藥,他都不報了,他報的額度是最少的。

2019年,鞍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反覆要求覈實老兵立功信息。今年四月,張貴斌才第一次將深藏了65年的軍功章、立功證和喜報拿出來。

退伍老兵 張貴斌:我自己這麼想,要露出去給國家添麻煩,我這麼想今年(國家統計信息)爲啥露,我就覺得我入黨70年,對黨應當忠誠。另外,我還能活多長時間,我就這麼想的,得了,和黨忠實吧,把這事情我就說了。

西柳鎮民政辦公室主任 陳雷:當他女兒把這些軍功章和立功受獎證書拿出來的時候,我感到很震驚,很少看到有這麼多軍功章。

張貴斌和老伴丁鳳珍,現在住的房子僅有31平方米,是他離休後攢了7年工資買下來的,傢俱簡單陳舊,甚至連個廚房都沒有,三個女兒一直在農村務工,兒子接他的班,在鎮上的供電所當管理員。

退伍老兵 張貴斌:什麼時間咱們得想着大家,想到國家,大多數人不能光想着自己這個家。國家國家,沒有國哪有家。黨員一心爲民,不是爲自己私心那是罪 。人這一生,我說人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錯事,不做壞事,這一生要能做到了,那我們的國家就更強大了。

  2019人民英雄張貴斌學習有感

1.6米的身高,滿臉皺紋,說到70多年前那場7天6夜的戰鬥,他說,全連只活下來三人。能夠倖存,已是人生大幸,他非常知足。說到作爲人民功臣被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接見的場景,他說,那是這一輩子最激動最光榮的時刻。這種驕傲被他牢記在心底,整整70年。

他就是94歲的張貴斌,一位曾參加過遼瀋戰役塔山狙擊戰的戰鬥英雄,一位曾經先後立過三次大功的老兵,一位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於平凡的老人。多少年來,他深藏榮譽功勳。直到不久前海城地區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張貴斌的榮譽才被人知曉。

不爲人知的軍功章

近日,記者走進了張貴斌的家,瞭解功勳老兵的故事。走進小屋,老人正坐在沙發上,胸前佩戴着多枚勳章。沙發上擺放着塵封許久的大小證書。如果不是這次採訪,這些勳章和證書還會繼續沉睡,不爲人知曉。開啓這些勳章祕密的,是這次全市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

不久前,二女兒張英帶着張貴斌的證書和勳章,陪伴父親做了快1個小時的車,來到西柳鎮信息採集點。勳章和證書讓在場人員驚訝不已。老人的報功書是解放軍東北軍區簽發的,寫明瞭張貴斌在塔山阻擊戰中英勇果敢,被評定爲大功。再看老人的個人信息,出生於1925年,1948年參軍,1949年入黨,先後立大功三次。工作人員備受震撼的同時也非常激動,他們沒想到,身邊還藏着這樣一位戰鬥英雄,這樣一位張富清式的人物。

“藏”了70年的報功書

張貴斌深藏着的報功書早已泛黃,薄薄的一張紙滿載着歲月的痕跡,邊邊角角都破損了,可報功書上的寥寥文字,卻清晰地印證了一名戰鬥英雄浴火戰場的事蹟。

1948年鞍山剛剛解放後,從小出生在西柳小碼頭村的張貴斌毅然選擇了參加解放軍。

張貴斌是貧苦農民出身,他的父親以前一直給地主家幹活,一次意外把地主家的驢弄丟了,地主爲了懲罰他 ,趕着馬車從人身上軋了過去,當時人就不行了。張貴斌的哥哥當年被國民黨抓走充壯丁,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於是懷着國仇家恨的張貴斌決定參軍,“爲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我要去當兵。”那時,張貴斌結婚不久,妻子剛有了身孕。

儘管如此,他還是走進了部隊。正趕上塔山阻擊戰,那是遼瀋戰役中的一次重要戰鬥,戰況異常慘烈。

雖然張貴斌當兵不久,但他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戰鬥中,始終守衛在陣地上,槍不離手。“那時候沒工夫想別的,就想一定要挺住。我們人少,敵人人多,但我們就是頑強。天上的敵機不停地飛,炮彈把我的腿炸傷了,包紮一下繼續上。有的戰友倒下了,我就搶時間把他們揹回來。我們最後能贏憑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張貴斌被炮彈炸傷的左腿上的傷疤至今依然清晰可見,現在還會時常疼痛。可他說,這點小傷不算什麼,與許多戰友相比,他已經夠幸運了,起碼活了下來。他還記得同班兩位戰友的名字:李恩祿、刁鳳祥。“我們部隊犧牲戰友的遺物都在錦州遼瀋戰役紀念館,這些年我沒能常去看他們……”說到這,老人的聲音顫抖了。

因在塔山阻擊戰中表現英勇,張貴斌獲得“人民功臣”榮譽稱號,並記大功一次。

北京解放後,獲得“人民功臣”稱號的張貴斌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們的接見,他本人在1949年2月入了黨。家鄉的妻子也感受到了這份榮光。二女兒張英說,她小時候聽姐姐說,當年父親的報功書送到家裏的時候,一路吹吹打打,大夥都往家裏來恭喜母親。可很少有人知道,張貴斌在外打仗時,妻子和女兒是靠着妻子丁鳳珍編草鞋爲生,日子過得很艱難。

1954年2月,走了大半個中國,又在戰鬥中獲得兩次大功的張貴斌轉業回到了老家西柳鎮小碼頭村。本來是可以留在廣州海關的,但他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主動申請回鄉。當時他跟組織說:“家鄉更需要我回去建設。”回鄉後,他先後在村黨支部、信用社任負責人,之後做過供電所所長,再後來到了農電局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全心全意,不怕苦不怕累。他把證書和軍功章藏在櫃子裏,從未提過自己的功績。

31平方米的老房子

從硝煙炮火中成長起來的張貴斌,很少計較得與失,他選擇在和平時期淡泊名利,把餘生獻給了普通崗位。對於物質的需求,更是簡單又簡單。

“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能活到現在,過上這麼好的日子,享受到國家給的待遇,已經得到太多啦,不應該再要求什麼了。”

張貴斌和老伴丁鳳珍現在住的房子僅僅31平方米,傢俱簡單陳舊,甚至連個廚房都沒有。以前張貴斌老兩口住的地方暖氣不好,老兩口年紀大了受不得凍,十幾年前換到了這裏。但這裏也是老房子,面積又小,可張貴斌說,夠住了。

張貴斌和丁鳳珍已經結婚75年。剛結婚他就去參軍,一晃7年沒有回家。現在老兩口擠在狹小的屋裏,可以說,丁鳳珍基本沒享過福。可丁鳳珍說,自己是農民,習慣了苦日子,現在國家每個月給高齡補助幾百元,很不錯。她說:“兩個人一起平平安安的,家庭和睦,比什麼都強。”

這幾年張貴斌因病常住院,他是離休幹部,醫藥費全額報銷,可以住好的醫院,也可以住的時間長一點,可張貴斌從來都是感覺好點,住不到7天就出院,他跟孩子說:“我都好了,就別浪費國家的資源。”買藥也不讓孩子們去報銷,全拿工資的錢去買。他說,國家給自己的工資不少了,不能再花國家的錢。

張貴斌平時穿着極其簡單,他也不讓兒女給他買新衣服,他說,有兩件衣服換洗足夠了。

現在,張貴斌仍堅持通過新聞去了解國家大事,時不時還要動筆記錄。國小兩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隊接受教育並拿到了高中文憑。他說是黨給了他知識,教會他做人,給了他現在的安穩生活,他永遠感謝黨和國家。現在他老了,不能給國家作更多的貢獻,那麼就管好小家,儘量不給國家添麻煩。

十幾年前,張貴斌就囑咐兒女:“我死了就給我蓋上一面黨旗,其他的什麼都不要準備。火化後,把骨灰撒入河裏,簡單結束。”女兒張英說,父親經常給家裏開會,告訴幾個兒女,要多做少要,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要去佔國家和別人的便宜。

衆人心中的楷模

83歲的王素清是張貴斌家的老鄰居,聽說有人採訪張貴斌,老人特意趕過來,就爲了跟記者說幾句話。“張大哥人太好了,在村裏做書記時,替老百姓做事,誰有困難找他他都盡力去幫。有兩件事我一直記得,一件是有一回他在路上撿到錢了,擔心丟錢的人着急,他就守在原地,一等就等了幾個小時,一直到失主回來。還有一件事,他後來做信用社主任,有人貸款做買賣結果錢還不上,他自己掏錢把5萬元還了。作爲村書記,他事事做在先,公平公正,大夥心裏都敬佩他、信服他。”

今年66歲的李恩思,1962年隨父母下放到張貴斌所在的村。張貴斌幫助他們安頓下來。之後李恩思的父親病重,張貴斌幫着買藥、打針。病逝時,張貴斌一手操辦了後事。那時李恩思年紀還小,他的媽媽身體也不好,父親去世後,他家的事裏裏外外都是張貴斌幫忙。對這些恩情李恩思說:“感恩在心,一輩子忘不了。”

  2019人民英雄張貴斌學習感想

踏實做事,不求回報;雖功勳卓著,卻甘於平凡——10月14日,市委發出關於開展向張貴斌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老英雄張貴斌成爲新時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會各界也開始用實際行動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區各部門迅速掀起學習張貴斌事蹟的高潮,有關部門也紛紛關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從瞭解到張貴斌的事蹟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第一時間組織走訪慰問了張貴斌,詳細瞭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體健康情況,並幫助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把組織的溫暖和關懷送到他們的心坎上。隨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全市率先下發通知,在全市退役軍人系統及廣大退役軍人中廣泛開展向張貴斌同志學習活動。

海城市相關部門、國家電網鞍山分公司陸續到張貴斌老人家探望。爲讓老人過個溫暖的冬天,相關部門正抓緊協調,將爲老人備一處好一點供暖條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視《焦點訪談》欄目組來鞍專程採訪張貴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範圍的關注。

張貴斌爲何成爲“偶像”?因爲他以不凡經歷給予我們不斷拼搏的勇氣。爲了新中國的解放事業,不懼犧牲,參加多次戰鬥,先後榮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農村工作。先後任村黨支部書記、信用社負責人、供電所所長,後來又到農電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離休。在每個崗位上,他都聽從黨的安排,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只講奉獻。

張貴斌爲何成爲“偶像”?因爲他用正能量讓我們看到了應該堅持的方向。老人是離休幹部,每個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傢俱,兩件舊衣服穿了十幾年,卻毫無怨言、安然自樂。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醫療待遇,但他總是主動放棄,想着能幫國家省一點就是一點。有再多的困難也都自己克服,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人的本色。

張貴斌爲何成爲“偶像”?因爲他讓我們看到了努力的目標,看到了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現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實施“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作爲鞍山一員,我們要學習他恪盡職守、甘於擔當的務實作風,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履職盡責、擔當作爲,把崗位當成事業幹,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