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政法幹警爲羣衆辦實事心得體會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06W)

  政法幹警爲羣衆辦實事心得體會5篇


政法幹警爲羣衆辦實事心得1

人們常說,共產黨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人民公僕,就是人民公用的僕人,是服務人民的。黨員幹部要很好地服務羣衆,就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以羣衆爲中心,圍繞羣衆做工作。

政法幹警爲羣衆辦實事心得體會5篇

一、要在感情上貼近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羣衆路線。作爲黨員幹部,一定要把羣衆當作是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羣衆、深入實踐,廣開言路、傾聽民意,瞭解羣衆所思、所盼,及時解決人民羣衆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與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中體察民情,在爲羣衆排憂解難中建立感情。

二、要在思想上尊重羣衆。作爲黨員幹部,就是要把羣衆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堅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羣衆,對待羣衆不分貧富,一視同仁;堅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羣衆,不在羣衆面前打官腔、擺官架子、說官話;堅持用平等的心態聯繫羣衆,不高高在上,不以權壓人,讓羣衆說心裏話,道煩心事,講真想法,提好建議。

三、要在作風上深入羣衆。善於深入基層做羣衆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爲黨員幹部,絕不能整天圍着辦公室轉,圍着上級領導轉,而不圍着羣衆轉。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瞭解民意,體察民情,解決民難上,做到無論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時間深入基層,無論時間多緊,都要抽出時間聯繫羣衆,切實在聯繫羣衆中找到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增強工作的針對性。

四、要在工作上依靠羣衆。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事業不斷髮展的力量源泉。作爲黨員幹部,必須牢固樹立羣衆觀念,把羣衆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善於聽取羣衆的意見,自覺接受羣衆的監督,做到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羣衆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羣衆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羣衆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羣衆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羣衆評判,用羣衆的智慧推動當地發展。

五、要在生活上關心羣衆。幹部爲羣衆多送一份溫暖,羣衆對幹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幹部多盡一份職責,就爲黨多增一份光彩。作爲黨員幹部,要把羣衆滿意作爲工作的標準,以“羣衆利益無小事”的態度,誠心誠意地爲老百姓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着力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着力解決羣衆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廣大羣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心繫羣衆魚得水,背離羣衆樹斷根。”每名黨員幹部只有始終牢記自己職責,自覺深入基層,聯繫羣衆,不斷增強爲民服務意識,才能成爲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人民公僕。

政法幹警爲羣衆辦實事心得2

堅持黨的羣衆路線,關鍵在於建立長效機制;長效機制的建立,關鍵要解決制度層面的問題。要在政治制度、幹部制度、組織制度的整體框架內構成良性互動,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約幹部權力的“鐵籠子”與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發揮綜合效應,使黨的羣衆路線獲得有效的實現方式。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真正成爲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羣衆路線,密切黨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充分發揮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透過人民代表大會得以實現。人大代表要樹立羣衆觀點,真心誠意地對人民羣衆負責,密切聯繫羣衆,與羣衆打成一片,與羣衆廣交朋友,圍繞羣衆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同時,要發揮人民代表的橋樑紐帶作用,用心參政議政,監督政府依法行政,用心迴應人民羣衆的關切。

幹部制度方面,真正把幹部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要提高制度設計的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完善幹部評價體系,不僅僅要看領導幹部會不會抓經濟發展,更要看領導幹部會不會做羣衆工作、會不會抓社會管理,不僅僅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民生賬、發展成本賬、羣衆滿意賬。進一步改革幹部評價機制,逐步改變幹部考覈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會組織和社會公衆相對“缺位”的狀況,真正把對幹部的評判權交給廣大人民羣衆。完善權力約束機制,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吏,“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引導廣大幹部敬畏手中權力、慎用手中權力、用好手中權力,逐步構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組織制度方面,加快構建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黨羣幹羣關係不是一種“抽象”的存在,廣大人民羣衆評價黨的作風,是從一個個“具體”的個體出發的,正是這一個個具體的“個體”狀況,構成了黨的作風建設的“整體”風貌。黨要完成歷史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首先務必始終持續黨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體此刻組織建設上,不僅僅要重“量”,更要重“質”。一方面,要嚴把“入口關”,針對“有的黨組織對發展黨員把關不嚴,發展黨員質量需要提高”的狀況,進一步收緊入口;另一方面,按照黨的十八大“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的要求,加快構建黨員隊伍建設的“退出機制”,暢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漠、組織紀律不強,甚至思想蛻變、腐化墮落的黨員”及時清理出黨的隊伍,切實增強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潛力,爲人民執好政、掌好權、服好務。

政法幹警爲羣衆辦實事心得3

羣衆觀點是我們黨的基本的政治觀點,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學習綱要》中指出,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羣衆,密切聯繫羣衆,隨時聽取羣衆的呼聲,瞭解羣衆的情緒,代表羣衆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全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他強調指出,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全黨統治要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以實際行動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取得羣衆滿意的成效。

“羣衆路線”簡單地說來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在一方面,它認爲人民羣衆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黨對於人民羣衆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羣衆指出鬥爭的方向,幫助人民羣衆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黨必須密切聯繫羣衆和依靠羣衆,而不能脫離羣衆,不能站在羣衆之上;每一個黨員必須養成爲人民服務、向羣衆負責、遇事同羣衆商量和羣衆共甘苦的工作作風。在另一方面,它認爲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於它能否採取“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方法。

同時,我也進一步深刻認識到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業,

目的都是爲人民羣衆的利益,都必須真心實意地依靠羣衆才能做好。我們黨要求領導幹部必須講政治。什麼叫政治?從根本上說,政治問題主要是對人民羣衆的政治態度,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這一點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就已經講清楚了。我們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對不對,做得好不好,要有根本的衡量尺度,這就是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這也是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的。

下面,我想從三方面具體談一些個人的學習體會:

一、必須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條主線。按照黨的十八大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來開展。我們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黨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使我們黨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始終保持思想純潔、隊伍純潔、作風純潔、清正廉潔,各項事業的發展都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

二、必須突出“爲民務實清廉”這個主題。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促使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弘揚黨的優良作風,爭作爲民務實清廉的表率。

三、必須着力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引導和督促幹部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做到思想上尊重羣衆、感情上貼近羣衆、行動上密切聯繫羣衆,真心實意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贏得人民羣衆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總而言之,黨的領導,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創造,接受人民的監督。這裏既有我們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有共產黨人的工作方法,中央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做羣衆之所需,真誠爲廣大羣衆謀利益,道理也正在這裏。

政法幹警爲羣衆辦實事心得4

黨的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我們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開展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的教育,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這一永恆課題。這一重要論斷,精闢闡述了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彰顯了我們黨一貫的民本理念。所以,在踐行黨的羣衆路線過程中,加強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教育,對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具有重要意義。

一、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最近,自治區召開黨委擴大會議開展“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專題討論,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指出,改作風首先要回答好、解決好“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而關鍵是要解決好如何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牢固樹立宗旨意識這一根本問題。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天開始,就把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繁榮富強,即把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密切聯繫羣衆作爲自己的行動指南和根本的政治品質。1941年,毛澤東同志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中指出:“共產黨是爲民族、爲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絕無私利可圖。”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同志第一次使用了“爲人民服務”的科學概念。1944年,毛澤東又以《爲人民服務》爲題,發表了紀念張思德同志的文章,全面闡明瞭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隊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對後來黨的建設產生了極其重要而深遠的影響。1945年4月23日,在黨的七大開幕詞中首次使用了“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這一科學概念。在“爲人民服務”前加上“全心全意”四個字,又進一步深化了“爲人民服務”的內涵。特別要求黨的領導人和每一個共產黨員要做到三條:第一,一切爲了人民羣衆;第二,一切依靠人民羣衆;第三,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工作路線。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要以人民羣衆的利益實現程度和滿意程度爲標準,始終牢記我們的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從而進一步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羣衆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毛澤東同志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符合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爲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爲標準。”在西藏的革命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爲“體現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的標準”,中國共產黨領導西藏各族人民,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緊緊依靠西藏廣大羣衆,開創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不同尋常的歷史進程,實現了從封建農奴制度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跨越。在這歷史性跨越進程中,歷屆自治區黨委全心全意爲了西藏人民,以西藏各族羣衆的利益實現程度和滿意程度爲標準,把服務老百姓、造福老百姓作爲責任,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全區各族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爲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應有貢獻。

二、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這就決定了共產黨的優勢就是密切聯繫羣衆,而危險則是脫離羣衆和沒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現在,一些黨員幹部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異化了,變成了“爲老闆服務”、“爲人民幣服務”。在處理各種經濟主體利益時,一些黨員幹部往往擺不正位置,立場、感情沒有站在大多數羣衆的利益上,不能做羣衆的“主心骨”、“代言人”,而是一屁股坐到了比羣衆強勢的既得利益羣體一邊。現在,交通工具發達了,一些領導幹部與人民羣衆的心理距離卻疏遠了;通信工具先進了,一些領導幹部與人民羣衆的交流溝通卻困難了;領導幹部的文化、學歷提高了,做羣衆工作的水平卻並未“水漲船高”,反而降低了。這些現象確實值得深思,蘇共失去執政地位,其中失去民心是根本原因。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執政地位才能堅如磐石。踐行黨的羣衆路線,就是要把爲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鬥力,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羣衆基礎。

黨的歷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人民羣衆的歷史作用,尊重人民羣衆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共產黨員要善於同羣衆商量,任何時候也不要離開羣衆。黨羣關係好比魚水關係。如果黨羣關係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即使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鄧小平同志指出,毛澤東同志倡導的羣衆路線和實事求是是最根本的東西。羣衆在實踐第一線,他們最富有實踐經驗,最富有創造精神,任何個人無論怎樣英明,都無法與羣衆相比;任何偉大的領袖,一旦脫離羣衆,就會思想僵化、犯錯誤,這些已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證明。鄧小平同志是相信羣衆、尊重羣衆首創精神的典範,早在1980年他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極其艱鉅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很多舊的問題需要繼續解決,新問題層出不窮。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羣衆,密切地聯繫羣衆,隨時聽取羣衆的呼聲,瞭解羣衆的情緒,代表羣衆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習近平曾指出:“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作爲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始終把人民呼聲作爲第一信號,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指出:“開展‘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大討論,是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指示要求的具體行動,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徑,是推動西藏發展穩定的本質要求,是解決少數黨員幹部中存在突出問題的現實需要。”因此,只有正確理解“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重要命題,才能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增強貫徹黨的羣衆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端正對人民羣衆的根本態度,把人民羣衆看做維護西藏長治久安的“銅牆鐵壁”,真正相信和依靠羣衆的力量;把人民羣衆看做“眼睛”,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羣衆;把人民羣衆看做“上帝”,全心全意依靠羣衆、服務羣衆;把人民羣衆看做“土地”,深入到羣衆中去生根發芽;把人民羣衆當做“水”,與人民羣衆保持魚水關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以優良的作風把各族羣衆緊緊凝聚在一起,爲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應有貢獻,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三、宏揚“老西藏精神”,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同志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曾要求西藏各族幹部羣衆要繼續着力弘揚“老西藏精神”,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發揚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爲西藏發展穩定無私奉獻,使“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上永放光芒。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指出,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一定要深刻領會“老西藏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內化爲做好本職工作的自覺行動,切實轉變工作作風。

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爲核心的“老西藏精神”誕生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是先輩們在行軍打仗、巡邏執勤中不斷挑戰生理極限、生命極限,用生命和熱血創造的“老西藏精神”,發展於西藏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完善於改革開放時期,昇華於跨越式發展時期。“老西藏精神”,把爲了西藏人民、服務西藏人民、造福西藏人民作爲責任,紮根西藏、奉獻西藏、建設西藏,爲我們樹立起了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老西藏精神”已成爲新時期建設新西藏的核心,成爲全區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老西藏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樣,都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要求。

正因爲有了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老西藏”們才能以爲人民服務、解放勞苦大衆作爲自己的根本宗旨,用這樣的信仰把百萬農奴解放出來,帶領西藏各族人民結束西藏延續1000多年的封建農奴制度,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從實踐角度看,信仰的強大動力支撐“老西藏精神”與黨的理想信念相結合,具有強大的實踐價值。共產黨人在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西藏的發展,促進了西藏社會的新跨越和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正因爲“老西藏精神”有機地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和“長期建藏,邊疆爲家”結合起來,把愛國主義情操與熱愛西藏、全心全意爲西藏各族人民服務的思想結合起來,把既不怕苦也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慎重穩進的方針結合起來,把艱苦創業和模範執行政策、遵守紀律結合起來,把艱苦創業與爭取全國人民的支援結合起來,黨在西藏的工作才取得巨大成功。自西藏和平解放以來,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援藏幹部、專業技術人員及各類建設者,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技能特長,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努力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爲西藏人民的幸福辦實事、謀利益,將“老西藏精神”奉爲報效祖國、服務社會、完善自我的境界,齊心協力,與當地幹部羣衆融爲一體,爲建設和諧繁榮的新西藏貢獻力量。

“老西藏精神”從實踐到理論始終把西藏各族人民羣衆放在第一位,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生動詮釋了“老西藏精神”馬克思主義羣衆至上的觀點。因此,我們要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改進工作作風,才能回答好、解決好“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重要問題。

政法幹警爲羣衆辦實事心得5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黨的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內容和載體是不同的。現在我們處在新世紀新階段,當大多數農民羣衆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他們的需求便發生了變化;城鎮居民基本實現了初步小康之後,他們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基層黨組織應當立足於人民羣衆的需求而提供服務,隨着人民羣衆的需求的改變而改變,以更好地踐行黨的根本宗旨。

第一,人民羣衆的需求與時俱進,應當在實踐中增強服務羣衆的意識和能力。發展纔是硬道理,聯繫服務羣衆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對象是“人民羣衆”,而人民羣衆面臨的問題、需求,不是靜止不變的,是會隨着情況的變化、時代的變遷而會不斷變化、日趨複雜。這就需要我們的黨員幹部服務者們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增強服務人民羣衆的意識和能力,才能更好的應對和解決人民羣衆新情況、新形勢下的問題和需求,才能更好的爲人民服務。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重慶市認真貫徹落實落實中央教育實踐活動精神。孫同志通過對聯繫點的實地走訪調研,收集和聽取各方意見,交流分析全面總結而得出結論:增強服務人民羣衆的意識和能力。

第二,人民羣衆的需求日趨多樣化,應當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羣衆的能力。基層黨組織應擺脫以往單一的、至上到下的管理方式,利用基層黨組織分佈的廣泛性、深入羣衆的優越性,全方位寬領域感受人民羣衆的需求。以全新的影響力吸引羣衆、團結羣衆,實現在服務中凝聚羣衆、在引導中帶領羣衆、在示範中組織羣衆。這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證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羣衆擁護和支持、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之策。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在如何把握羣衆的需求,增強服務羣衆的能力。

基層黨組織在工作上應當密切聯繫羣衆、充分發揮黨員和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在方式方法上要既依靠羣衆又教育和引導羣衆,不斷提高羣衆的覺悟,堅定羣衆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增強服務人民羣衆的意識和能力,就是堅持黨的羣衆路線根本方針,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教育實踐活動精神。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但還有少數黨員幹部對聯繫服務羣衆實踐教育活動認識不足,甚至認爲這些都是形式化、走過場,不當回事,不放在心上。我們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