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建黨百年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1.1W)
與人民羣衆面對面、心連心。羣衆身邊無小事,脫離羣衆是黨最大的危險。“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就是“我爲羣衆辦實事” 重在立而爲需的根本遵循。那關於爲羣衆辦實事的心得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建黨百年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心得體會,以供參考查閱!
建黨百年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近日,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通知》強調,要以更加有力的舉措解決羣衆身邊各類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爲羣衆辦實事要真心實意,“天下事,以實則治”,爲羣衆辦實事來不得“假動作”。廣大黨員幹部要將“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做到接地氣、冒熱氣。

眼睛向下察民情,避免“走馬觀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黨員幹部要重視調查研究,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瞭解基層羣衆所思、所想、所盼,瞭解最真實的情況,聽到最真實的話語,真正能夠發現問題,從而深入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要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爲“我爲羣衆辦實事”的第一步,深入到基層一線,認真“聽民聲”、仔細“察民意”、用力“紓民困”,和羣衆面對面說心裏話,這樣才能更好地聚焦羣衆反映的問題,收集到“第一手資料”,爲下一步的科學決策打好基礎,切不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失去了察民情的本意。

身子向下知民意,避免“花拳繡腿”。俗話說得好,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爲羣衆辦實事,就要把實事辦到羣衆心坎上,走好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一切從羣衆的利益和需求出發,讓羣衆感受到黨和政府“春風般的溫暖”。要俯下身子、彎下腰來,弄明白羣衆真正需要什麼,他們的困難是什麼,要經常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把羣衆當作自己的家人,與羣衆同坐一條板凳,掌握最真實的社情民意。要有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和永不言棄的執着追求,不斷髮揚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走好爲羣衆服務的每一步,切不可“花拳繡腿”“裝裝樣子”,讓辦實事失真失色,讓“知民意”變成“做樣子”。

腳步向下解民憂,避免“閉門造車”。行動最有說服力,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腳踏實地好好幹。腳步向下,不是走過場、貼標籤,而是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黨員幹部要把羣衆的期盼作爲努力方向,以求真務實的作風、腳踏實地的幹勁、擔當有爲的脊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聚焦養老、醫療、教育、就業等民生事業的各個領域,延伸爲民服務的觸角,拓寬服務羣衆的渠道,真正做到爲羣衆排憂解難,讓辦實事成爲行動自覺。只有把事情辦到實處,才能讓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切不可“閉門造車”,只做表面文章,要實打實地將“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真落地,用心用情用力爲羣衆紓困解難。

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羣衆觀點是我們黨的基本的政治觀點,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學習綱要》中指出,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羣衆,密切聯繫羣衆,隨時聽取羣衆的呼聲,瞭解羣衆的情緒,代表羣衆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全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他強調指出,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全黨統治要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以實際行動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取得羣衆滿意的成效。

“羣衆路線”簡單地說來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在一方面,它認爲人民羣衆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黨對於人民羣衆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羣衆指出鬥爭的方向,幫助人民羣衆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黨必須密切聯繫羣衆和依靠羣衆,而不能脫離羣衆,不能站在羣衆之上;每一個黨員必須養成爲人民服務、向羣衆負責、遇事同羣衆商量和羣衆共甘苦的工作作風。在另一方面,它認爲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於它能否採取“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方法。

同時,我也進一步深刻認識到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業,目的都是爲人民羣衆的利益,都必須真心實意地依靠羣衆才能做好。我們黨要求領導幹部必須講政治。什麼叫政治?從根本上說,政治問題主要是對人民羣衆的政治態度,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這一點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就已經講清楚了。我們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對不對,做得好不好,要有根本的衡量尺度,這就是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這也是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的。

下面,我想從三方面具體談一些個人的學習體會:一、必須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條主線。按照黨的十八大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來開展。我們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黨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使我們黨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始終保持思想純潔、隊伍純潔、作風純潔、清正廉潔,各項事業的發展都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

二、必須突出“爲民務實清廉”這個主題。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促使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弘揚黨的優良作風,爭作爲民務實清廉的表率。

三、必須着力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引導和督促幹部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做到思想上尊重羣衆、感情上貼近羣衆、行動上密切聯繫羣衆,真心實意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贏得人民羣衆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總而言之,黨的領導,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創造,接受人民的監督。這裏既有我們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有共產黨人的工作方法,中央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做羣衆之所需,真誠爲廣大羣衆謀利益,道理也正在這裏。

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近日,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通知》,就深入推進“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強調,要以更加有力的舉措解決羣衆身邊各類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有期限,但爲民辦事沒有“休止符”。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意識,將爲民辦事貫穿工作始終,持續發力、久久爲功,讓“我爲羣衆辦實事”辦得更實在,更有實效。

思想“一條心”,不做“爲政”的愚者,才能擦亮爲羣衆辦實事的初心“底色”。爲民辦事是爲人民謀幸福的直接體現,若思想認識不到位,一味只求政績、圖虛名,未深入調查研究便“誇x”“拍胸口”,許諾的事情撂在一邊、束之高閣,把辦實事弄成“放空炮”,不僅將寒了羣衆的心,還會失去公信力。因此,作爲黨員幹部,我們決不能嘴上喊着爲人民服務、對羣衆負責,私下卻對羣衆呼聲置若罔聞。要想贏得人民羣衆支持就必須取得人民的信任,而要讓人民信任,就當有“以身許黨”的高度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言行一致中彰顯忠誠本色。只有初心不忘,根植爲民情懷,擰緊思想開關,保持工作永遠在線,才能自覺把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理念貫穿到工作實踐中,毫不動搖地踐行羣衆路線,努力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也才能主動到鄉村振興、疫情防控、抗洪搶險等重大工作一線去扛重活、打硬仗,真正把羣衆的痛點難點轉化爲拐點,爲羣衆及時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作風“一股勁”,不做“爲政”的墮者,才能體現爲羣衆辦實事的作風“成色”。聯繫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不是時空的距離,而是人心的空隙。作爲黨員幹部,要把實事辦到羣衆心坎上,就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動搖。面對羣衆來辦事,不能說在口頭、停到紙上、流於形式,更不能打太極、耍官腔、搞敷衍。嚴以律己是爲政之道。身爲人民公僕,要一切從羣衆的利益和需求出發,切實讓百姓享受到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實惠。因此,不能簡單把“我爲羣衆辦實事”當作黨史學習教育的“階段性任務”,爲“階段性目標”湊任務、造聲勢、搞秀場。要着眼羣衆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建立健全爲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引導幹部時刻把羣衆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爲羣衆排憂解難抓在日常,讓辦實事、辦好事成爲行動自覺。只有實字當頭民爲先,不讓“爲民辦事”變成“爲名辦事”,真正做到說一件、幹一件、成一件,不務虛名,不尚空談,不做表面文章,才能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務實、更加接地氣,也才能真正讓“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打實”、真落地。

工作“一盤棋”,不做“爲政”的庸者,才能永葆爲羣衆辦實事的政治“本色”。實幹是最好的承諾。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我爲羣衆辦實事關鍵在於辦,黨員幹部要俯下身子、廣泛聽取意見、瞭解羣衆需求,以問題需求爲導向,找準突破口,真正把爲羣衆辦實事做深入、做細緻、做到位。工作中,要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既要立足眼前、解決好羣衆“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要着眼長遠、聚焦社會保險、就業創業、醫療教育、鄉村振興等民生事業的各個領域,完善解決好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讓羣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只有把羣衆呼聲作爲第一信號,把羣衆滿意作爲第一標準,把爲民服務作爲第一職責,始終做到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辦羣衆之所需,把羣衆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把百姓的“煩心事”辦成“開心事”,把“等羣衆上門”變爲“送服務上門”,把羣衆的“表情包”作爲檢驗工作的“晴雨表”,紓解“痛點”、打通“堵點”、解決“難點”,讓羣衆看得到變化、見得到成效、摸得着幸福,才能在爲羣衆辦實事中贏得民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