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科學讀後感5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6W)

我們在熟讀書籍之後纔可以寫出一篇引人深思的讀後感,好的書籍也有值得我們記錄的地方哦,一起來寫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科學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讀後感5篇

科學讀後感篇1

前幾天,我閱讀了《我們愛科學》期刊,徵文投稿作文。這書真是包羅萬象,引人入迷。其中,有一些益智類的題目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益智題目:“到底損失多少錢”

原題是:一個人來到商店,要買一件商品。商品的進價是18元,標價是21元。那個人掏出100元的鈔票要買這件商品,可店主手頭沒零錢,只好拿着100元大鈔到鄰居家換零錢,回來找給這個人79元。卻沒想到,鄰居後來發現那張100元鈔票是假鈔,告訴了店主。店主只好還給鄰居100元真鈔。問題是:店主一共損失了多少錢?

我的答案是97元,媽媽的答案是197元,爸爸認同我的答案,可是媽媽堅持自己的觀點,國小五年級作文《徵文投稿作文》。沒辦法,只好上網查標準答案。結果網上的答案竟然五花八門。無奈,只能來一次情景演練。爸爸當店主,擁有100元真幣(後來還給鄰居的那張)和進價爲18元的商品;媽媽當鄰居,擁有100元零錢;我當顧客,擁有100元假鈔。買賣開始了,我把100元假幣給爸爸,爸爸拿着跟媽媽換了100元零錢,然後給了我79元和商品。媽媽將100元假幣還給了爸爸,取回了100元真幣。現在,爸爸手裏只剩下了21元零錢和100元假幣,而他最初有100元真幣和進價爲18元的商品。所以,公式是:100 18-21=97元。

媽媽爲什麼算錯了呢?原來,她的算法是給顧客的79元 給顧客的商品18元 給鄰居的100元=197元。其實,給鄰居的100元不能算上,因爲當初跟鄰居換零錢時,拿100元假幣換了100元真幣,其實等於沒出錢,所以公式裏不能加上100元。

通過思考,我們還發現其實算法有很多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真是“科學真奇妙,去僞又存真”!

科學讀後感篇2

前段時間仔細閱讀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概論》,這本書由肖廣嶺編著,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通過科學與技術;科學技術與生產力;高技術的發展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現代三次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科學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以及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作用的機制這六個章節對科學技術作爲第一生產力的重要地位進行了論述。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談十八世紀的產業革命時指出:“隨着資本主義生產的擴展,科學因素第一次被有意地和廣泛地加以發展,應用並體現在生活中,其規模是以往的時代根本想象不到的。”他還深刻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併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馬克思這一思想被證實是正確的,說明了科學技術是屬於生產力範疇的,但人們關心的是如何評價科技在發展生產力中的作用。

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回答了這一問題,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是從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高度出發,從當代世界科技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出發,得出的科學結論。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深刻地揭示了科學技術的本質屬性,也是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概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必然結果。社會生產力是人們發現自然的能力。作爲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學,必然包括在社會生產力之中。科學技術一旦滲透和作用於生產過程中,便成爲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這一思想的提出,使人們從本質上認識了科學技術,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在世界範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並且向知識經濟時代邁進的背景下,鄧小平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站在時代的高度,思考中華民族如何走向振興這個關係國家民族命運的課題,科學地總結了戰後,尤其是20世紀70、80年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鮮明地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理論極其重要的發展。在這一論斷及其有關論述中,鄧小平揭示了現代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聯繫,闡明瞭科學技術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科學技術轉化爲生產力的過程,強調了知識分子在發展科技方面的作用,不但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且成功指導了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加快科學技術發展的偉大實踐,帶來了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起飛,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令世界矚目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成爲我國國力迅速增強的一個重要助推器。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從一個新的意義上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生產力主要有三個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科學技術一旦滲透和作用於生產力諸要素,便成爲現實的、直接的、具有倍增效應的生產力。科學技術被勞動者掌握,使其勞動和開發創新技能、創造能力大大增長;科學技術物化爲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使其產生無法估量的作用和效能。管理也是生產力。現代科學爲生產管理提供了嶄新的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使生產力諸要素更有效地組成一個整體,從而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人們曾用一個公式表示科學技術同生產力各要素的關係: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科學技術的乘法效應,說明科學技術不僅是現實的直接生產力,而且在生產力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第一生產力。它決定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決定產業結構的層次,決定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科學技術作爲第一生產力,已成爲當代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高新科技及其產業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我國現階段高新科技產業的人均產值,是傳統工業人均產值的5~10倍,是手工業的50~100倍。產品科技含量的高度密集,使產品的商業價值成倍提高,美國微軟公司1972年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投資總額爲2.7億美元,第一年就回收了14億美元。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發達國家科學技術在國民經濟總產值增長速度的貢獻率20世紀初只有5%~20%,當代一般爲60%~80%,大大超過資本和勞動的貢獻率。同時,科學技術也深刻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活動方式、價值觀念,改變了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但成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支撐,而且成爲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基礎,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能力的重要保障。

根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科學論斷,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堅定地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爲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爲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胡錦濤在2010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作爲一名剛入學的博士生,在感到光榮的同時,自己更深深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爲一名未來的科技人員,我們能否學有所成,能否真正掌握科技的鑰匙,將來肩負起科技進步與創新的責任,有所作爲,有所貢獻,有所成就,是我們必須回答,也必須交上合格答卷的問題。自己要樹立用科技報效祖國的使命感,樹立追求真理,崇尚創新,尊重實踐,弘揚理性的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的攻關意識,樹立嚴謹縝密的治學態度,樹立國家振興、個人有責的崇高社會責任感。刻苦學習,勇於實踐,積極探索,求真務實。力戒缺乏見識目標不清、不踏實地好高騖遠、意志不堅半途而廢、缺乏獨創拾人牙慧、方法不當勞而無功。要確定自己的具體目標,保持追求的興趣、激情和韌性,情不自禁地去投入,去拼搏。學習《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概論》中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使我更堅信了自己的選擇,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激勵自己不負光陰,不負師訓,不負使命,埋頭努力,爭取學業有成,將來在所從事的科技工作中,做出自己的應有的貢獻。

科學讀後感篇3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是沒有注意罷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哪裏也離不開科學,至於生產,勞動,體育,衛生,軍事,更是需要科學。”以崇尚科學爲榮,以愚昧無知爲恥”在日常生活中流傳着許多約定俗成的生活常識,它們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於是我們機械地認爲這些生活常識理所當然的是正確的和有益的,往往不假思索地照做。久而久之成爲習慣,也讓你的生活麻煩不斷,因爲這些所謂的”經驗”、”常識”恰恰是與生活常理相違背的,而要相信科學,只有尊重科學,纔有可能規避禁忌,少受其麻煩困擾。

冬天,天氣寒冷,玻璃瓶蓋往往擰不開,怎麼用力也不能奏效,有經驗的人只要把瓶蓋放在火上烤烤。就能輕而易舉的擰開。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這就是熱脹冷縮的道理。天氣寒冷時,瓶蓋收縮,緊緊咬住瓶口,就不容易擰開,烤火受熱膨脹後,瓶蓋就鬆了,於是不費多大的力就能打開了。當老人家穿針費力時,她就把針放在頭髮上擦擦,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這其實是在潤滑減少摩擦呢。人的頭髮裏含有油脂,針在擦頭髮時就等於加了潤滑油,因此就能減少摩擦,就能很容易的穿針了。午餐肉、豆豉鯪魚、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頭食物,它們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變壞,這因爲罐頭是密封的,細菌便無法進入。人們在製造罐頭食品的時候,把罐頭裏的空氣全部抽出,然後把它封口。

科學就是反映自然、社會、思想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跟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有一次,我去幼兒園接表弟的時候。路上,只見一羣剛上一年級的國小生湊在一起不知道在幹什麼。我挺好奇的,便也湊了過去。他們見到我後,有禮貌地向我打了一個招呼後,便問起我知不知道聾人也能聽音樂?我一時大吃了驚,等我要回答時,坐在我旁邊的小女孩便插嘴了。只見她胸有成竹地對大家說:“我知道聾人也能聽音樂。最近,日本科學家專爲耳聾的設計出一種新式錄音機。這種錄音機沒有喇叭,取而代之的是兩塊手掌大小的特殊金屬。

科學讀後感篇4

看了《科學的價值》後,忽然有種想法,科學家都是自私的。首先,科學家們對自己研究出來的理論並沒有也不可能進行約束,因而他們常常是災難的源頭,但他們卻依舊樂此不彼的去研究。再者,科學家研究理論的動力往往是依據個人的興趣,因此其成果是有用還是無用都無所謂,拿到經費就ok。而這顯然是沒什麼道理,頂多自我娛樂娛樂,那就自娛一下吧。

對於第一條,科學所造成的各種災難都是衆所周知的,而其中最大惡或許是對自然的破壞。戰爭雖然對人類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壞,但人類文明只是地球自然環境的一環而已。倘若真如霍金所言,人類把自然滅亡掉了,那人類文明又有何意義?所以,可以把“反人類罪”加之於科學家頭上。也許有科學家辯護說科學也可以解決自然問題,比如說什麼人工降雨什麼的,但他也太草率了,誰說人工降雨就不可以用來當軍事武器?又有誰敢保證人工降雨不會破壞自然?也許自然的意志正準備自我調節一下,結果被科學給打斷了。在1966年,美軍共出動飛機2.6萬架次,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萬枚降雨催化彈,向雲層裏傾瀉了成噸的碘化銀,實施大規模人工降雨,造成越南部分地區洪水氾濫。同樣,在1974年9月,“法夫颶風”的氣旋突然轉向洪都拉斯。暴雨和時速超過177公里的颶風橫掃大地,造成1.1萬洪都拉斯人喪生,60萬人無家可歸。而這些,都是科學家們的罪證。也許,當你在抱怨天氣炎熱乾旱抑或是寒冷難耐的時候,在某個地方的某個祕密實驗室裏,一些祕密的人物正在偷偷的笑。這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自然,包括你和我,都正在被科學家謀殺!此時,就又會有人跳出來大喊,說科學家都是無辜的,他們的初始動力都只是提高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但這是歸於第二條要論述的。總之是,科學家們沒有看管好自己的理論,讓terrorist利用了,然後謀害自然、人類,那他們就因該以同等罪名對待。

科學讀後感篇5

在我心目中,科學總是披着神祕的面紗,等待我去揭開,又像是遠方古老的城堡,等待着探索。在老師的指引下我訂閱了《我們愛科學》,我懷着着滿心的好奇翻開了他,這是一份有趣的科學雜誌。每次閱讀,我都情不自禁的沉醉其中,廢寢忘食,他令我第一次接觸到了科學,真是受益匪淺。

他的肚子裏裝有活潑的動物欄目、神祕的海洋欄目、賞心悅目的植物欄目,還有一些生動可愛的漫畫、神奇的科學實驗。他還告訴了我一些動植物的習性,以及宇宙中的奧祕。

我有時候也想親自動手試一試那些實驗,但是我以前總是害怕失敗,便望而卻步。我深深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我們不應該害怕咱受挫折就什麼也不做,而應該努力克服困難。以後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嘗試一番。

?我們愛科學》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植物的播種,他讓我知道了蒼耳竟然是靠野兔傳播種子的。讀到的時候真是覺得不可思議,它先刺在它的毛皮上,時間長了,掉了下來,蒼耳的種子就在那裏生根發芽,第二年春天就長出蒼耳來了。此時,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十萬個爲什麼》,不僅證實了這一點,我還明白了椰子是靠大海傳播種子的,它先漂浮在大海上,椰子有外果皮和內果皮,很堅硬,不容易水腐蝕,裏面包的就是種子,直到被衝在另一片岸上,外果皮開始腐爛,裏面的種子再生根發芽。這真是我從未探索過的世界,每次暢遊在科學的海洋中,我總是十分快樂。

閱讀《我們愛科學》對我來說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我懂得了很多關於科學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啓迪了智慧。科學讓我插上了幻想的翅膀,自由的在天空中飛翔,我非常喜歡《我們愛科學》。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曾經說過:“在科學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頭腦,而不是別的東西。”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在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不斷旅行下去,積極開動我的大腦,慢慢揭開科學的面紗,發現科學,研究科學,用科學爲大家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