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四篇

心得體會 閱讀(2.09W)

“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於議論文的範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四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四篇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篇一】

翻閱書本,一句“爲你,千千萬萬遍”映入眼簾。雖是短短几個字,卻能讓內心波濤洶涌蕩起的漣漪久久不能平靜。

《追風箏的人》一書出自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阿富汗的故事。阿米爾是富人家的孩子,而哈桑則是下人的兒子。在風箏比賽中,哈桑幫助阿米爾得了第一,事後,哈桑被阿塞夫暴打,阿米爾目睹一切,卻沒有勇氣出手阻止。後來阿米爾不敢再面對哈桑而趕走了他。這些事一直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在阿米爾心頭。直到多年後,阿米爾知道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才鼓起勇氣回到阿富汗,拯救了哈桑的兒子來贖以往的“罪行”。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結合了友情,親情,愛情,還有歷史,宗教的故事。作者以風箏爲線索,詳細的展現了生活在阿富汗兩個不同地位的孩子的友情。

友情是平等的。哈桑一直在爲阿米爾付出,儘管阿米爾知道,但是他無法逾越他的內心,無法放下對阿塞夫的恐懼,無法面對爸爸對他的冷漠。這樣的他,顯得非常自私,懦弱。當哈桑走後,哈桑和阿米爾之間的風箏線已經斷了。所有的後悔和愧疚給阿米爾帶來了壓迫感,他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沒有勇敢面對。

朋友間應該要坦誠面對,既然哈桑選擇了原諒,阿米爾更應該要鼓起勇氣對哈桑說句抱歉。畢竟,紙是包不住火的,事情的真相大家都看在眼裏,不可能一直逃避更不可能瞞天過海。哈桑非常善良,忠誠,無私。他從沒怪過阿米爾什麼,只是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着阿米爾。

故事的結局,阿米爾成功找到了哈桑的兒子,彌補對哈桑的愧疚,他又追回了他們的風箏。但這僅僅是故事。生活中,有些友誼,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只要是認定了的友誼,就要用一生去守護,珍惜。讓短暫的人生無怨無悔,不要過着帶着悔恨過完一生。朋友間的小別扭,要用更多的寬容去平息,挽回,而不是逃避。

每一份感情就像是風箏,別等它飛遠了,才後悔。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篇二】

第一次看這本書已經是我國中的時候,轉眼已是大一即將轉入大二的時候,我又藉着讀書小組讀書分享的機會把這本書重溫了一次。

這本書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善於將別人的風箏割斷,他的朋友哈桑則善於去追風箏。阿米爾善與寫作,卻充滿懦弱與欺騙,哈桑誠實善良,勇敢,正直無私。兩人成爲鮮明對比。

然而壞人本性也是好的,他們只是缺乏一個把他們引向善的指明燈。就拿阿米爾來說,當拉辛汗好說歹說讓他“重新做人”,他嚴詞拒絕,當拉辛汗亮出底牌告訴他,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他才決定去找哈桑的遺子。

在現在這個充滿銅臭味兒的時代,壞人雖然存在,但若追根起源,大多數本性不惡,只是童年或者後成年時期缺乏引導罷了。還記得這個故事嗎?一個大盜在被劊子手押向斷頭臺的時候,他請求見他母親最後一面,要求吮吸最後一次的母乳,他的母親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最後這個大盜咬斷了他母親的*,一旁的人都很詫異,把他拉開。這個大盜臨死前對他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若不是你不阻止我之前無數次的小偷小摸,我也不至於落得如此田地。”

這裏的大盜就是阿米爾的翻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阿米爾,“復旦投毒事件”,“我的爸爸叫李剛”,“小悅悅事件”等等都是善與惡真實的寫照。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又如何引導惡人往從善之路走呢?

我想教育應該是重中之重。談及教育,老師和教育模式又是一大關鍵。現如今的應試教育都比較重效率、重結果,不注重質量、過程。因此,大多數的小孩思想發育還不完全,整天都埋入題海,缺乏素質教育。曾經我在某個書城等待開門,碰見幾個國小生,年紀雖小,卻已滿口髒話,說着一些與他們年齡大相徑庭的話,令我很是詫異。或許真的是快節奏的生活讓他們也快速“成長”了吧。

老師是教育的啓蒙者,但是家長卻是除了老師能和孩子呆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現如今,家長們都忙於賺錢,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導致有些孩子性情冷淡,有的又是雙重性格,自己卻仍無法發現這一問題的導火索。若有那天真出了事故,那才追悔莫及呢。

除了老師和家長以外,社會也應當扮好引路人的角色。政府、企業也都應該大力支持,多加重視人格的培養。放慢我們生活的節奏,細化我們的優點和不足,多多讚美和激勵“哈桑”,多多關注“阿米爾”,找出他的問題所在,一一攻破,這樣才能建設更好的幸福安康的和諧社會,營造一個美好的明天,創造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篇三】

人生漫漫長路,蜿蜒曲折,看似遙遙無期,卻亦轉瞬即逝,過去、現在、將來,回首歲月終究會成爲回憶。被追逐的風箏,風箏的故事,和那句“爲你千千萬萬遍”是阿富汗夜空中最閃耀的星。

阿富汗的政治變革,這個時代的兵荒馬亂,必會造就一批生生不息的人,儘管生命如此脆弱,如此飽經滄桑,卻仍舊生而不息。合上最後一頁時,整個世界都很靜,暮色漆黑,心裏卻沉甸甸的……

一部偉大的作品,大概不在於他表達了什麼,而在於它沒有說出來的部分。僕人哈桑和少爺阿米爾,還清晰記得那年夏日,阿米爾用廚房的小刀在樹幹上刻下他們的名字:“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這是純真的詮釋,是孩童間的天真無邪,似一縷靜緩的溪水。他會給他念書,儘管目不識丁,但那份熱情經久不息,我喜歡哈桑說的那句話“日光還足夠亮堂,我們可以多念一個故事,多讀一章”,這句話像一抹暖陽,照亮我,洗滌我,帶給我力量,引領我前進。

孩童時光總是無邪爛漫,但也是如易破碎的午後斜陽。我能夠想像得到阿米爾想要得到父愛的那份心情,因嫉妒而彆扭的心。能感受年少的他偷偷躲在小巷處權衡榮譽、友情,和那被懦弱吞噬顫抖的心。在那傾盆大雨的黑夜,拐角處的窺視,那陰冷的小巷,站在死衚衕末端的哈桑……一切如夢魘般,一場夜色,卻成爲了空氣碎片,時刻侵襲着那一幕。

風箏也許連着的是快樂和悲傷,也許連着的是沉甸甸的過往,或是那句“爲你千千萬萬遍”,但那條成爲好人的路和起飛的風箏一樣,是孤獨、是焦慮、是一次次搖晃、是一次次顛簸;也是不畏懼、勇敢嘗試、不輕易言敗。人性的路,大概亦是如此,尋找內心的風箏,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溫暖和港灣,去迎接那散落在我們生活每一個角落的絢麗陽光。

時針、分針、秒針,我們無所畏懼的活着,愛着,用生命的熱度追尋着那個風箏。也許故事結局並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走上了成爲好人的路,便是幸福的!不虛度光陰,不留遺憾,不被懦弱侵蝕,無悔這份歲月。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篇四】

“爲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在書中反覆出現,它不是幼時無知的童年無忌,而是一種友誼上的承諾與擔當,這是哈桑的追求,亦或是阿米爾想要完成的執念。我不禁默然,閉上眼彷彿看見年幼的阿米爾與哈桑放風箏;成年的阿米爾與索拉博一起放風箏。在童年那次追風箏比賽中,阿米爾因爲他的自私與懦弱傷害了忠誠於他的哈桑,而他爲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放風箏是對自己內心的一種救贖。我笑了,風箏清晰化爲幾個字:友誼、寬宥和贖罪,這些組成了他們的生活。

語言平淡卻極細膩,不似紅色玫瑰般耀眼,卻若淺紫色茉莉花一樣淡雅。在不經意間俘獲你的心,讓你愛上哈桑,愛上阿米爾,也愛上他們並不完美的生活。

或許很多人同情哈桑,一個兔脣孩子的生活。是的,他的生活是很苦,但那又如何?他有他的追求。也有人同情阿米爾,二十多年的愧疚與不安,並不完美的他,苛責的對待自己的錯誤,內心苦苦掙扎多年。我也曾討厭過阿米爾,爲什麼不在哈桑有危險時衝出去幫他?當時的我只在乎了哈桑的付出與阿米爾的逃避,然而在他爲索拉博挺身而出時,我驀然注意到他多年的痛苦並不比哈桑少。只是他掩蓋的深,將自責壓在心底,待時光流轉多年,才終於鼓足勇氣去贖罪。看得讓人只想抱抱他,讓他卸下內心的重擔。而他,雖生活也苦,但也有他的執念。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了鏡中的自己,夢境一般縹緲,虛無卻真實。因爲每個人都有過痛苦與選擇。

書中的是哈桑和阿米爾的生活,書外是我的生活。書中的他們無論經歷過什麼,做過什麼,終歸有他們生活的意義。那麼,我呢?第一次問自己這個問題,內心彷彿被窺探一般,不禁緊緊合攏了羽翼,將心層層包裹起來。只好以問題爲刃割開了這脆弱的內心。我又問自己:我是誰,要到哪裏去?日復一日的吃飯、睡覺、學習的意義何在?我旋轉般生活的支點是什麼?如果這些都沒有答案,我的生活,意義是什麼?

我迷茫了,困惑了。若是沒有了生活的意義,就相當於失去了靈魂,將自己的軀殼投入社會,然後化爲灰燼,也許無人識得,永遠再找不回來。不,我不想如此!那我生活的意義在何處呢?摘下一瓣花,輕輕捻着,似問它,又似問自己:生活的意義?煩悶的閉上眼,花香卻撫慰着我焦躁的心,我猛地睜開眼,是了!像哈桑一樣真誠勇敢、對待生活積極向上;像阿米爾一樣秉性善良、勇於擔當。這就是我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