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小船長讀後感通用6篇

心得體會 閱讀(2.55W)

起草一篇讀後感幫助強化同學們對書上故事的理解,閱讀後一定會有許多感悟、啓發,那就從寫讀後感開始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小船長讀後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

小船長讀後感通用6篇

小船長讀後感篇1

翻開這本書,看看故事情節,心裏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什麼書?——《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我總是不明白,爲什麼凡爾納筆下的故事總是一波三折又回味無窮呢?在書中,我能體會到:格里那凡的勇敢;孟格爾的果斷機智;巴加內爾的頭腦聰明;少校的沉着與塔卡夫的奉獻精神等等。他們在災難中,不同的性格讓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最後讓他們救出了格蘭特船長。

在文章中,最讓人回味無窮的是在一棵翁比樹上生活的人們的故事:在格里那凡那些人們沒上樹之前,他們先遇見了紅狼,彈盡糧絕的人們就在絕望中時,洪水來了,這紅狼是被趕走了,可洪水卻要淹沒他們!人們爬上了像摩天大廈一樣的翁比樹。但人們飢腸轆轆轆。獨木不成林,這棵樹是鳥的天堂,像一座林子一樣,鳥蛋隨手可得!糧食問題解決了,人們就等水退去。幾天後,電閃雷鳴,樹被_了!上面是火,下面是水,而樹上卻多了幾條張着血噴大口的鱷魚!人們眼看着就在劫難逃了!可這時,水退了,人們得救了!

在精彩故事中的情節裏,人們的波折扣人心絃。有人說:“做人貴直,作文貴曲。《格蘭特殊性船長和兒女》一書正是做到了這點。

哎!《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真是一本令人神往的經典!

小船長讀後感篇2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在書中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對爸爸深深的愛使我震撼,感動……

在《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這本書中,主要講述了航海家哈利。格蘭特遇難兩年後的一天,“鄧肯”號的船長格里那凡爵士偶然發現了格蘭特發出的求救漂流瓶。格里那凡爵士帶着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去尋找格蘭特,在一路上他們以無窮無盡的毅力和勇氣,戰勝了無數艱難阻險。他們沿着南緯三十七度環繞地球一週,經歷了無數坎坷,戰勝了千難萬險,最後終於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救出了格蘭特和兩名船員。

老師們都常說,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多多少少會經歷一些挫折,遇到一些困難,然而,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或許又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所必須經歷的。想克服困難不在於困難有多大,而是在於你對困難的態度。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可以低頭,堅定自己的信念和的勇氣,相信自己,成功已離你並不遠。文中,羅伯爾和格蘭特小姐,以他們的年齡,面對那麼大的挑戰,他們並沒有退縮,用智慧救出了自己的父親,而支撐這一切的,就是兩個字——勇氣。

讀了這本書,我信心倍增。今後,我會勇敢地迎接困難,挑戰,堅信自己一定會取得成功。若不斷的放大困難,讓困難把我們打倒,成功將會越來越遠。我要學習文中的人物們,學習他們那種不怕困難的精神,做一個勇敢的人,生活學習中的強者。

小船長讀後感篇3

今年寒假,我讀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博物學家,一生共創作了80多部作品,被譽爲“科幻小說之父”。

書中講述了格雷凡爵士偶然在鯊魚的腹中發現了一個漂流瓶,瓶中有格蘭特船長留下的求救信。由於英國政府對蘇格蘭人的歧視,竟然拒絕出海搜救。於是,爵士決定偕同妻子海倫、表兄麥克少校、船長約翰、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瑪麗和兒子羅波爾以及船員們,駕駛着“鄧肯”號去搜尋格蘭特船長。巴黎地理學會祕書雅格因爲粗心搭錯了船,成了船上的新成員。這隻救援隊在無法完全解讀求救信的情況下,他們乘坐着“鄧肯”號,開始了尋找格蘭特船長的冒險旅行。

救援隊沿着南緯37度線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橫貫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環繞地球一週。一路上的經歷充滿着荊棘與危險:火山噴發、地震、羣狼、暴雨、洪水、劫匪、食人族……一個個困難,一道道阻礙,無時無刻不威脅着每個人的生命,他們以無比的堅毅和勇氣,戰勝艱難。終於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所有人員都成功返回蘇格蘭,約翰和瑪麗在古老的聖孟哥教堂裏結婚;麥克少校的表妹阿若貝拉小姐愛上了雅克,兩人舉行了婚禮;格蘭特船長重回祖國後,全蘇格蘭人都慶祝他,他的兒子羅伯爾後來和他一樣做了海員,並且在爵士的支持下,爲實現在太平洋建立一個蘇格蘭移民區的計劃而努力。

合上書本,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本書的名字叫做《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爲什麼通篇的重要描寫並不在女兒瑪麗和兒子羅波爾身上而是格雷凡爵士、麥克少校、地理學家雅格這些人物呢?

帶着這個問題,我瀏覽了關於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從蘇格蘭當時的國情和國家局勢來看,蘇格蘭人民需要爲祖國去尋找一處完全屬於蘇格蘭的移民區,讓蘇格蘭人民獲得獨立和解放。一路上蘇格蘭人民驍勇善戰、不畏艱險,他們身上展現出的勇敢和頑強的精神正是蘇格蘭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原來,他們所有人都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他們是繼承了格蘭特精神的蘇格蘭人。

心中的疑問被解開,再次回憶着那一幕幕的驚險,我想作者想傳達給我們的是一種勇於克服苦難和艱難險阻的態度,這種態度應該傳遞給我的孩子們,我想象着他們講着這個動人的故事,想象着他們會有怎樣的的深刻體驗,想象着他們也能打開書細細的品讀……

小船長讀後感篇4

既然說到了《海底兩萬裏》和《神祕島》那麼不得不談一下凡爾納的三部曲的另外一部《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這部書講的是一個滿腹激情與神祕的故事。格里那凡爵士拾獲的”天平魚“(是一種海中極兇猛的鯊魚)腹中那神祕的漂流瓶,是失事船隻的求救信還是航海者無聊時寫的打油詩?是信!是三章分別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寫的求救信,這三張被海水侵蝕得殘缺不全的求救信引起了航海者們極大的探索興趣。他們分別把信上所能看清的詞彙翻譯了出來,然後彙集成一種語言連猜帶想的把這封求救信填補全了,是的,的確是一封求救信!是格蘭特船長的求救信。他在一個緯度37。11‘的地方被印第安人逮捕。機智的格里那凡爵士,慈祥溫柔的海倫夫人,深沉穩中的麥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卻精通地理學的巴加內爾地理學家,還有格蘭特船長兩個堅強的兒女。堅毅剛強的格蘭特小姐和勇敢的小羅伯特,精通航線的孟格爾船長以及奧斯丁這充分值得信賴的老水手。他們乘坐着鄧肯號,走向拯救格蘭特船長的冒險之路……

他們是多麼勇敢與樂於助人啊……一個從鯊魚肚中發現的漂流瓶讓他們走上這條艱苦的冒險之路,換位想一想,如果是你經歷這樣的情況呢?你會不會推辭道:”嗨,這已經是老事了,信紙都被海水給侵蝕了,說不定人都已經死了,我們還爲什麼要賣力去就一個生死未卜的人呢?“我承認,如果是我,我也不一定會像這羣勇敢的人們,爲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而放棄一切踏上這條旅程。這是一種偉大的精神,你有這樣的精神嗎?

小船長讀後感篇5

最近一段時間,我閱讀了“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一書。剛剛開始閱讀,就被它那新奇、生動有趣的情節吸引住了。書中的故事富有激情與神祕感的文字,同時也令我受益匪淺。

這部書講述了新船“鄧肯”號在愛爾蘭和英格蘭之間的海峽進行處女航時,水手們在無意捕到的鯊魚肚子裏發現了格蘭特船長髮送出的求救漂流瓶。在英國政府拒絕營救的情況下,格里那凡爵士毅然組織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等一行人乘坐“鄧肯”號去尋找船長。雖然途中困難重重,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尋找,他們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他們用驚人的毅力和他們之間的團結互助找遍了南緯37°的所有陸地,登高山,爬冰川,過沼澤;他們遇到過地震,洪水和野獸,還跟匪徒進行過殊死搏鬥……經過了無數的艱難困苦,他們終於成功了!他們的成功既是令人歡欣鼓舞,爲之慶賀的,也是含義悠長,令人深省的。因爲他們在成功的同時也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要有毅力,有恆心,無論過程多麼困苦,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

俗話說:“世上無事難,只怕有心人”。就算是再困難的事情,只要人們用心去做,總會成功的。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不是堅持到底,而是選擇半途而廢,那麼再簡單的事情也會完成不了。想想看,如果格里那凡爵士等人在落入毛利人手中時,要是不克服重重困難,想方設法逃走,那不就永遠成爲了他們的俘虜,早就被毛利人判了死刑,命喪黃泉了嗎?如果他們在冰川、洪水的降臨時畏縮不前,一心想着放棄,那麼格蘭特船長不就要永遠流落在荒島上了嗎?因此,只有抱着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心態,困難才能迎刃而解。

生活中,也是如此。前段時間,我和家人一起去爬萬仙山也是這樣。面對遠在頂峯的黃龍洞,我們頂着烈日,堅持走完了大約2公里的路程,最終取得了成功——看到了萬仙山最美麗的景色。

是啊,只要有毅力,有恆心,無論過程多麼困苦,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閱讀這本書不僅可以激發人們勇往直前的探險精神,還可以培養我們的勇氣與毅力,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希望大家都能找來這本書,認真的讀一讀,品味書中的精髓與奧妙吧!

小船長讀後感篇6

凡爾納是個法國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卻寫的是蘇格蘭人的故事。在小說裏,凡爾納不止一次流露出對“以英格蘭爲主導的大英帝國”的不滿。

在小說一開始就回顧蘇格蘭的革命歷史,表達了“蘇格蘭”的獨立傾向。格蘭特船長的理想是尋找一片土地,建立一個“新蘇格蘭”,因此英格蘭政府不願去救他。所以,蘇格蘭貴族格里那凡爵士,才義無反顧地去救他。

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歷險中,遇到了一個在“地理課上獲得一等獎”的澳洲土著小孩,他的地理老師是英格蘭人。澳洲小土著人怎麼會把地理學得那麼好!地理學家“巴加內爾”很驚訝,於是就考了考小土著人!

結果,小土著人的地理知識讓人“捧腹大笑”,他認爲澳洲屬於英國,美洲屬於英國,美國總統是英國派的總督,西班牙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法蘭西都不是國家,只是英國的省。

凡爾納通過這個幽默,諷刺英格蘭的狂妄自大。後來,還通過“巴加內爾”的嘴說出“大英帝國的殖民政策就是旨在滅絕弱小民族,在澳大利亞,這種情況尤爲明顯”。

在殖民初期,被流放到澳洲來的流放犯和正當的移民,全都視黑人爲野獸。他們驅走黑人,槍殺土著人,還口口聲聲地說,澳洲土著人冥頑不化,只有一殺了之。甚至在悉尼的報刊上,有人還建議大面積地投毒,把獵人湖地區的土著人悉數毒死。

由此可見,在征服當地之初,英國人是採取屠殺土著人的方法來拓展其殖民事業的。其手段之殘忍簡直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在印度,他們消滅了五百萬印度人;在好望角,一百萬胡圖族人被滅掉了九十萬。英國人在澳洲的殘暴行徑與在印度、好望角如出一轍。因此,大批的澳洲土著人在這滅絕人性的“文明”面前慘不忍睹地死去了。儘管有少數幾位總督也曾下令,不許那些嗜殺成性的伐木者濫殺土著人,但一紙空文,並未使屠殺有所收斂。這些總督甚至還宣佈:一個白人割掉了一個黑人的鼻子或耳朵,或者砍下黑人一隻小拇指做煙扦,將受到鞭笞,但虐殺仍有增無減,以致整個整個的部落都給滅絕了。比如,在凡第門島,十九世紀初,島上有土著人五千,至一八六三年,就只剩下七個人了。最近,《水星報》還報道了一則消息: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已經去了哈巴特了。——摘自第三部第十六章一羣“怪猴”

那時候的大英帝國努力消滅了“野蠻”,自己變得越來越“文明”了。

如今,大美帝國也在努力消滅“邪惡”,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善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