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讀書月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心得體會 閱讀(1.99W)

爲了提升自己的思維力,我們需要及時寫好相關的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我們可以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下是大學生範文網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讀書月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

讀書月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讀書月的心得體會範文篇1

?狼王夢》《木偶奇遇記》《斑羚飛度》《水滸傳》……都是我喜歡的書,但讓我百讀不厭的書要數《西遊記》了。

?西遊記》裏面描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心想修得正果的唐僧,降妖除魔、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貪生怕死又好吃貪睡的豬八戒;老實忠誠、默默無聞的沙和尚。他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得了真經。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爲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借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爲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爲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爲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爲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兇,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爲行兇殺人。

讀了《西遊記》之後,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話,我要讓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沒有垃圾,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壞人都抓起來,讓這個世界沒有小偷和強盜,沒有戰爭,讓所有的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讀書月的心得體會範文篇2

主人公奧利弗因受不了做棺材的工作而逃往倫敦,路上遇到一個扒手,把他帶到了倫敦的扒手老巢,被迫成爲扒手。但他不願偷東西,卻受到誣陷了,打入了監獄。被人證明了清白,一位好心人收留了他。後來他又被抓回了扒手窩,在壞人的挾持下去搶旅館,沒有成功,奧利弗這個可憐的孩子連中三槍,奄奄一息,被那家旅館收留。他協助警方搗毀了扒手的老巢,又幸運地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姐,並且繼承了遺產,成爲了一名高貴的紳士。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首先不能得寸進尺,冤枉好人;不可以做詐騙、搶劫、偷盜等違法的事;不能隨便懷疑別人,要有憐憫之心;更不能背信棄義,濫殺無辜,與警察作對。

不僅這些還要寬厚待人,互相友愛,真誠感謝他人。沒有強烈的愛,沒有仁愛之心,沒有對幫助過自己的人的感恩之心是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的。

是呀,正如書中寫的“奧利弗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夜晚……”一樣,我永遠不會忘記《霧都孤兒》給予我的啓示。

讀書月的心得體會範文篇3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但不管那意味着什麼,我們都要勇敢地去追。

——題記

又是一年三月三,春意盎然,滿天風箏飛舞。春風拂過草尖,順着帶起了幾個風箏向着藍天吹去。遠處,放風箏的人佇立,追風箏的人奔跑。一切都如此熟悉。“爲你,千千萬萬遍。”口中不禁呢喃,將我拉回那段,風箏的往事中……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一個與塔利班、戰爭、難民、死亡相聯繫的國度。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次追風箏比賽中,他們取得了勝利。但當哈桑去追那隻被割下的風箏的時候,卻遭到阿塞夫等人的施暴。我心中惶惶不安,卻因只是個看客,只好一頁一頁讀下去。阿米爾走街串巷的的尋找哈桑,遇到這一幕卻選擇膽怯逃避,他們的友誼也就此變了味。

此刻,阿米爾將要追逐的風箏就飛走了。有時在想如果當時阿米爾挺身而出,那麼他們的關係應該也不會如此冷淡,阿米爾也不會因爲忍受不了自責和嫉妒,逼走了哈桑。

哈桑走後,阿富汗戰火燃起, 阿米爾隨同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爲了贖罪,踏上久違的回鄉路。到這裏,阿米爾就開始追逐他的風箏了。可誰料他發現,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殘暴下,阿米爾爲了救贖,拼了命地從塔利班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於此同時,他同樣救贖了自己的心靈。索拉博的獲救,又何嘗不是阿米爾與哈桑之間關於風箏的延續呢?

書的結尾是阿米爾與索拉博放風箏的畫面,風箏在他們正上方翱翔,阿米爾嘴角掛着輕鬆的笑。蒼藍天空下,追風箏的人們如從前那般在風箏下追逐着。這時,我想阿米爾已經追到了他的風箏,“脣上掛着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從書的開頭到結尾,我的`心一直都被緊緊的揪着,隨着阿米爾和哈桑的遭遇而跌宕起伏。曾經無比歡樂的童年一去不返,那時自己的懦弱讓他無法釋懷,一切的改變從踏上回鄉之路尋找哈桑開始。書中游戲裏追風箏的人是哈桑,可我認爲真正“追風箏的人”是阿米爾。追風箏是爲了對哈桑的背叛致歉,是爲了讓自己在餘生不會後悔,更是爲了兌現當年追回風箏的承諾。

世界太大,地球永遠在轉。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犯大大小小的錯,但我們是否真正有阿米爾的勇氣去面對和改正,是否有千千萬萬遍的執着和堅持?答案自有解答。

看着風中飄舞的風箏,我倏然悟出了些許什麼。一生太短,誠然要活得真實,坦然面對每一個人,懂得原諒他人的過錯。不能辜負對自己好的人,更不能互相傷害,做違背道德的事情。我們要知道心中的風箏到底在什麼地方,因爲一旦錯過就不會再得到,也許我們會懺悔,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晚了,當風箏從手中脫出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是否好好欣賞過它。同理,當你意識到自己失去了某個重要的物品或人時,那是你不屑的,還是未曾珍惜就轉瞬而逝的?

爲你,千千萬萬遍。遍體磷傷卻還是會義無反顧,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不只做值得的事,還會去做做真正想做的事。

思緒被打斷,孩童手中的一隻風箏掙開束縛,向悠然的天空飛去,孩子們驚喜地尖叫,疏鬆開手腳,追向那個,風吹去的地方。

讀書月的心得體會範文篇4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關於夢想與追尋的書,小說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巴黎不僅肉體受着貧窮和飢餓煎熬,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裏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而且爲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他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夢想,斯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他的噩運,更準確的說是一個被夢想俘虜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運。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後一擡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裏去。小說裏的那個我問他:難道你不愛你的孩子們嗎?他說:我對他們沒有特殊感情;我再問他:難道你連愛情都不需要嗎,他說:愛情只會干擾我畫畫。別人也許會同情他的窮困潦倒,他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這樣的人當然可惡。他的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私,沒有責任心,不屑和社會發生任何關係。但他又很無辜,因爲他的眼裏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如果說他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就是他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麼妖冶,多麼鋒利,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蘭德拒絕成爲人們裏面的那個們。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子定格在查爾斯的最後時光。一個太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一間簡陋土屋裏,那位因麻風病而毀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畫的滿牆壁畫中,聆聽波濤洶涌的顏色——對,那時他已經失明,只能聆聽顏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風,紅色是尖叫。我承認,此情此景不能喚起我絲毫的憐憫,因爲心中唯有敬畏——駭然與敬畏。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寧靜。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勝利。雖不信神,我想這就是那個人們應當在胸前劃一個十字架說阿門的情景。

他的頭腦裏只惦記一件事,彷彿生來就是爲這件事而來。他爲了能做到渴望的這件事,可以拋棄一切,完全出自內在的激情和熱情,有種時不我待的契機,如若不去做這事就會感到時時不安與惶恐,完全沒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說,他的整個身心全都被這件事給拽住了,就像他給自己挖了一個洞,有東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說他六親不認、太自私了,但他確實是在做自己認爲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厭倦自己的碌碌無爲、按部就班,當別人問他是否會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過去。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

原來,這世界上有一種人,活着只爲追求真理,而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認可並喜歡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歡的事情,什麼時候啓程都不晚,也許某時像有人指引一般,讓你靠近,明白自己來到這世上真正的意義。

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生只能作爲理解他作品的一個入口,卻不具任何普遍意義上的借鑑價值。相對而言書中真正聰明的倒是二流畫家戴爾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開創性的繪畫才能,便專心畫畫餬口。他有自己的畫室,過着舒適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力。他完全明白創作的痛苦,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爲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

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當然,故事裏他低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天才的破壞力,但這只是情節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雖然藝術才能極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畫些庸俗的題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賞思特里克蘭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畫中蘊含的藝術之美,即使這種藝術之美還未能被當時的主流審美情趣接受。出於對美本能的嚮往,他無私地資助思,幫助他。他雖然是個平庸的畫家,但是在爲人上卻有偉大之處。他自己無法創造美,但是他那種欣賞美的才能以及對人的熱忱正直,讓他變得偉大而不平庸。這是普通人而能偉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歡他,因爲我覺得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確實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達到的。

施特略夫曾說過的一段話:爲什麼你認爲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爲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毛姆讓施特略夫這樣一個毫無才能的畫家來講這句話,表現出一種特別的張力。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氣去感受體會想象那些天才所經歷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蘭德和施特略夫這兩種人生,一個是偉大的不幸,另一個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個人能夠選擇的話,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卻在選擇的同時又都對遙遠的偉大趨之若鶩,不斷幻想非凡的蒞臨。但要知道,偉大實在是一條靈魂的不歸路. 如果狠不下心來傷人傷己,那還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爲理解了美,意識到了天才的可貴,也不得不忍受無窮的屈辱與折磨來完成他的理想主義。到最後,真正的理想與結果根本無關,就好象斯特里克蘭德必須畫畫,哪怕失明;而他畫畫這件事卻與畫根本無關。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與現實。正像毛姆說的那樣,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擡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遙遠的,就像人們追尋的夢想,但追尋的過程也許孤苦,甚至最後會一無所得;squo;六便士squo;象徵着世俗、瑣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價值。你的要的究竟是squo;月亮squo;還是squo;六便士squo;?

讀書月的心得體會範文篇5

?紅樓夢》裏有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一本書讀完之後,亦好似在夢境裏走了一遭,我嘗試着把他們化作身邊的人,去設身處地的感受她們的心靈世界。由此,我發現其實賈母也會寂寞。

賈母這個富貴了一輩子的老年婦人。是這個大觀園裏的“掌權人”,她早已兒孫滿堂,因而這園子裏總是熱熱鬧鬧的。院子裏有精通琴棋書畫的人,有擅長吟詩詠文的人,且丫頭間的嬉笑也更是少不了……可誰又知道賈母也會寂寞呢?

此前,我一直覺得賈母就是一個人生贏家。整個大觀園上上下下全聽賈母的。賈母說一,則絕無他人敢回二。賈母不僅有錢,還有權,何談寂寞呢?

在賈府的老一輩裏,賈母無疑是最長壽的,身邊同輩人都離開了,這確實難免也會寂寞。園子裏沒人能陪賈母談談心,陪他聊天的人雖不少,但不過,都是隨着賈母的話附和罷了,又有誰能真正理解賈母,說到他心坎裏去呢?知音難覓,也是一種寂寞啊。

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尊貴的賈母會對一個“粗野人”劉姥姥,如此熱情,不正是因爲劉姥姥是她那難覓尋的知音嗎?二人可以算得上是同齡人,且劉姥姥同別的府的客人不同,別人都是十分恭敬拘束的,生怕丟了顏面,可劉姥姥不是什麼大家閨秀,從村子裏出來,不忌憚丟了誰的顏面,便可恣意扮醜,這也給賈母,帶來了“姐妹”的親切感,親自引着劉姥姥逛了大半個園子。

賈母的寂寞,或許還源於對過去的懷念吧。她的心頭還眷戀着逝去的時光,但伴侶已過世多年,身邊的親友也早已走的走散的散,再無人陪她去追憶過往。亭臺樓閣裏的點滴回憶也只得她自己收在腦海裏,看着園子裏的丫頭姑娘們追捕蝴蝶、吟詩作樂,便無奈地感慨一句:“我像他們這麼大的時節……”

令人唏噓的是,曾經那麼奢靡風光的賈府,最後連一個老太太一個體面的葬禮都辦不起來。看到這裏,我心裏就不覺地升起一陣“樹倒猢猻散”的悲慼來。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紅樓夢裏的小社會,反映出了一個表面是如此光鮮亮麗的人,內心深處也會有寂寞。有的時候,正因爲園子太大,才讓空虛有了“容身之地“,繁華落盡,無處話淒涼。

讀書月的心得體會範文篇6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爲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爲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裏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裏,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