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山西王家大院的導遊詞3篇 王家大院:山西傳統宅院的瑰麗祕境

其他文案 閱讀(3.16W)

山西王家大院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價值的宮殿式建築羣,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這個宏偉的府邸曾是明代山西省督王定國的府邸,如今已被修復並對外開放。王家大院以其精妙的建築佈局、華麗的宮殿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聞名,吸引着衆多遊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和研究。

山西王家大院的導遊詞3篇 王家大院:山西傳統宅院的瑰麗祕境

第1篇

王家大院地處山西腹部,在靈石縣城區12公里處的靜升鎮,與著名的綿山、資壽寺、“靈石”、韓信領、石膏山、靈空山等景點,呈v型旅遊線路。

靈石縣歷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家,爲太原王氏後裔。留於當今的王家大院先後建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總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列入省級文物保護的4.5萬平方米。1997年8月18日以“中國民居藝術館”正式開放的高家崖建築羣,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有院落26座,房屋218間,面積11728平方米。1998年8月18日以“王氏博物館”正式開放的紅門堡建築羣,建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有院落28座,呈“王”字型佈局,房屋540間,面積達19800平方米。高家崖、紅門堡兩組建築羣東西對峙,一橋相連,皆爲黃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築。其特點是: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層樓疊院,鱗次櫛比,氣勢宏偉,功能齊備。高家崖羣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室的庭院風格;紅門堡建築羣順應地理條件,一部分應變爲前園後屋的總體設計。再加匠心獨具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1996年以後,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經靈石縣人民政府投巨資修復,王家大院才得以同遊人見面。五家大院作爲我國優秀的傳統建築文化遺產、民居藝術珍品,已廣泛地受到國內外建築學、歷史學、社會學、倫理學和工楊美術、影視、攝影等方面的專家及新聞媒體的關注,併成爲一些高等院校的實習基地。目前,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山西王家大院的導遊詞3篇 王家大院:山西傳統宅院的瑰麗祕境 第2張

第2篇

周槐 周槐生長在靈石縣石膏山腳下的西許村中,樹高約18米,圍徑7米有餘。據清乾隆39年(公元1774)碑文記載,此槐爲村民公產,相傳植自周初,迄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古槐軀幹中空,樹洞可容數人,但依舊生機勃勃,枝繁葉茂,蒼勁挺拔,頗具風采。該樹比介休“秦柏”的樹齡要長得多,而可與晉祠的“周柏”比高下。

石膏山 石膏山位於靈石縣城東南五十公里,北距太原一百八十五公里,雄居太嶽山北段,處晉中、晉南和晉東南三地交界處,與介休綿山、沁源靈空山鼎足而立,爲山西境內一座風光旖麗的名山。石膏山自然環境優美,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六十平方公里的風景區之內,青山環繞,綠水長流,林木蔥籠,鳥語花香。它不僅有雄偉秀麗的山光水色,有姿態萬千的石鐘乳溶洞,有古樸別緻的佛寺梵剎,而且有比較完整典型的森林植被,有豐富多彩的樹木花卉鳥獸資源。明末清初著名的愛國學者傅山遊覽此山後曾題留“山林野趣”四字,道出了石膏山風光的特色。

天石 天石(亦稱爲“靈石”或“天星”),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賓館西側的陳列館八角亭內,是全國著名的第二大隕石。天石,滿身孔洞,狀若靠椅,而又不規則,“似鐵非鐵、似石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露出地面的部分高達1.6米,底部直徑1.5米,體積2.4立方米;埋於地面以下部分的體積究竟有多大,迄今仍然是個謎。傳說,日本侵華時期,一個叫山口大榮的日本軍官,企圖把靈石運往日本,但號令士兵連挖數日不見根底,於是只好作罷,而後便再無一人刨根問底了。靈石爲天外之物,何時降落人間,史無記述,據《靈石縣誌》載,此石爲隋文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北巡太原傍汾開道時所獲。相傳石上有“大道永吉”四字(今已不存)。其時,文帝以爲靈瑞,遂賜其名爲“靈石”,並榜旨割介休西南地與霍州之北地建設縣治,以石命縣,取名爲“靈石縣”,至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靈石”因隋文帝賜名而名傳千古,因其不同尋常而富有神奇色彩。相傳靈石縣城的原狀是一艘大船,“靈石”則在桅杆處,按其地形,滔滔汾水北來,大船必覆,但因靈石能“鎮水災,捍城垣”,“顯靈秀之氣”,水即蜿蜒南下。舊時,由於種.種說法,靈石被當地百姓尊爲“神石”,每逢過年過節,附近鄉民便紛紛前來頂膜禮拜,祈求好運。隨着科學的發展,“神石”之說已成爲傳奇。天石,經科學化驗結論,實爲一塊鐵隕石。其硬度爲5.5-6.0,有磁性,主要成份爲鐵,含量達96.17%,其餘還有鎳、鈦、錳等,含量均不達1%,外部體積之大,僅次於烏魯木齊博物館陳列的鐵隕石。“天石”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右邊是豪華舒適的靈石賓館,左邊是直通大運公路的汾河大橋。園內存有北宋大書法家米蒂真跡,還有碑刻“晉省地域全圖”及三個展覽廳,如果您來靈石旅遊或途經這裏,一定不要忘記到“天石”景點一遊。

第3篇

石牌坊 石牌坊位於靜升村中部,又名“孝義坊”,是清代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家的祠堂-孝義祠的一部分。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樑,石頂石脊石獸,石斗拱石匾額,還鑲嵌以鏤空的石圖案。坊高7.36米,寬13.49米。底部的10頭石獅,姿態優美,栩栩如生。左右長短4根石柱上的前後4副楹聯,有楷有篆,古奧深沉。頂上“孝義”二字,爲清代著名書法家、內閣學士翁方綱於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書。王家當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倖存下來。孝義坊北面爲孝義祠,建築面積428平方米,分上下兩院,下院210平方米,正面窯洞3孔,兩帝有廊廡,由此與上院相通。上院218平方米,正屋供奉祖先,南面小戲臺與祭祖堂相對,戲臺兩邊有優伶用的耳房,院東西亦爲廊廡。孝義坊與孝義祠系王家十五世王夢鵬所建。王夢鵬事父母至孝,孝名卓著,遠播朝野,倍受頌揚。

文廟 文廟位於靜升村中部,據明朝萬曆(1573-1620)本靈石縣誌記載,靜升文廟系元代至順3年(1332年)所建,佔在面積爲424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正殿、獻殿、東西配殿、影壁和魁星樓。影壁,壁面爲18.19平方米,鏤空石雕“鯉魚躍龍門”,龍門肅立於雲海之間,青龍奮爪翹首,氣勢軒昂;浪花間遊動着一尾大鯉魚和七尾小鯉魚,維妙維肖,生動逼真。魁星樓,高20米,建於甕門高臺之上,六角三層磚木結構,重檐飛翼,高聳巍峨,氣勢雄偉壯觀,廟內有古柏6株,石碑數通。1996年,靜升文廟被省人民政府公佈爲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縣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對靜升文廟進行了精心維修,整舊如舊,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