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讀教育學心得體會7篇 探索教育之路:心得體會與啓發

其他文案 閱讀(8.75K)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過程、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效果的學科。通過對教育學的學習和思考,我們可以深入瞭解教育的本質和意義。本文將分享一些關於教育學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爲廣大讀者提供有關教育的思考與啓示。

讀教育學心得體會7篇 探索教育之路:心得體會與啓發

第1篇

法制,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求的也就是這兩個字。法制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法制教育不僅要宣傳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認識到:法律不僅是對自制行爲的'約束,更是捍衛尊嚴、權利的有力武器。我們要認真學好法制教育,做個有文化、講文明的國之棟樑。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逐漸增多,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前不久,班裏組織同學們觀看了劇本《法庭內處》,故事內容曲折,感人至深,發人深省。一位十四歲少年因家中貧困被迫綴學,整天閒在家中無所事事,漸漸地就染上了賭的惡習,最後爲了還賭債,竟失手殺人,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看了這部影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是啊,現在青少年犯罪記錄高得嚇人,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航天載人飛船剛剛飛入太空,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怎麼不讓人憂心如焚呢?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實顯示,青少年犯罪已越來越成爲全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學校在這方面狠抓宣傳力度,專門請一些法律工作者來爲同學們開座談會,增強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組織學習出一些專題手抄報,寫有獎徵文,開展主題班會;學校廣播也向大家介紹法律知識;老師也帶我們去參觀了監獄。

總而言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能立足於世界,更不用說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都要以法爲重。鄧小平爺爺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強法制重要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國小、中學都要進行法制教育。因此,我們每位中、國小生都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讀教育學心得體會7篇 探索教育之路:心得體會與啓發 第2張

第2篇

我們現在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哪裏呢?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發現,路的差距在縮小,交通工具的差距在縮小,樓的差距在縮小,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是“人的質量”。

二、學校管理要向企業管理學習,用心打造學校文化。

在外界環境不改變的情況下,學校教育的改革要注重“內力”的挖掘。升學率再高也不可能解決中國當前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學校不能只有升學率,要“一隻眼睛盯着眼前,一隻眼睛看未來”。“讓學校充滿文化氛圍”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中國的`學校文化建設應該站在企業文化的“肩上”去探索學校管理文化。雖然企業與學校有很大的不同,但兩者也有相似的地方,即都需要調整內部要素的組合,完成各自的使命。

我們曲解了“全面發展”,用機械唯物論的觀點理解“全面發展”爲“總分第一”,“物理不好補物理,英語不好補英語”。實際上,“全面發展”是針對一代人來講的,而不是針對一個人來說的。

就一個人來說,只能發展“強勢智慧”。這就要減少“圈養”學生的時間,增加“放養”學生的時間,以“圈養”爲主,“放養”爲輔。因爲,“圈養”出規範,“放養”出個性。

學生的發展是通過教師的勞動實現的,“一切爲了學生”,難道教師就不需要發展嗎?

學校裏如果一切只是爲了學生髮展,不關心教師發展,那麼學生髮展就是“有限度的發展”。

“教育既要給學生創造幸福,也要給教師帶來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實現今天的幸福;既要謀求人類的幸福,也要獲得個人幸福。”

第3篇

本學期學校認真組織學習了《新義務教育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了反思。

陶行知說過:“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作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哪?作爲一名教師,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誠信立教,其次是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愛崗愛生;其三要做到以人爲本,創新施教,因材施教,其四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

作爲一名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作爲一名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耳濡目染的影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爲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加強政治學習,

作爲一名教師,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爲人師表。

總之,學校讓我們學習,我認爲很必要,我堅決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業務上刻苦鑽研,在行動上提高工作責任心,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用崇高的師德塑造人。

第4篇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爲,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爲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仍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爲我們爲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說的是,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爲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裏”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爲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誰走在我的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包括學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師——敬業,博學,鑽研,激情,嚴謹,刻苦等教育傳家寶,已經成爲我們“通向現在和未來美好教育境界的階梯”,把我們引領到當今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心中永遠銘記他們,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時時記得向周圍的教師學習。

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鬥,那麼新的時代與環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麼真正的成功。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爲。因此,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一定要依靠環境和夥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於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爲。

教育,不變的永遠不會變,改變的必將會改變。創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大廈。回顧過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並取得快速的發展。教師要成爲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角色——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

大量的閱讀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爲,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爲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第5篇

學習就是一個過程,只有付出努力過,纔會有收穫。我將在這裏用三年的時間來譜寫我人生歷程的另一首歌,我也相信一定會學有所歸,給另一個自信耀眼的我,我更相信開放教育將會爲我的人生舞臺展示自我提供更大的舞臺空間。

網絡資源是一個知識的海洋,多媒體課件、數字圖書管、直播課堂,應有盡有。qq羣就像一個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可以暢所欲言,來增進大家對信息的溝通與知識的交流。

開放教育利用各種技術媒體,文字教材、錄音教材、網絡資源等,督促學員從網絡資源中下載其課程內容,並對其進行預習與思考,合理安排面授時間進行師生面對面交流與輔導,將所學課程中的難點與重點進行分析與講解,讓彼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對於走上了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說,要正確處理工作與學習中存在的衝突。個人自學是主要的,面授只不過是爲了學習目的與社交進行的一種教育形式。根據自身的條件與能力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增強個人對學習的緊迫與責任感,達到事伴功倍的效果。只有辛勤的耕耘,才能得到豐收的碩果。

“書中自有黃金屋”。剛出大學校門的人爲什麼比一般的人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是因爲他們有着理論知識作武裝,雖然實踐經驗佔據主導地位,但理論卻是實踐經驗的基礎。可能我的'工作與《經濟數學基礎》這門課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原因吧,對“學以致用”這一點深有體會,通過對它的學習、理解與實踐,我可以很熟練的將書本中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工作中。

身處於一個知識不斷更新,競爭異常激烈,飛速飛展的社會,對於已經踏上了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說,渴望接受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來適應社會。懷着一顆對工作的熱情與知識的探討,我與開放教育結緣了。雖然剛剛步入開放教育,也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吧。

第6篇

我認真參加了這次繼續教育培訓,通過培訓和學習,我領略了多位專家先進的教學理念,他們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爲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首先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良好的準確模仿的習慣以及大膽開口的習慣,把英語作爲一種交際工具,還要有及時複習的習慣;還要養成勤於積累,實踐的習慣。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英語學科感興趣,才能使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愛好。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情、口頭語言、體態語等向學生傳遞關愛、信任、期望等信息。以情激趣,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讓學生勇於嘗試和冒險,通過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的興趣。

國小英語教學以口語爲主。重在交際,在聽、說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課前,老師首先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吃透重點,在突破難點上下功夫,努力將每個步驟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創設語言學習情景。可採用sing、chant、draw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從“要我學”變爲“我要學”,真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

通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明確了教學目標,我們教師應具備良好的理論知識,善於發現,善於積累,善於研究國小英語教學法,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應該堅持寫好“教學後記”,在教學中反思,在總結中進步。在新課程的引領下,教師要爲學生創造愉快的教學而努力,在積澱中成長,在堅持中磨練,在反思中創新,在研究中奮進。我將結合新課程的精神,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認真鑽研符合本校學生的英語教學法,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使得學習過程成爲學生形成積極情感的世界,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語言的能力。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教學技能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通過專家們的“點化”和“引領”,使我豁然開朗。今後,我會在教材的鑽研上多下功夫,在新課程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我的教育思想,改變我的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爲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第7篇

由於時間關係,後來雖然在圖書館找到了唯一一本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看着那泛黃且破舊不堪的書,還有一種發黴的味道,又那麼厚,真是一點讀下去的心情都沒有。

於是,我就只好硬着頭皮看複印的大綱,總共才二十多頁,也不會覺得有壓力,希望看完後可以專心準備英語六級和期末考試。

緒論部分提到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通過教育要想得到什麼,教育要求達到什麼目的”。只有培養目標明確了,後面的培養方案和措施纔是有意義的,否則就成了瞎子亂撞,沒有頭緒,也容易走很多彎路。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有一種感覺:赫爾巴特的教學思想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過時、老套,雖然他是傳統的教學的代表,以教師、教材和教室爲中心,但這種與新課改堅持的杜威的兒童、活動和經驗爲中心大不相同的教學思想,並不是聽說的那樣的一無是處。它也有它的好處:系統的傳承優秀文化成果,對普通人而言,是獲取知識的比較有效率的途徑。

在講到“權威與愛”的時候,心智屈服的權威,十分誇大權威的作用,比如他說“對於那些具有最活躍的天性的人來說,權威是最不可缺少的,因爲這些人善與惡都會嘗試,而只有當他們在惡中不迷惑時纔會追隨善。”雖然他說權威是要通過卓越的智慧獲得,但是並沒有一個標準來界定這種權威,換言之,如果一個兒童被不具備這種權威的人引導,就像千里馬遭遇到伯樂的弟弟一樣悲慘,其身上的閃光點最終被一些偏見和世俗的東西抹殺掉。

說道老師對學生的“愛”,他認爲教育者應該深入到學生的感情中去,十分巧妙的悄悄融合在學生的感情中。這的確比較困難,應該屬於對教育者較高層次的要求了。“較長的時間、溫柔的愛撫、單獨的交往”這些在小班教學中都難以很好的做到,何況在很多大班化教學的地方呢?

“以教育代替的管理”中,總結道“對服從的必要性具有信念的兒童只能接受不是人們擅自作出的決定”。很多時候大人都自以爲孩子還小,不用跟他們講什麼道理,只是一味的讓孩子做這做那而不說理由,其實這也是家長言傳身教失敗的一個地方,一般的道理還是要講的,無論孩子當時能不能聽懂,總有一天他會懂的。大人不能因爲孩子還小而偷懶。

赫爾巴特認爲,真正的教育或者說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教育。這一點無可非議,一如現在的一句順口溜所說“,身體不好是廢品,學習不好是次品,思想不好是一個危險品”在一個寧要次品不要危險品的社會裏,道德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一個缺乏道德或者沒有道德底線的人是可怕的,給社會帶來很多不安定因素。

而真正教育的措施是,訓育。這一部分,是他大篇章講述的部分。只是,他說“訓育”“主要是對任性起作用”,“部分的也對認識起作用”。提到“訓育”不知道爲什麼老有一種消極的壓抑的感覺,像過去修道院裏的兒童一樣慘淡不堪,但是百科裏卻是另一種解釋,還稍微有一些褒義色彩。

1、教誨撫育。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五寶亮》:“亮就業專精,一聞無失,及具戒之後,便欲觀方弘化,每惟訓育有本,未能遠絕緣異。”明邵璨《香囊記逼試》:“自你父親亡後,訓育之功,都是我一身擔了。”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別錄》:“堅如母端嚴靜默,賢而知書,富大家風,子女皆由其訓育。”

2、舊指學校裏的道德教育。陶行知《南京中等學校訓育研究會》:“真正的訓育是品格修養之指導。”徐特立《整頓第一女師之計劃》:“至於訓育方面,則重人格感化,與規則生活。”看來,這褒義色彩是中國文化賦予的,在西方,我就不清楚具體意思了。只是赫爾巴特的訓育措施——壓制、強迫、懲罰,是無情的。這樣的訓育,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兒童樂意接受?

訓育的要點,是使兒童留意周圍人的.普遍意見,也就是公衆的意見。可是,公衆的意見就一定是評價標準嗎?如果是世俗的偏見或者錯誤的導向怎麼辦呢?不適應就離開,或者沉默。做屈原嗎?還是在沉默中滅亡?

當孩子能奔跑時,母親不應當阻止孩子到野外自由奔跑。這一點可以算作赫爾巴特那個時期的自由思想的體現嗎?

在“教學”一章中,他批判盧梭的自然教育法,說道:“把人交給自然,或者甚至把人引向自然並讓自然來訓育,那是愚蠢的。”他認爲,進一步確定人的發展和促進其天性的完善工作,“完全應該交給人類去做”。這一基本點認識的不同導致了以後所採取的教育的方案和措施的迥異。

他的“教學作爲經驗與交際的補充”這一提法很恰當,而且也十分重視教學以外的各種活動,要求安排較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各種活動。他在教學上還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強調發展學生的自由想象。這些,在我看到他的著作以前,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傳統的教學法居然也這麼重視這些東西,爲什麼這些和我從小到大所接觸到的傳統教育感覺不一樣呢?我所感覺到的好像是“經驗和交際作爲教學的補充”,多麼可笑!是不是我們曲解了赫爾巴特的思想了呢,還是施行的時候偷懶,等到出現問題的時候,卻又來責怪思想的源泉?

在教學的材料部分,他建議教師要善於利用這樣的人——在我們附近常常有人知道如何把我們不瞭解的而又覺得必須教的事物恰到好處的傳授給別人。這正應了《師說》裏的名言“:聖人無常師”。我們大可以放手的大膽的利用身邊一切可能的資源來進行教育,不要怕自己的地位會被這些“能人”動搖,作爲教育者,不能心胸狹窄。大學,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開展一些名家講座,暑期社會實踐,鼓勵大學生到社會中學習……,中學,就我的感受而言,也還行,只是礙於升學壓力和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有限等原因,沒有很好的實施。

教學的進程,這一部分我讀的有些糊塗,不作評論。唯一有共同語言的部分是“用大寫字母裝飾嬰兒室的牆壁”這一點,讓我想起了中學時候的卡片學習方法,貼在牀頭,書桌上,裝在口袋裏,隨時看到隨時熟悉強化。不過這對嬰兒而言,似乎過早了一些。嬰幼兒階段的教育重點還不該是知識教育。

教學的一般結果——心靈的充實。說是一般的結果,其實也是最神聖的結果,就像“每天都進步一點點”那樣難。

行動、思想範圍、素質、生活方式對性格的影響。在行動方面,我的理解是,行動大於口號,不要做口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素質方面提到“最值得教育的人”和“最需要教育的人”,他這樣分類,讓我懷疑:值得和需要,孰輕孰重?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