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官場讀後感6篇 權謀迷局:官場滋味一探究竟

其他文案 閱讀(2.28W)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官場如同一座充滿謎團的迷宮,解開其中的祕密和揭露背後的真相成爲人們追尋的目標。《官場讀後感》將帶您步入這個神祕之地,剖析官場中的喜怒哀樂,探索背後的權謀與腐敗,引發思考和反思,助您溫故官場、洞察世事。讓我們一同深入官場的故事,解讀其中的道德困境與人性糾葛。

官場讀後感6篇 權謀迷局:官場滋味一探究竟

第1篇

常言道: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我記得,這則結論是爸爸一本正經告訴我的,他還順便添油加醋地講了些因果報應類的案例故事。膽小怕事的我自然誠惶誠恐,不但把這則謊言工工整整地寫到了小本本上,心中還暗自高尚:我一定要做個爲民做主的好官啊!

長大後,讀的書多了些,經過的事也多了些,慢慢地我發現,在這個社會中,真爲民做主的官幾乎沒有,中飽私囊的倒遍地皆是。後者的比例,甚至趕上了《金賽性學》中報告的男性自慰人數的百分比。於是我百思不得其解:靠!貪污也這麼爽嗎?丫不貪會死啊?

事實是,不貪真的會死!這是個非常奇怪的黑洞,很多時候它甚至和人性善惡與否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貪官固然可憎,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一個好爸爸、好丈夫、好兒子或者好情人,而後者的角色正是當下社會對男性所期望和鼓勵的。所以,如果一位官員恰巧兼具了這兩種角色(貪和好),我們就很難武斷地做出結論說,官員的貪污完全由於生活作風的腐化。倒毋寧說,他的之所以貪污更多的來自於生活作風之外的其他因素。

?官場現形記》給出的解釋之一是,錢都用來捐官了,上任之後不就窮得叮噹響了嗎?再不趁時間撈上一把,這日子可怎麼過啊?還想着升官發財?哈,那是要花錢的!《現形記》第十一回中有這麼一出:'王道臺嘆一口氣道:你們這些人哪裏知道!這些窮候補的,捱上幾十年,一個紅點子沒有見,家裏當光吃光。我們做上司的,再不去理他,他們簡直只好死,還有第二條活路嗎?'所以兩個簡單的結論:一、官員的辛酸,那也是一把一把的;二、貪污有理。但畢竟,一、試問,世上哪人不辛酸?二、兄弟,你正貪的,那可是哥們我的辛酸錢啊!所以貪官之可憎可殺又是理所當然了。

官場讀後感6篇 權謀迷局:官場滋味一探究竟 第2張

第2篇

峯迴路轉,演繹出幾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事來,不謀其政,而謀其位,這是做官之前的主要奮鬥目標。待謀到其位,又有百事待舉,一要邀寵固位,二要防別人來謀位,三要進一步謀更高的位,哪裏還有功夫謀其政?精力都用在拳打腳踢、閃轉騰挪的“功夫”上了。政績云何?官績歷歷在目,那是由某官調任某官,升任某官,偶又降謫,終得恢復,一步一個腳印,身心交瘁,死而後已。

作品還揭露了統治階級對帝國主義奴顏婢膝的醜態和喪權辱國的劣跡。外國人打死中國小孩子,當地官員迫於羣衆壓力,將兇手判處監禁五年。而清政府的衙門,卻按照“同外國人打交道”“只有順着他辦”的邏輯,竟依照外國公使的要求,將巡撫撤換,並由他們指定的人接任巡撫。徐大軍機糊里糊塗地在出賣安徽省礦產的契約上簽字,將國家主權拱手獻給洋人。這些描寫充分地揭示出朝廷大小官吏懼怕外國人的無恥嘴臉。

事實上,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講究牧民。代表皇帝來放牧黎民百姓者,就是那些各級政府、各種機構的大小官員。官吏是皇帝的爪牙,官本位思想是封建統治的基礎。權力和隨權力而來的實際利益和與日俱增的慾望,構成舊時官員物質和精神的支柱。於是,當官,便治人;不當官,便治於人。換言之,要想不被別人像牛羊一樣放牧,唯一的辦法即是做官。

要做官,想做官,不擇一切手段地往上爬,甚至踩着他人腦袋、骸骨,用別人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戴,是一種生存競爭。追逐官職,謀取官位的時尚,成了封建社會中的人們的一種動力。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共60回,結構安排與《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後即轉入下一人,如此蟬聯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場爲表現對象,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醜惡的情形。這裏既有軍機大臣、總督巡撫、提督道臺,也有知縣典吏、管帶佐雜,他們或齷齪卑鄙或昏聵糊塗或腐敗墮落,構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醜圖。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是我國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直面社會而取得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也是譴責小說的代表作,首開近代小說批判社會現實的風氣。全書從中舉捐官的下層士子趙溫和佐雜小官錢典史寫起,聯綴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長吏、省級藩臺、欽差大臣以至軍機、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們爲升官而逢迎鑽營,矇混傾軋,可以說爲近代中國腐朽醜陋的官場勾勒出了一幅歷史畫卷。

?官場現形記》寫的多是實有人物,只是改易姓名而已,這確是不假。胡適曾在爲此書做的序言中論說過這種情況:“就大體上說,我們不能不承認這部《官場現形記》裏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當日官場的實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華中堂之爲榮祿,黑大叔之爲李蓮英,都是歷史上的人物,不用說了。那無數無名的小官,從錢典史到黃二麻子,從那做賊的魯總爺到那把女兒獻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說是完全虛構的人物。”胡適對《官場現形記》做過較深入的研究和考據,他的話無疑是有根據的。當然,實際上小說中的某個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未必完全是影射某一個人,而可能是包括這一個在內的幾個實有人物的集合。比如小說中的華中堂,可能主要指的是榮祿,但也可能包括了其他某些官僚。小說中華中堂回答賈大少爺請教的問題時說:“多碰頭,少說話,是做官的祕訣。”華中堂說的這個祕訣,榮祿可能的確說過,但據清人朱克敬《暝庵二識》載,大學士曹振鏞也曾對下屬說過,清人汪康年《汪穰卿筆記》又載,曾國藩每見到地方上來人到京,也總是教以“多叩頭,少說話”。這種情況表明,“多碰頭,少說話”實際上已成爲晚清官場上通行的做官訣竅,同時也說明《官場現形記》確是如孫寶所說,“多實有其事”,又如胡適所說,“可以代表當日官場的實在情形”。

第3篇

放假之前,牛牛說要和我交流有關《官場現形記》的讀後感,可是我在學校的圖書館實在是看不進去,那裏的人真的是相當多,我看到頭疼也沒看完,也就更談不上什麼讀後感,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但是讀書以後還是有機會的,現在就借用一下別人的讀後感,以後再補上吧。(牛牛別生氣啊!)

這部小說,集中地暴露了封建社會崩潰時期統治機構內部的腐朽情況。魯迅先生說,“凡所敘述,皆迎合、鑽營、朦混、羅掘、傾軋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熱心於作吏,及官吏閨中之隱情,頭緒既繁,腳色復夥,其記事遂率與一人俱起,亦即與其人俱訖,若斷若續,與《儒林外史》略同”。書中出現的那些官僚,昏聵糊塗,卑鄙齷齪,達到極點;他們壓迫人民,剝削人民,嚴酷暴虐,也達到極點。但是作者並沒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入的藝術概括,寫作態度上也有迎合時勢、譁衆取寵的成分。魯迅先生也指出:“必臆說頗多,難雲實錄,無自序所謂‘含蓄蘊醇’之實,殊不足望文木老人後塵。況所蒐羅,又僅‘話柄’聯綴此等,以成類書;官場會倆,本小異大同,匯爲長編,即千篇一律。特緣時世要求,得此爲快,故《官場現形記》乃驟享大名;而襲用‘現形’名目,描寫他事,如商界學界女界亦接踵也。”

?官場現形記》分上下兩冊,先是從趙溫中舉寫起,寫了官場中形形色色的官場事。既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住,又發人深醒,引以爲戒。

讀罷掩卷,不覺身心疲憊。想想大清最初侵入我國趕跑佔據北京的李自成,有覆滅南明小朝廷。其士氣銳不可擋,其民族堪稱彪悍強大。不過僅僅支撐300多年,在康乾盛世後就逐漸走向衰敗。閉關自守的政策加速了它的滅亡,自外國列強入侵,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成爲了被外國列強爭奪的肥肉,主權喪失,國土割讓,國家已經遍體鱗傷。自此,官場愈加腐-敗。

這時,國家國庫空虛,爲了賑災,爲了治理黃河,爲了一些具體的國事,中央財政竟然拿不出錢來,於是乎,民間捐錢成爲實效的方法,捐錢買官的行爲隨之盛行。捐官後,貪污公-款彌補之前捐官時的窟窿成爲必然。上行下效,清朝大多數大大小小的官吏,在爲國家做事時順手“牽”一些國家的錢財也就不足爲怪。捐官後,不見得能馬上上任,能不能去做官那的看皇上,更多是軍機大臣,甚至是一省巡撫的作用。因此,多數捐官後,都還得拿大量銀子去“孝敬”上級,這樣纔在上級那裏掛上號,纔有可能在以後得到提拔重用。至於有不少人捐官後,再也沒有銀子在拉關係以至於一輩子都不能做官,僅僅是徒有虛名,書上說是“候補”。

至於官員失職或犯罪,都能用錢一一化解。只要你肯出錢,就是皇帝派欽差大臣來查你的罪行,你也能用錢堵住他們的嘴,以至於大事化了,僅在無職無權的小官吏中找幾個替死鬼而已。書中寫了這樣的例子不下三四個,可見金錢的力量。

官員腐-敗,政事頹廢。有不少官吏和當地的紳士地皮勾結,魚民百姓,愚弄鄉里。這清朝的官吏不怕老百姓造反,他們會重病彈壓。他們卻怕洋人。僅僅是一個洋教徒也會讓他們膽戰心驚,生怕惹出事非,至於外國駐華使節領事,他們更是不敢招惹,以至於很多洋人知道了清朝大臣的奴才心理,洋人在中國作威作福,洋人犯罪,就是殺人中國政府也無權處理,通過一些時間讓中國一而再三的賠款。

清朝的官吏,大多存在自我心理。得過且過,整日價混日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和洋人不要發生衝突,這是多數清朝官吏的真是內心寫照。欺內怕外,欺下瞞上。

悲哉!一部《官場現形記》生動形象的描繪出清朝後期官吏的種種官場醜聞,讓人歎爲觀止。有此陋習,有此污吏,清朝焉能不毀。

這部小說,應該引起當今政壇重視,整治貪污,懲處腐-敗,是國家中興之大舉。

看完了《官場現形記》,李寶嘉著,張友鶴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6月第1版,1978年4月西安第1次印刷。這本書大多是繁體字,也有不少簡化字,正是建政初期繁簡過渡時候的面貌。質量很不錯,紙張印刷都是上乘,雖說耽擱了20年纔出版,發行了能夠出落得這樣的一個模樣,再比較這本書的各方面素質,也是天理昭然。張友鶴的校已很下功夫,通篇我就查處了兩個錯字,也是形近,字兒小,難免是誤植;注得精到!雖然都是規規矩矩的註解,但這是有選擇的注,不是濫注,堪爲唱和,讓人看了知話裏有話又不留痕跡心照不宣。張友鶴在此書後面還編了一個《清代的官制》,對不瞭解清朝官制的我來說真是大大的補了一堂課,來龍去脈,言簡意賅,答疑解惑,茅塞頓開,同時也越發感到近幾年的古裝戲實在沒文化不考究。而且這張友鶴的《清代的官制》還有另外一種好處,基本上可以作爲《官場現形記》的概要或者節略,即便沒什麼耐心去看這1000多頁的小說,看了這《清代的官制》也就夠提綱挈領,大可發揮的了。此書開篇是“出版說明”,而本來可以作爲“序”的一段話,卻被編到了最後作爲“後記”。本來“序”是點睛之筆,此乃清代說部的慣例,如此給放到了後面,不知何意。但我認爲如果起初不看附錄裏的《清代的官制》和《後記》這兩篇兒張友鶴的文章的話,這本書未必能夠一次看懂,不過就是笑笑過去了的。

現在那四篇兒魯迅推薦的清末譴責小說我算是都看完了,《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孽海花》《官場現形記》,各有各的妙處,不過統宗的是一本兒《儒林外史》。其中文筆最好最有才情的,當推《孽海花》,結構最大膽的是這本兒《官場現形記》,散得很厲害,但又不失章法,不像《老殘遊記》也同樣散得無邊際,但過於隨意了。論結構的造詣,這四篇都在《海上花列傳》之下。《官場現形記》的最後一章點題相當大氣,弄得我想對該書發議論也說不出更多的啥了。

據我看《官場現形記》的水平要在果戈理的《死魂靈》之上,首先是傳統白話不像老果那樣廢話那麼多,而且諷刺更靈巧尖刻,篇幅差不許多,《官場現形記》大大小小記事過百,而《死魂靈》則僅只有那麼幾個地主官員現眼,靈感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的。論體例,都是隻寫了上半部,下半部《死魂靈》雖然也出了若干,但成色顯然寡淡,不足論的。李寶嘉和果戈理都是以諷刺見長,李寶嘉見好就收,不越雷池一步,知道自己寫不出什麼好形象正派角色來,索性不寫,只託被火燒了;而果戈理則是受了但丁的荼毒,非要寫出個三部曲來才罷休,實在犯不上的這麼勞駕。寫小說,一是揚長避短,一是量力而行,哪怕得到的是個殘篇,不完足,不圓滿,也要比畫蛇添足的好許多了。

第4篇

看完了官場現形記,李寶嘉著,張友鶴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6月第1版,1978年4月西安第1次印刷。這本書大多是繁體字,也有不少簡化字,正是建政初期繁簡過渡時候的面貌。質量很不錯,紙張印刷都是上乘,雖說耽擱了20年纔出版,發行了能夠出落得這樣的一個模樣,再比較這本書的各方面素質,也是天理昭然。張友鶴的校已很下功夫,通篇我就查處了兩個錯字,也是形近,字兒小,難免是誤植;注得精到!雖然都是規規矩矩的註解,但這是有選擇的注,不是濫注,堪爲唱和,讓人看了知話裏有話又不留痕跡心照不宣。張友鶴在此書後面還編了一個清代的官制,對不瞭解清朝官制的我來說真是大大的補了一堂課,來龍去脈,言簡意賅,答疑解惑,茅塞頓開,同時也越發感到近幾年的古裝戲實在沒文化不考究。而且這張友鶴的清代的官制還有另外一種好處,基本上可以作爲官場現形記的概要或者節略,即便沒什麼耐心去看這1000多頁的小說,看了這清代的官制也就夠提綱挈領,大可發揮的了。此書開篇是“出版說明”,而本來可以作爲“序”的一段話,卻被編到了最後作爲“後記”。本來“序”是點睛之筆,此乃清代說部的慣例,如此給放到了後面,不知何意。但我認爲如果起初不看附錄裏的清代的官制和後記這兩篇兒張友鶴的文章的話,這本書未必能夠一次看懂,不過就是笑笑過去了的。

現在那四篇兒魯迅推薦的清末譴責小說我算是都看完了,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孽海花官場現形記,各有各的妙處,不過統宗的是一本兒儒林外史。其中文筆最好最有才情的,當推孽海花,結構最大膽的是這本兒官場現形記,散得很厲害,但又不失章法,不像老殘遊記也同樣散得無邊際,但過於隨意了。論結構的造詣,這四篇都在海上花列傳之下。官場現形記的最後一章點題相當大氣,弄得我想對該書發議論也說不出更多的啥了。

據我看官場現形記的水平要在果戈理的死魂靈之上,首先是傳統白話不像老果那樣廢話那麼多,而且諷刺更靈巧尖刻,篇幅差不許多,官場現形記大大小小記事過百,而死魂靈則僅只有那麼幾個地主官員現眼,靈感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的。論體例,都是隻寫了上半部,下半部死魂靈雖然也出了若干,但成色顯然寡淡,不足論的。李寶嘉和果戈理都是以諷刺見長,李寶嘉見好就收,不越雷池一步,知道自己寫不出什麼好形象正派角色來,索性不寫,只託被火燒了;而果戈理則是受了但丁的荼毒,非要寫出個三部曲來才罷休,實在犯不上的這麼勞駕。寫小說,一是揚長避短,一是量力而行,哪怕得到的是個殘篇,不完足,不圓滿,也要比畫蛇添足的好許多了。

第5篇

峯迴路轉,演繹出幾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事來,不謀其政,而謀其位,這是做官之前的主要奮鬥目標。待謀到其位,又有百事待舉,一要邀寵固位,二要防別人來謀位,三要進一步謀更高的位,哪裏還有功夫謀其政?精力都用在拳打腳踢、閃轉騰挪的“功夫”上了。政績云何?官績歷歷在目,那是由某官調任某官,升任某官,偶又降謫,終得恢復,一步一個腳印,身心交瘁,死而後已。

作品還揭露了統治階級對帝國主義奴顏婢膝的醜態和喪權辱國的劣跡。外國人打死中國小孩子,當地官員迫於羣衆壓力,將兇手判處監禁五年。而清政府的衙門,卻按照“同外國人打交道”“只有順着他辦”的邏輯,竟依照外國公使的要求,將巡撫撤換,並由他們指定的人接任巡撫。徐大軍機糊里糊塗地在出賣安徽省礦產的契約上簽字,將國家主權拱手獻給洋人。這些描寫充分地揭示出朝廷大小官吏懼怕外國人的無恥嘴臉。

事實上,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講究牧民。代表皇帝來放牧黎民百姓者,就是那些各級政府、各種機構的大小官員。官吏是皇帝的爪牙,官本位思想是封建統治的基礎。權力和隨權力而來的實際利益和與日俱增的慾望,構成舊時官員物質和精神的支柱。於是,當官,便治人;不當官,便治於人。換言之,要想不被別人像牛羊一樣放牧,唯一的辦法即是做官。

要做官,想做官,不擇一切手段地往上爬,甚至踩着他人腦袋、骸骨,用別人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戴,是一種生存競爭。追逐官職,謀取官位的時尚,成了封建社會中的人們的一種動力。

第6篇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共60回,結構安排與《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後即轉入下一人,如此蟬聯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場爲表現對象,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醜惡的情形。這裏既有軍機大臣、總督巡撫、提督道臺,也有知縣典吏、管帶佐雜,他們或齷齪卑鄙或昏聵糊塗或腐敗墮落,構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醜圖。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是我國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直面社會而取得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也是譴責小說的代表作,首開近代小說批判社會現實的風氣。全書從中舉捐官的下層士子趙溫和佐雜小官錢典史寫起,聯綴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長吏、省級藩臺、欽差大臣以至軍機、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們爲升官而逢迎鑽營,矇混傾軋,可以說爲近代中國腐朽醜陋的官場勾勒出了一幅歷史畫卷。

?官場現形記》寫的多是實有人物,只是改易姓名而已,這確是不假。胡適曾在爲此書做的序言中論說過這種情況:“就大體上說,我們不能不承認這部《官場現形記》裏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當日官場的實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華中堂之爲榮祿,黑大叔之爲李蓮英,都是歷史上的人物,不用說了。那無數無名的小官,從錢典史到黃二麻子,從那做賊的魯總爺到那把女兒獻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說是完全虛構的人物。”胡適對《官場現形記》做過較深入的研究和考據,他的話無疑是有根據的。當然,實際上小說中的某個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未必完全是影射某一個人,而可能是包括這一個在內的幾個實有人物的集合。比如小說中的華中堂,可能主要指的是榮祿,但也可能包括了其他某些官僚。小說中華中堂回答賈大少爺請教的問題時說:“多碰頭,少說話,是做官的祕訣。”華中堂說的這個祕訣,榮祿可能的確說過,但據清人朱克敬《暝庵二識》載,大學士曹振鏞也曾對下屬說過,清人汪康年《汪穰卿筆記》又載,曾國藩每見到地方上來人到京,也總是教以“多叩頭,少說話”。這種情況表明,“多碰頭,少說話”實際上已成爲晚清官場上通行的做官訣竅,同時也說明《官場現形記》確是如孫寶所說,“多實有其事”,又如胡適所說,“可以代表當日官場的實在情形”。

由於《官場現形記》在晚清官場上風行,寫的又多是實人實事,所以關於此書的種種消息,很快傳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裏,於是,“慈禧太后索閱是書,按名調查,官吏有因以獲咎者”。看來慈禧太后讀到此書後很是生氣,並把清末政令倒行、法紀廢弛的責任都歸罪到了官員們的腐敗,胡來,不爭氣,她還把《官場現形記》當成了懲辦官員的黑名單,按圖索驥,抓人辦人。當那些官員們正搖頭晃腦地翻讀着這本爲他們描形畫像的《官場現形記》時,哪裏想得到,此時太后老佛爺也正翻看着這部書,盤算着怎麼整治他們呢!

常言道: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我記得,這則結論是爸爸一本正經告訴我的,他還順便添油加醋地講了些因果報應類的案例故事。膽小怕事的我自然誠惶誠恐,不但把這則謊言工工整整地寫到了小本本上,心中還暗自高尚:我一定要做個爲民做主的好官啊!

長大後,讀的書多了些,經過的事也多了些,慢慢地我發現,在這個社會中,真爲民做主的官幾乎沒有,中飽私囊的倒遍地皆是。後者的比例,甚至趕上了《金賽性學》中報告的男性自慰人數的百分比。於是我百思不得其解:靠!貪污也這麼爽嗎?丫不貪會死啊?

事實是,不貪真的會死!這是個非常奇怪的黑洞,很多時候它甚至和人性善惡與否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貪官固然可憎,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一個好爸爸、好丈夫、好兒子或者好情人,而後者的角色正是當下社會對男性所期望和鼓勵的。所以,如果一位官員恰巧兼具了這兩種角色(貪和好),我們就很難武斷地做出結論說,官員的貪污完全由於生活作風的腐化。倒毋寧說,他的之所以貪污更多的來自於生活作風之外的其他因素。

?官場現形記》給出的解釋之一是,錢都用來捐官了,上任之後不就窮得叮噹響了嗎?再不趁時間撈上一把,這日子可怎麼過啊?還想着升官發財?哈,那是要花錢的!《現形記》第十一回中有這麼一出:'王道臺嘆一口氣道:你們這些人哪裏知道!這些窮候補的,捱上幾十年,一個紅點子沒有見,家裏當光吃光。我們做上司的,再不去理他,他們簡直只好死,還有第二條活路嗎?'所以兩個簡單的結論:一、官員的辛酸,那也是一把一把的;二、貪污有理。但畢竟,一、試問,世上哪人不辛酸?二、兄弟,你正貪的,那可是哥們我的辛酸錢啊!所以貪官之可憎可殺又是理所當然了。

?官場現形記》分上下兩冊,先是從趙溫中舉寫起,寫了官場中形形色色的官場事。既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住,又發人深醒,引以爲戒。

讀罷掩卷,不覺身心疲憊。想想大清最初侵入我國趕跑佔據北京的李自成,有覆滅南明小朝廷。其士氣銳不可擋,其民族堪稱彪悍強大。不過僅僅支撐300多年,在康乾盛世後就逐漸走向衰敗。閉關自守的政策加速了它的滅亡,自外國列強入侵,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成爲了被外國列強爭奪的肥肉,主權喪失,國土割讓,國家已經遍體鱗傷。自此,官場愈加腐-敗。

這時,國家國庫空虛,爲了賑災,爲了治理黃河,爲了一些具體的國事,中央財政竟然拿不出錢來,於是乎,民間捐錢成爲實效的方法,捐錢買官的行爲隨之盛行。捐官後,貪污公-款彌補之前捐官時的窟窿成爲必然。上行下效,清朝大多數大大小小的官吏,在爲國家做事時順手“牽”一些國家的錢財也就不足爲怪。捐官後,不見得能馬上上任,能不能去做官那的看皇上,更多是軍機大臣,甚至是一省巡撫的作用。因此,多數捐官後,都還得拿大量銀子去“孝敬”上級,這樣纔在上級那裏掛上號,纔有可能在以後得到提拔重用。至於有不少人捐官後,再也沒有銀子在拉關係以至於一輩子都不能做官,僅僅是徒有虛名,書上說是“候補”。

至於官員失職或犯罪,都能用錢一一化解。只要你肯出錢,就是皇帝派欽差大臣來查你的罪行,你也能用錢堵住他們的嘴,以至於大事化了,僅在無職無權的小官吏中找幾個替死鬼而已。書中寫了這樣的例子不下三四個,可見金錢的力量。

官員腐-敗,政事頹廢。有不少官吏和當地的紳士地皮勾結,魚民百姓,愚弄鄉里。這清朝的官吏不怕老百姓造反,他們會重病彈壓。他們卻怕洋人。僅僅是一個洋教徒也會讓他們膽戰心驚,生怕惹出事非,至於外國駐華使節領事,他們更是不敢招惹,以至於很多洋人知道了清朝大臣的奴才心理,洋人在中國作威作福,洋人犯罪,就是殺人中國政府也無權處理,通過一些時間讓中國一而再三的賠款。

清朝的官吏,大多存在自我心理。得過且過,整日價混日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和洋人不要發生衝突,這是多數清朝官吏的真是內心寫照。欺內怕外,欺下瞞上。

悲哉!一部《官場現形記》生動形象的描繪出清朝後期官吏的種種官場醜聞,讓人歎爲觀止。有此陋習,有此污吏,清朝焉能不毀。

這部小說,應該引起當今政壇重視,整治貪污,懲處腐-敗,是國家中興之大舉。

從《官場現形記》中,人們或多或少可以得到爲官之“術”,還有一些關於官場的啓蒙。

峯迴路轉,演繹出幾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事來,不謀其政,而謀其位,這是做官之前的主要奮鬥目標。待謀到其位,又有百事待舉,一要邀寵固位,二要防別人來謀位,三要進一步謀更高的位,哪裏還有功夫謀其政?精力都用在拳打腳踢、閃轉騰挪的“功夫”上了。政績云何?官績歷歷在目,那是由某官調任某官,升任某官,偶又降謫,終得恢復,一步一個腳印,身心交瘁,死而後已。

事實上,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講究牧民。代表皇帝來放牧黎民百姓者,就是那些各級政府、各種機構的大小官員。官吏是皇帝的爪牙,官本位思想是封建統治的基礎。權力和隨權力而來的實際利益和與日俱增的慾望,構成舊時官員物質和精神的支柱。於是,當官,便治人;不當官,便治於人。換言之,要想不被別人像牛羊一樣放牧,唯一的辦法即是做官。所以,要做官,想做官,不擇一切手段地往上爬,甚至踩着他人腦袋、骸骨,用別人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戴,是一種生存競爭。追逐官職,謀取官位的時尚,成了封建社會中的人們的一種動力。

今天的官和過去不同,就是要爲百姓辦事。其實這個官,又好做,又不好做。說好做,首先要忘記自己是個官,不能打官腔,說官話,擺官架子。要時刻記住:你不過是個爲百姓辦事的辦事員罷了。你沒有高人一等的權利,沒有隻享受、不做事的權利。只要你真正爲百姓做了實事,做了好事,百姓就會記着你,有點小錯,只要能改,百姓也會諒解你。說不好做,你又不能忘記自己是個官,要用好你手中的權利。當官的人,手裏多少有些權。掌權的人不容易。原則問題,含糊不得;小是小非,不能太認真;尤其要注意,不能抓住人家的小毛病、小辮子不放。爲大事者不拘小節,造就大事業的人,是不在小事上糾纏的。人有七情六慾,當官的人,也一樣。但你既然是個掌權的,就要學會控制自己。成易驕,敗易餒。喜時易輕諾,輕諾必寡信,什麼都答應人家,答應又不作數;怒時易拒人,該答應的也不答應,還要訓斥人家。不管是成或敗、喜或怒,都要冷靜。遇事冷靜一點,退一步想想,給自己降點溫,就會少犯錯誤。退一步天高地闊。對上對下,都應該做到既得體又得理。對下級能做到得理,難做到得體;對上級容易做到得體,不容易做到得理。還要注意不能攬功推過,如有功歸唐僧,有過歸於孫猴。

爲官和爲人,有相同的地方,又有相同的地方。好人不一定能當好官;好官必須是好人。做官說到底了,還是要掌權,要懂得如何出主意,如何用幹部。最後告訴大家,什麼是官呢?官的本意是庇護民衆的人,引申爲爲民作主,蛻變成主宰民衆的人。爲官者應該使人得到這樣一種印象:他在生活中是平凡的,在職務中卻是超衆的。

每一本書都有其獨特的靈魂,都會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受。當我讀了《官場現形記》之後,書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戲劇性的故事,帶給我的感受是複雜的。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該小說由30多個相對獨立的官場故事連綴起來,講述了官職大小不一的官吏們貪贓枉法,魚肉百姓,崇洋媚外,奴性十足的醜態,他們的貪婪罪行被暴露得無以復加。比如胡統領,明明是去剿匪,自己卻做成了“匪”,可惡的是,他這般的行爲居然還被加官進爵。又比如冒得官,爲了保官職,不惜賣女求榮,令人可恥可恨。全書30多個故事,寫的並不是個別貪官污吏, 而是整個政治體制的腐朽,表現的是各色官僚們醜陋的嘴臉。真讓看的人咬牙切齒,怒火中燒。

李伯元寫的這部小說,有如一幅封建社會末期官場的百草圖,尖銳地抨擊了當時社會的極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對當時的官僚政治進行全面剖析,上自軍機大臣,下至佐雜胥吏,官吏不管大小,一律貪污墮落。小說在當時就引起了極大轟動,以致於慈禧太后也曾索閱,按照這本小說去抓人。而對於作者李伯元來說,恐嚇信和砒霜等警告物不斷出現在他面前,他甚至被人刺殺。無論這部小說的真實性如何 ,當時官員腐敗是千真萬確的,這部小說真的牽連到貪官們的利益,把當時腐朽黑暗的官場暴露出來,致使貪官們狗急跳牆。《官場現形記》諷刺的人或事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但今天仍然值得借鑑。

?官場現形記》開創了中國近代小說批判現實的風氣。其中語言詼諧,經常藉助諧音改易名字,如蔣大化(講大話),魏翩仁(爲騙人),賈世文( 假斯文)等。讀完全書後,細細品位,既感覺有趣,又覺得諷刺至極,倍增興味。而小說中寫的人物,多是當時生活中的人物,有名姓可考的居多。所以,本書的紀實性是一大特點。而小說中的一個個故事,作爲點,連成線,再到面。形象地繪描繪出了晚清官場形形色色的貪官形象,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作者簡單的幾筆便使筆下的人物生動傳神,鬧劇般地寫下了大小官吏的可笑姿態,讓讀者愛不釋手。

在今天的新時代,我們經常關注的話題有脫貧攻堅、環境保護、改革開放、教反腐等。其中,反腐敗鬥爭仍然是一大熱門話題。比如《人民的名義》這部關於反腐的電視劇,一經放映,便引起了軒然大波,熱議不斷。

?官場現形記》流存至今,一直帶給人們許多有益的啓示。我們要以古爲鑑,政通人和,開創更加美好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