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結3篇 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結與展望

其他文案 閱讀(4.84K)

本文將從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全面總結和探討,旨在總結經驗、明確方向,爲進一步推進農村建設提供有效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結3篇 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結與展望

第1篇

一、根據鄉域體系規劃所提出的要求,確定加北村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1、加北村的性質是:以生態農業,綠色蔬菜爲第一產業,以畜牧業、漁業及多種產業爲第二產業的生態型社會主義新農村。

2、加北村的發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地域優勢,挖掘資源潛力,在完全保護耕地,重新規劃用地佈局,調整種植業結構,實現農田水利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村域閒置土地的作用,拓寬產品種類,發展多種經營,實現生產、儲藏、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模式。

1、加強鄉村建設規劃和環境整治規劃,調整用地佈局,爲經濟建設創造有力的外部條件,使全村用地結構趨於合理。

2、全面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副產品,產品初、深加工,綜合倉儲,產品銷售、牧業、漁業、旅遊、文化等綜合產業體系。

3、發展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敬老托幼、技能培訓、扶貧、社保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

4、造林增綠,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健全各級綠化體系,爲村民提供休閒、娛樂、活動空間。加強基礎設備建設,爲確保生產發展和創造良好居住環境創造條件。

5、制定防災規劃,防止火災、風沙、山洪泥石流等對村莊的危害。拆除、重建危房,消除各種不安全隱患,確保村民生命財產安全。

6、以工補農,以園帶村。把加北村建設成“用地佈局合理,生產全面發展,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組織便捷,各項功能齊全,生活環境優良,地方特色突出,鄉風鄉俗文明,村莊面貌一新,村民生活xxx,實現小康生活水平的現代化新農村”。其發展計劃實現目標是:“一年啓動,二年實現,三年變樣,五年達標。”

中心村基本保留完整,將畜牧養殖業儘量集中移出中心村,安置於下風向水草豐美處,使人畜分離,避免疾病的傳播,原加漠公路南側適當修建新住宅小區及公共服務設施,靠近加漠公路一側擬建一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擴大當地農產品、山產品的銷售範圍,在村內適宜地段開發旅遊業,從而帶動村內服務業的發展。

道路形成一縱一環爲主,網格支路爲輔的道路體系,即將原加漠公路、貫通主街,國稅一路及加北一路進行全面改造,形成環路,東西縱向貫通主街拓寬改造形成縱向主軸,其它現有沙石路基本呈縱橫交錯的方格網格,這樣就形成了加北村以現有路網爲基礎,做適當調整,改造切實可行的村鎮體系結構和佈局。

現狀:xxx個自然屯,xxx個村民小組,共有xxx戶,xxx人。

現狀:共有xxx戶,其中從事農業生產xxx餘戶,畜牧養殖業xxx餘戶,其餘爲亦工亦農人口;預測:規劃實施後,從事農業生產村民戶數維持在xxx戶左右,畜牧業採取集中養殖措施,使畜牧養殖業村控制在xxx戶左右,利用農村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農家田園式度假項目。規劃xxx戶左右村民從事旅遊業、服務業,其它村民安置於村辦工廠及農產品及小產品經營,從而使農業富餘勞動力得到安置,並加快農轉非的速度,使中心村向城鎮化靠攏。

五、提出各項基礎設施與主要公共建築的配置建議:

(1)、現狀:村屯內部道路體系不完善,共有xxx條路面,全長xx5公里,其中只有原加漠公路爲水泥路面,寬只有xxx米,其餘均爲村間小路,且路況較差,道路配套設施不完善,電線杆零亂,存在不安全隱患,極待改善。

結合現狀的主要道路,確定道路佈局形式,對現狀道路進行硬化、寬化、拓寬改造同時調整道路豎向,保證地面排水順利。對原加漠公路,貫通主街,國稅一路及加北一路進行全面改造,其主路形成村內環狀道路系統,以該系統爲中心,對其餘現狀道路進行綜合整治。保證主路系統爲水泥路面,其餘道路路面鋪裝形成,根據村內具體情況確定。主路系統單側設置路燈,其餘道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燈飾亮化,主路紅線寬度爲xxx米,其餘道路均爲xxx米。道路兩側設排水溝,其具體形式爲明溝,主幹道兩側明溝設置加蓋板,街道兩側設街道樹,加強幹道綠化,保證路面潔淨、平整。

村內現有自來水用戶達xxx戶,佔全村的xxx,其餘村民均使用機井供水,全村共有深水井9眼,深度可達xxx餘米,水質較好。現有自來水供水管網埋深較淺,村民用水量較少,冬季自來水易凍,村內現有農田無灌溉和防澇措施,村內大部分無室內消防水源。

解決村內自來水問題,對現有機井水質進行化驗,如不符合標準,將修建幾處水塔,進行處理,保證自來水水量充足,使自來水入戶率達xxx。確定輸水工程管線走向,及水源保護措施,將自來水管網進行整治,深埋。增加自來水加壓設施,保證室內消防水源。

(1)、現狀:主要街道採用明溝排水,其餘道路及用戶無排水設施。

根據生產、生活污水量及雨水量,結合地形現狀統一設置村內部排水系統,劃分排水區域,實行合流制的排水體制,全面進行下水道、滲水井、排水溝渠的建設與改造。排水應結合道路建設一併改造,可採用明溝或暗渠的方式。確定排水溝渠的橫斷面,明確污水處理方式、規模及等級,確定污水排放地點。近期規劃生活污水及廁所污水用滲水井處理,地面雨水利用道路兩側明溝或暗渠排放,規劃遠期根據地勢高差沿道路規劃幾條排水管線,將村民廁所改爲室內沖水式。

(1)現狀:村內已基本解決村民生活用電,全村共7處變壓器,其中100千伏安一個,63千伏安xxx個,其餘均爲30千伏安變壓器,無工業用電。通訊基本暢通,但室外電纜雜亂無章,影響村內道路交通。有線電視覆蓋率僅達到xxx。

(2)設施整治規劃配置建議:根據工業用電量增設工業用電變壓器。通訊及有線電視採用地下管網,結合現狀現形村內道路系統,儘量做到鋪設合理,不影響整體環境,使入戶率達到xxx。

(1)現狀:村內每戶農民家中均有室外廁所,其中20xx年將xxx戶室外廁所改爲無味廁所,村內現狀只有國小及鄉政府兩處公廁,生活垃圾入家畜糞便堆放比較散亂。

(2)環境衛生整治建議主:對村內室外廁所進行統一改造,有條件的村民可在室內修建廁所。增設公廁,集中堆放垃圾,確定村內部垃圾收集點、轉運站和外部垃圾處理聲的位置與規模,確定垃圾處理方式,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針對現狀提出人畜分離的改造方案,提倡村莊牲畜村外集中圈養,合理確定牲畜圈養的場所,其場所位置應考慮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處。

(1)現狀:村內公共設施建築不完善,村內現有國小一處,共有xxx個班,學生xxx人,老師xxx人,教學樓共三層,教學設施較完善,但室外操場場地不平整,易積水。村內現有衛生院一處,共有醫務人員xxx名,xxx名初級職稱,xxx名藥劑師,醫療設施不完善,無敬老院及幼兒園,村內無大型公共場所。

對現國小進行整治,平整操場,增加運動設施,將現有衛生院建築進行拆除,並在原址上進行新建,在中心區附近建設一處農民休閒廣場,並在廣場周邊修建幼兒園及敬老院各一處,對鄉政府及村政府進行改建、擴建,以滿足行政辦公的需要。

六、原則確定建設用地標準與主要用地指標,選擇建設發展用地。提出鎮區的規劃範圍和用地的大體佈局。

1、村鎮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包括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建設用地構成比例和建設用地選擇三部分。

(3)、本項目爲對加北村進行整治規劃,所以建設用地位置不變,只是將其中一些地塊性質進行修改,並在村子原建設用地基礎上增加了一些用地。

2、村區規劃範圍:在原村建設用地的基礎上,東西方向的具體位置及面積待測量圖完成後共同確定。

(1)、居住用地大部分對現狀民宅進行改造,基本上保持性質不變,將現狀危房拆除重建,另外在現磚廠地段及其東側規劃標準化農村住宅小區50—xxx戶,做爲安置村內需動遷的村民。

(2)、公共建築用地平均分佈在居住用地內,一些公用的設施佈置在村中心附近,另外在村西側接近加漠公路規劃一處農貿批發大市場。

(3)、道路用地儘量利用現有道路進行改建擴建,並在村附近規劃一處農民休閒廣場。

(4)、公共綠地:村內公共綠地主要以道路兩邊綠化帶及中心休閒廣場綠化爲主,另外在西側池塘處規劃一處以農家特色爲主的旅遊渡假場所,該區域需覆蓋大面積綠化,養殖場和居民村之間設置植樹隔離帶。

(5)、工業建築用地選址要靠近加漠公路,原則上不佔用農田及耕地,並設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

(6)、養殖業採取“人畜分離”的原則,將養殖基地移至村東西兩端的草場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結3篇 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結與展望 第2張

第2篇

按照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目標要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我省大部分市縣壓力較大,特別是我們作爲全省“十弱縣”之一的xxxxx縣,由於底子薄、基礎弱、農村貧困面大,建設新農村壓力更大,困難更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一是農村就學難。由於縣級財政困難,無法保證對農村教育的經費投入,導致合村並校後的學校在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設無法同步配套跟進,農村國小生就學路途遠,中學生食宿條件差。同時,每年都有10%左右的高中生上不起大學,需要社會幫扶。

二是農村就醫難。我縣12個農村鄉鎮,僅有6所鄉鎮衛生院,而且房屋陳舊、設備落後、技術力量弱,只能診斷和救治一般性的農村常見病,多數患者只能到遠在幾十公里以外的縣城醫院就醫。

三是農村行路難。目前我縣通村公路建設尚屬空白,距“十一五”規劃的目標要求,即到20xx年75%的村建成通村公路、且達到國家規定的四級路標準差距巨大。

四是農村飲水難。我縣農村飲水主要靠地表水,水量少、水質差,深井水入戶率還不到10%,僅有抗旱機電井900眼,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人畜飲水問題仍很突出。

五是實施標準化作業難。我縣僅有大型農機具190臺(套),而且相當一部分還屬於超期服役,機械作業能力弱、水平低,大多數農戶仍以小四輪、牛馬犁耕作爲主,無法保證農業生產的標準化作業。

六是發展農業生產難。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爲1335元,還不到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水平3200元的二分之一,全縣27萬農村人口中,貧困人口已達到13萬人,佔農村人口的48%,農村貧困面較大,貧困農戶依靠自身力量無法發展、壯大農業生產,而且當前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相對滯後,農民發展綠特色種植業、綜合加工業和畜禽養殖業所需的資金,僅靠農村信用社系統的信貸實力,無力解決農村貸款難的問題,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七是文化設施建設難。我縣12個農村鄉鎮僅有5個廣播文化服務中心具有完備的服務功能,其他7個廣播文化服務中心由於缺資金、少設備,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縣鄉財政無力解決文化設施建設方面的困難。

八是實施康居工程難。我縣目前農村住房磚瓦化率僅達到30%左右,距全省康居工程農村住房磚瓦化率66%的目標差距較大。

九是村級債務化解難。由於經濟貧困、村級債務沉重,大多數都採取了承包荒山荒坡、發包機動地和林木等措施來化解村級債務,但由於債務過大,短期內無法有效將村級債務全部化解。

十是鄉村兩級政權運行難。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民對鄉村事務的參與權、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逐步落到了實處。由於鄉村經濟困難,籌工籌勞進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修路、造林綠化等都需要通過村民代表一事一議的方式解決,而村民對此認識程度不高,導致很多事項無法正常運行,鄉村政權運行壓力大、困難多。

第3篇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佈署,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要求,我們新農村建設指導組於3月16日進駐xx鄉xx村,全面開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啓動工作,現將第一階段工作總結如下:

xx鄉xx村位於xxx水庫邊,生態環境優美,區域面積1.1平方公里,275餘戶人家,863來位村民。99年村內道路硬化,水泥路澆到每戶村民的家門口,2000年,村裏建起15只流動垃圾桶,每天都有人清理,2001年,村黨支部從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的要求出發,在村口建起了佔地15畝的村民休閒公園。目前,該村已被列入寧波市生態村。

1、3月16日晚,我們工作組召開了村班子和黨員、村民代表會議。會議首先由村書記發言,詳細的向工作組介紹了溪東村的基本情況、近幾年該村取得的成績以及村莊發展所面臨的難題,接着工作組向到會的村民們宣傳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有關精神及政策措施,組長指出新農村建設是時代的要求,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是對農民主體地位的確認,我們國家絕大部分人口是農民,只有讓農民兄弟真正富裕起來,國家纔會富強。讓農民過上殷實富裕的生活,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本次新農村建設要結合溪東實際情況,突出重點,科學把握髮展的形勢,切實爲當地的老百姓謀利益、找出路。接着工作組和在座的代表積極暢談溪東村的發展藍圖,氣氛熱烈。本次會議爲新農村建設啓動月活動開了一個好頭。

2、實地察看村莊面貌,瞭解村裏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這幾年,xx村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村裏面還建起了祠堂,逢年過節,請些戲班子來表演,大大的豐富了農民的業餘文化活動。農民的純收入每年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率,農民生活安居樂業。

3、我們通過走訪入戶,廣泛瞭解村情民情,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和農民探討推動新村建設的思路和方法。在與農民的談話中,我們注重培養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農民出謀劃策解決農民兄弟所反映問題。我們還從談話中發現,xx村黨支部凝聚力強,辦事能力強,在當地有很高的威望。村民人心齊,精神振,和睦相處,互幫互富,這些客觀條件都非常有利於工作組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另外我們還通過村裏的幹部向農民宣傳此次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從而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1、在和村幹部以及老百姓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由於自來水管道的老化,使自來水受到了一些污染,導致不能夠直接飲用,爲了使當地的老百姓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工作組和村班子商討計劃今年對自來水管道進行改造,將自來水管道的改造列入當年的規劃中去。

2、工作組在實地考察中發現,村舊房較多,且大部分舊房由於長年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只剩下一片斷壁殘垣,影響了村裏的村容。工作組和村裏商量要充分利用本次新農村建設的契機,開展拆基還綠,並在村莊附近劃出一片新區,對被拆除舊房的村民進行補償,加快推進舊莊的改造。

3、針對村集體經濟較薄弱的環節,計劃在村邊興建一座小型水庫,用於灌溉村下面的農田以及柑桔等農作物,從而達到旱澇保收的目的,增加村集體的經濟收入,發揮小型水庫的灌溉效益。

1、進一步堆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幫助村理清發展思路,明確建設發展目標和計劃,搞好村莊建設規劃。重點要做好科學規劃、施工管理、資金統籌等工作,把實事辦實、辦好。

2、採取有效形式推進各項工作。結合溪東村的實際情況,搞好調查研究,找準工作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多研究些點子,多出些思路,採取多種形式,推進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3、新農村建設需要培養新農民,根據縣裏的文件精神,對想要培訓的農民進行培訓,滿足農民發展生產的知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