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6篇 "重新審視角的度量教學: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幾何知識"

其他文案 閱讀(2.53W)

本文主題爲“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過對該主題的分析和反思,旨在探討如何更好地教授角的度量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能。通過本文的閱讀,讀者可進一步拓展對角度量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6篇

第1篇

?角的度量》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各種角的度數。

曾看見過學生拿着量角器手無足措的樣貌,用量角器的直邊和圓弧夾的角比在角上,原先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角,並讓學生在紙量角器上畫出各種不一樣大小的角,這樣在動手過程中認識了量角器的中心點、0度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度的角,還掌握了度數的寫法。之後我讓學生觀察畫在紙量角器上的各種角,找找它們的共同點:角的頂點都在量角器的中心點、都有一條邊在0度刻度線上,從而讓學生明白量角的本質就是讓量角器上的角與要量的角重合,也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疊在要量的角上。怎樣重疊呢?我安排學生討論,並且動手操作。經過討論與操作,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線表示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大小。這樣量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經過這節課我認識到教師的教怎樣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僅會量角,還理解了量角的本質。也正因爲理解了量角的本質,學生變得“自能”“自得”了,真正實現了在技能教學中還學生一個獨立思考與創新的空間。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6篇

第2篇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因爲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麼工具?角的大小用什麼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

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現什麼?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後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後,我根據彙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着量,然後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學生的'思維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後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於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後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第3篇

通過研究教材,我認爲重點是:認識量角器,探索總結量角的方法。把難點定爲:理解基於量角器的結構爲本的量角的方法。我想只有從知識的邏輯性上來引導學生經歷過程,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努力想象學生認識一個工具的過程,我覺得學生首先要認識到這是一個測量工具,而以前已經學過了直尺等測量長度的工具,這可以說是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同時也有操作測量工具的一般經驗。因此這樣提問“和我們已經學過測量長度的工具直尺比一比,量角器是什麼形狀,上面有什麼?”使學生立即喚起已有認知:都有刻度。故此,先引導學生認識刻度線和刻度是比較自然的。

怎樣讓學生關注中心點呢?我想,平均分成180份,這些線都是從一點出發把半圓平均分的,因此,問題設計爲“這些等分線從哪裏爲起點等分的?”這樣可以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量角器這樣構造的道理。

然後以此爲基礎認識1°的角。順着剛纔的思路引導學生從1份起認識1°的角。通過用筆尖指、用塑料絲擺、內外圈找不斷深化對1°的角的認識,由此帶出對“0°刻度線”的認識。

接着安排在量角器上進一步找內外圈指定度數的刻度線;以及在量角器上內外圈擺出指定度數的角。不斷豐富學生對量角器結構的認識,爲學習量角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認量角器的過程中,組織了豐富的活動,有觀察、比較、數一數、指一指、擺一擺等活動,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感官、全方位地觸及量角器的構造的各個方面在活動中,都讓學生充分經歷觀察操作活動,並有讓學生反思的空間,如擺角活動之後,讓學生反思“通過剛纔的活動,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理解“要擺多少度的角,只要從內圈或外圈的0°刻度線起找出指定角的刻度線,這兩條刻度線所夾的角就是該角”。

在探索量角方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量出指定的50°的角,。考慮到學生實際,讓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參考教科書上的圖示。讓學生嘗試之後,再來交流。在這個過種中我注意收集典型的錯誤,在交流中讓學生辨析,並提供預設的一些典型錯例作爲補充,豐富學生對量角過程中的注意點的認識。

不足之處:在量角過程中,有些學生不太明確0°刻度線,導致量角時弄錯是看內圈還是外圈的刻度。說明在認識量角器時,應重點強調0°刻度線,在擺角活動中還可以適時指出“0°刻度線是擺角的起點,從這一邊到另一邊所夾的部分就是這個角”,以此映射出也是量角的起點。弄清了看角的刻度數的起點,就有利於學生順勢看另一邊所對的刻度數。同時認識量角器的構造需要進一步優化,以節省時間。

第4篇

角的度量這一課,要求學生能達到會用量角器正確量出角的度數的目標。具體說來,就是會把量角器的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並能根據角開口方向的不同,確定一條邊爲0度,選擇量角器內圈(或外圈)數據,按正確的方向讀出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

這對於許多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爲量角器中有兩圈數字,且順序相反,學生往往分不清該讀哪圈,往哪邊數。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過整十幾度還是差幾度未到,方向不同則數法不同。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

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現什麼?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後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後,我根據彙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着量,然後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學生的思維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後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於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後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第5篇

角的度量,一向是許多教師感到頭痛的一個知識點。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跟以前相比,課中儘管使用了多媒體演示量角過程,並示範量角,量角過程也用歌謠的形式教給學生。可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是那麼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度量不一樣方位角時更是如此),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尤其是反向旋轉的和不一樣方位的角)。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後學生所反應出的問題。

課後反思,發現是教學設計不夠合理、美滿,沒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知識經驗的差別。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爲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景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

實踐證明,那些歌謠也沒能指導學生構成技能,只可是是比傳統教法多一些花樣,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課後反思的結果是: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識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爲的連貫性,“量角器爲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爲此,我重新設定了教學環節,決心讓學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第6篇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單元中的一個重點,它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也是爲後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準備的。因爲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多少舊知做鋪墊。操作程序也略顯複雜,這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不小。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這兩個問題其實就是教師在本節課中要處理好的重難點。爲了突破重難點,落實教學目標,課堂上我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動腦、動口的課堂實踐活動,效果較好。

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角、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於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採用通過看圖觀察自學,交流彙報發現,進而達到認識量角器的目的。最後讓他們再一次指着量角器把各部分名稱說給同桌聽,這樣學生就會記住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小組合作及小組間的互補鞏固對量角器的認識。

(2)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

要讓學生讀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數並能說出讀角的過程,確實很難,量角器上的刻度線比較複雜,特別是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容易搞錯,所以在這裏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自己探究出何時看內圈刻度,何時看外圈刻度。並製作課件演示,目的是讓學生搞清什麼時候該看外圈刻度,什麼時候該看內圈刻度。

語言是思維的外現,在讀角量角的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小組裏討論,互作補充,逐漸完善;再同桌說、個體說,這樣從小組到個體。再讀角、量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讀角、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來量角的度數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探究,老師全面放手,相信學生,讓他們先嚐試着量量看,再請量對的學生作正確示範,起到正面引導,最後得出量角的步驟。

在這節課上,我充分發會了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的身份,只有在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努力仍不能解決和學生學不到的情況下給予及時的點撥,使其解除困惑。由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在引導他們有條理的敘述角的量法時,用時較長,這也使我再次清楚地認識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總之,面對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