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參加心理培訓心得體會5篇 窺探心靈的旅程:參加心理培訓的感悟與收穫

其他文案 閱讀(1.55W)

參加心理培訓是一次挑戰和成長的過程。通過課程的學習,我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人們的重要性,並學會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提高自我意識和溝通能力。這次培訓讓我獲得了更多的自信和動力,可以更好地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參加心理培訓心得體會5篇 窺探心靈的旅程:參加心理培訓的感悟與收穫

第1篇

帶着一份憧憬,帶着一份喜悅,帶着一份期待與責任,我有幸參加了楊陵區教育局組織的楊陵區心理健康教師培訓,使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令我獲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學習心得體會:

在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爲重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五育”並舉,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國中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進入了不平衡階段,競爭壓力的增大、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若教育不當會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農村學校裏的單親、留守、殘疾、問題學生比較多。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自媒體比較流行,學生中出現了“學習無用論”、“當網紅掙大錢”等消極厭學焦慮思想,尤其是在單親、留守兒童中居多。在學生情感需求較多的情況下,導致的早戀問題,繼而引發的抑鬱、人際交往障礙、學習障礙、自我否定以及自殘等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農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聽吳海軍老師講座有感:與家長溝通,帶動家長成長。有怎樣的家庭環境,就會培養怎樣的學生。問題學生產生的根源是他的背後的家庭問題,這也要求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家校共育,齊心協力。通過線上和線下家長學校、家長會和大家訪活動,深入瞭解問題學生的家庭狀況,尤其是父母性格特徵有所瞭解,老師要積極引導與家長溝通,全面指導家庭教育,雙方共同努力,帶動家長共同成長成長,給學生營造良好和諧的家庭育人環境,避免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形成合力,纔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聽柯婧老師的《心理諮詢技巧與方法的運用》有感:保密是第一原則,聚焦來訪者的需求。對學生來說,他的心理有困惑,那麼心理老師就是幫助他解開困惑,成就自我價值的關鍵環節,這就對心理教師的專業性有了一定的要求。身爲心理教育工作者,如果老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從心開始、用心去教,才能走進學生的心裏,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作爲心理健康教師務必要不斷成長,提升自我。

1.建立心理諮詢室,制度各項制度。針對我校實際情況,學校不定期通過班會課、國旗下演講、專題講座、個別學生面對面疏導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在心理諮詢室內設置情緒宣泄角,讓學生合理宣泄,使自身的不良情緒得到釋放,再進行正確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

2.設立心語信箱。讓學生投遞寫“情緒清單”,及時瞭解學生心理動態,使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通過書寫的方式發泄,心理老師根據“情緒清單”,對個別或整體進行心理疏導,調整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恢復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去迎接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3.做好摸底排查,建立心理檔案。在新生入校後兩個月時間內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來掌握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並動態的監測學生心理變化情況,通過建立預警工作機制,可以篩查出有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分析,實施心理干預,心理問題特別嚴重的學生及時進行轉介治療。

4.家校共育,攜手同行。老師將不定期地通過線上線下積極引導與家長溝通,全面指導家庭教育,雙方共同努力,給學生營造良好和諧的家庭育人環境,避免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作爲心理教師,不僅要學習心理學專業知識,爲自己的專業成長奠基紮實的理論基礎,更要尋求同伴的力量,多交流,多思考,與我們友愛的17人,“17(一起)同行”,同進步共成長!

參加心理培訓心得體會5篇 窺探心靈的旅程:參加心理培訓的感悟與收穫 第2張

第2篇

最早接觸心理學知識是在師範學校——十六歲正值青春懵懂之際,被心理學那神祕外衣所吸引。

最初接觸心理諮詢是在n年後,當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多元,當人際關係日趨敏感而世俗,家庭、生活、工作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迫使我不知不覺地想去探尋一種能量,讓我更加勝任我的工作,讓我和這個多元的社會更加和諧,讓人際關係更加友善,讓我的家庭生活更加美滿,摸索了很久,思考了很多,終於明白,那就是要找到一個更好的自我,這也是我來培訓的目的。

十九天的培訓,對於我來說是很辛苦,但還是覺得過得太快了,雖然沒有讓大家認識我,但卻認識了那麼多各行各業,性格迥異的學員,還聆聽了那麼多心理門派的名家大師的字字珠璣,尤其感謝張業祥老師讓我不惑之年茅塞頓開,讓我明白了咱要“活到老,學到老,開腦洞到老。”多才多藝,文武雙全,獨一無二的張老師,我喜歡。這短短的十九天裏,從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測量心理學、諮詢心理學到諮詢技能、診斷技能、測量技能,可以說,一路走來,我學得好辛苦,可我卻學得很充實,雖然長時間的聽課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但我依然聽得兩眼放光,學得津津有味。無論是資深,極具親和力的陳建華教授,才貌雙全、技藝超羣的美才老師,執着敬業、接地氣的李陽老師,沉穩淡然、秉承張氏門派風格的鄭霞老師,絞盡腦汁、苦口婆心給我們講解測量的劉歡博士,尤其是我最最喜歡的優雅、美麗、博學、寧靜、溫柔的還夾雜着些許小可愛的楊琳老師無不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帶給我陪伴永生的回憶。

學習期間,每天晚上我都把我白天的收穫,把一些新知識、新觀點在空間記錄下來,我的朋友們在每天等着我更新空間,真可謂是“我在南大學心理,我的朋友在我的空間學知識。”我在南大被老師開腦洞,我在空間給朋友開腦洞。呵呵,心理諮詢師培訓讓我找到更好的自我,讓我的家人,朋友,學生更幸福。

最後,還有幾句話,如果我沒有說,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那就是:感謝熱情貼心的林老師,感謝辛苦美麗的楊老師(班主任),還要感謝從未謀面的善良親切的何老師,培訓因你們而更精彩。

第3篇

5月份,我有幸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心理輔導培訓,這次培訓不同於一般的培訓,隨着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在爲期一個月的心理輔導培訓中讓我受益非淺,它既讓我瞭解了我的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改變自己,也讓我瞭解瞭如何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更讓我瞭解了怎樣處理一個問題學生。

任何性格的形成都沒有錯,它必有其形成的原因,這是心理學教師經常提到的。

爲了使我們瞭解更多的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趙強老師舉出了大量的事例,從這些事例中我找到了與我自己相似的情況,學會了如何處理我的問題。雖然我沒有像案例中人物那樣做事過度,但反觀自己也有一些這樣的傾向。如趙強老師所說的:你最討厭的往往是你最渴望得到的。如:我最討厭那些在領導面前花言巧語的人,我認爲他們沒有真本事,只會動嘴。經過越強老師的分析後,我自己進行了反省,其實我也想表達出我所做的事情,只是我不會表達,所以我討厭那些會說的人。瞭解這些以後,我對自己暗暗的下了決心,不在討厭他們,要向他們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做了之後,我發現我並不是很討厭那些花言巧語的人了。

再如:我是一個好強的人。越強老師增說過,一個被長期壓迫的人,不是變爲一個懦弱的人,就會變成一個好強的人,反思我的成長經歷:(小時候由於父母比較忙,沒有時間打扮和收拾我,於是我就成爲一了個既邋遢,又窩囊的女孩子。所以幼兒園的阿姨就不喜歡我,也朝不起我。她不僅不讓我參加幼兒園的唱歌和跳舞,而且還給我起綽號,很多孩子都學她,從不叫我的名子,而是叫我的綽號。這使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於是我決定一定要活出一個樣子來,讓他們知道當初看錯了我。於是我在體育方面用心的鍛鍊,在音樂方面比別人下更多的功夫,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上國小五年級時,我的跳高和跳遠都破了我們區的記錄,並且代表我們區參加了市上的比賽。幼兒園的阿姨知道後說:“人不可冒像,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於是我覺得只要我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於是就形成了我現在的不怕困難,壓力越大動力越大,爭強好勝的性格。)我深深的被心理學家所做的研究和結論所折服。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高尚的品德,這樣他才能正確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並且能做出合適的反映,才能正確對待個人所遇到的困境。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話就是聖旨,教師的評判就是對的。如果教師不能正確處理個人的問題,他會把自己不好的情緒帶到教室裏,對於學生會無意識的進行攻擊,受到攻擊的學生如果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他會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礙。如果教師不能從事情的表面看到學生做事情的動機以及心理特點,往往教師做出的努力會白費,或者事與願違,加強學生的錯誤。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具有一定的心理知識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個人的心理情況是受所經歷事情所決定的,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爲重要的影響。我們總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國小生自殺的事例,爲學習,爲人際關係等等,且有增長的趨勢,這就說明現代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力求“對症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可惜,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無法改變社會,就改變自己,我們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們可以多開展一些團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我,在活動中讓大家互相瞭解,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讓學生感覺到來自別人的溫暖。我們也可以針對性輔導一些心理有問題有學生,減輕其心理壓力,也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總之,教師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沙區教育局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本期的學習,只能說無論在理論知識上,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瞭解,初步的體會,我的瞭解也只是皮毛,爲了自身人格魅力的提高和孩子們真正的健康快樂,我會繼續努力地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在教育教學上,希望我能夠成爲照亮孩子們內心深處的一縷暖陽。

第4篇

10月24日,徐州市星光國小胡運英、陳雷、王皞、彭麗等幾位具有心理諮詢師證的老師參加了由泉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的講座,講座主題爲《心理諮詢室新手面臨的課題——實際操作層面》。主講人是張學良副主任醫師。張學良主任系統接受從業資格和技能培訓,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工作18年,心理諮詢師實操和後續培訓教育13年,具有豐富的實戰、培訓經驗。

經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幾位老師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這段時間來,我們全體學員克服種種困難,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集中精力參加培訓的各項活動,順利完成了培訓預定的各項任務。

學習了專家的專題講座,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了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概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實施途徑和方法,爲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這次培訓中,我們全體學員和老師都普遍產生共識:這次培訓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安排得當,收穫很大,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都很有幫助。

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培養。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老師的人格的力量。通過培訓,自身有了提高。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

相信星光的老師會帶給每一顆小星星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讓每一顆小星星都茁壯成長。

第5篇

中國小教師承擔着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國小生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當前加強學生道德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還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工作者和精神治療醫生。教師的工作就是研究學生個性規律,按其獨特的規律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良好的個性人格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可替代的 “ 陽光 ”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最顯著的表現是,難以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他們大多不關注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更不會根據這些特點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剖析教材,選擇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氣氛。甚至有的教師忽視學生的性格、特長差異,使用過激語言,冷淡對待成績落後的學生,致使學生心理受到傷害。教師的不健康心理會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有害於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師消極、暴躁、緊張的心理傾向會被學生仿效,最終潛移默化地演變爲學生自身的心理品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輕者表現爲無故遷怒、惡語謾罵、以罰代教等等,嚴重者則發生虐打學生致殘致死的極端行爲。

那麼,究竟那些因素容易使教師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產生心理問題呢?我粗淺的把它歸納爲:教師心理問題是在外界壓力和自身心理素質的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若教師無法對來自社會、家長、學校的壓力有效應對,就容易產生心理行爲問題,從而導致心理不健康現象的發生。在當前鉅變的社會和教育改革的環境下,家長和社會比以前任何時候對學校尤其是對教師的期望都高,要求過多,因此賦予教師很多的角色,這也是衆所周知的事實。當前環境下,社會要求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 1 )要根據一定社會規定的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特點培養人才,他便擔負起社會的代表者、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示範者的角色。( 2 )要在教書育人中,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針對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進行因材施教,他又要擔當起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 3 )還要言傳身教,真正成爲學生的楷模,他需要擔當起父母、朋友或管理者的不同角色與學生進行全身心的接觸。( 4 )從實際需要出發,培養當前和未來需要的實用人才,希望教師能成爲研究者和人際關係的協調者等等。

教師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往往是以上諸多之類的社會、家長寄予教師過高的期望,賦予教師太多的角色,以至使教師產生角色衝突,從而引起了心理問題。

首先是社會、家長對教師角色互爲矛盾的要求造成的衝突。

一方面在考試評價制度、課程、中大學聯考制度沒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長對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會對高升學率、高學歷的要求,以及對教育投入和教學資源的不足,迫使教師不敢過多考慮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而以最高效方法,將最標準答案最直接向學生灌輸,以提高課堂效率,獲取應試高分。另一方面,社會也清楚認識到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主要是靠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作爲發展動力,他們又抨擊應試教育,要求實施以發展創造力和個性的素質教育。因此,中國小教師處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夾縫中,腹背受敵,尷尬不堪。

教師是現代社會的一員,他和別人一樣,有體驗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師角色卻要求與特定的學生維持一種持久(一學年或一屆的時間,而且很慢很難出成果)的關係,這樣就必須使教師較持久地投身於一種特定的情景。但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總想去找一個工作條件、福利條件更好的學校執教。希望自己經濟上豐裕,並且社會名望和自尊得到保障。在這種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選擇的衝突中,育人者和個人事業成功者的角色衝突,必然使部分教師惶惶不安,對自身工作不滿,直到對教育工作產生厭倦、輕視的心理。

再次,教師偏低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與教師職業的重要性造成的角色衝突。

新時代要求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而且還是心理工作者、學者、專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教師這個角色確實是不好當的,尤其社會上還存在對教育事業的不理解和對教師的偏見,教師經濟待遇和職業地位偏低,使教師心理感到不平衡,發牢騷,逐漸失去對教師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還有教師角色定勢的衝突,以及教師角色的彌散性造成的衝突。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知識的權威者和傳授者。但事實上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教師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學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得更快、更多。教師有時被學生問得啞口無言,教師權威受到挑戰,教師心理受到衝擊。教師們強調的誠信、真實、寬容和遵紀守法,往往被學生以大量的欺詐性的商業廣告和某些靠違法、狡詐而發達的成名商人的事實駁得體無完膚,以至教師對如何扮演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人類文明的建設者產生了心理困惑。再有,教師在改變學生的興趣、行爲、態度和價值觀等廣泛的責任裏,很難甚至無法證明取得什麼成就。許多成果的“無形性”,使教師或多或少模糊感到他們的工作是一個無底洞,似乎永遠做不完,永遠看不到盡頭,從而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甚至對教師職業失去興趣和信心,精神不振、不求上進。又因爲教師扮演的是爲人師表的角色,這種職業的神聖感在客觀上迫使教師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長此以往,勢必會使心理不堪重負。如此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便會導致教師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礙,如自卑心理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抑鬱症和失眠等等時有發生。據報載,青島市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在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一貫對學生呵護有加,頗受學生、家長的愛戴,然而有一天卻因一學生上課時過於調皮、搗亂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對該學生連拉帶扯,最後竟抓住學生的手在牆上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多年累積下來的“ 心理疲憊素 ” 併發所致。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條規律: 控制不住是控制太多太過分的結果 。這就是爲什麼 “ 好老師成惡人 ” 的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而忽視對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教師心理服務機構的空白,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及自我調控心理平衡能力的不足,使教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治療,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因此出現偏差。心理學家認爲:人們所經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確的心理調節手段,是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對教師而言,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工作超負荷等因素,均可使他們精神負擔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問題就如同常見病 “ 感冒 ” 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教師也不例外,因爲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現實問題。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由此而產生的不良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日積月累,惡劣情緒最終會以 “ 零存整取 ” 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極限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