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報告5篇

其他文案 閱讀(2.16W)

要知道實事求是的分析自己以往的實踐情況,是寫好實踐報告的前提條件,要知道實踐報告的寫作是有很多的好處的,比如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報告5篇

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報告篇1

一、調研背景

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了當前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由於就業形勢的嚴峻,近年來,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一般來講,大學生畢業後有兩個選擇:一找工作,二是繼續升學進修,最起碼選擇繼續進修的同學已不算是失業。而對於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願的畢業生,, 就業難無疑就成爲了他們面臨的頭等問題。特別是2020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明顯地對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生活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二、調研目的及意義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也關係到在校大學生的未來發展。爲此我們實踐組對周邊大學生做了網上問卷調查,通過網上統計數據的形式來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情況,以及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我們的建議與解決辦法。通過這次實踐,我們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貢獻社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我們在活動中每位隊員都積極顯言顯策,用我們自己的努力來爲社會問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時刻關心社會,關心祖國發展,並嘗試用我們所學去解決問題。

三、調查內容

(1)調研對象:周邊在校或已畢業大學生

(2)調查內容: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大學生的就業意向,瞭解他們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的的看法,瞭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想法的比重及對創業所遇的困難的考慮;着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網絡郵箱發放調查問卷,本次調研一共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3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64%,問卷涉及基本信息,現在就業形勢、大學生對自己專業前景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就業問題,着重調查大學生的就業期望,關注程度及在就業遇到的困難。

(4)調查時間:2021年7月20日至8月3日

四.調查發現

1.本次調查男女生數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43.75%,女生56.25%)。

2.本科和高職高專數量相差較大(其中本科90.63%、高職高專9.38%,無高中畢業)。

3.具體看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學歷越高,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越高。

4.3.13%的被調查者有出國繼續深造的意向。

5.求穩心態加劇,大學生對國企和機關單位熱衷度提高,絕大多數被調查者熱衷於大企業,不願意去小企業冒險。

6.應屆生在求職過程中“薪資福利”這一因素占主導地位,“工作和生活平衡”緊隨其後。有90.63%的被調查者認爲找工作薪資應該放在第一位,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願意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作。

7.一線城市依然對畢業生有較大的吸引力,有40.63%的畢業生選擇去一線城市。

8.68.75%的被調查者期待工作初期的月薪在2000-4000之間(2000以下只有3.13%,4000以上的佔28.13%)。

9.75%的被調查者認爲溝通表達能力是自己的競業優勢。

10.18.75%的被調查者想過自主創業。

11.75%的被調查者能區分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12.畢業後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工作的僅有28.13%,加劇了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人才流向經濟發達城市。

13.校方安排就業往往不被接受,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想通過校方就業,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選擇靠自己就業。

1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爲企業文化會影響自身的就業選擇,這也爲企業的文化建設敲響了警鐘。

15.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不願意從事體力工作,當代青年的吃苦耐勞精神有待提高。

五、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分析

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的就業市場並不景氣,對崗位的競爭日益激烈,雖然隨着企業的復工復產,招聘需求在緩慢的增加,但是招聘規模仍然有所不足。

2.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一線城市,總體趨向穩定,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閒、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願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不願意選擇體力類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3.在當今經濟形勢下,大多數大學生對於現在的薪酬待遇期望普遍在5000+以上,然而除金融行業和it互聯網行業外開出高薪的企業其實並不多。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爲“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爲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5.由於社會對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這一錯誤觀念扭曲了對畢業生的需求,是在人爲的製造就業困難。

6.文化交流水平低、技能素質不高影響青年創業和就業。在農村外出務工的青年中一定職業技能特長的屬極少數所謂的技術大多數是一些較爲普通的木工、砌磚等基本沒有技術含量高的人。在失業和待業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欠缺適應能力不強、就業信息不靈、就業創業能力偏低等現象制約和影響着青年就業和創業的競爭力進而增加了青年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區就業和自主創業的難度。

7.觀念陳舊落後影響青年就業、創業工作。調查表明在農村,一些青年由於戀鄉不願離開本土,有些家長對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另外在職業的選擇上存在偏見,認爲從事餐飲、賓館、家政等服務行業低人一等,有損形象,不願意從事服務行業工作。失業職工、待業青年受到計劃經濟就業觀念的影響,在就業、創業問題上存在依靠政府、企業的依賴性心理。一部分青年一心想找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對臨時性、階段性、彈性就業不認可一些青年對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期望高,挑肥揀瘦從而在就業過程中喪失良機。 同時還存在創業意識不強,對自主創業缺乏自信等問題。

六、調研意見及建議

經過我們實踐組對問卷的深入分析與討論,並就反應的一些現象查閱相關資料,結合相關政策,我們每位隊員積極發言,貢獻智慧,分別從政府、各大高校、大學生以及用人單位四個利益相關者出發,提出幾點意見及建議:

1.對大學生而言需要轉變就業觀念。因爲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過剩,但是技術人員相對短缺,所以導致就業不平衡。如果大學生能轉變就業觀念,從事技術方面而非“坐辦公室”會大大提高就業率。其次是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多參加社會實踐,學習相關的組織管理技能,積累工作經驗,會爲找工作提高競爭力。在一就是向多技能人才發展,就是不僅僅只侷限於某一項技能,要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2.對高校而言要加強改革創新。優化專業設置,提高教學水平。高等院校在制定招生計劃時,應該充分考慮師資水平、辦學規模、市場需求等因素,合理設置專業,避免熱門專業在同一學校的重複設置。改革教學體制,在教學安排中引入學生評分機制和教學競爭機制,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以服務社會爲導向, 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學校要將就業工作作爲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依據,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合作道路。另外一個是構建以校園爲主體的就業市場。高度重視市場建設,實現地方與高校的協作發展,共建雙贏。

3.政府。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並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並支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就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項目基金,爲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後盾,在物質在精神上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對於支持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應出臺各種鼓勵畢業生高科技創新創業行爲的政策;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特殊優惠等行爲。

4. 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此外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還要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爲在當代青年大學生提供陽光透明的應試製度,享受良性的競爭。

七.調研總結

隨着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加,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爲了解當代大學生就業以及創業形勢,我們團隊進行了此次的網上問卷調查活動,旨在關注大學生最關注的問題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獲得的相關數據分析就業形勢,提出意見和建議。

我們團隊成員分工明確,緊密配合,正真體現了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我們在積極參與實踐的同時,對社會熱點問題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當下的大學生就業情況更加了解並知道創新創業難之處。

雖然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但都在團隊的統一合作中一個個克服了,感謝此次調研使我們收穫瞭如此之多,感謝我們的團隊成員提出的寶貴意見。

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報告篇2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隨着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據中國教育在線報道,2013年高校畢業人數爲699人,而到 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達到727萬人,比被稱爲“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再增加2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面對工作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現實,畢業生們要同富有工作經驗的下崗工人、勞動力價格低廉的農村富餘人口進行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仍然很大。

2、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爲了讓大學生們更加了解當前和未來的就業形勢,瞭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而展開;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情況的調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了解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從而爲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無奈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爲我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方法

1、地點:河南理工大學(焦作)

2、時間:7月初

3、調查對象:主要爲河南理工大學大三大四在校大學生

4、調查研究的方式:問卷調查方式

5、設計調查問卷:設置10個左右的問題。問題的提出經過討論、對蒐集到的問題進 行篩選,使其更有代表性和影響力,以封閉式問題爲主。

6、統計方法:結合問卷的實際情況,進行手工計數統計。

7、調查過程及內容:

趁着暑期,隨機走訪了近100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大學生,爲我們在校大學生提供了一次瞭解就業形勢,聆聽“過來人”就業經歷及心路歷程的機會,解決我們心中的困惑與迷茫。在調查中,我們調查的高校畢業生在爲未來的打算,以此來分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觀念。調查結果可以簡單歸結爲以下幾種類型:

(1)共有51%的學生選擇了考研。超過半數的同學選擇了考研,說明考研已經成爲大學生畢業後的首要選擇,而由此也產生了考研熱的社會現象。由於金融危機、就業惡化,許多學生希望繼續深造,更多學生表示通過考研來暫時躲避就業,並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以將來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在就業創業中有更大的優勢。

(2)選擇就業的有20&的同學,而選擇創業的佔16%,二者加在一起只佔全體人數的三分之一,雖 然有部分同學選擇就業和創業,但人數不夠多,大部分學生選擇考研。可見,就業形勢嚴峻,導致同學對就業創業的熱情不高,也以選擇考研來暫時躲避就業。

(3)只有10%的同學選擇在家待業,是因爲自身原因,對未來沒有信心、導致在家待業,成爲啃老族,形成特殊社會現象。

(4)4%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去國外留學也是提高能力,增加資本的一種方式。

三、結果與討論

在問卷調查進一步關於”專業是否對口與就業“、”期望選擇的就業單位”、“薪資標準”“就業準備”“就業地點選擇”等問題的調研中,20%的調查者會要求工作與所學專業“必須對口”,而據大部分 的調查者會“先找份工作,以後待機再向所學專業發展”,31%的調查者“現學專業非己所愛,將會尋求新的專業”, 還有少部分人選擇“無所謂,幹哪行都行”。看來,大學生就業時思維比較靈活,並不侷限於所學專業,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先從事其他行業。 在關於期望選擇的就業單位調查中,外資企業和國有單位仍然是當代大學生選擇單位的首要選擇。一個原因是,外資企業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工資待遇較高,目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於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收入穩定,福利好,因而也是當今大學生優先考慮的單位和職業。另外值得欣慰的是,與往年相比有所變化的是有10%的學生把自主創業排在了第一位,這說明當今的大學生創業意識不斷加強,同時也與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有關。而在各行業中選擇食品飲料創業方向等所佔比重較大,爲35.08%。緊隨其後的是it行業。值得一提的是,選擇開網店的創業溫度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這一類的原因,概括的說是因爲網絡it方面相對於其他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相對較小,人才需求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選擇網店、it行業的人共佔到了40%以上。

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對自我就業壓力方面,34%的調查者認爲壓力非常大,就業難;30%的調查者認爲壓力比較大,23%的調查者認爲壓力不太大,就業容易,13%的學生感覺沒有壓力。這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感覺就業壓力很大,負擔較重。

對於工作城市的選擇雖然有一半以上的調查者希望留在競爭壓力較大的中小城市,有44%的調查者會選擇家鄉附近就業,42%的調查者選擇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城鎮,32%的調查者選擇競爭壓力較大、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只有14%的調查者會選擇國外。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在經濟日益發達、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大部分大學生還是偏於選擇競爭壓力較小、有發展潛力的城鎮;小部分會選擇發達的大城市就業。

經過這次調查,最終可以討論得出以下幾點:首先,大學生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樣的人生,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通常都要面臨的一個選擇: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就業,明確自己的選擇並且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無疑對今後的人生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樹立自信,提高動手能力,磨合能力與團隊精神。第三就是要腳踏實地,不能放棄信念,更不可盲目自信,要清楚的知道,本科生已不再是社會精英,既能走進大學校門大多數人的智商就沒有多大差異,你並不比別人多多少,別人也不會比你強很多,要成爲怎樣的人決定權在於你自己,要學會取長補短,爲自己增加資本,爲自己創造機會。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生應學會調節自己,提高自己應對就業壓力的能力。

21世紀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只有正確應對就業問題,才能更好的利用人才資源,實現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2、建議:

對於學生的建議:

(1)注重專業學習,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2)加強實踐鍛鍊。

(3)調整就業心態。

(4) 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

對於用人單位的建議:

(1)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2)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

(3)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

對於社會、學校、政府的建議:

(1)學校 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不斷進行教育改革,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多增加學生們的鍛鍊機會

(2)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報告篇3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這個寒假,我採訪了一位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學姐,瞭解到了當前就業的前景和存在困難,並通過調查以及查詢資料,以找到問題並求得解決方案。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脫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說,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爲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複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二、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爲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爲主還是以工作爲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爲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爲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爲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三、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爲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並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

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1)對社會認識能力: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是由於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學生總體上缺乏社會鍛鍊而造成的。

2)對自身認識能力:對自身的認識能力是由於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錯誤判斷(通常是高估)。

因此,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用辨證的方法將兩句話連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爲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必要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素質,尤其是成功必備的爲人處世準則,才能在做事中正確思考、正確決斷,最終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碼、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堅守信用,行事專一。俗話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由此可見,信用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他的人生成敗,也與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做人行事專一,持之以恆,認準目標,決不放棄,才能感天動地,化作精神,永世長存。另一方面,學會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將事情做好,做出成績,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目標,同時又對做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有成並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養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

四、結論及建議: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爲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並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爲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爲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後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現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報告篇4

一、調查問卷分析

在對於大學生擇業觀與創業觀的調查中,我小組設計了8個主要的問題以便更完整地瞭解大學生的具體思想情況。

首先,對於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前景看法,半數人(22人)普遍認爲較有壓力,有些不自信。有11人認爲“車到山前自有路”。此問題主要想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誠然,在國際國內經濟不穩定的時刻,就業前景普遍暗淡,我們大學生對此覺得有些壓力是必然,還是有小部分人(3人)覺得“很有壓力,甚至很焦慮”,這就需要好好調整了,些許壓力會促人奮進,過多則適得其反。

第二個問題爲:大學生創業最應具備的條件。大部分人選擇了“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專業素養”(24人)和“由廣大的人脈關係和資本積累”。看來,我們大學生都有正確的大學目標,認爲學習和人脈都是關鍵,有這樣的想法就不會在大學中無所事事,糜爛度日了。

第三個問題爲:對於大學生就業標準的調查。22人認爲的標準是實現個人夢想,理想和人生價值,10人認爲收入和社會地位是標準,8人認爲工作穩定,條件適宜最好。各有各的標準,但總體看來人生價值在工作中的體現最能令大學生嚮往。

第四個問題爲:大學生對擇業與創業的選擇,18人認爲先擇業積累工作經驗後創業,12人認爲擇業找份穩定的工作慢慢積累,9人認爲要創業打拼出一片天地,5人遠在徘徊之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學生有半數已不滿足於在別人手下打工而是要讓別人在自己手下打工,這樣的志向是否能夠將社會推向高潮呢?暫且拭目以待。

第五個問題爲:大學生就業的行業選擇,23人選金融類,15人選服務類,14人選教育類,9人選研究類,4人選it類,2人選其他。可見,在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的上海,大學生們都選擇了熱門的行業。

第六個問題爲:對大學生擇業的苦惱進行的調查。17人認爲金錢,權利等影響公平競爭,11人認爲自身能力不足,不足以適應社會需求,10人認爲選擇機會不均等,7人認爲沒有理想的職業選擇。的確,在如今尚未完全化的社會中存在着種種不定因素,這番苦惱是我們大學生暫且無法解決的。

最後七八合題爲:大學生畢業未找到工作後的去向,以及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的取捨。大部分人選擇繼續深造並以社會爲主,個人爲輔。我想,懷着爲社會奉獻的心態,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綜上所述,如今的大學生有明確的就業目標,懂得如何在大學奮鬥,瞭解就業的行業前景,對於社會形態充分了解,雖然有不定因素存在,但清晰地懂得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的取捨,故對於今後找到合適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

二、採訪記錄

(1)採訪對象的選擇和原因:

我們的社會實踐共外出3次,地點分別爲民星公園,五角場廣場以及復旦大學校園。民星公園主要採訪對象爲中老年人,之所以選擇他們作爲採訪對象的原因是考慮到這些中老年人的子女或孫輩曾經或正在面臨和我們的調查所相關的問題,他們對此一定有其獨到的見解抑或是寶貴經驗。五角場廣場的採訪對象主要爲年輕的上班族,他們在不久前就曾面臨我們調查的問題。而現在,我想他們都已解決此問題,他們也對擇業和創業的問題有所思考及感悟了吧。同時,由於年輕上班族與我們大學生年齡層次較近,在溝通方面會比較順利,這點對於我們採訪是有促進作用的。最後是復旦大學的學生,以他們爲採訪對象是因爲他們和我們一樣是大學生,此外他們都是精英,因此,我們認爲在擇業和創業的問題上,也許會有出衆的見解。通過採訪他們,還可和本校學生的問卷進行比較,從而有利於更好地更全面地更客觀地做出分析。

(2)採訪所得信息:

在民星公園的採訪過程中,中老年人普遍認爲大學生擇業難,創業更難!擇業難是因爲我們大學生缺少工作經驗,人際交往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責任心,同時,又由於一些不良風氣如開後門搞關係和金融危機的巨大影響,都給了我們應屆畢業生擇業不小的困難。創業難,首先是因爲大學生普遍爲普通家庭子女,沒有初始的啓動資金,其次,現在是國際貿易時代,創辦一個企業面臨的對手異常強大。再者,大學生缺乏相關的社會人脈以及社會經歷,即使“硬件”跟上了,“軟件”依然落後,又有諸如家人不支持,合作者一直不堅定等因素,大學生創業在中老年人眼裏廣泛不被看好。

在五角場廣場,多數年輕上班族認爲現在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擇業實屬不易,即使擇業,大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素質,最基本的包括學位、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等證書,這些都是敲門磚,縱使有了這些也不能保證擇業的成功。和中老年羣體不同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上班族認爲在當今形勢下可以創業,上班族所關心的是大學生創業的領域。在採訪過程中,多數上班族認爲大學生創業最好是創辦和自己專業技術有關的企業。網店被許多人親睞,甚至有幾位被採訪者表示自己就曾經開過網店,爲今後的工作積累了不少的寶貴經驗。雖然最終方向還是擇業,但在如今擇業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創業對於年輕人依舊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復旦大學的採訪過程中,被採訪者的意見不太統一。有些人認爲現今就業形勢不利,打算繼續讀研深造,也有人準備出國留學,但大多數人對於未來擇業和創業很有信心,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認爲金融危機很快回過去,同時也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很多新興產業需要專業人才,這爲大學生擇業開闢了一條道路,也有人正在用空餘時間給自己充電鍍金,相信經過自己刻苦的努力之後,其競爭力會大大提高,因此,也就對就業比較樂觀。對於創業,不少人持贊同的態度。“年輕人就應搏一下”,有人對我們這樣說,他們認爲,當今大學生雖不如以往含金量之高,但依舊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敢於嘗試,即使失敗,來日方長,當作經驗的積累過程也未嘗不可。

採訪之後,我們認爲中老年人的看法較爲實際,同時略帶保守,悲觀;年輕上班族則比較客觀,能全面考慮問題;而復旦的大學生則因人而異,但相對較樂觀,積極。

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報告篇5

相關部門於2009年2月初開始設計問卷,在北京、上海、深圳、石家莊、鄭州、成都、瀋陽、武漢、廈門、哈爾濱、西安11個城市,抽取1000位2009年應屆大學生進行了調查,並完成調查報告。到目前爲止,應屆生整體率爲35.6%。中國社會調查所所長李東民介紹,調查樣本顯示,已者總體滿意度爲37.6%,35%的人認爲工作一般,僅有27.4%的人表示對工作滿意。

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質及內容、薪金待遇、人際關係三方面。李東民說,這反映出所學與所用之間,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人際關係的不滿意反映學生初入職場時對社會的不適應,人際交往能力欠缺。

調查顯示,應屆生的自主創業熱情不高,僅4.7%選擇畢業後自主創業。對於現在創業的最大難點在於什麼的提問:89.5%的學生選擇資金問題,68.9%選擇經驗不足不敢貿然行事,38.6%選擇沒有好的想法。

去年兩會上提出政府應該設立大學生就業專項補貼,一年後的今天,王建華覺得政府已經在鼓勵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上給了很多優惠政策,現在應該是大學生自我創業意識覺醒的時候了,目前,大學生創業意識還比較淡薄,這種意識應該是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的。

王建華說,據他了解,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平均比例是0.3%,廣東地區爲1%,而這一數據在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約爲20%,從這一點上看,我們國家大學生創業的道路還很漫長。

全國政協委員、中青旅董事長張駿鼓勵大學生就業渠道多元化,一定要改變傳統的、到一家企業去上班就是就業的觀念,自己開個小公司、到農村鄉鎮去搞農業創新項目或者做一個自由撰稿人也很好。但是,也有不少代表委員認爲提倡大學生創業一定要謹慎,要從實際出發。

而如今有不少在學校周邊開個小餐館或在網上開家小飾品店,成爲許多大學畢業生,甚至是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第一步。逐漸走向生活化的大學生創業潮能否掀起更大的浪花?

創業大環境熱了起來,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和各級各類媒體的大力宣傳。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部分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儘管能從電視節目和創業大賽中瞭解到一些零散的創業信息,產生很多人都在創業的`感覺,卻對國家給予大學生的創業優惠政策知之甚少。多數人聽說過有優惠,不知道怎麼申請,很多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指導老師也很難說出個一二三來。

實際上,自2002年首次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以來,我國政府出臺了衆多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明確規定了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資金、稅費、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支持,但目前各種創業政策缺乏整體性。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系副教授王豔茹建議由政府出面成立一個專門的代理機構,由這個機構出面來推動一些政策的具體落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傑英認爲,商業銀行在考慮到給大學生創業放貸風險較大的情況下,不提供貸款或者沒有貸款優惠都是可以理解的,在這種時候,如果有個專門的創業機構在對大學生創業者素質全面考察後出面協調擔保的話,事情就好辦多了。

縱觀如今中國大學生就業市場需求,以及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對當代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取得更好的發展,總結出相關對策如下: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爲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併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予以特殊優惠。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爲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爲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教育部每年公佈的各大高校就業率必然給學校施以壓力和動力,學校只顧教育不管就業行不通了。

(2)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3)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4)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爲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並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5)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 ,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爲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解決大學生創業就業問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表現,也是改善民生、富民強國、促進和諧的大事。大學生畢業後沒事幹,是人力資源的最大浪費,對於家庭,對於社會,都會產生許多負面效應,必須加以高度重視和有效解決。創業就業大學生優先,應該形成共識和行動。一靠政府給足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到位,二靠大學生自身發奮努力,科學選擇,三靠社會提供競爭機會,並能消除性別歧視,男女生均等就業機會。只有三股繩扭成一股繩,我們的大學生纔有希望創業和就業。

1 確立目標

大學不僅是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自我謀生的聚集地。因此,作爲大學生,我們有很多接觸社會,在大學裏我們可以半工半讀,家教、服務員、各中校園代理等兼職都是我們大學生能勝任的簡單工作。所以鍛鍊自己的途徑還是很多的。

2 心態問題

擁有良好的心態,尤其是對創業風險具有清醒的認識,並充分擁有應對風險的心理準備,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由於大學生受年齡及閱歷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對創業風險具有清醒的認識,缺乏對可能遭遇到風險的必要準備。在缺乏良好心態的情況下,創業前景也會受到相應不利影響。

3 知識限制

創業需要企業註冊、管理、市場營銷與資金融通等多方面的豐富知識,在缺乏相應知識儲備的情況下,倉促創業不僅難以融到必需的資金,而且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也將處於劣。

4 資金困境

大學生創業由於風險較大,較難獲得必需的資金。而且一般在獲取資金方面也存在兩種問題,一是急於獲得資金而不惜賤賣技術,二是過於珍惜技術而不肯做出適當的讓步。這些問題都決定了在資金方面難以獲得相應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