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觀察事物散文隨筆

其他文案 閱讀(1.52W)

  觀察事物散文隨筆

時光往往會讓人感慨: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暗自思忖:我們生在了好年代,怎能渾渾噩噩蹉跎光陰?怎能等到時光老去的時候感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觀察事物散文隨筆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觀察事物散文隨筆

觀察事物散文隨筆一

常聽老人說,這人吶,年齡見長,眼睫毛都成空的以後,心也就變得垂垂老矣。少年時代的夢想,青年時期的理想,壯年之軀的志向,都成了老人們三三兩兩,成堆成聚,落在一塊唏噓不已的碎碎念念。你一嘴,我一句,過往時光的畫卷便在面前徐徐鋪展開來。

從記憶初起,我的外公與媽媽的兄弟姊妹們便構成了我對於“長輩”這個凝聚親情,溫暖人心的詞彙的全部印象。

外公是一個人將媽媽及其他三個兄弟姊妹一起拉扯大的。我的外婆去世的早,在媽媽年僅11歲的時候便因常年勞累以致身體透支而撒手人寰,留下了外公和四個孩子。

我喜歡去外公家。記憶裏,外公總是拉着我的手,被風塵與砂礫磨得粗糲的手指,輕輕摩挲着我的手掌。口中輕輕呼喚我的暱稱,因年紀過長鬆落了的牙齒讓嘴巴開合時探出一片黑落落的空洞。有許多次,我應過他的呼喚,三步並作兩步小跑着來到他的面前。待外公如往常般拉起的我手掌,他定定地看住我,神情黜然變得捉摸不定。眼神由溫柔變得深遠,又從深遠轉回到了欣慰。有時,我會發現外公從鳥巢般的亂髮之間憂傷地凝視着我,看着我的眼神,好像想起什麼似的。

什麼呢,那時候的外公,到底想起了什麼?那時的我,年紀小,尚不經事。不明白一個人爲什麼會擁有那般揉雜了許多情緒在裏邊的神情。到了現在,當我依稀神遊到那時的畫面,我無數次回味過外公的眼神。

後來聽媽媽說,外公是一個剛毅、堅強、智慧的人。外公小時候因爲家裏窮困,兄弟姐妹8人,就連吃飯穿衣都成問題,更別提唸書了,在農村掃盲運動期間只念過一年夜校。儘管外公沒有多少文化,但是這並不能磨滅他奮鬥的意志。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外公緊抓時機,在家鄉建起了磚瓦廠,沙發廠,開了一個規模不算小的門市,還有一個縫紉廠。在那個人人想幹事,卻人人觀望徘徊的時期,外公高瞻遠矚,胸有成竹,他相信黨,相信黨的政策,不顧外婆的反對,也不顧親戚朋友勸阻,義無反顧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終因資金不足週轉不靈而放棄了沙發廠和縫紉廠。剩下的磚瓦廠和門市經過外公的苦心經營,生意漸漸興隆起來,因此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外公一家也成了當地較爲富裕的人。可後來因毫無經驗又莽撞衝動的小外公(外公的弟弟)的參與,廠子倒閉,外公的一腔熱血和汗水全付之東流。

於此, 我終於明白了外公的目光裏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神情。那是一種落寞,追憶及懷念的神色。也許那時的外公看着我,正是在我身上嗅到了過往的氣味,那種年輕的,無畏無懼的,無所憂慮的年齡所擁有的狀態。這讓他感到迷失,感到錯愕,感到恍惚。也許正是那時,外公所有過往的回憶如一片洪流席捲了他的全身,裹挾着他的回憶在時光隧道中橫衝直撞。

人老了,都喜歡憶往昔崢嶸歲月,想要在言辭,在舉止裏重新找到那種意氣風發指點江山之態,那股“欲與天公試比高”永不服輸的精氣神。可往往換來的,只是在記憶長河裏的一次泅泳,永無止境,也永不抵岸。可我也分明從外公的眼神裏看到了他對我的期望和鼓勵

時光往往會讓人感慨: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回想起外公的眼神,我暗自思忖:我們生在了好年代,怎能渾渾噩噩蹉跎光陰?怎能等到時光老去的時候感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觀察事物散文隨筆二

我的家鄉水網密佈,河道縱橫,區區數十公里就有四條大河。兒時的我行走於鄉間小路之際,一擡眼,總能望見一葉葉遠征的風帆。對於當年的我而言,遠方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地方,我時常望着風帆發呆,那裏承載着我對遠方的嚮往。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隨大人近觀離家不遠的渡口。那個渡口,樣子已經有些斑駁的老舊。兩邊的渡頭,分別用一塊塊斧鑿的方石砌成,砌成一個停泊的方臺,數米見寬。有時,船靠岸時,浪花會拍打着渡頭,濺起一粒粒的水珠。

大學時,我有一段關於長江客船的記憶。當年,我在長江南面的武昌讀書,對岸就是繁華的漢口。那時,兩地交通早就實現了公交化。不過,也許是內心深處仍然保留着那份對渡口的憧憬,我便時常乘坐汽渡過江。渡船緩緩啓動,駛離南岸。江風送爽,煙波浩渺,兩岸青山楚天闊。行船當中,遠處還有不少其它船隻,船長相互間便以一聲汽笛致意。一路風景如畫,緩緩行駛玩味,這種悠閒的風格,讓人感受到寧靜舒適。

後來,我愛上了旅行。我曾經如古人般從渡口出發,尋夢四方。在我看來,渡口,從來就是個詩意的名詞,許多跨越千年的故事由此發生。在涇縣渡口,李白乘舟將要出發,一路踏歌的汪倫來了,他送上美好的祝福;在江州渡口,白居易送別友人之際,琵琶聲起,一段關乎音樂的塵緣即將開啓;在汴水渡口,柳永和情人依依惜別,完全無懼艄公的無情催發。渡口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默默記下了他們的相會。

除卻這些平常的離愁別緒,渡口還有着許多或喜或悲的傳說。漢江附近有個千年渡口,名曰“上津”。上津地處鄂西北邊陲,長安城距此僅百餘公里。據傳,歷朝歷代從江南選送美女進宮的船隊,經長江、漢水數月的水上勞頓後,紛紛抵達上津渡口。上岸休息期間,許多深諳宮廷權鬥之殘酷的女子選擇逃離,躲入民間。千年的美女逃遁,使得上津渡口以及附近區域出現了一種奇觀,那就是這裏一代一代的女子都天生麗質。

還有一個傳說,說的是古代一個披着頭髮的瘋癲人提着葫蘆奔走,眼看那人就要衝進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在後面呼喊着不讓其渡河,卻已不及,瘋癲人終究被河水淹死了。這便是連梁啓超先生也聞之悲切的《箜篌引》了。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渡口,隱於人生的初始,藏在徘徊的彼岸。我們爲此彷徨過,連先賢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也曾被高人指點迷津。因此,在人生的渡口,你必須爲今後的道路做出正確抉擇。

隨着時代的發展,那些渡船和渡口,連同一些不爲人知的故事,就要成爲寫不進書的歷史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吟詠詩句,那些回憶的塵屑又紛紛在陽光下飛起,輕盈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