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課堂教學反思6篇 優化教學:從課堂反思中尋找突破

其他文案 閱讀(6.97K)

課堂教學反思作爲教學改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的過程。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課堂教學反思6篇 優化教學:從課堂反思中尋找突破

第1篇

本週三年級的孩子對分數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初步認識,如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併能比較它們的大小。

在上課的前一天,我給孩子佈置了預習的任務,因爲我覺得孩子們從上國小開始一直接觸着整數,初次接觸分數還是先在腦子裏對分數有個印象纔好。這節課是以情境導入新課的:秋天到了,學校組織了一次秋遊,同學們都非常開心,他們帶了自己最愛吃的食物,我們一起去看看小麗和小華都帶了哪些好吃的吧~情境圖展示了野餐的圖片,四個蘋果、兩瓶水和一個美味的蛋糕。我引導着孩子們:”他們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要一起分享自己帶來的'食物,怎麼分纔是最公平的呢?“我們班的孩子紛紛回答:”平均分。“聽到學生的回答我很滿意,可以等到下一個問題時我就笑不出來了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我問:”那麼這裏有四個蘋果,我們要平均分給他們倆人,每人分多少個呢?“話音一落,就聽見幾個孩子中氣十足、十分自信的回答道:”二分之一!“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當時我就有一種後悔的感覺,早知道不讓這羣孩子回家預習了,預習的後果居然是答非所問"…後來我讓他們好好想想到底是多少,他們才思考了一下,回答我每人分兩個。雖然有前面這個小烏龍,糾正之後,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分數的認識中。學習了分數的組成,學會了判斷塗色部分佔了整個圖形的幾分之一,也學習瞭如何判斷幾分之一的比較大小。

在整個上課過程中,我感覺到孩子們對分數學習的熱情,彷彿分數是一個新奇神祕的玩具,孩子們都對探索其中間的奧祕樂此不疲,這種學習的精神讓我十分滿開心!加油孩子們,相信後面分數的學習你們會學的更棒!

課堂教學反思6篇 優化教學:從課堂反思中尋找突破 第2張

第2篇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信息技術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信息課,如何抓住三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是我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

我所執教的《信息與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基礎的第一課,通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而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信息,體會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於三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理論課分成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信息,讓學生感受信息無處不在,對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在設計第一課時時,我主要通過三個部分的內容層層遞進。

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遊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就設置了遊戲導入,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踊躍的參與遊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信息,並且爲第二課時信息的傳播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的內容,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也強化了“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教師設置疑問“你能說出生活中的信息嗎?”指導學生說出身邊的信息就不難了,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還抓住了學生的比拼心理,採用開火車的方法每組一排同學依次回答,同學們回答的越來越精彩,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了。這時候,我引導到“什麼是信息?”同學們同桌討論、向書本請教,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概念。第三環節中,我進行了課堂小結並且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每個同學回家跟父母說說你上學以來的信息。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後不僅鞏固了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感受了信息無處不在。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爲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你來比劃我來猜的環節中,參與的學生可以涉及面更廣下,每組的學生可以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給自己組的同學比劃。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遵守遊戲規則,也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體驗快樂學習的意義。

杜威說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看圖說一說的環節,圖片的選擇應擺脫書本的'束縛,放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並且把圖片分爲幾類,由淺入深、層次遞進,學生不止是從圖片中看出信息,還要能感受到圖片中隱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預示着冬天來了,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無處不在。

在我從教的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感悟到教學模式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很好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關鍵因素,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藉助於各種教育手段、方法,各種媒體,幫助學生提高創新意識,產生創新的慾望和興趣,採用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如何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呢?我認爲只要教師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一定能勝任這種動態探究性教學,具體地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學生一般對計算機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也是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這一學情,我們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結合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指法練習時,一般學生會對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感到非常枯燥無味的,若教師直接講解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學生不但會學的很枯燥,而且很不情願去學習,更不會主動去學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是用遊戲介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中一些打字小遊戲,分小組比賽誰的成績好。學生在“打地鼠”、“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好指法。這是就有學生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準又快,如何有效地提高輸入速度?

這時老師可以再講解指法要領,我相信這時學生會學得很認真。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這樣學生就在遊戲中完成了指法練習,掌握了指法要領。這樣,既可以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徵,可以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地講解,要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詞而且要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來驗證其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各種基本技能,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如我在給同學介紹鍵盤時,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鍵他們有什麼特徵?”讓學生分組討論。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的作用是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的字母,其主要作用是針對雙字符鍵的。還抓住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注意與del鍵的區別,這兩上鍵的作用都是刪除,而鍵是擦除光標前面的字符鍵正好相反是擦除光標後面的字符。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法,我們就變抽象爲直觀,變死板爲生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也不自覺中學習了新知識。

計算機知識本身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大多學生也都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究,協作學習,讓其帶着興趣學習計算機的新知識,在渴望中學習到新知識中,在探究中獲得新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

學生已能夠自己摸索一些常用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採用“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幾個過程,即讓學生在開始使用一些工具之前,老師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但先不做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必須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翻閱教材,然後再老師的引導下學習這些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最後用於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就會逐漸會形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我們計算機信息技術課所要完成的一個教學任務了。

這是我在平時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所得到一點體會,也就是說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放平心態,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多多思考,勤於實踐,採用一些學生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不自知的學到一些知識,從而慢慢地提高了他們對計算機的駕馭能力,爲他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爲其走向社會這個大舞臺鋪平了一塊磚頭。

第3篇

廣播體操的教學是枯燥、無味的。在體育教學中如果一味地讓學生反覆、枯燥的練習動作,只會降低他們的學習熱情,並使他們產生厭學態度,也就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因此,我想在體育課堂上,應該讓學生精神飽滿,興高采烈,自覺、主動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一、必須運用正確而優美的示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教師應當對廣播操應具有較強的動作示範能力和一定的音樂素養。由此,教師課前要充分熟悉新廣播操的動作,掌握動作要領。先做完整示範,使學生對新操有所認識,形成完整生動的動作表象。

二、教學中體現廣播體操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學習動作能力。

廣播體操對學生的動作協調性、動作方位感、節奏感、音樂美感、動作表現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進了許多健美操動作。

廣播操,最好採用模仿教學法、分解教學法。模仿教學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的節奏,開始可以用慢節奏的口令進行練習,在熟練了以後再按原節奏做動作,示範動作時既要做背面示範和側面示範,又要做鏡面示範。示範的位置要恰當,方向要準確。分解教學包括動作的分解和動作速度的'分解,如先學下肢的動作和步法,再學上肢的動作,或先學上肢的動作,再學下肢的動作和步法。然後再配合進行練習。廣播操動作並不複雜,但連接緊、速度快,初學者應在不破壞動作完整的情況下,將一拍動作分解成爲兩拍完成,兩拍完成的動作分解成爲四拍完成。每節操可分解成幾個八拍,一個個地去學,每次都運用滾“雪球”地方法,先複習舊內容再學習新內容,最後再全部完整進行練習。

四、通過比賽,提高學生自覺練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

每次課的結束前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看誰的動作完成得好,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經常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廣播操教學中,教師及時用簡練語言代替口令和信號進行指導, 能幫助學生加強記憶, 更快地掌握動作。對於低年級學生尤其有效。

第4篇

“高效課堂教學”是當今教學改革必走之路。變學生“要我學”爲“我要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會合作,是新課程發展的必然方向。教育局召開教改會議,從“綱”上提出了要求。其實,北城中學已經走在教改前頭,張校長也給我們做了深刻地理論指導並指出了具體實施的方法、要求,變教案爲助學案。我們英語組在謝周穩組長的帶領下,針對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深入地探討,並進行具體操作。通過近階段的日常教學、相互聽課和教改研討,我認爲高中英語教學應做好以下幾點:

(高一英語教材是以閱讀爲主,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多爲: warming up、pre-reading 和fastreading)

1、加強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幫助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更要通過預習去解決自己力所能及的問題,再把自己的疑難問題帶到課堂中去參與學習。

2、重視材料收集與知識積累。收集材料與教材整合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它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也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平臺。作爲高一的學生,他們已有學習單詞音、形、義的經驗,可以讓他們採用課前預習、教師課前檢查(如聽寫,利用小黑板做一些有關的小練習等)的方式去教學。該課出現的新單詞可以單獨識記,對個別學困生採取課後補差

的方法進行幫助,這樣課堂上可以省出一些時間來進行更深入地研習文本。

1、在reading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採用讓學生自讀、教師檢查、放錄音、聽力測試、然後評議等方式,這種傳統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給學生提出具體要求:

(2)讀完後,完成課後習題(這些習題可提前讓學生瀏覽,但做題時避免讓學生回頭翻看課文內容)。這樣優秀生能夠按時完成全部習題,多數也能完成二至三個。但我們不必墨守成規,也可以讓部分學生展示預習中有障礙的問題,讓全體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通讀課文,捕捉解決疑難問題的信息,然後,用學生展示、教師點撥的方法,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也是對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相信通過這樣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

2、閱讀形式的多樣性,可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感悟能力,如自讀、齊讀、品讀等,在讀中悟、讀中思,這樣既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的良好語感。

課堂交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實效交流”與“形式交流”兩種不同的形式,正因它們的存在,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不同的形態,也

使課堂最終達到的效果大相徑庭。因此應摒棄形式交流,使交流更具實效性。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課堂交流更具實效性呢?應做到以下幾點:

1、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內心情感和體驗,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2、相互理解,共同參與。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創造者,因此課堂教學應是師生共享知識的過程。

3、豐富課堂交流,可以引入小組互動,合作探究,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執教或是情景表演。

4、交流互動的時間要合理,不能讓學生剛進入角色,教師就偃旗息鼓,終止互動,也不能使時間過於寬裕,導致學生無所事事,造成與學習無關的互動。

目前,學校配置了多媒體教室,加上原有的錄音機、vcd這些電教器材,這樣方便了教師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教學內容,使學生能眼見其形、耳聞其聲,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認知活動。這次公開課活動,使我深深地認識到,並不是課堂上使用的課件越多越好,課後,張校長就明確的指出、“這節課顯得有些凌亂,過於簡單。一定要考慮教什麼、體驗什麼,想使學生獲得什麼,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找到最佳結合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我們的電教器材發揮它最大的功效。”

除了“口語交際”外,我們也應重視對課文中優美片段的背誦,加強對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敘事性較強的課文的複述。將它們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能力。

以上是我教學中的膚淺的心得和體會,我認爲現行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於學生獲得英語“雙基”的能力,還能掌握獨立的閱讀技巧。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知識,還培養出他們的獨立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瞭解到,大部分學生是喜歡這種教學方式的,而且學生認爲這樣能夠讓他們更多的思考,並能深刻地理解課文。但是,目前只是初步的實踐,而且這些方法的運用還不能得心應手,有些環節的詳略安排上也需要再精心設計。

第5篇

這節課後學生們都非常激動,許多同學跟我說:“生物課太有趣了”,聽了學生們真誠的話語,我也很興奮。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孩子都是在遊戲中學習長大的”,對於中學生來說,何嘗不是如此呢?

教師爲學生搭建一個學習遊戲的平臺,學生們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親自作出計劃,參與調查、收集資料、討論交流,相互學習,汲取並互補了各自的經驗,從被動的“知識容器”變成了主動學習的參與者,學習資源的'開拓者,合作的意識、自主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在學習體驗中生成新的問題,在爭論中解決問題,這讓他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也發現學生的能力差異較大,比如在進行調查時,第一組調查校園內的生物,爲了快速有序地調查,他們在組內又劃分出了三個小組,一個小組調查樹木,一個小組調查花壇中生物,另一個小組調查動物。第四組同學調查了龍沙公園內的生物,在時間的分配上就沒有第一組計劃得周到,但他們也有聰明之處,參觀動物園時,他們爲了得到確切的數據,走訪了園長。

這些也啓示我們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各個方面,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很

第6篇

這是一篇來自老教材的文章,在教學中我儘量把文中的重點內容歸納起來有銜接的進行,在教學設計中我是這樣思考的,先讀課文整體感知文中的父親是個怎樣的人,當學生說出父親是個誠實,有責任心,不貪塗錢財的人時,我就板書:正直,有骨氣,我原本想利用文中這兩個詞語來進行歸納,然後再層層深入,但是,上完課後,自己也感覺到此時做歸納似乎太早了些,不妨就讓學生暢談,先不要板書,課文最後再通過理解母親的話來體會人物的品格,此時再做板書歸納更妥當。在教學詞語中我是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着重理解“拮据”和“夢寐以求”的。抓住第一小節母親的話,和第二小節“父親夢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來進行理解,然後用各種形式讀母親的話,在理解了這兩句話的基礎上,然後穿插句式訓練,從而理解他們家的生活條件十分拮据。這時引出汽車是父親夢寐以求的,那麼當得知自己中獎後他的表現?學生就能夠理解父親當時的心情,並提出質疑。通過讀句子然後劃出有關的句子來分析父親爲何沒有喜悅的神情?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沒有按照課文內容繼續往下,而是把這個問題先放在一邊,分析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是什麼?在這裏穿插的句式練習比較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剖析父親當時矛盾的心裏:我想留,但不能留,。我想還,但又捨不得還,。這樣的練習不僅揣摩了人物的內心,更幫助理解父親爲何在領獎時毫無喜悅之情。此時在回到那個尚待解決的問題上,使學生理解其中深層的含義。最後的想象說話練習,學生反映比較熱烈,通過打電話的形式,把父親把車歸還給庫伯時的話語說出來,學生們有的設計的對話是兩人相互謙讓,有的設計的是庫伯被父親的行動感動主動把車送給他,還有的設計了成功還車的場景。總之,練習中他們體會到父親的內心的情感變化,最後理解“貧窮”和“富有”這兩個詞語,學生回答得非常好,有的學生說:學習了課文我對貧窮和富有又有了新的認識,這兩個詞語不單是指物質上的,還包含了精神上的。有的`人雖然很有錢,但是他很不快樂,那麼他思想上是貧窮的,而有的人他雖然很拮据,但是很快樂,精神很富有。

整節課上完我感覺到學生對於文本能理解也會說,但是在歸納的本領上還略有欠缺。仔細反思覺得自己在課堂中說話的練習太多,有的不必要說的就不要放入,否則反而使訓練點太散,不夠集中。因此在自己的改進措施中我着重應訓練自己要學會抓住中心內容,然後帶出幾個問題,一節課儘量不要解決過多的知識點,抓住一兩個句式進行練習,就不會使課堂設計太複雜。因此我對這篇課文又作了如下的修改:把課文一開始出現的因果句式取消,就是通過理解詞語來讀句子,從而理解。把第十小節的內容放到第八小節的道德難題中來理解。體會父親在用橡皮擦時的心情和感受。板書的歸納放在最後,等學生理解了“貧窮”和“富有”後,讓學生歸納,就更順其自然了!

總之,每次實踐課自己總能夠從課堂中發現不足之處,然後進行改進修改教案,我想這是對提高自己業務水平最有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