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最實用推廣普通話的小故事100字

其他文案 閱讀(2.18W)
最實用推廣普通話的小故事100字

小故事一

爲了推廣普通話,老師在這周裏舉辦節目,我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

最實用推廣普通話的小故事100字

星期四下午的第三節課,我們班開展了表演節目的活動。班長小佳做主持人,手中拿着像雪糕一樣的話筒,笑眯眯地說:“表演節目現在開始!”首先第一個小品講的是:有一個人在外地來的,他想去吃飯。到了飯館,他對服務員說:“服務員,我要大肥雞。”服務員聽了,撓撓頭,自言自語道:“這個人真是奇怪,明明這裏是飯館,又不是飛機場,他是不是走錯地方了?”於是服務員:“先生,我們這裏是飯館,如果你要搭飛機,就請您離開。”外地人拍着桌子說:“你們還要不要做生意的呀!我就要大肥雞。”服務員搖搖頭,去找老闆,說:“老闆,外面有一個人在鬧事,說要搭飛機。”老闆有些半信半疑的樣子。他走出辦公室,來到這個人的旁邊,說:“先生,我們這是飯館,是不能搭飛機的。”外地人又拍着桌子說:“我就是要大肥雞。”老闆好像明白了什麼,拿起菜單,指着大肥雞說:“先生,你是要這個嗎?”外地人連忙點點頭。服務員突然恍然大悟,原來他要大肥雞,不是要搭飛機。小品一結束,班裏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後來,我們還舉辦了宣傳欄做畫版……

通過了這次普通話活動,我知道普通話的重要性。說好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如果說不好,就好像這個人一樣鬧出笑話來!

小故事二

1728年,清世宗雍正帝設立“正音書館”,在全國推行北京官話。他諭令福建、廣東兩省推行漢民族共同語(舊稱“官話”),並規定“舉人生員鞏監童生不諳官話者不準送試”。意思是,讀書人若聽不懂官話,不會說官話,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一個把滿語視爲國語和民族標誌的滿族皇帝,此時卻破天荒地下了一道推行漢語普通話的上諭,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上諭頒佈後,閩粵二省的各個郡縣普遍建立了正音書院,教授官話,凡是走讀書、考試、當官之路的讀書人都要懂得官話。甚至一度規定,不會講說官話的童生,不得考取秀才。

雍正帝的“推普”上諭不可謂沒有遠見,“推普”措施似乎不可謂不力,然而收效甚微。據記載:“初時甚爲認真,無如地方官悉視爲不急之務,日久皆就頹廢,至嘉慶、道光時,福建僅存邵武郡城一所,然亦改科制,廣東則更無聞矣。”

“推普”上諭儘管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但還是有一些積極作用和影響的。作爲“推普”的首倡者,雍正帝爲後來的張之洞等提出“官音統一天下語言”的思想和舉措奠定了基礎。1902年,張之洞、張百熙等爲清廷制定《學務綱要》指出:“中國民間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語,辦事動多扞格,茲擬官音統一天下語言,故自師範以及高等國小堂,均於中國文一科內附於官話一門。其練習官話,各學堂皆以用《聖諭廣訓直解》一書爲準。”

顯然,張之洞等人的“推普”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雍正帝“推普”上諭的精髓,並加以發展。1909年,清政府資政院開會,議員江謙正式提出把“官話”正名爲“國語”。

       小故事三

麻煩——由於省市衆多,各個地方的語言互不相同,南方人聽不懂北方人說話,北方人也聽不懂南方人說話,造成了語言溝通上的困難。爲了克服方言給交際帶來的隔閡,就要有溝通各種方言的共同語言存在。於是,字正腔圓、悅耳動聽的普通話出現了。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言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爲語言規範的一種語言。普通話的出現,解決了不同地區的人們溝通難的問題。推廣普通話,對於我們國家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就拿旅遊業來說吧,記得前幾年,我和家人一起去北京遊玩。其中有一天,我們在一家餐廳吃飯,點完菜後,我閒得沒事便好奇地左顧右盼,只見這時兩個帶着外地口音的人說着話,走了進來。他們來到一張餐桌前坐下來,其中一位接過服務員的菜單說:“來兩碗米飯,一盤魚香肉絲,一盤豬肝和兩瓶‘別走’,謝謝!”“什麼,還有事嗎?”站在一旁記錄的小姐愣住了,剛擡起的腳又落下來……“快點呀!還楞着幹什麼?”這位帶着外地口音的人有點不耐煩了,“你不是叫我別走嗎?”服務員小姐有點生氣了,另一位趕緊說:“哎呀,那叫啤酒,不是‘別走’!”一場爭論終於化解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推廣普通話,減少不同地區人因爲語言不通而產生的誤會和隔閡,可以使我過旅遊業攀上新的高峯,對各行各業都有一定的意義。

使用國家通用的語言,是每個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增進我國各民族的交流與往來,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作爲新世紀的主人,我們更要從小抓起,講普通話,寫規範字,共同創造祖國燦爛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