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祕密》讀後感6篇 《祕密》:打開心靈的鑰匙

其他文案 閱讀(1.15W)

《祕密》是一部經典小說,被譽爲“心靈雞湯”。小說主人公海倫通過與一位神祕老人的交流,逐漸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祕密,而這些祕密有時會讓我們變得孤獨、痛苦,只有敞開心扉,放下心結,才能真正實現內心的解放。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分享讀後感,爲讀者帶來更多靈魂的啓迪。

《祕密》讀後感6篇 《祕密》:打開心靈的鑰匙

第1篇

老早前就聽人推薦過《祕密》,那會兒翻看了《祕密·實踐版》,很膚淺的認爲,這就是一本心靈雞湯類的書嘛,沒什麼特別之處,所以,也就沒怎麼看進去。

這次又被好幾個朋友推薦這本書,決定靜下心來好好看看,翻了幾頁之後,發現的確透露出一股神奇的力量,至於具體是什麼力量,當時還說不出來。於是,想到讀書羣裏,小夥伴兒們提出的新年共讀,不如就從這本書開始,一起去探尋一下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吧。

今天,是xxxx年第一期共讀活動結束的時間。這次的活動,沒有之前的緊湊感和嚴苛規則,特意留出了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比如閱讀方式、輸出方式等,都未做固定的要求。當然,正如我之前幾次一樣,這次依舊算是一次探索性的嘗試——我想摸索一種能夠持續適用的“共讀”方式。

我沒有做過專門的社羣運營,之前也一直害怕自己建的羣成爲“死羣”,但對於讀書羣,我是希望持續做下去的,只是對於運營模式,我還沒想太清楚,這也是羣裏現在只有少數十幾位小夥伴兒的主要原因——我還不敢加太多人進來,怕心理壓力過大。

不過,不管怎樣,先行動吧,畢竟,經驗都是在不斷行動的過程中積累的。

這本書雖然跟其他心靈勵志書一樣,對於有些唯心的想法,說得十分絕對,讓人感覺有“誇張之嫌”。不過,如果是真正去感受過書中所說的那股來自宇宙的神奇力量的人,再來讀這些文字,會覺得非常認同。

當然了,這跟我們所說的星座運勢對號入座是不一樣的,因爲這股力量是可以真實感受到的,而不是說不清楚的那種。

還是跟我之前說的那樣,所有的值得看的書,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這本也一樣。

(1)吸引力法則絕對存在,要學着吸引好的,不要壞的。

我記得上國中時,我就開始爲“找朋友”這件事煩惱。因爲我很重視友情,我希望自己能夠結識到同樣愛學習、有善心,也同樣對朋友絕對忠誠友好的摯友。我自認爲自己的擇友標準極其嚴苛,所以,最後能真正成爲好朋友的,都可算是“人間極品”了。

其實,那時的我不知道,這其實也是一種吸引力法則的體現。因爲我們經常會對跟我們相似的人羣,投入更多的關注度。

雖然,最終與我們玩得上或者玩得好的朋友,很多看上去跟我們自己的性格大相徑庭,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總會在某些大的方面找到共同點。還有很多的事實,都可以證明:吸引力法則是真實存在的,這是一種很神奇的力量。

關於書中所提到的,我們要經常提出更加正向的要求,少說“不要、不能”等否定性的要求,我深有體會。

記得小時候,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小故事。說是媽媽讓小明去買鉛筆,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買紅色的,要買綠色的。小明一路上邊走邊重複媽媽的囑咐:不要買紅色,要買綠色;不要買紅色;不要買紅色……等到了商店,小明只記得“紅色鉛筆”,於是就買了一大盒紅色鉛筆回去。

其實,這種正向的要求,正是我們在潛意識裏給自己定的目標。只要我們時刻記着這個目標,自然會讓自己的行動慢慢靠近目標,最終,目標一定會實現。

(2)心(思想)的力量很強大,“唯物”和“唯心”結合,才能讓結果更優。

我們從小接受了很多唯物主義思想,很容易忽視“唯心”的思想。在我看來,“唯物”和“唯心”都過於絕對,二者其實是可以有效結合的。用“唯物”的思想去做事,用“唯心”的思想去做人。

人和事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需要從自己的內心和思想裏,找到做事的動力;同時,我們的思想也需要符合客觀世界的規律,並通過所做事情的反饋中,讓自己的思想慢慢成長和進化。

(3)心有所想,夢想纔可能走近現實,自信的力量十分強大。

過去很多年,我都在追逐一個詞,那就是——自信。我知道,身邊很多人也都在尋覓這個詞。因爲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教育方式,讓我們很多人從小就在遠離自信的路上越走越遠。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做不到,是我們不敢想,更不敢去做。

但《祕密》一書告訴我們:只要你想要的,你都可以去想;而且只要你一直想着它,它就真的會來到你身邊。

這看上去像是忽悠小孩子的魔法,但你試試就會知道,這個魔法對成人也同樣管用。

以前,我們時常喜歡說:這地球少了誰都照樣轉,所以,一個人,對於這個世界、這個地球而言,是多麼渺小啊。

但《祕密》一書卻說:你要相信,宇宙就是爲你而存在的;太陽也是爲你發光發熱;你所見到的花兒,只爲你散發芬芳。你就是宇宙的`中心(更別說地球了)。

多麼偉大的觀點啊:如果你不存在了,宇宙也就不存在了。是啊,如果你不存在,你怎麼見得到宇宙呢?畢竟,這宇宙,是你眼中的宇宙啊。即便宇宙存在,那也不在你的世界裏了——因爲你不在宇宙中,所以,宇宙也就不存在了。

十分唯心的觀點,但卻十分有道理,是不是?這讓我想起來“難得糊塗”幾個字。是啊,有時候,活得不那麼較真,或許也就不必那般累了。

正如《思考,快與慢》中所說,我們都有兩個大腦,第一大腦屬於第一反應的“情緒腦”,第二大腦纔是真正的“思考腦”。很多人習慣於用第一大腦來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

我們的思想和意識,很神奇。有時候,雖然他們來自於你的腦中,但等你仔細一想,會發現,這似乎並不是你真正所想要表達的。有些人,做了一些事之後,會感覺奇怪:我怎麼會做這樣的事呢?

是啊,這就是你做的啊,只是,是在你“下意識“的情形下去做的。人的大腦天生有惰性,如果我們不對大腦進行控制,它只會根據以往經驗或是某個印象片段,隨意發揮。有時候,發揮得好,可能可以稱之爲“靈感”,發揮得不好,也可能會製造“災難”。

而且,你只對你自己負責。就像前面說的,宇宙只屬於你,這個宇宙在你心中,至於別人怎麼看這個宇宙,那是別人的事。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且只對自己負責。個人的邊界感,或許也是需要我們長久去學習的功課。

以前,我們常說:要學會付出愛,愛身邊的所有人,你就會收穫愛。但其實,這只是一種索取愛的想法。本書中說:要想愛他人,首先要愛自己。只有足夠愛自己,你纔有付出真誠愛的能力。是啊,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怎麼知道如何去愛他人呢?

現實也是如此,很多人在到處索取愛,卻不知道,真正的愛的來源,其實是你自己對自己的愛。當然,我理解這裏的“自愛”,更多的是保持對自己身心需求的覺知和意識,同時也正如書中所提倡的,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也是愛自己的方式之一。

當我們真正學會了“自愛”,就不會因爲尋求不到“愛和認同”,而產生失落和悲傷感,就會有更多幸福和喜悅感。

關於感恩,我一直很認同它的力量,但以前,我只是從踐行中感受到了這股力量,並沒有多想:這股力量從何而來?

這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忽然理解了,爲何感恩能讓人幸福?

因爲,我們很多人,習慣了去追逐自己缺少的東西,就像我們所有的目標,都是現在不曾擁有的,或者已經失去的。但感恩,會讓我們專注到自己當下擁有的事物上。事實證明,人如果學着享受已有擁有的滿足,就會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祕密》一書讀完,接下來,就是好好踐行《祕密》(實踐版)了。讓我們一起好好運用和感受這股來自宇宙的神奇力量吧!

《祕密》讀後感6篇 《祕密》:打開心靈的鑰匙 第2張

第2篇

“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但要給愛下一個定義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爲我們每個人對愛的理解不盡相同,蒙特梭利關於愛的理解是: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創造的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着兒童的自我實現。

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覺,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會覺得很討厭呢?我們來聽聽蒙特梭利是怎麼說的:早晨,兒童進入父母的房間喚醒他們,這是件令父母極討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麼東西會使一個小傢伙一醒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黎明,當一個兒童去找他的父母時似乎是要說:“天已經亮了!是早晨了!”而且,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爲了去叫醒他們,而只是去看他所愛的那些人。這就是成人與兒童的不一樣。

蒙特梭利對兒童的細微觀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讓人佩服。也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觀念,我們是否真的瞭解兒童,是否知道他們的心裏在想些什麼?我們真該適時的轉換一下角色進行思考,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兒童的世界,瞭解童年的祕密。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爲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爲是爲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做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正如許多人迫不及待地教小孩子識字,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成人的快節奏或者成人的虛榮心理強加於孩子的成長髮展節奏,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孩子們生機勃勃的心靈。

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適應他的行爲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爲過程。如果兒童正在工作或者專注於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爲該是成人設定該做某事的時間了。小孩就會被催促着完成或者終止他手上的工作,而聽令服從於成人,這些都是相當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爲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這就讓我想起了文文,連續每天重複做蝴蝶生命循環嵌板,這個過程持續了兩個星期,這樣獨立專注重複的行爲,許多成人卻不理解。其實,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爲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衝突的原因,有的是由於成人沒有真正理解兒童,不瞭解兒童的自然特性,不瞭解兒童擁有一個積極的精神生活並能逐步完善起來,錯誤地認爲只有通過成人的照料和幫助,兒童纔會被奇妙地激發起來;有的是由於成人本身只注意兒童心理的`需要,不去了解他們心理的發展規律,不考慮他們特有的心理髮展;有的是由於成人的自私自利,或千方百計地保護和隱藏一些東西;有的是成人以自我爲中心,把自己看成一貫的正確的模式,把兒童納入自己生活方式的軌道之中,而且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兒童心靈有關的一切或判斷兒童好壞和善惡;有的是由於成人的傲慢與偏見,硬把自己的意志和快速的節奏強加於兒童,並替代兒童;有的是由於成人的熟視無睹而產生的麻木態度,其實兒童可以採用與成人不同的方式和節奏做出驚人的征服。

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就像我們的教育理念一樣,遵循自然,靜待成長。

那麼,到底成人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當兒童的發展達到他能夠獨立行動的階段時,兒童跟成人的衝突也就開始了。處於支配地位的成人對兒童自發活動的壓抑,必然造成對兒童純潔心理狀態的創傷,使得兒童不能正常地發展,以致產生心理的畸變。

由於敵意和不相容的環境,加上成人的盲目和壓抑以及不適當的干涉,會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各種畸變。

今天想結合自身的一些情況來展開說明一下我心靈畸變的情況。

自卑感:在成人的蔑視、暴虐和不適當的干涉下,不斷受到挫折的兒童會產生自卑感,壓抑行動的慾望,甚至陷入冷漠和恐懼的狀態之中。

恐懼:在過分依賴成人的幼兒身上特別容易發現。成人利用幼兒的無知,藉助到處存在着的可怕形象使得幼兒的恐懼加劇。可能還怕過馬路、害怕牀底下有貓、害怕雷雨的夜晚。

而我怕黑。我恐懼黑夜已經影響到我的生活。回想起來,這與我童年的經歷密不可分,小時候跟隨外公外婆長大,外公外婆是漁民,我自小在船上長大,船上沒有電,晚上沒有光亮的燈,只有連接鋰電池發出微弱燈光的小燈泡。暗黃暗黃的燈光下,讓整個人都不愉快。有時候也會有鬧脾氣有情緒的時候,此時他們便和我說,“你不聽話就把你送到那沒有燈的地方!”。海上有航標,航標發出一閃一閃的紅光,他們在我有情緒而沒辦法讓我停止哭鬧時,他們就會說“那是鬼的眼睛,再不聽話便開船把你載到那裏去,綁在航標上”。這些話,真的是刻骨銘心,回想起來宛如歷歷在目。漸漸地,我恐懼黑暗的來臨。至今,沒有燈,我不敢獨自一人睡覺、沒有燈,我會不敢上樓回家、沒有燈,我不敢上洗手間、沒有燈,在黑暗裏,我寸步難行。甚至,我決不允許把自己一人獨自留在封閉黑暗的地方!

這些畸變已經成爲了我心理的一部分,已經嚴重影響到我現在的生活。成人常說孩子不乖,這何嘗不是成人與幼兒的衝突,這何嘗不是長輩與幼小的衝突。我們也常說幼兒有吸收力的心靈,我想如果要治療任何疾病應該考慮一個人童年時所發生的事情。使兒童接觸現實,體驗和理解他周圍環境的任何東西,有助於他們擺脫感到害怕的紊亂狀態。

“兒童是成人之父”,對老師來說所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去了解尚未被認識的兒童,並把他從所有的障礙物中解救出來。教師必須去掉內心的傲慢和發怒的壞脾氣,使自己沉靜、謙虛和慈愛,系統地研究自我,以便發現自己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要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兒童錯誤的行爲。教師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後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也就是蒙特梭利說的,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纔會去掉兒童眼中的刺。對兒童進行觀察,對兒童困境進行反思,並提供必不可少的幫助和指導。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最大的收穫便是接納孩子,接納自己,靜待成長,我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

第3篇

一位從事幼兒教育三十多年的朋友夢,在一篇分享她自己的育兒經驗的文章《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裏強烈推薦蒙臺梭利女士的《童年的祕密》爲父母必讀書目,使我有幸在即將退休的年齡拜讀這本偉大的影響全球數億孩子的教育聖經,掩卷沉思,感慨良多。這本1936年出版的書對於我們國家目前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依然有着極強的學習價值和指導意義。

通過閱讀,讓我知道養育和教育兒童都必須遵守大自然的生命規律,認識到研究對兒童成長髮育具有重大影響的“敏感期”的重要意義。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犯下一個錯誤,就是認識到兒童是獨立於成人的個體,卻沒有爲他們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沒有給兒童構建起一個他們心理成長所需要的環境,沒有認識到“勞動”可以使兒童迴歸正常化,不知道兒童具有“勞動”的本能,不知道兒童是在“勞動”中成長起來的,正如作者所言:“無論是福祉還是感情都無法替代勞動的作用,無論是懲罰還是獎勵都無法消除心理的偏差。”

成人和兒童之間本應該互敬互愛,和諧相處,但現實是他們之間不斷髮生衝突,衝突的根源在於他們彼此不理解。成人每天緊張工作,需要完成很多任務,就像緊繃的發條沒有一刻閒暇,沒有精力去關注兒童的心理需求,順應兒童緩慢的節奏,滿足兒童的需要。另一方面,兒童也越來越不適應成人那種複雜而緊張的生活。現代文明讓自然的生活狀態——簡單、平和、緩慢的生活狀態遙不可及,成人爲了避免兒童受到外來的傷害,細心呵護孩子,甚至包辦代替孩子完成很多本應該由孩子自我成長的事情,於是很多孩子不幸的成了一個沒有活力的人,成了大人的奴隸,成了隨波逐流的浪人。殊不知兒童也是勞動者和生產者,他們也承擔者非常艱鉅和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自我塑造。他們的心理髮展過程是一種無意識的勞動,兒童不歡迎成人的干涉。

我有時候也在想:人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人如何完成從一無所有到擁有無窮的智慧和力量?蒙臺梭利女士給了我很好的答案。我們可以從每一個兒童身上觀察到這個驚人的創造過程的全部細節,我們的眼睛每天都可以領略到這些奇蹟的發生,正如作者所言:“兒童是人類之父。”不可否認,兒童是成人的前身,在兒童的世界裏成人應該是附屬品,而不應該是統治者,兒童應該成爲他們王國的主人,兒童的王國應該與成人的王國相互依存,這是整個人類和諧的實質。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第一次認識“主導本能”這個概念:個體和物種爲了生存需要而表現出來的持久性的本能。它是生物內在的敏感性,它可以被視作生命內在形成的思想意識在外部世界被付諸實踐,它是引導生物從短暫(個體)走向永恆(物質)的持久性的智慧,而不是一種暫時性的衝動。主導本能在引導幼體生命成長方面有着不可思議的力量。蒙臺梭利認爲:大自然遍佈神蹟,而生物就是這些神蹟的創造者……新生命降生以後沒有任何生存經驗,面對外部環境無法自我保護。但是主導本能用激情點燃了生命的力量,讓它們不斷克服重重困難煥發活力,即使有成年生命的呵護,大自然也不會讓弱小的`新生們享受安逸,成年生命只能配合後代儘快完成“化繭成蝶”的過程,而不能替代這個過程。

不幸的是人類卻在破壞這些自然規律。現實世界充滿競爭,現實迫使很多人不得不爲了生存不停努力不停奮鬥,很多人由於忙碌而無暇思考。於是很多成人用自己的生活邏輯對待兒童,沒有耐心蹲下來以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愚蠢的成人,我也曾經把孩子當做一個麻煩製造者,由於工作辛苦或者生活辛苦根本不願意理解孩子,不允許孩子親暱我,常常一句:“去去去,媽媽忙着呢!”或者一句:“不要打擾我!”常常毫不客氣地把孩子驅趕開去。我也曾想讓孩子按照我(成人)的節奏去行事爲人,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感到深深的自責。

我想和我一樣的成人一定不在少數。我們的這些行爲就像在用外力打破蝴蝶幼蟲的繭,強迫它飛翔;也像是把蝌蚪拉出水面,迫不及待地讓它用肺呼吸,讓它褪去令人討厭的灰色換上綠色的“新裝”。這個時候我們成人根本沒有注意到兒童身上不同於成人的特點,也沒有意識到兒童需要一個適合他們成長的節奏和環境。

是的,愛是人世間最高尚的藝術形式,我們給予兒童的愛不應該摻雜任何虛僞的成分。慷慨的愛可以生成寶貴的精神財富。可是我們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放眼望去,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孩子的教育都比較成功,相反,做不到這一點的人,製造了多少教育的悲劇?“親子關係危機”司空見慣。是到了我們該反思自己的時候了。成人與兒童的競爭不是維繫生命的那根紐帶,成人與兒童鬥爭不是我們內心真實的呼喚,成人“打敗”兒童不是生存的祕訣,只有犧牲或者說拋棄自我才能使生命得到重生。我們必須思考:在養育教育孩子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成人需要犧牲什麼?成人需要拋棄什麼?如果沒有成人的自我救贖,我們很難成就孩子,弄不好會給孩子一生的發展埋下不好的禍根,阻礙他們健康成長。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重新認識什麼是父母的使命。作者認爲父母不是兒童的締造者,而是守護神。父母應該淨化自己的愛,摒棄一切自私自利或者懶惰懈怠的思想,將人世間最深厚的愛傾注在孩子身上。父母應當積極面對當前社會上出現的兒童教育問題。家庭除了給兒童提供物質支持,更要給孩子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盡力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曾幾何時,教育成了懲罰的代名詞。在教育者心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兒童服從成人,成人制定的規則代替了自然規律。不可否認,目前的學校教育給一些孩子帶來痛苦,繁重的學習壓力讓一些孩子產生恐懼、厭惡心理,導致神經衰弱,這些孩子失去信心和快樂,心中充滿沮喪和憂鬱。很多父母會忽視孩子的這些痛苦,他們更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因爲共同關注學業成績,很多父母會和學校結成聯盟披着教育的外衣共同懲罰和折磨孩子,不自覺地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加深孩子的痛苦。到目前爲止,還有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殊不知棍棒使孩子的心離你越來越遠,父母有可能正是用棍棒爲孩子打開地獄之門。

我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他的爸爸就把懲罰當做天賦的權利,口頭禪就是“該打就打”,竟然送給我一把“戒尺”讓我替他“該打就打”,據孩子說他家門背後放着各種棍子,長的短短、粗的細的、木頭的金屬的……應有盡有,從他記事起,父母常常會掄起棍子修理他。這個被修理大的孩子學習和生活習慣都不好,上課要麼睡覺要麼故意搗亂引起老師和同學們注意,很少認真聽課,靠着天賦的聰明學業成績還不是很差。我想如果他的父母不是濫用天職,有耐心用愛按照蒙臺梭利女士的理念去教養孩子,這個孩子一定會更優秀。

另外,學校教育不是爲每個孩子量身定做的,總有孩子不適應,就像《窗邊的小豆豆》裏的小豆豆,她還被就讀的第一所國小“退學”呢,但是她的父母是真正愛孩子會教育孩子的,他們沒有成爲學校的聯盟一起糾正小豆豆,而是選擇了同樣尊重和接納孩子天性的巴學園,共同把小豆豆培養成爲一位傑出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小豆豆天生愛說話,第一次見小林老師一口氣說了四個小時)。父母們應該學習小豆豆的父母,即便找不到巴學園這樣的學校,也要幫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和學習聯合起來“修理”孩子。

父母大都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孩子是上帝交託給我們的珍貴禮物,如何完成教養他們的神聖使命?學習,終身學習。

第4篇

暑假又來臨了,在今年的暑假裏,我和媽媽去新華書店又買了好幾本課外書,其中我最喜歡讀的一本就是美國作者伯內特的作品《祕密花園》。

書中的人物有:樂觀向上的瑪麗、活潑健康的迪肯和極端古怪的柯林。還有女僕瑪莎、園丁本·威瑟斯塔夫和通人性的知更鳥。故事講述了:驕縱任性的小女孩瑪麗在遭遇家庭變故、失去雙親以後,來到她姑父克雷文先生的莊園的故事。在陌生的環境裏,倔強的瑪麗沒有被許多的不幸擊倒,她被女僕瑪莎、園丁本·威瑟斯塔夫和通人性的知更鳥卻打開了久閉的心扉,瑪麗和健康有愛心的迪肯成了好朋友無論是在身體還是心理上都開始健康地成長。

在我和媽媽一起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互動,分段來讀,我們互相糾正了對方讀錯的音,遇到都不認識的字時,我查閱字典找到了正確的讀音,我還把我們仲老師教我們的好方法和媽媽一起學習,就是在閱讀中把讀過的好詞、好句、好段在書上畫出來並收集在摘抄本上,加深印象,在以後的寫作中就能用到了,而不是一味的讀過之後就忘記了。

?祕密花園》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活潑健康又熱愛大自然的.迪肯,他的博愛不僅贏得了小動物的信任,也教會了瑪麗和柯林如何才能擁有一顆愛心,使極端古怪的小少爺柯林認識到了自己性格的缺陷,從而恢復了身體健康,更讓他樹立了生活的信心。我還喜歡《祕密花園》裏的那個神奇、美麗的花園和可愛的小動物們。

?祕密花園》是一本特別有意義的好書,讀完讓我收穫了很多,讓我懂得了要自信、樂觀、堅持信念,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而要勇往直前,還有關心並幫助你身邊有困難的人。

第5篇

?祕密花園》這本書是老師推薦我看得,剛翻開這本書我就立刻被書中的人和事所吸引,書中的主人公瑪麗從小脾氣暴躁,更因爲自卑而消瘦,因爲不開心,不笑而顯得醜極了,所以不願意與人交談大傢伙都不願與她交朋友:僕人們懼怕她,父母不與她交談,大家都遠離她。

終於有一天,一場瘟疫來到,瑪麗最喜愛的僕人因此喪命,當她傷心在幼兒房睡着了,瑪麗家的人都因病而死,瑪麗醒來後,有人將她帶走了,來到了農場,小夥伴們嘲笑她,還爲她編了一首嘲笑她的歌,而瑪麗也因此更加傷心,脾氣古怪。終於她來到了他舅舅家裏,她遇見了一個個性開朗、不懂禮貌的僕人——瑪莎,也遇見了瑪莎個性溫柔的媽媽,和她十幾個兄弟姐妹尤其是迪肯,這個熱愛大自然的'小夥子。瑪莎媽媽送了瑪麗一根跳繩,瑪麗跳着跳着就遇見了園丁及他的夥伴——一隻畫眉,通過畫眉鳥的指引,瑪麗找到了被封鎖十幾年的花園,正是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讓她重新認識了周圍的人們,她學會照顧植物的同時,也學會了怎樣去關心別人,當柯林睡不着覺的時候,瑪麗唱着歌引他入睡;當柯林鬱悶時,瑪麗陪着他看書……她和狄肯建立起了真摯的友誼,幫助柯林成爲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健康少年,這都是祕密花園的魔力。

小夥伴們,遇到挫折,我們也應該像瑪麗那樣微笑着面對,合上書,我感受到了瑪麗、狄肯、柯林之間的美好友誼,感覺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生命,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微笑着去面對,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

第6篇

本書叫做《圖靈的祕密》,顧名思義,本書主要講解的是圖靈在發明圖靈機的過程中發表的可計算性的原始論文,以及他在此過程中的思想,想法,可以讓讀者充分的瞭解到圖靈的思維,附帶了大量真實的歷史資料,同時在論述的過程中穿插講述了一些圖靈的個人成長經歷,包括圖靈發明的圖靈機對對於人們理解計算機、人類意識和宇宙產生的影響。本書具有值得閱讀學習的價值,可以讓我們對於最開始的計算機有一個理解,由此可以幫助我們在以後的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由更好的理解。

本書主要描述的人物就是圖靈。阿蘭·麥席森·圖靈,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邏輯學家,享年42歲,被稱爲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爲現代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他首先提出了“圖靈機”以及“圖靈測試”等重要的相關概念,在當時爲二戰破譯德軍密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爲二戰結束提前了至少3年。人們爲了紀念這一位偉大的人在計算機領域內做出的巨大貢獻,人們專門設立了“圖靈獎”,“圖靈獎”在現在相當於是計算機領域內的諾貝爾獎項,以此來表彰對於計算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由此可見,圖靈的偉大。

本文的開篇便別出心裁,直接以一個古老的故事展開,古亞歷山大一個老人埋葬自己的兒子後,爲了轉移自己的悲傷,開始整理的大量的代數問題之後彙總爲一本書,並將這本書命名爲《算術》,也叫做丟番圖,並以其中的數學問題作爲開頭,充分的體現除了這本書的專業性。作者在解開題目之後又及時補充了相應的數學知識,相關的歷史北京,並對其中的重要人物做了描述,由此可見這本書敘述的連貫性,嚴謹性。並且本書的第一部分的題目就是“基礎”,由此可見,在計算機中最基礎的其實還是數學,數學培養我們的邏輯思維,運算能力,數學在計算機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在這時,我不禁能夠理解到計算機對於數學的高級要求,也激發了我認真學習數學的決心。僅僅只是閱讀這個第一部分便能是我受益良多,我不禁感慨道數學的魅力與有趣,情不自禁的沉浸於數學的海洋中,也讓我反思爲什麼我們在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還只是將數學視作一種壓力,一種折磨人的東西,爲了完成相應的考試,爲了獲得相應的分數,將數學變成一種十分功利的東西,這難道不是扼殺了數學的魅力,減弱了學生對於數學鑽研,學習的動力嗎?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學校將數學變成了負擔,教成了算數,這是一種可悲的事情。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也瞭解到了許多新的數學知識,就比如說自然數的集合與正偶數的集合或者正奇數的集合都具有一樣的勢,這是因爲沒有不同的無窮,無窮都是相同的。本書第一部分描述的丟番圖方程的可解性,以及這其中的運算,實數的不可數,這些知識都是平時我們學習不到或者是經常忽略的一些東西,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獲得相當大一部分的數學知識的補充,這些都是引人入勝的數學知識,生動,有趣。然而在如今我們對於數學所剩下的大部分只有各式的題目,各種解題方法,爲了做題而做題,我們的心中只剩下了各種的運算方法,這不禁讓我感到十分的遺憾,也因而激起了我對書中所描述的討論的嚮往。

本書的第二部分的主題雖然是可計算數,表面上看起來是另一種對於數學的描述,但是在實際上,他並不是這麼簡單。從第二部分的第一篇文章“圖靈的學業”便能看出來本部分並不僅僅只是在簡單的描述圖靈的思想,其中的數學知識,更是在講述圖靈的生平,圖靈的成長過程,以及對於他研究發明“圖靈機”,提出“圖靈測試”的重要原始論文《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斷性問題上的應用》的解讀。在這種繁瑣複雜的解讀過程中穿插這對於圖靈生平的描述,一緊一緩,結構緊湊,在向讀者解釋科普的過程中放慢節奏,讓讀者從圖靈的生平的描述中緩解,這樣的模式設計,讓人不禁感慨作者的細膩。在文章的開頭有一本對於圖靈而言正式開啓他科學觀察,並且對他理解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在其中有一句對圖靈影響深遠的話,“顯然,人體也是一臺機器。”當然在描述圖靈的生平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會描述到一位人物,克里斯托弗。他是圖靈的好朋友,而且圖靈實際上是一個同性戀的人,克里斯托弗是他所喜歡的人,雖然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表示兩人曾今有過身體接觸,但是可以考證的是他們經常一起做實驗,一起學習,一起交流,互相陪伴。克里斯托弗突然間患病並且在一個禮拜的時候死去,克里斯托弗的去世基本上讓圖靈感到崩潰,他的精神支柱,他的謹慎信仰崩塌了。但是他在之後繼續鑽研數學,考入了劍橋大學,認識到了馮·諾伊曼,以及他之後的導師麥克斯·紐曼,紐曼可以說是對圖靈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人,對圖靈之後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如果當時不是紐曼的慧眼識珠,及時發現了圖靈那一篇論文,可能圖靈的論文也不能夠發表,之後的“圖靈機”和著名的“圖靈實驗”也許也不能出現,或者說更晚的出現。雖然對於論文的解釋看起來十分的枯燥,需要一點耐心以及毅力,但是在文中,論文的內容已經被解釋的相對與簡單理解。圖靈在他的論文裏使用了一種全新的論證的方式,,先定義了一個“圖靈機”(實質上是一種機械運算過程),之後圖靈在通過論證“圖靈機”是否可計算來判斷數的可計算性,這種證明的方式真的是令人打開眼界,不得不服,我想也許就是這種創新性的思維方式才奠定了圖靈在計算機領域的卓越成就吧,我們需要學習的就是這種大膽的想法,不能被平日裏的條條框框封鎖住自己的思想,將自己的思想解放出來。

本書的第三部分的命名爲判定性問題,主要講解的也是圖靈的思想,以及對於圖靈著名的原始論文《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斷性問題上的應用》的相關解讀,與第二部分相同的是其中也穿插着部分圖靈的經歷,在我看來就是這些因素使得《圖靈的祕密》這本書沒有看起來那麼枯燥。圖靈在他的一生中提出了著名的“圖靈試驗”,這個是圖靈提出來的關於機器人的著名的判斷原則,也是他第一次提出了“機器思維”的新概念。所謂的“圖靈試驗”其實就是一種測試機器人是否具備人類智能的一種試驗方法,被測試的對象一般是一個機器以及一個人。也正是這個試驗,試驗出了人工智能這一種說法,爲之後的人工智能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因此圖靈也成爲了人工智能之父。讀到這裏我不禁感慨圖靈的智慧以及他廣博的學識,大膽的創新思維。在當時那個封閉,科技相對落後的時代,能產生這樣的思想火花,令我想起了一句中國的古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毫無疑問,圖靈就是一位這樣的偉大的才人,我們後人是站在他的肩膀上進行發展與傳承的。

本書的最後一個部分擴展了圖靈的思想,對圖靈的思想進行了更進一步的補充以及說明,並且提出了“萬物都是圖靈機”的概念。並且在最後一章又重新回到了最開始的丟番圖方程,在全書上進行了遙相呼應,在我看來這是一步十分高明的手法,從哪裏開始從哪裏結束,首尾呼應,是最後的讀者能感受道本文行文的嚴謹,以及科學性。

在我看來《圖靈的祕密》絕對是一部值得閱讀的好書,雖然在這本書裏面,有許多的專業術語,有許多的數學公式,更有各種各樣的人名,概念名稱,但是在作者的詳細解釋之下,相對還是可以理解的,雖然語言艱澀難懂,但是在通過認真細心的閱讀完成之後,絕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可以極大的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領域。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些事情,也讓我對一些事情保留了一些看法與猜想,也許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好處。並且對於圖靈這個謎一樣的人物,本書給了一個十分詳細的介紹,但是對於圖靈的部分祕密也許隨着他的逝世,我們再也無法理解,但是我們會始終銘記着這意味偉大的人,欽佩着他的成就,也爲他坎坷的一生唏噓不已。希望我們可以學習到圖靈的創新大膽的思維,並能運用到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中去,希望圖靈的在天之靈可以的到安息,他在我們人類的史冊中將一直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