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貴溪10個最好玩的地方

排行榜 閱讀(2.55W)

10、硬石嶺水庫

貴溪10個最好玩的地方

硬石嶺水庫,位於貴溪市西北部,東南距貴溪市區33公里,南距鷹潭市區20公里,屬盆地型水庫,建於1956年,1971年大壩加高3米,現有水面11.87萬畝,灌溉面積5.5萬畝,可養殖水面5000畝,庫容總量5300萬m3,最高水位50.5米,是鷹潭市最大的水庫。 水庫水質較好,清澈透明,庫區四面環山,特別是水庫東岸有虎嶺巖,雞公山等10餘座山峯,山體爲紅色砂葉巖,具有丹霞地貌特徵,拔地而起,形態各異,連綿成嶺,與水庫周圍良好植被相得益彰,景色十分宜人。 水庫中還分佈有5座形態各異的小島,有狀似打魚船頭的船頭山,有形似民間鹽油罐的鹽油墩等,其中以船頭山最大,島上佈滿了鬱鬱蔥蔥的杉木林和灌木林,林木叢中棲息着成千上百隻白鶴、野鴨、大雁、野豬、蟒蛇、獐、狍子等珍禽異獸。

9、天門山生態遊覽區

看點:天門山生態遊覽區的開發,彌補了龍虎山景區無高山峻嶺之奇險的缺憾,豐富了龍虎山的旅遊內涵。天門山生態遊覽區位於龍虎山景區上清鎮,與嗣漢天師府南北相對,相傳爲張天師遁化面仙進入天庭之所。天門山山勢險峻,最高海拔1300多米,沿山而上有棋盤石、龍門石、龍井等景點28處。景區瀑布成羣,形態各異,其中尤以姊妹瀑、青雲瀑、浪蕩磯最爲稱奇。天門山森林茂密、物種繁多,動植物非常豐富,這裏有樟、栲、棟、柏等數百種喬木和灌木,以及各種珍貴的中草藥和奇花異草;還有熊、猴、野豬、杜鵑等珍禽異獸。

8、天師府

天師府位於上清鎮,是歷代張天師的起居之所,原建於龍虎山下,後遷於上清。張天師的名號已傳到63代,是我國最長的受皇帝冊封的一姓嗣教,民間有“北有孔夫子,南有張天師”之說。 張天師本名張道陵,據說是張良的八世孫。傳說他身長九尺三寸,濃眉大臉,十分威武。漢光武年間,他出生於天目山,他母親夢見魁星而感應懷孕生下了他。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就讀通了老子道德經,天文地理河圖洛書無不通曉。成年後又在深山中刻苦-,不久得道。他曾在龍虎山煉丹,三年丹成。不久後遇到神人指點,修成了最高的道術,能夠除魔去病,拜他爲師的人竟有好幾萬人。張道陵就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了道教團體。據說在東漢桓帝永壽元年的九月九日,張道陵被仙人封爲正一真人,羽化登升。他所創立的道教一直傳到今天,由於他規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稱“五斗米教”。

7、象山書院

貴溪是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精舍”創建地。象山書院首創於南宋諄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當時稱作“象山精舍”。貴溪應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陸九淵登而樂之,乃建精舍居焉。學生也悄悄結廬其旁。早晨鳴鼓“揖升講座”,從容授學。講授五年,求學者超過數千人。當時已負盛名的理學家朱熹寫信給陸九淵說:“聞象山墾闢架鑿之功益有緒,來學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間觀奇攬勝”。象山書院幾經風霜,幾經遷徙,直至清同治年間遷至縣城東重建書院,又因戰禍,蕩然無存。然而,它的影響始終存在。它爲貴溪乃至相鄰各縣的文化發展、培養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宋、明時期,貴溪學子中進士者兩百餘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間,貴溪籍鄭天佑祖孫三代11人中進士。明嘉慶年間有被譽爲“精忠貫日月,芳譽溢鄉間”的宰相夏言。有剛正廉潔,“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應天禮經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稱讚爲:“江公百世師表,稱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

6、鷹潭濱江公園

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攬信江之雋秀,享道家之仙境。只看信江南岸,四園一街,剛柔並濟;山水道銅,步移景異;天地人和,雕琢時代印記。濱江公園二期工程位於市中心城區內信江南岸,南接沿江大道,自西向東分別連接鷹潭公園、東湖公園、梅園公園,形成綿延10裏的生態景觀長廊及“濱江大公園”的格局,與正在開發建設中的信江新區遙相呼應,共同構成信江兩岸綠色生態景觀環境。該工程由市公建集團公司組織施工建設,其高質高效的宗旨讓濱江公園二期如約與廣大市民見面。公園二期設計理念受到道教文化的啓發,以“自然之道”作爲設計主題,在場地中演繹設計理念,整體形態取材道家思想物化形態的代表――拂塵,反映道家柔中可剛的思想,景觀形態剛柔並濟從南到北實現人工向自然的逐漸演化和過渡。

5、江銅科技工業遊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江銅)是中國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銅生產基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硫化工原料及黃金、白銀等稀貴金屬產地,年產陰極銅40萬噸、硫酸100萬噸、黃金10噸、白銀200噸,在全國1000家最大工業企業中排名第98位,在世界銅行業中位列前十強。2003年,江銅的年銷售收入達106億元,爲江西省和全國銅工業企業中第一家銷售收入過百億的企業。銅與鎢、鈾、鈮鉭、稀土一道被譽爲“五朵金花”。早在公元前1066年前的商代,中國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自西晉泰始年起,贛東北就是歷代皇朝的銅金採冶基地,唐宋時已達鼎盛時期。水法冶金的起源――膽銅法,就產生於這一帶。自秦始皇統一中國,直至清末民國初,以銅鑄造貨幣,流通了2100多年。在玻璃鏡子發明之前,達官貴族們都以銅爲鏡,銅製器皿更是沿襲至今。銅與工農業生產緊密相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4、鷹潭上清宮

上清宮距天師府二里,在上清鎮東首,左擁象山,門對瀘溪,面雲林,枕臺石,是歷代天師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靈都會”、“百神受職之所”之稱。上清宮始建於東漢,原爲張道陵修道之所,時名“天師草堂”。漢末,-天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改“天師草堂”爲“傳錄壇”;唐會昌年間,真宗賜傳錄壇額曰:“真仙觀”。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真宗敕改上清觀。正和三年(公元1118年),名上清正一宮,簡稱上清宮、大上清宮。“時宮中學道者常數千百人”,成了“晝夜常明羽人國”。由於歷代封建王朝在這裏大興土木,屢毀屢建,上清宮所建殿宇就有:三清殿、玉皇殿、紫微殿、天皇殿、後士殿、鬥姆宮、雷祖殿、廖湯殿、南鬥殿、北斗殿、伏魔殿、三宮殿、三省殿、文昌殿、四聖殿、五嶽聖帝殿、四瀆殿、真風殿、留侯殿、十二真君殿、奎閣、虛靖祠、藏室、鼓樓、福地門、龍虎門、櫺星門、下馬亭等等,附近還建有道院三十六座以及各種附屬建築。

3、貴溪雲臺山

據《龍虎山風景名勝區資料彙編》中記載,“東漢未年(公元124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來雲臺山修道練功,採藥煉丹,在山頂建立供用練功、住宿的廟宇”。因此,雲臺山成爲上清龍虎山十三景點之一。唐朝時廟內就塑有白、李、黃三位仙姑神像。白、李、黃仙姑是道教仙,因此雲臺山成爲道教名山。雲臺山主峯海拔858.2米,一峯聳立,萬山匍伏。羣山環繞,西山、藐菇山、應天山、五臺山、天華山,團團簇擁,把雲臺山繞在中間,猶如攀天柱。登上峯頂,環顧四望,一覽衆山小。向東望,上饒的靈山,特起凌霄,縹緲如畫,下視弋陽圭峯,昂首穹背,形態逼真。東南天華山迎面相峙,恰似錦屏。每當春夏清晨,雲霧環山,如海浪,洶涌澎湃。太陽初升,嵐光煥彩,皓魄當空,金光萬丈,身臨其境,彷彿在雲山霧海中,有凌虛御風之感,故名“雲臺山”。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遊此即興作詩一首,詩曰:“雨後憑欄,三百里,鄱湖在眼。

2、仙人城

因唐代詩人顧況寫有“樓臺彩翠遠分明,聞說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無路上,水邊花裏有人聲”而又名叫仙人城,是龍虎山主要景點之一。整座山峯拔地而起,猶如一柱擎天。經過三道山門,攀720級臺階及上山頂。沿途有仙鼠石、鳳凰橋、仙水井、仙姑庵、清濁水池、龍化池、兜率宮等十多個景點。仙人城整座山峯拔地而起,猶如一柱擎天。清靜幽雅的環境,門庭若市的香火,仙人城一度成爲遠近聞名的佛教聖地。唐詩《安仁港口望仙人城》讚道“樓臺彩翠遠分明,聞說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無路上,水邊花裏有人聲”。仙人城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龍虎山鎮,又稱仙岩,東鄰瀘溪河。從遠處凝望過去,雲崖上千尺,白蓮開滿城。此山之所以叫仙人城,是因爲它自古就是“仙人”所居。史料記載,魏晉時,第四代天師張盛發現山上到處洞穴中通,石竇如井,茂林修竹,雲蒸霞蔚,徘徊凌絕頂,猶似在蓬萊。於是決定在此山之頂修建廟宇,即今日“兜率宮”,塑老子神像,以誦老子功德。

1、鷹潭龍虎山 AAAAA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道教創始張陵(亦稱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因而也成爲中國道教發祥地。自張陵以後,道教天師在這裏承襲了63代,歷1900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教,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天師)之稱。歷來被尊稱爲“道教祖庭”、“百神授職之所”的大上清宮,始建於東漢,爲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龍虎山建有91座道宮,81座道觀,50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這些宮、觀、院多已不存,但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建築和歷代天師起居之所的“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龍虎山景區面積達20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分佈於瀘溪河(又名上清河)兩岸,風景秀麗。有九十九峯、六十六巖、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龍虎山因道教而名,更因瀘溪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