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歸園田居三教案6篇

教師文案 閱讀(2.74W)

通過不斷創新,老師們寫教案時一定有着完整的思路,教案對於教師展開課堂是非常有用的一種文書,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歸園田居三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歸園田居三教案6篇

歸園田居三教案篇1

一、導入

首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當大家走入社會,擺在在你面前有兩條路,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1、通過出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負;2、過着歸隱田園的生活,尋求一份怡然自得。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學生a:我選擇第一條路。因爲我們在學校努力學習知識,就是爲了考上大學,然後施展自己的才華,報效祖國。

學生b:我選擇第二條路。因爲社會中有很多腐敗和黑暗的現象,我就想歸隱田園,脫離這種世俗。)

好,大家的選擇各有道理。我們知道,古代文人寒窗苦讀,通過金榜題名、出仕,然後實現治國、平天下、濟蒼生的宏偉抱負。這可謂是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種“情結”。可是,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在出仕多年後,毅然與官場決裂,歸隱田園,這是爲什麼?他歸隱田園之後又是怎樣的生活狀況?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

請同學們看屏幕,首先明確通過學習,我們這節課要了解的幾個問題:1、從何而歸;2、爲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請大家將書翻到34頁。

二、讀

1、範讀並正音。

2、請個別同學朗讀,並加以評價。

3、聽朗讀。

4、齊讀。

三、四人小組討論先前提出的四個問題,然後逐一明確。

1、從何而歸?

明確:官場。

詩人將官場說成“塵網”、“樊籠”,這些詞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的什麼態度?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2、爲何而歸?

(補充作者、背景介紹:陶淵明,東晉時期文學家。名潛,字元亮。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仕宦家庭。由於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時官時隱,舉棋不定。41歲以後,陶淵明因時局動盪,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

(1)本性愛田園。

(2)由於官場的黑暗,無自由,無法實現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爲獨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明確:“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境,只會覺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繫田園的心情,以喚起人們對自由的嚮往。

3、歸向何處?

明確:園田。

找出描寫田園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明確: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學生自由發揮)

(參考:屋後榆柳樹影婆娑,濃陰覆地,習習清風平息心中焦慮。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喚起心中歡欣。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

4、歸去如何?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神”之感。作者是在寫自己寧靜、閒適的生活狀態,和那種輕鬆、平和、喜悅之情。

四、總結(列板書)

詩人從自己的本性出發,寫自己熱愛田園,之後寫到田園美,然後表達了自己愉快、舒暢的心情,對歸返田園生活做了總結和讚美,同時也對官場做了否定。

由於文人的這種特殊情節,所以陶淵明在與官場決裂的時候定是做了很強的思想鬥爭,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不容易的。雖然他在田園中找到了一份寧靜和快樂,但其內心必有一絲酸澀。

板書:

?歸園田居》

陶淵明

1、從何而歸

2、爲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五、討論

陶淵明的歸隱,是否可行?在當今時代是否可以提倡?

(學生自由發揮,論述有理即可。老師加以適當引導。)

六、結束語

在座的各位同學們,也在寒窗苦讀,希望大家將來都能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七、作業

1、陶淵明,我想對你說;

2、陶淵明歸隱之我見。

要求:任選一題,寫一篇小文章。

看過“ 《歸園田居》教案教學設計”的還看了:

歸園田居三教案篇2

教學設想

詩歌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鑑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這節課旨在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通過學生、教師、文本間的對話,來實現對田園詩的把握。理清由“歸”字折射出的幾個問題:從何而歸?爲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從而深入體會陶淵明歸隱後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陶淵明其人及其文。 2.背誦《歸園田居(其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誦讀,師生共同把握詩人心情的轉變。 2.通過對詩歌意象的解讀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體會詩人歸隱田園的心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他曾飲酒而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曾爲世人描繪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數家珍般描繪了“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鄉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淵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詩情來自田園,下面我們來學習他歸隱田園之後的《其一》。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田園詩人,隱逸詩人,潯陽柴桑人,自稱“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傳》),諡號“靖節先生”。被後世人稱爲“百世田園之主,隱逸之宗”。

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幾做個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願在紛亂黑暗的現實裏隨波逐流,曾幾次往返於官場與田園之間,最後,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直到他63歲去世,終老鄉村。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爲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1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後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爲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家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詩人豐富而充實的隱居生活,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一首。

三、誦讀

請同學們欣賞詩歌朗讀,同時解決難讀的字詞和注意朗讀的節奏和感情。 羈鳥jī 蔭後檐yìn 曖曖ài 墟xū 吠fèi 桑顛diān 樊籠fán

二、 整體把握詩歌內容

1、聽名家範讀。

2、自由誦讀,根據註釋及手頭資料疏通課文。

3、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往往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四、探究、合作

以“歸” 字爲核心解讀詩歌。

1、從何而歸?

2、爲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具體分析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成爲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成爲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實應爲“十三年”用誇大了的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明確:官場生活。

追問:爲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2、爲何而歸?

明確:a、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爲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養家餬口 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__,門閥(門閥制度:封建等級制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後人就把世代爲官的人家稱爲閥閱、門閥世族、士族。到東漢中葉出現了世代爲官的大姓豪族。)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2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適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繁縟禮節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屈原:“固時俗之工巧兮„„競周容以爲度”,而他選擇的是“回朕車以復路兮„„之未遠„„制芰荷以爲衣兮„„長餘偑之陸離”

追問:所以“性本愛丘山”也許是陶淵明“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呢?請同學們繼續尋找文中信息.(提示:點題句是哪一句?)

明確:b、守拙歸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麼?(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很難往上爬(即使是現在,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

小結:所以“歸園田”是爲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他沉痛悲吟,幡然醒悟到“既自心爲形役”“何不委心任去留”《歸去來兮辭》。) 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詞語含義、特點、情感)

明確:(1)“羈鳥”是關在籠中的鳥; “池魚”是禁在池中的魚。

(2)特點: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境,只會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 “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3)運用比喻說明作者身在官場,而心繫田園的心情,對自由的嚮往。

3、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爲什麼顯得那麼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

“方宅十餘畝,草屋____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____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靈棲息之所。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麼幽雅美麗!這裏襯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樂的愉悅心情。這正如他自己所歌的“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又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3 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簡筆勾勒出優美的田園風光,由近到遠,聲色相調,淡濃相宜,描摹了詩人心中的桃園——樸拙自然、寧靜中不失生機的鄉村圖景。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裏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寧靜和諧的心境。

4、歸去如何?

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這一層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無塵雜”/有餘閒/久/復(注意煉字),比喻的修辭,以“樊籠”比喻官場生活,表現了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因爲厭惡官場所以更爲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追問:陶淵明筆下的農村生活景象,實際上很普通,很常見,在作者筆下爲什麼顯得那麼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

最後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爲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衝出羅網,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俯仰之間處處春了,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也是對已經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五、總結全文

?歸園田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詞組來概括叫做“返樸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實不虛僞,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慕浮華利祿,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樂,恣意遊弋,縱情揮灑。這是一種與污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拓展:

1、 陶淵明思想的溯源: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也沒有讓這兩位風塵僕僕的大夫太難堪。

他只問了兩位衣着錦繡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裏的烏龜,它們是願意到楚王那裏,讓楚王用精緻的竹箱裝着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裏,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願意拖着尾巴在泥水裏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時倒很有一點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說:“寧願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這是由超凡絕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力……我仍很高興能看到在中國古代文人中有這樣一個拒絕權勢媒聘、堅決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裏昧昧昏睡時,月亮爲什麼沒有丟失?就是因爲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

2、 賞析山水田園詩

?山居秋瞑》王維

4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鬆徑長寂寥,唯有幽人夜來去。

七、作業:

1.背誦《歸園田居》。

2.陶淵明的歸隱,是否可行?在當今時代是否可以提倡? 欣賞音樂:聽羽泉的歌曲《歸園田居》。

這首歌曲正是田園鄉謠風格,它彷彿是一泓清泉靜靜流淌在我們心頭,正契合了我們迴歸自然、尋找自我的想法。

板書設計:歸園田居

陶淵明

爲何而歸 厭惡 官場(塵網、樊籠)——比喻 從何而歸

歸向何處 喜愛 田園(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歸去如何 (村莊、炊煙) 白描手法

(狗吠、雞鳴、桑樹顛)

自己(羈鳥、池魚)——比喻

歸園田居三教案篇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這部分我將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歸園田居》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六單元《詩四首》中的一首。屬於必讀課。本單元收錄了《三峽》、《短文兩篇》和《湖心亭看雪》等都是描繪自然山水景物的優秀詩篇。通過本單元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秀美風光,理解詩人在嘈雜的社會環境中迴歸清新自然的閒適之情。通過《歸園田居其三》的學習,使學生對山水田園詩有初步的瞭解,感受田園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本詩瞭解山水田園詩的風格特徵,當是本詩的學習目標之一。

(二)關於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我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器具:多媒體投影

四、關於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做兩個選擇題。

1、有兩種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讀,金榜題名。b過着悠閒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學。

2、如果走入社會,有兩條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農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捨去,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於有的人知道舍什麼,得什麼,什麼時候該舍,什麼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爲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後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3、簡要介紹陶淵明,晉代詩人,田園詩歌的開創者。側重於其“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4、聽讀,點撥“穢”、“荷”等字的讀音,學生朗讀。

5、理解詩意:

(1)“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麼?

(2)請想象“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所寫出的情景。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前2句體現了農家生活的艱辛,後2句優美的月色描寫表現出作者不以爲然,反而享受着這勞作之趣。)

(3)末句點明主旨,“但使願無違”的“願”是什麼,陶淵明有怎樣的願望?(不願同流合污,爲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

6、總結:此詩寫田園勞作之樂,表現了詩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對歸隱生活的滿足遁世思想。用語平淡自然,樸素如口語,不見絲毫修飾,但平常中富於情趣,夜色柔和優美,意境醇美。“帶月荷鋤歸”一句,展現了一幅美麗的“月夜歸耕圖”。

7、朗讀並背誦。

歸園田居三教案篇4

教學目標

學習詩歌素描,以寫促讀。

教學重點

對《歸園田居(其一)》進行素描。

教學難點

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巧用詩歌中的元素構思文章。

學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1、導入新課:

大部分同學爲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詩歌嵌入文章當中去,那麼你們知道詩歌還有一種利用的方式嗎,那就是詩歌素描。一首詩歌,就是一個靈魂,一首詩歌,就是一段經歷,一首詩歌,一幅美景,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巧用詩歌中的元素,來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紹:

素描:文學上指文句簡潔、不加渲染的樸素描寫。素描即改寫,只是這種改寫更加靈活、自由。在記誦的基礎上,用文字傳達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可以以詩歌內容爲原型,也可以改編內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換成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

3、投影: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菊花人生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裏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着鋤頭,提着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閒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4、《歸園田居》素描練習:

練習1:園田擴展練習:陶淵明嚮往的是園田生活,請你根據《歸園田居》提供的信息,通過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繪一下的田園風光。(注意:不是翻譯)

練習時間:10分鐘。

學生展示片斷,教師點評。

教師示範:

透過晨霧暮靄,陶淵明與家人葛衣芒鞋,荷鋤園田;在屋子周圍的柳樹和桃樹伸展出最迷人姿態的季節裏,他與友人在樹下飲酒作詩暢聊至天明。那時,炊煙從遠處村落嫋嫋升起,雛鳥剛剛發出稚嫩的鳴叫,姿態驕傲的公雞在樹顛呼喊天明,遠處農家大黃狗的嬉戲,驚醒了熟睡中的小兒這一切在他的眼裏都那麼自然,雖清貧但寧靜,雖守拙但歸真。

微風帶着溼潤的水氣絲絲縷縷地吹來,遠處的草屋顯出一份朦朧的趣味,不遠的一簇菊花輕輕地擺動着花瓣。旁邊的河裏,偶爾有幾隻調皮的魚跳出了水面,又撲回水裏。

注意:描繪應該符合詩歌的意境的前提下,進行想象和加工

練習2:

塵網擴展練習:

⑴ 自選角度,描繪陶淵明厭惡的塵網。

⑵ 他陷入塵網迴歸田園的心情。

練習時間:10分鐘

學生展示片斷,教師點評

教師示範:

官場:他淵博的學識和出衆的才華在門閥的偏見裏成爲零,他倔強的個性和直爽的談吐在巧言令色的人羣裏是個異類,他強烈的自尊和不與權貴爲伍竟成爲施展抱負的絆腳石;一切的一切都被時間織成一張塵雜大網,籠罩着他,日漸一日將他緊緊束縛。

心情:歸,多麼甜蜜的字眼,只有離開母親太久的遊子纔會爲這個字的流淚,只有離開故淵的魚兒才理解這個字的美好,只有被關在金籠裏的鳥兒才知道這個字的意義。而如今的他卻像乳兒一刻也離不開母親,像魚兒一刻也離不開水,像鳥兒籠中絕食只是爲了使靈魂迴歸枝頭。(羈鳥池魚)

練習3:

請根據以下資料,構思一篇文章(將練習1、2融入其中)

詩文及其他素材

⑴ 詩文:歸園田居飲酒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

⑵ 個性:崇尚自然嚮往園田自由高傲愛菊愛酒

⑶ 重要事件:不爲五斗米折腰,辭官歸園田

思考時間:3分鐘

學生敘述,教師點評

教師示範:

?歸》的構思

時間:徹底與官場決裂歸園的前一夜

地點:彭澤縣衙

人物:41歲的陶淵明

情景:塵網,園田

事件:陶淵明接到迎接鄉里小兒的信函後,在縣衙邊飲酒邊思考,最終決定迴歸田園。

課堂小結

1、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2、不怕修改。

作業(選做題)

1、完成所構思的作文。

2、任選一首詩歌,進行素描。

歸園田居三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解讀詩人歸田園前的心境,解讀詩人形像。

過程與方法:訓練學生欣賞詩歌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交流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論語教學:【1·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二、問題導入:

從這個單元開始,我就進入了學習中國古典詩詞的殿堂,前面我們剛學過了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在以前的學習中,同學們也對中國古典的詩詞有所接觸,那麼你們知道中國的詩歌在表現內容上可以劃分了哪些種類嗎?譬如說贈別友人的稱之爲送別詩;寫邊境軍旅生活的稱之爲邊塞詩;而寫山水自然風光的我們稱之爲山水田園詩,你們知道我國山水田園詩的鼻祖是誰嗎?(學生回答:陶淵明)是的,是陶淵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淵明的詩歌。

三、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於官場的黑暗,“不爲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爲“靖節先生” 耕讀,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農家生活。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爲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四、析題:

文章和詩歌的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那麼,“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着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爲核心來解讀詩歌) 請同學們看屏幕,我們這節課就要了解的幾個問題:

1、從何而歸;

2、爲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五、賞讀

1、聽錄音,解決生字詞,理清大意。

2、全班齊讀。(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3、自由朗讀:

思考:

1、從何而歸;

2、爲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六、討論鑑賞: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爲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成爲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成爲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2.爲何而歸?

明確: a、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爲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養家餬口,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__,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追問:所以“性本愛丘山”也許是陶淵明“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呢?請同學們繼續尋找文中信息。(提示:點題句是哪一句?) 明確:b、守拙歸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麼?(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很難往上爬(即使是現在,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結合陶辭官原因:“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結:所以“歸園田”是爲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提問:找出描寫田園的詩句?

明確:方宅十餘畝, 草屋____間。榆柳蔭後檐, 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 提問:作者我們描述了怎樣的生活? 明確:閒適、寧靜和幽美的田園生活。 提問:在描述這些語句中運用了什麼手法? 明確:以動襯靜、白描、融情於景

延展:所謂白描,在描寫景物的時候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 3.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4.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七、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給我們什麼做人的啓示?

要根據整首詩,聯繫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區別也就在於有的人知道舍什麼,得什麼,什麼時候該舍,什麼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所以同學們要學會取捨。

八、全班誦讀,小結

小結:《歸園田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詞組來概括叫做“返璞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僞,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污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九、作業:

1.背誦《歸園田居其一》。

2.比較閱讀: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歸園田居(其三) • 思考:

該詩在寫景、抒情方面與課文相比有何異同?

附:板書

從何而歸

爲何而歸 歸

歸向何處

歸去如何

教學反思

說起要開《歸園田居》的課,最初是讓我有些忐忑不安的,因爲詩人陶淵明的遭遇及生活的處境是現在的學生難以理解的,社會環境的不同、以及學生自身閱歷、情感體驗的不足,造成了學生情感與課文內容的隔閡。如何去消除這些客觀存在的隔閡,我想自己是比較迷茫,在如何處理本次公開課教學的問題上,我請教了高一集備組長躍輝師和我的指導老師明珠師,她們給我很多的建議,在最初的教學設計當中,我的設計是顯得比較平庸,重點不突出,幸而得到她們的指導,讓我重新整理了自己思路。

?歸園田居》是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最後一首。這首詩的詩意相對前兩首較好理解,所以本詩設計爲以學生理解爲主,教師以問題點撥的教學方式。這一課當中我圍繞一個歸字設計了四個問題:從何而歸?爲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既然是教師以問題來點撥學生,那麼這看似簡單的一兩個問題就成爲了設計的關鍵。我的教學思路完全是根據我設計的四個問題展開的,除了着眼於課文的分析之後我還根據大學聯考的要求,對於詩歌的表現手法也有涉及:你認爲本詩在描寫景物時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以此帶出對“白描”這一重要的知識點的鞏固,並進一步體會古詩“寓情於景”的表現手法在陶詩中的運用。在理論聯繫實際方面,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給我們什麼做人的啓示?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和學生交流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經驗。這首詩這樣處理下來,教師覺得很輕鬆,學生也很有成就感,因爲他們感覺到是自己通過思索和討論解讀出了一向較爲畏懼的古詩,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了這首詩的學習。

講完這堂公開課之後,我發現了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一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理解作者情感方面的技巧還遠遠不夠;二在詩歌誦讀上還做得不好,既然是詩歌教學,那麼必須要讓學生多讀,在誦讀中體會情感;三在學生自主學習上沒有給他們留太多時間,只是我在一味的講授,應該要把課堂還給他們,讓他們獨立思考。

歸園田居三教案篇6

知識與技能:

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熟練地背誦《歸園田居》《遊山西村》這兩首田園詩;通過對詩歌語言的探究,細品詩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情感;在反覆的吟詠之中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還要學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詩人所描繪的詩話的田園。

過程與方法:

(一)課前指導:通過圖書、網絡等多種渠道蒐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詩意;蒐集有關田園詩的有關資料,讓學生能夠用一種寬闊的視野來欣賞田園詩作。對於那些能力強的同學還可以讓他們寫一寫對田園生活的理解。

(二)課堂應該充分體現學生對田園詩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理解,老師則應做提煉與昇華的工作。

(三)情感與態度:通過反覆的朗讀吟詠,通過對田園詩歌的比較欣賞,真正體會到田園詩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美感,感受田園生活寧靜以致遠的恬淡曠達。

課程重點難點:

穿過語言的表象領悟陶淵明詩意田園的內涵。

課程實施理念:

以詩歌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牽引着學生“披文入情”,再輔以優揚的音樂、美麗的圖片,讓他們能夠身臨其境般地重返詩意的田園。

課程實施:

課前的指導

1、 熟讀《歸園田居》這首詩,並蒐集詩人的相關資料。

2、 有能力的同學寫出對田園生活的理解的文章。

3、 給陶淵明畫肖像。

4、找到適合的背景音樂。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前奏:播放歌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同學們聽聽這首

歌唱出了鄉間的什麼樣的景色和心情?渲染氣氛,爲學生理解本詩打下基礎。

一、導語

在上這節課前,我想請同學們做兩個選擇題。1、如果擺在你們面前有兩條路:

a 做官,名利雙收 b 做農民,平平淡淡。

你們會怎樣選擇?找一二位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教師不作點評。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與得。舍和得之間充滿的人的一生,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這樣的選擇,但不同的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這一選擇使他成爲中國文學史上最出名的農民之一。《歸園田居》寫於做農民後的第一年後寫的。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走進作者: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於官場的黑暗,“不爲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爲“靖節先生”.“不爲五斗米折腰”說的是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授印去職 。離開官場回到家園,從事耕讀,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農家生活。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爲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後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41歲,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爲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三首。

三、解題

1、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2、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着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爲核心來解讀詩歌)

討論、明確:

( 1)、從何而歸?

( 2)、爲何而歸?

( 3)、歸向何處?

( 4)、歸去如何?

四、放配樂朗讀錄音,尋找相關信息,回答上述問題:

1、明確:官場

2、明確:官場腐敗黑暗、爾虞我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

3、明確:田園

他的田園生活是什麼樣子呢?

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着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爲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溼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爲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4、明確:“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著。

五、重點解讀:

1、劃分節奏: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①歸園田居:回到田園家鄉。《歸園田居》共五首,這是第三首②晨興:早起。理:治理。荒穢:雜草叢生。

③帶月:頂着月亮。荷鋤:扛着鋤頭。

④道狹:道窄。

⑤沾:沾溼。

⑥但使:只要讓。願無違:不違反自己的意願。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因爲不善勞作,

豆田裏長滿了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一大早就去鋤草,到了月兒初升之時才扛着鋤頭回家。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歸途中,道狹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溼了我的衣裳。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沾溼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

六、提問:你種過地嗎?你瞭解農村嗎?請你談談你對農民的認識?

明確:

(1) 辛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結合自己的經歷,詳細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 充實的生活和豐收的希望: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坦然恬淡的心情 :“沾衣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

(4)樸實的生活,簡單的快樂:“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雞鳴桑樹巔。”(其一)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其二)

(5)淳樸的鄉情:“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鄰居)。”(其五)

可能普通人只是看到了勞作的艱辛,而陶淵明看到卻是詩意的田園,也是他爲什麼對農村情有獨衷的原因。一個經歷過多次仕途生活的發自內心的聲音。

七、寫作特色:

1、 選材的獨特性:農村生活;

2、 平淡的語言,真摯的情感;

3、 詩話的農村生活。

八、拓展討論:

身處農村的你如何才能常常保持與田園的約會,喜歡農村生活,並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明確:略

九、課程小結:

“春無鳥聲,夏無蟬聲,秋無蟲聲,冬無雪聲,因爲四季都有馬達轟鳴。”在農村走向城鎮化的今天,在人們都不遺餘力衝向城市的時代,在堅固的鋼筋混凝土面前,在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面前,這句話深深道出了都市人的無奈。 “麥場、鳴蟬、草帽、鋤頭、耕牛、小路……”多麼讓人留戀的場面呀,常常哼唱《鄉間的小路》,常常吟詠《歸園田居》,也許它會洗去煩躁、鬱悶,讓我們的心靈保持一種寧靜與曠達。

十、討論

陶淵明的歸隱,是否可行?在當今時代是否可以提倡?

(學生自由發揮,論述有理即可。老師加以適當引導。)

十一、結束語

同學們,陶淵名生活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選擇歸隱,他成爲文學史上最閃爍的明星之一,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的新社會,

國家給我們提供了成功的機會,十年寒窗苦讀,希望大家將來都能夠先走出農村,不是不愛,因爲愛我們還會再回來建設我們和諧美好的家園。

十二、作業

1、陶淵明,我想對你說。

2、陶淵明歸隱之我見。

要求:任選一題,寫一篇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