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高中地理荒漠化教學

教師文案 閱讀(8.99K)

高中地理荒漠化教學

人爲原因大大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爲原因,一方面來自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荒漠化教學文章,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荒漠化教學

 

1荒漠化的形成與發展原因

1.自然因素——爲荒漠化創造條件

(1)基本條件——氣候乾旱

西北地區是全球相同緯度降水量少、乾旱程度嚴重的地帶。乾旱是本區域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圖所示:

(2)物質條件——地面疏鬆,爲沙質沉積物

氣候乾旱→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鬆的沙質沉積物

(3)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接近亞洲高壓中心,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冬春乾旱的季節,從而爲風沙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4)重要影響因素——氣候異常

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氣溫的變率大。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則加速荒漠化進程。

2.人爲因素——決定性因素

人爲原因大大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爲原因,一方面來自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體如下表所示:

人爲因素主要分佈地區主要危害

過度樵採乾旱區的能源缺乏地區草場遭破壞

過度放牧半乾旱的草原牧區加速草場退化和沙化

過度開墾乾旱、半乾旱沙質土壤地區,特別是沙區邊緣沙質土壤肥力下降,廢棄耕地變沙地,使土地沙化連片發展

水資源利用不當內陸河流和山麓沖積扇地區生態用水緊張,植被退化,次生鹽鹼化

工礦交通建設中不注意環保鄰近城鎮或者工礦開發區建設用地周圍草場退化、沙化

荒漠、荒漠化與沙漠化的區別

(1)荒漠與荒漠化

荒漠是指氣候乾燥、降水較少、蒸發強烈、植被貧乏以及物理風化強烈、風力作用強勁地區的一種自然景觀類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佈在乾旱、半乾旱地區。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現象,它不是簡單的荒漠擴張的過程,而是很多塊分散的土地逐漸退化,並最終連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

(2)荒漠化與沙漠化

荒漠化比沙漠化具有更廣的含義,它還包括鹽鹼化、石漠化等引起土地生產力退化的現象。

沙漠化是指在乾旱多風的沙質地表環境中,過度的人爲活動破壞了脆弱的生態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爲主要特徵的類似沙漠的景觀。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資源

(1)農作區: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避免土壤鹽漬化。

(2)牧區草原:減少水井數量,避免牲畜大量無序增長。

(3)乾旱內陸地區: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既要考慮上、中游的開發,又要顧及下游生態環境的保護。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

3.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係

4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控制人口增長

3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危害(從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分析)

從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現爲土壤侵蝕,但水土流失過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統一變化的過程。

如下圖所示:

2.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黃土高原爲例)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礎條件,其主要類型及影響如下表所示:

(2)人爲原因:隨着人口的增長,人均耕地不斷減少;且黃土高原地區生產力水平較低,導致了人口與有限的土地承載力之間的矛盾突出。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措施

(2)案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黃土高原地區通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業技術措施”,實行“保塬、護坡、固溝”方針,進行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具體措施如下圖所示:

中國典型水土流失區的對比

黃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區都是我國水土流失發生的典型區域,但兩地在成因、危害及解決措施方面又不盡相同,具體分析如下:

(1)兩地水土流失原因對比

共同點:人爲濫墾亂伐。不同點: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南方丘陵山區降水豐沛。

(2)兩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區水土流失造成的損失更大。

主要原因:①南方丘陵山區人均土地少,每單位土地的生物生長量和產值較高;②南方丘陵山區多爲較薄的地表疏鬆土層覆蓋的石質山地,表土一旦被沖蝕,恢復更加困難;③地處江河下游地區,多爲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和經濟中心,水土流失會造成更大損失。

(3)治理措施不同:黃土高原側重退耕還林、還草;南方丘陵山區側重發展多種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