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小教師寫教學反思範文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46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只有認真思考寫出來的教學反思纔是對自己能力提升有幫助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國小教師寫教學反思範文5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教師寫教學反思範文5篇

國小教師寫教學反思範文篇1

記得有一個學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個老師把孩子教的沒問題那是真的有問題。之前一直不理解,沒問題不是更好證明學生都會了啊,現在算是有點明白了。沒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因爲這樣的話可能孩子沒有自己的思考,可能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不管哪種都不是現在自己想要的課堂。

在自己的平時教學中或是課下我都一直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或是疑惑,但是他們好像不太理解問題是什麼意思,要麼“明知故問”要麼“隔靴搔癢”。在我們進行的單元總結中我也給他們開闢了一塊領地:問題銀行。可以提自己的問題或者是疑惑,但是幾單元下來這個版塊要麼被“方法”佔領要麼被“題目”霸佔。今天我們進行了期中整理與複習。我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複習什麼而是讓他們自己翻書回憶學過的內容,然後彙報、補充。

“對乘除要比加減高一個等級,看到乘除加減就只能讓道了。不過要是有人幫忙就行了,誰呢?”

“小括號。”

“恩,關於小括號你有自己的問題嗎?”這裏自己也是想發散一下他們的思維,看看他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在一番引導未果後“笑笑有一個問題請看……”

出示這個問題並解決之後學生思維受到啓發“老師有沒有比小括號還厲害的?他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呢?”

複習第二單元並總結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物體最多隻能觀察到三個面”後引導學生“你有問題嗎?”

“我們觀察到的物體都是六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那如果是多個面呢?”

“很好的問題,有人能解決嗎?”

“老師,他說是不是像鑽石那樣的”同學們的思路一下打開了。

“這樣吧,下去查一下資料我們明天課堂上再交流”。把思考延伸到了課下,當然更是爲了鼓勵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大家討論自己的問題並上網查自己內心也會有一種成就感,可能下次就會更深入的思考。其他同學也會“效仿”,這不就我的目的嗎?

通過今天的課堂我發現要想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爲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知道自己提出問題不會受到其他的同學的嘲諷而是老師的鼓勵。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適時的引導一下學生從哪個方面去提。當然今天只是一個開始,希望以後會有更好的學生的“真問題”。

國小教師寫教學反思範文篇2

6月3日,我和國小數學教研員到我縣一所村完小,聽了一節三年級的數學課。課的內容是"幾個幾,老師的教學出現了3個知識性的錯誤.我說兩處:

錯一題目:一個西瓜等於16個蘋果,4個蘋果爲1000克,1個西瓜有多少千克。教師在引導學生弄清數量關係和單位名稱時,卻出錯了。

錯二題目:6根胡蘿蔔換2根大蘿蔔,9個大蘿蔔換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能換幾個胡蘿蔔。教師也找不到直接的等量關係。

評完課出來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教師閱讀年,我們都在積極倡導教師讀書,作爲村完小教師,應讀什麼書,才更適合我們。我想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吧:

一是要合理安排時間。農村國小教師日常工作繁忙,常常連晚上也會被搭進去。上班時間讀書幾乎不大可能。雙休日、春秋假、寒暑假應該是教師安排讀書的好機會,要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

二要切合工作實際,先讀懂教科書。教育書籍浩如煙海。獅子大開口,什麼書都要讀,只會什麼書也讀不好。根據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及研究活動的需要,先讀懂教科書;在會上課之後才“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缺啥補啥,“對症下藥”,無論對工作還是自身都是很有裨益的。

三要結合自身,讀些提高自身素養的書。每個人的生性差異,決定着不同讀書興趣的形成;個人讀書興趣與所學專業有別,又導致其知識結構上的盈缺。針對自身知識結構的特點與現狀,在力求專業深度和新度的同時,適當讀一些興趣與專業以外的書籍,不但能完善和拓寬知識結構,培養更廣泛的閱讀興趣、更精深的人文素養,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也許我的觀點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至少不會得到領導的認可,但我還是認爲,如果一名教師連教科書都沒有讀懂,你叫他讀聖賢書、寫讀書心得,又有什麼用。

但願我的觀點能給村完小教師一點啓示。

國小教師寫教學反思範文篇3

本節課主要教學和在10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課初首先呈現的是某校圖書室第七週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並根據表中的已知信息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求和問題: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列式:143+126=?由於這個問題涉及的數量關係比較簡單,所以有利於學生在列出算式後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計算方法上來。

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所以此處我讓學生自己嘗試算出答案。交流方法時,一種方法是出示計數器,進行直觀計算。之後引導學生運用對筆算加法的已有認識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並通過交流,突出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時也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在此基礎上,我詢問學生怎樣才能知道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呢?及時指出:“算的對不對,要驗算才知道。”由此,引導學生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從而使學生初步掌握加法的驗算方法。

隨後的練習採用“想想做做”,第1題,出示已經給出的豎式進行計算,進一步突出筆算加法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鞏固已有認識。此題,學生計算過程中沒有什麼困難。

第2題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並驗算”,學生在計算中,基本上掌握了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第4題,是一個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通過解決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能使學生感受到剛剛學習的筆算加法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國小教師寫教學反思範文篇4

今天上的是《圓柱的認識》,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自我感覺不錯。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就想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行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上課之前,又一直忐忑不安,教學任務能完成嗎?帶着這種不安開始上課,隨着教學內容的進行,我這種不安也隨之消失,學生給了我不一樣的感覺。

在本節課中,我從問題入手,組織學生圍繞觀察感知圓柱的有關特徵後,展開驗證性的操作活動(主要驗證兩個關鍵問題:“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兩個圓”和“側面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學生以活動小組爲單位進行驗證。方法由學生自定,完成後全班交流。從活動後的反饋來看,活動效果較好。如在驗證“兩個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圓”這一知識點時,學生不但驗證成功,而且方法也較多。一種是說量一下底面圓的直徑,直徑相等,他們的周長、面積相等。第二種用線圍,量圓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長,再用此線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長,用的線長度相同,說明兩底面相等。還有學生想出了個相當簡單的方法:把圓柱的底面畫下來,然後把圓柱的另一底面直接與畫在紙上的圓進行比較。

體現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對“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這一特徵進行驗證中,效果也相當不錯,有的小組沿高剪,得到長方形;有的小組斜着剪,得到平行四邊形。由於我準備的疏忽,剪開的圖形沒有出現正方形的情況,這時,有的學生就提出了沿高來剪,還有可能出現正方形的情況。並說明如是正方形應具備的條件。學生的驗證,使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領會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寬與原來圓柱的底面周長、高之間關係的教學變得順其自然了。

國小教師寫教學反思範文篇5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課堂上,我通過簡筆畫,讓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接着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桌沿;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小鳥說的話: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還有哪些事物是無邊無際的?學生很快地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

教學重點段時,我讓學生抓住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觀點,讓學生找出它們提出不同觀點的理由,並進行朗讀。通過做實驗、找句子,學生一下子分清誰對誰錯。

爲了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瞭解青蛙產生錯誤觀點的原由,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通過把紙捲成筒來看天花板,你能看見多大?上課時,這個簡單的實驗引起大家極大的興趣,同時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書卷起來只看到一點點地方的原因,由此學生也能明白青蛙產生錯誤的原因是:長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因此青蛙認爲天只有井口那麼大。最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學生和我很順利的上完了這節課。

本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在一名學生把“無邊無際”說成“一望無際”時,我沒有及時抓住這一美麗的“生成”,讓學生理解他們是一對意思相近的成語。要知道,有時隨機生成的“美麗”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發教學高潮。

另外,在理解青蛙說這話的根據是什麼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瞭解青蛙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組織學生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對成語的寓意理解就會水到渠成。然後,教師再從文本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觀天”的人和事,從而讓學生真正明白這個成語的人生哲理,終身受益。這樣才能體現教育的生活化。

教學中,很多問題的預設意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但是在課堂上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願跟着老師設定的思路走。這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難題。《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才能讓課堂充滿真正的活力。

其實我們的學生是富有創造性的。只要教師給以適當的引導,一定的啓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激發起來,綻放出創造性的火花,讓人驚喜。而我們所做的,是引發他們的動機,提供一定的機會,培養一定的方法,再給以適當的鼓勵。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喚醒、激勵和鼓舞!